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蜊、蟶子、毛蚶、蜆子……如何區分那些好吃的小貝殼?

2020-12-26 上遊新聞

天氣漸漸熱起來,如果是往年,街邊的大排檔也應該開始支起來了。只是現在,街面上依然挺安靜。

涼菜、燒烤、小炒,各種各樣的小海鮮,再來幾瓶啤酒,就是一個爽歪歪的夏日夜晚。

說起大排檔的小海鮮,各種貝類絕對是一大擔當:辣炒花蛤、鹽焗竹蟶、白灼毛蚶、醬油水海瓜子……別看沒多少肉,但其中蘊藏的鮮味,足以佔領所有人的味蕾。

然鵝,貝類雖然好吃,但點菜時卻讓很多人覺得頭疼。不少大排檔沒有菜單,各種小貝殼擺在那兒:哪個是花蛤,哪個是文蛤,誰是毛蚶,誰又是血蚶……

分不清楚的朋友就只好假裝沉思一下:恩,這個給我來一份;啊,那個給我炒一盤。

在這個夏天來臨之前,不能再吃得不明不白了,必須搞清楚,這些好吃的貝類都是啥?

1

貝類,最親民的海鮮

在中國18000公裡的海岸線上,小海鮮是最受人們歡迎的。小海鮮雖然個頭小、外表平淡無奇,但數量充足,而且身體裡蘊含的鮮味也讓人回味留戀。

各種貝殼算是小海鮮的主力了,大量上市的時候,只要幾塊錢一斤,可以煮、可以炒、可以烤,是最完美的下酒菜。

別看貝類長得不起眼,但它的身體裡除了蘊含穀氨酸鈉以外,還有琥珀酸鈉,各種呈味物質相互作用,使得小小的貝殼有著複雜而多彩的鮮味。

扇貝、生蠔、海虹、花蛤、毛蚶、蟶子……這些常見的貝類算不上什麼值錢玩意,卻給我們的味蕾帶來了極大的滿足。今天專門來說說蛤蜊、蜆子、蟶子等等,這些有滋有味的小貝殼。

2

蛤蜊

蛤蜊,算是雙殼綱簾蛤目簾蛤科和蛤蜊科一部分物種的統稱了。蛤蜊的名字有很多。普通話中,我們一般讀作蛤蜊(gě lì),到了山東就會叫做嘎啦(gá la),而在大連,則被統稱為蜆額(xiǎn e)。

不過,這些都不是它正式的名字,按照正確讀音,蛤蜊應該讀成(gé lí)。但你要真去大排檔喊:給我炒一盤蛤蜊(gé lí),老闆不把你當成神經病才怪呢。

按照膠東半島的說法:涼水蠣子熱水蛤。海水涼了,就是海蠣子,也就是生蠔最肥美的季節;而到了夏天,海水熱起來,則是吃蛤蜊的時候了。

蛤蜊的種類有很多,我們常吃的就有花蛤、文蛤、白蛤等等。▲花蛤

花蛤,也被稱為花甲、花嘎、花蜆子,學名其實叫菲律賓蛤仔,來自簾蛤目簾蛤科花簾蛤屬。

花蛤多棲息於淺海海底的泥沙中,所以水管內多帶有泥沙,如果新鮮的蛤撈上來直接烹飪,吃起來會有些牙磣,一般要把它浸泡在鹽水中,吐一下沙。

花蛤的烹飪十分多樣,白水煮、辣炒、燒烤、做湯……並且,它的體內本就富含鹹鮮味道,無需再加鹽烹飪。

炒花蛤是夜市上最常見的烹飪方式。不過吃花蛤最原汁原味的方法還是烤。▲烤黃蜆子

前些年,在大連吃燒烤會給個碳爐子,方便你自己加熱,並且烤到喜歡的口感和味道。這時候,我就會去附近的市場,花10塊錢買上三四斤花蛤。

拿一個烤網架在爐子上,擺幾個花蛤放上邊,待烤到開口,拿起來連汁帶肉一起吞下,雖然很燙,但也是最原本的鮮味。▲錫紙花甲粉絲

這幾年爆紅的錫紙花甲粉絲,其實也是用錫紙儘可能的包住花蛤裡邊的鮮味汁水,然後再慢慢地煮進粉絲之中,與扇貝粉絲有異曲同工之處。▲文蛤

文蛤,是比較貴的蛤蜊了,有「天下第一鮮」之稱。外殼略呈三角形,體型比較大,最大的直徑可達5釐米。古早護膚品蛤蜊油,就是拿大的蛤蜊殼做容器。▲文蛤燉蛋

文蛤在中國沿海都有分布,以江蘇南通出產的最為出名。除了爆炒以外,文蛤燉蛋、文蛤蹄髈砂鍋、腐皮文蛤卷、蔥油文蛤……都是知名菜餚。▲白蛤

白蛤,學名四角蛤蜊,體型較小,外殼隆起比較高,一般用來白水煮或是清蒸。▲油蛤

油蛤,學名波紋巴非蛤,外殼有花紋,表面比較光滑,看起來油光發亮的,或許因此名字裡就有了個「油」字。在三亞等地,油蛤還被叫做「芒果螺」,但是它既不像芒果,也不是螺。

