自從行動派電臺開通以來,有很多聽眾給我們留言:很想把握好一段關係,卻又不知如何溝通該怎麼辦?
如果現在的你也有著相同的困惑,不妨聽下去,或許會讓你得到答案。
在日常生活中,無論是工作還是學習,都離不開溝通的場合。
會說話的人,溝通時會讓人如沐春風,雙方都很舒服。
反之,不善於說話的人,往往容易把天聊死,不但沒有解決問題,還阻隔了一段關係的發展。
溝通是表達自己的方式,也是人際交往的基礎。
說話就像一門藝術,溝通是有技巧的。
掌握以下3點說話技巧,從此和溝通的煩惱say bye。
傾聽,認真聽別人講話
無論是和朋友,還是與第一次見面的人溝通,學會傾聽是重要的第一步。
溝通是相互交流的過程,而會傾聽的人往往更容易得到對方的信任與好感。
朋友在向你傾訴煩惱時,往往更需要的是傾聽。
適當的回應,讓對方感受到你在傾聽就足夠了。
而對於第一次見面的人,就更是如此,用心傾聽會給對方留下真誠友好的印象。
理解,利用自己的情緒理解別人
情緒是需要被理解的。
每個人都有可能會犯錯,會有做的不好的時候。但理解與尊重會讓對方感到力量。
《非暴力溝通》中有這樣一段話:非暴力溝通是動態的語言,不主張絕對化的結論。它提倡在特定的時間和情境中進行觀察,並清楚地達觀察結果。
例如,它會說「歐文在過去的5場比賽中沒有進一個球」,而不是說「歐文是個差勁的前鋒」。
理解萬歲,任何事物都沒有絕對的對與錯,不要急著下結論,特別是在人際交往的溝通中。
共情,產生情感共鳴
共情指在與他人交流時,能進入到對方的精神境界,感受到對方的內心世界,體驗對方的感受,並對對方的感情作出恰當的反應。
產生情感共鳴的聊天,更容易將我們與對方產生連接,同時對方會感覺被理解與接受,更好地獲得對方的信任和依賴。
共情力,其實也是我們的社交能力,會讓我們的溝通更加順暢愉悅,而不是沒有感情的說話機器。
說話這門藝術時刻發生在我們身邊,影響著人際交往。
願我們都能掌握說話的技巧,成為「平平無奇」的說話小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