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碳技術--- 讓低碳醫學在中國率先開拓出產業化道路

2020-12-10 艾瑞網

11月15日,第二屆全國低碳醫學大會暨深圳低碳專業委員會年會在深圳順利召開,此次大會規格非常高,由中華醫學會腸外腸內營養學分會、中國抗癌協會腫瘤營養專業委員會、中國營養學會微量元素營養分會、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精準營養專業委員會以及中國成人教育協會醫學繼續教育專業委員會主辦,由深圳市寶安區中心醫院(深圳大學第五附屬醫院)與深圳醫學會低碳專業委員會承辦。

大會主題為「倡導低碳生活、防治代謝疾病」。

會議期間,來自國內營養及代謝病的頂級專家們召開了專項研討會,會上計劃啟動中國百萬精準營養隊列,以研究營養與常見代謝疾病、心腦血管疾病、腫瘤等的關係,為防治代謝疾病,促進人民健康找到切實可行的措施。

大會還發布了「中國低碳醫學聯盟低碳飲食專家共識(2020版)」與「慢性代謝疾病的低碳生活方式十大倡議(2020版)」



中國低碳醫學聯盟低碳飲食專家共識(2020版)

1.長期高能量攝入是導致超重、肥胖、糖尿病前期、2型糖尿病、高血壓、非酒精性脂肪肝、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多囊卵巢症候群、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等慢性代謝性疾病及相關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2.胰島素抵抗是慢性代謝性疾病的共同病理生理學基礎。

3.代謝性疾病是可防、可治、可逆轉的營養相關性疾病。

4.低碳飲食可以有效降低高胰島素血症,改善胰島素抵抗。

5.低碳飲食為主的生活方式幹預是慢性代謝性疾病及相關疾病的首選治療方法。

6.低碳飲食可以減少甚至免除慢性代謝性疾病的藥物治療,並產生明顯的衛生經濟學效益,符合健康中國戰略。

7.低碳飲食是一種臨床營養療法,建議在醫護人員、營養師以及接受培訓且合格的專業人士指導下實施。

8.低碳飲食是一種特殊的治療性飲食,長期使用有待進一步研究。

9.低碳飲食為每天碳水化合物攝入量少於150克且碳水化合物供能佔總能量比小於26%的飲食。

慢性代謝疾病的低碳生活方式十大倡議(2020版)

1.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開始低碳飲食;

2.限制甚至戒免精製糖及精加工食物;

3.增加肉、魚、蛋的攝入;

4.增加低生糖負荷蔬菜水果的攝入,限制高果糖水果;

5.白(開)水是很好的飲料;

6.每周少吃1-2頓(最好是晚餐);

7.體醫結合、科學運動;

8.緩解壓力、充足睡眠;

9.保持健康體重

10.戒菸、戒酒。

中國的低碳醫學產業化道路開拓之路

從這次大會的規格和影響力可以看出,低碳醫學越來越被國內醫學界所重視,實際上,因為在代謝類慢性病領域相比傳統醫學具有的巨大優勢,低碳飲食技術在全世界已流行多年,並獲得了政府及主流機構的承認與相關研究背書。低碳飲食技術在大眾中的產業化普及應用,是實現我國慢病防控的關鍵,實在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大事,但是,因為其具有一定的專業性、複雜性和安全性要求,無論國內還是國外的醫療機構,都沒有真正走上產業化的道路。

其實,在醫療機構之外的民間健康產業機構中,有一家健康企業已經摸索並且初步走出了低碳飲食技術的產業化道路,這家機構是「逯博士行為醫學研究院」。



在這條道路上,「逯博士行為醫學研究院」的核心科研人員積累了20年,前十年主要是結合西方營養治療學和低碳飲食技術,把低碳飲食技術的優勢利用在改善肥胖四高,並取得了不錯的成果,初步形成可複製的方案模型。後十年,針對在推廣該技術應用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學習借鑑中國傳統醫學中的「藥食同源理論」和「中醫五行理論」,在實踐中不斷觀察、調整和創新,最終形成了獨有的「優碳技術」,即優化的低碳飲食技術。