在中國,油蛤常見於臺灣、福建、兩廣等南方沿海。油蛤既可以煲湯,也可以炒,爆炒油蛤最好的搭配就是九層塔。▲油鹽水灼油蛤

而在「醬油水一切海鮮」的閩南地區,醬油和水混合,恰到好處地提味,把鮮味吊出來。醬油水油蛤是最家常,但也最能打動人的美味。▲黃蜆子

黃蜆子,學名青柳蛤,產於黃海淺海處,最出名的當屬丹東黃蜆子。它的外殼是黃色的,肉也是黃色的。

黃蜆子的個頭比較大,肉也比較厚,所以也叫肥蛤。黃蜆子用來白灼、清炒、燒烤都是極好了,不需要再添加更多調料,破壞它本來的鮮味。▲青柳貝刺身

除此之外,鳥貝、西施舌、海瓜子……都是平時或多或少會吃到的美食。

買蛤蜊的時候注意,只要小舌頭還在動,還在噴水,就是活著的。不過,這東西價格不貴,每次買的量也不小,一個一個挑太費勁,每次遇到幾個不開口的死蛤蜊,也是難免的。

蛤蜊去沙是比較讓人頭疼的。用一個大盆,放蛤蜊,倒鹽水(1升水30克鹽),再點幾滴香油或是花生油,養幾個小時,便能吐乾淨沙了。

3

蜆子

蛤蜊在很多地方被叫做蜆子,花蛤就是花蜆子、白蛤就是白蜆子,當然,黃蜆子現在已經被叫習慣了。

不過,真·蜆子其實另有其物,它一般是指簾蛤目花蜆科下的生物。▲河蜆

河蜆,又名亞洲蜆、臺灣蜆,廣泛分布於中國的江河、湖泊、池塘、溝渠。對,蜆子不是海鮮,而是一種河鮮。

河蜆有很多亞種,比如黃沙蜆,外殼金黃,生活的水質越好,貝殼越黃;而在淤泥中生長的稱為泥蜆,外殼烏黑。

一般來講,黃沙蜆的味道比泥蜆要好,而內殼為紫色的黃沙蜆,是河蜆中的上品。

▲蒸黃沙蜆

河蜆的吃法,一是煮湯,在閩南地區,很多人夏天會用河蜆加老蘿蔔乾煮湯;二是涼拌,河蜆汆燙之後取肉,加入醬油、蔥、蒜一拌,再給什麼美味都不會換。▲河蜆湯

而在日本,還有大和蜆、真蜆以及瀨田蜆。大和蜆生長在鹹淡水交匯處,其他兩種都是淡水生物,它們也會在不同的時節,被日本人食用。

4

蚶,屬於翼形亞綱魁蛤目魁蛤總科的生物。

從外形上來講,蚶比較容易辨認,它的外殼比較厚,而且很堅固,很難徒手掰開,並且外殼表面有很明顯的紋路或者絨毛。

蚶這種貝類,在中國沿海均有分布,其中以遼寧、山東的產量最大。我們常吃到的有三種——毛蚶、泥蚶、魁蚶。▲毛蚶

毛蚶,俗稱毛蛤、毛蜆子。以寧波出產的「奉化搖蚶」最為出名。

寧波當地人在食用蚶子時,取用粗鉛絲簍,把蚶子置於其中,放進沸水鍋中反覆搖動簍子,至蚶燙熟,故名「搖蚶」。▲拌毛蚶

袁枚在《隨園食單》中,也記載了毛蚶的幾種吃法:「蚶有三吃法:用熱水噴之半熟,去蓋、加酒、秋油醉之;或用雞湯滾熟,去蓋入湯;或全去其蓋作羹亦可,但宜速起,遲則肉枯。」

不過,半熟的毛蚶曾在1988年的上海引發過令人記憶猶新的A肝大爆發。由於毛蚶產地環境汙染,使得毛蚶帶上了菌痢,繼而出現A型肝炎病毒,最終導致上海短短兩個月內,到處恐慌,板藍根脫銷,不敢摸樓梯扶手……超過31萬人感染A肝,其中31人死亡。

直至今天,在上海的《禁止生產經營食品品種的公告》中,毛蚶的名字赫然在列,全年禁售。▲血蚶

泥蚶,俗稱血蚶,南方更為常見。生醃或是白灼都是常見的吃法,在閩南,血蚶也是除夕年夜飯上必不可少的美食之一。▲圖/《老廣的味道》

汪曾祺在到訪福建時,也曾吃過血蚶並寫道:「我吃泥蚶,正是不加任何佐料,剝開殼就進嘴的。我吃菜不多,每樣只是夾幾塊嘗嘗味道,吃泥蚶則胃口大開,一大盤泥蚶叫我一個人吃了一小半,面前蚶殼堆成一座小丘,意猶未盡。吃泥蚶,飲熱黃酒,人生難得。舉杯敬謝主人,曰:『這才叫海味!』」

除了中國人,韓國人也極愛泥蚶。韓劇《請回答1988》裡,德善的爸爸最喜歡吃老婆做的泥蚶,他曾說過自己可以不吃肉,但每天都要吃李一花做的泥蚶,後來在德善家還清債務後,李一花做了滿滿一大盤擺在桌上。

韓國的吃播們,也經常會吃涼拌泥蚶、泥蚶拌飯等等。

▲魁蚶

魁蚶,也叫血貝,日本人叫它赤貝。相比於毛蚶和血蚶,赤貝的個頭比較大,主要生長於黃海、渤海一帶。

在日本,赤貝常會用來做刺身或者壽司。赤貝刺身的精髓在於它肥厚的貝足,將它片成薄片後,即入冰箱冷藏五分鐘左右,配以調製的辣根上桌,顏色黃中透紅,極為賞心悅目。

赤貝刺身不過傳統中餐還是習慣做熟,爆、炒、熘、拌都可以,只不過對掌灶者火候的要求很高,稍一過火,就咬不動了。

這三種蚶相對也比較容易分辨,赤貝的個頭比較大,毛蚶和血蚶最大的區別就是肉和汁的顏色了。

5

蟶子

蟶子,中國南北方沿海都有分布,一年四季基本也都可以吃到。

清代的《寧海縣誌》記載:「蟶、蚌屬,以田種之謂蟶田,形狹而長如指,一名西施舌,言其美也。」

我們平常所吃的蟶子可以籠統的分為短粗圓的「縊蟶」和細長直的「竹蟶」。

▲縊蟶

縊蟶的肉質肥嫩,可以清蒸也可以爆炒。在浙江、福建一帶,有一種做法叫「倒插蟶」,就是將蟶子緊挨著插進碗中,在上邊撒一層鹹菜和薑絲,然後蒸10分鐘,撒上蔥花便可出鍋。▲鹽焗蟶子