這一具有多個國家發明專利的技術,對真正推動低碳飲食技術的產業化起到了關鍵作用,讓低碳醫學的產業化成為可能,根據數據顯示,已經在三十餘家健康管理、醫藥企業和體檢機構中進行了科技成果轉化,累計受益人群達到40餘萬。由該研究院牽頭,聯合協和醫院和安貞醫院專家共同進行的「千人方案」大型真實場景科研項目,成果卓越,四高有效率達到驚人的96.7%,這一成果發表在國家專業醫學期刊上,並且獲得《陝西省科學技術成果登記證書》和《延安市科學技術獎勵一等獎》。根據2020年科技查新結論,優碳技術目前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優碳技術」對於低碳飲食的優化主要在以下5個方面:

一、優化「燃脂」過程

二、 優化肝腎的毒素清理

三、優化腸道環境

四、提升抗氧化能力

五、加速調理反應的好轉

筆者認為,低碳飲食技術雖然興起於西方國家,但是能讓大眾普遍受益的產業化道路發生在中國有其必然性。這體現在,首先,習大大執政後把人民健康提升到國家戰略水平,並且清晰的指出預防和解決慢性病是重中之重,在政策支持、資金投入和健康觀念教育上投入巨大;其次,中國傳統醫學對西方營養學的有力補充,是我們獨有的優勢;最後,中國具有一大批具有高知識水平且勇於創新的健康產業研發人才和產業化市場人才,這也是我國人口紅利和重視教育的結果。

在中華民族的復興道路上,中國的醫療產業和健康產業大軍中,必然會異軍突起一批像「逯博士行為醫學研究院」這樣的優秀民族品牌,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艾瑞網立場)