鹽焗蟶子也是常見的做法,將蟶子用調味料稍微醃製,瀝乾水分,把粗鹽混合香料炒熱,最後將蟶子擺到粗鹽上,利用鹽的溫度,將蟶子焗熟。

而我們平時吃到的竹蟶一般有兩種,大竹蟶和長竹蟶。特點都在名字裡,大竹蟶就是「大」,長竹蟶就是「長」。▲長竹蟶

竹蟶最大的特點除了長以外,就是外殼薄,外殼很容易掰斷,所有有很多人吃長竹蟶的時候是吸著吃的。

而做竹蟶,清蒸或是醬油水就足夠將鮮味激發出來了。

其實,各種小貝類海鮮,在烹飪上,都沒有太複雜的套路,無需太多的佐料和技巧,簡單的烹飪就能得來極致的味道。

來源:公眾號「三個料理人」(微信ID:sanjiangfood)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蛤蜊、蟶子、毛蚶、蜆子,那些好吃的小貝殼,今天一次搞清楚
    說起大排檔的小海鮮,各種貝類絕對是一大擔當:辣炒花蛤、鹽焗竹蟶、白灼毛蚶、醬油水海瓜子……別看沒多少肉,但其中蘊藏的鮮味,足以佔領所有人的味蕾。然鵝,貝類雖然好吃,但點菜時卻讓很多人覺得頭疼。不少大排檔沒有菜單,各種小貝殼擺在那兒:哪個是花蛤,哪個是文蛤,誰是毛蚶,誰又是血蚶……分不清楚的朋友就只好假裝沉思一下:恩,這個給我來一份;啊,那個給我炒一盤。在這個夏天來臨之前,不能再吃得不明不白了,必須搞清楚,這些好吃的貝類都是啥?
  • 蛤蜊,蛤蜊,蛤蜊,蜆子,和那些美味的小貝殼今天應該澄清一次
    說到大排檔的小海鮮,各種貝類絕對是一大責任:炒花蛤、鹽焗竹蓀蛤蜊、白燒蛤蜊、醬油西瓜籽……雖然肉不多,但其中所含的味道足以佔據所有人的味蕾。然而雖然鵝和貝類很好吃,但很多人在點菜時都會感到頭痛。蛤蜊,蜆子,剃鬚刀蛤蜊等等,都很好吃小貝殼。02蛤蜊蛤蜊是雙殼目、葉蟬科和蛤蜊科的一些物種的總稱。蛤蜊有很多名字。在普通話中,我們通常發音為clam(gěLì),說到山東,就叫gála;而在大連,則統稱為蜆額(xinE)。
  • 一圖區分花蛤,蟶子,蚶子,蛤蜊,海瓜子……與貝殼
    一圖可能區分不完 多圖也行吧?花蛤肉質緊實有嚼頭,本身口味較鹹,可下重料炒。北方甚至辣炒花蛤。蟶子肉質肥嫩清甜,自家做一般加料酒清蒸,可蔥油炒,可椒鹽,椒鹽比其他做法好吃三倍,好吃三倍,好吃三倍,重要的話要說三遍,就是口味重。特徵:長方形殼,一頭兩條美腿,一頭一個肉腳。
  • 蛤蜊貝殼大蜆子?炒花甲究竟炒的啥?
    對於一周約三回夜宵的吃貨你分得清盆裡的小貝殼究竟是個啥?簾蛤目-簾蛤科-文蛤屬蛤蜊中最鮮美的一種,價格也比較高,我們吃的蛤蜊燉蛋就是它啦。 怎麼認▶ 外殼有點三角形,顏色偏白,花紋一圈圈向外擴散,兩半殼的連接處很明顯地凸起,有的左殼有一道深色的放射肋。 怎麼認▶ 外殼類似於鳥頭或心形,市面常見的有放射肋(從兩瓣連合處向腹緣放射排列),和蚶子很像,但內部是白色的肉。
  • 花蛤、蟶子、蜆子、蚶子、蛤蜊都有什麼區別?(上)
    食物形態:A福建傳統做法:插蟶養乾淨以後,找一個罐子,插滿,倒酒,蒸,這把穩了。一般來說,蟶子肉外圈有一條黑色的帶子,家裡的說法是髒東西,要摘掉。B椒鹽C蔥油——叫蟶子小人兒仙的旁友們,讓我看見你們的雙手!
  • 胡建人吃的「蜆子」到底是什麼東西
    蜆子到底是什麼?不同地區的人有極其混亂的解釋。山東人把花蛤稱為「花蜆子」,遼寧人把青柳貝稱為「黃蜆子」,廣東人把蛤蜊稱為「沙蜆」,此外,還有被俗稱為「白蜆子」的白貝,嚴肅一點的名字叫四角蛤蜊。從左至右,江蜆、花蛤和蛤蜊按照生物學劃分,蛤和蜆,都是簾蛤目下,不同科屬的近親。
  • 休漁期老饕解饞指南:花蛤、蟶子、蛤蜊、鮑魚、竹蟶……貝殼類海鮮...
    來自滬上水產市場的消息:6月中下旬是最肥美的貝殼類海鮮上市季,來自浙江三門、台州的蟶子,產自遼寧東港和江蘇南通的花蛤,以及產自福建、遼寧的蛤蜊、鮑魚等貝殼類海鮮正源源不斷進入市場。受疫情影響,今年貝殼類海鮮從主銷飯店、酒店轉銷至菜市場,今年菜場貝殼類海鮮的售價普遍比往年便宜。
  • 周末你趕海了嗎 退大潮挖蟶子都有啥講究?
    上午九點多鐘有不少的遊客帶著小鏟子還有小桶,前來趕海,在這一片海灘上生長著蛤蜊、小貝殼等,還有一種是當地漁民非常喜歡的小海鮮叫蟶子。挖蟶子需要帶鏟子和小耙子,還需要帶上鹽。挖到以後在孔裡放上鹽,蟶子自然就出來了。
  • 大連蜆子家常做法全攻略,原來讓蜆子吐沙還有這個方法……
    、辣椒和幹辣椒還有辣醬及調味品繼續翻炒至蜆子全部張口即可5.炒好了,空氣中都瀰漫這辣味,下飯下酒菜棒棒噠~是蜆子面的升級版本!食材3.蜆子和蛤蜊放入鹽水中放入吐吐沙,裡面加些鐵釘會吐的快一點。4.洋蔥、蒜切碎。5.滾水鍋中放入一勺鹽下入意面散開,煮8分鐘6.冷鍋小火放入黃油化開,下入洋蔥末和蒜末爆香。7.放入蛤蜊,蜆子,魷魚炒熟。
  • 蟶子這麼爆炒一下,湯汁拌飯都好吃,蔥姜都能用來當下酒菜
    出門幾天,人在異鄉,心裡最念想的卻還是家裡的一口海鮮,回家的第一天早上去菜場買菜,在海鮮攤位上徘徊再徘徊,猶豫又猶豫,最後選了我最愛吃的蟶子當作對自己口腹的慰勞。我愛吃海鮮,尤其是殼類的海鮮,蟹、蝦、皮皮蝦、蟶子,毛蚶、花蛤、淡菜著如此類的幾乎所有海鮮,蟶子是其中比較偏愛的一種,殼極薄、肉極多,味鮮美,口感好,吃起來很有滿足感。
  • 夏季來了,蜆子吃起來!
    >這個季節正是吃蜆子的時候,有白蜆子,黃蜆子,花蜆子,毛蚶等,這時的它們肉肥,汁水足,咬一口,鮮美的汁水充滿整個口腔,讓你一口一個今日食材2斤蜆子(以花蜆子為例);夏天吃海鮮多,所以一定要買活的海鮮,以免腹瀉,那蜆子怎麼挑選呢?
  • 花蛤蜊這樣做 美味鮮香 辣味十足 非常的好吃 膠東家常菜
    蛤又叫蛤蜊,有花蛤、文蛤、海蟶子、海蠣子等諸多品種。花蛤蜊也叫蜆子,或者花蜆子,個頭不大,但是 肉質特別軟嫩鮮甜,口感也特別滑嫩筋道,不僅好吃還能補鈣 。辣炒蛤蜊一直是人們非常喜愛的一道菜,新鮮蛤蜊肥嫩多汁,適於下酒。肥嫩多汁,口感飽滿,回味悠長。辣炒蛤蜊也是膠東地區家喻戶曉的名菜之一,街頭巷尾也常見它的身影。經濟實惠、鮮辣爽口,再配上一杯冰冰涼的青島啤酒,你就躺在凳上醉享悠然夏日吧!今天小編就分享一道青紅椒辣炒花蛤蜊,美味鮮香,辣味十足,非常的好吃。我們就一起了解一下吧,感興趣的老鐵別忘了收藏加關注哦。
  • 扇貝、蛤蜊、蟶子、帶子、生蠔等貝類海鮮清洗、製作方法,一起打包收藏好嘍!
    不過小夥伴們不要擔心貼心的小編來給大家支支招各種海鮮怎樣清洗處理更合適常見的貝類海鮮包括扇貝、蛤蜊、蟶子、帶子、生蠔等,屬於高蛋白低脂肪產品,其蛋白質的胺基酸組成比較全面,因此營養價值較高買蟶子時向老闆要一點海鹽,溶於清水中,營造海水的味兒。然後在盆中放兩隻平時不咋用的筷子,目的是不讓小筐沉底,最後將裝滿蟶子的漏筐放在上面浸泡。
  • 有螻蛄蝦、海蠣子、蟶子、蜆子、泥螺……
    大連 東臨黃海,西靠渤海 不同的海域環境 賦予這裡品類豐富的海產品 螻蛄蝦、海蠣子、蟶子 蜆子、泥螺、螃蟹 ……
  • 帝王蟹、生蠔、扇貝、龍蝦、蛤蜊、蟶子……這麼多海鮮的處理...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健康美食資訊,ID:jkmszx888】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海鮮熱愛者恨不得頓頓吃海鮮,但是在家自己做,不管是哪種海鮮清理起來都挺麻煩,比如蛤蜊吐沙總吐不乾淨,螃蟹總是不太好清洗...有些海鮮處理不當,還會失去本身的營養成分,喪失鮮味與口感。不過小夥伴們不要擔心,小編來給大家支支招,各種海鮮怎樣清洗處理更合適。
  • 今晚吃|辣炒蟶子
    蛤蜊、海瓜子這些貝類小海鮮,都屬於常見、不貴,還好做好吃的東西。很適合炒一大盤(盆也行),看著電視,喝著小酒,剝著,或者嘬著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