相關焦點

  • 如何推動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專家給出建議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從提出2060年實現碳中和。也是實現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峰的重要保障措施。率先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14日在北京表示,此次中國進一步闡述了實現2030年和2060年目標願景的具體細化措施,使碳達峰和碳中和的路徑更加清晰明確,必將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注入強勁動力,有力推動《巴黎協定》全面有效實施,推動疫後世界經濟綠色復甦,向全世界釋放出中國將堅定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的積極信號。
  • 系列重大氣候政策宣示中國綠色低碳發展決心
    系列重大氣候政策宣示中國綠色低碳發展決心  新華社北京12月14日電 題:系列重大氣候政策宣示中國綠色低碳發展決心  新華社記者高敬  近日舉行的氣候雄心峰會上,中國又一次作出重大的氣候政策宣示——  到203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
  • 應對氣候變化丨降碳成為「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總抓手 為我國低碳...
    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率先達峰,鼓勵一些重點行業率先達峰,加快建立全國碳市場,同時鼓勵地方開展試點示範。」在生態環境部12月29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綜合司司長徐必久說。我國在聯合國大會上明確提出,力爭於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在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被列為明年的重點任務之一。
  • 王志軒:碳中和與電力能源轉型
    以上內容及黨和國家一系列一脈相承的有關低碳發展的理念、目標、方針、政策,清晰表達了中國堅定走低碳發展道路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貢獻力量的決心和初心。 習近平主席宣布新NDC的70多天以來,這一承諾已經在國際社會產生了巨大反響。中國的承諾將重新改寫近年來一些國家、地區及眾多機構在政治、經濟、社會、能源、環境等問題上的研究結論。
  •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支持有條件地方碳排放率先達峰 實現減汙降碳...
    會議確定了明年要抓好的八項重點任務,其中包括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會議指出,要抓緊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率先達峰。會議強調,要繼續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實現減汙降碳協同效應。
  • 釋新聞|中國提出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意味著什麼
    中國做出艱苦努力,能夠實現自身的目標。」綠色復甦的倡議體現了智慧與勇氣中國強化氣候行動與目標也得到了非政府組織的讚賞和支持,認為中國作為全球主要排放大國中率先提出碳中和目標的發展中國家,將對全球各國提升目標、強化行動起到引領性的作用。
  • 2020綠色發展城市高峰論壇暨第八屆深圳國際低碳城論壇舉行
    其中,粵港澳大灣區綠色發展高峰論壇圍繞「後疫情時代城市公共衛生管理」展開研討;能源論壇聚焦「氫能產業的戰略定位和未來展望」這一主題,探索氫能產業布局,突破核心卡脖子技術,建立產業化應用體系,積極發掘氫能在能源轉型中的重要作用,構建安全穩定、智慧高效、清潔低碳的創新能源體系。
  • 低碳環保
    中國石油大港油田採油四廠作業三區副經理黃鑫救助海豚的故事,正是中國石油生產與環境保護和諧發展的縮影。  特別是2020年,我國向世界發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承諾。作為國有重要骨幹企業,中國石油將綠色低碳作為企業戰略提出,體現出集團公司黨組堅定綠色發展的決心和意志。
  • 中國將如何邁向「碳中和」?
    最後,從交通行業來看,隨著中國城鎮化的持續推進,交通行業的能源消費和碳排放也呈現出顯著的遞增趨勢。交通行業以石油消費為主,目前貢獻了大概10%的化石能源碳排放。可再生能源、儲能行業、節能行業、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生物質能碳捕集與封存(BECCS)等相關低碳、零碳以及負碳行業需要加速推廣。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是碳中和目標實現的主導方向。而由於不同減排技術的成本收益差異較大,不同行業的實施難易度有所不同,中國的碳中和策略需要統籌規劃、分行業設計、分階段實施。
  • 國家能源集團啟動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研究
    尚品牌   12月15日,國家能源集團智庫與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清華大學低碳能源實驗室、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預測科學研究中心)、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等四家單位籤訂戰略合作意向書,將共同研究國家能源集團引領能源煤炭電力行業碳達峰、碳中和的戰略路徑。
  • 技經觀察 | 碳基半導體:中國晶片產業發展新機遇 產業篇
    極小的碳納米管摻雜處理難度很高,但基於碳納米管的晶片技術仍取得了相當程度的進展。麻省理工學院聯合ADI公司的研究人員找到一種方法,設計出了複雜的工藝將碳納米管按照需要轉化成p型或者n型半導體。基於這種技術,該團隊用14000個碳納米管電晶體製造出16位處理器RV16X-NANO。該處理器採用RISC-V指令集,可在16位數據和地址上運行標準的32位指令。
  • 2060碳中和,這些中國企業正加速履行「碳」責任
    我們相信實現碳中和是企業踐行社會責任的最佳方式。面對年初爆發的新冠疫情,我們在15天內自建口罩工廠,向國內外捐贈自產口罩超600萬隻。從抗擊疫情到氣候變化,用綠色和數位技術讓世界更美好,既是我們的業務,也是我們的責任。」
  • 優碳技術帶給您世界上最舒服的減脂方式
    遇到很多朋友,在應用輕天下優碳減脂方案調理之前,無外乎會問幾大問題:這個方案好不好執行?會不會反彈啊?而實踐過程中的變化多端,方案跟著個人的變化做出相對應的調整尤為重要,量身定製就成了優碳減脂方案的獨特與舒適之處。優碳減脂方案直擊核心,遠離減肥遇到的問題與瓶頸!輕天下優碳減脂方案分為短期強化調理方案和長期維持方案。短期方案,致力於減脂以及逆轉胰島素抵抗,同時緩解一系列胰島素抵抗症候群。
  • 觀察:碳中和時代,石油向左向右?
    近一段時間,越來越多的國家政府正在將其轉化為國家戰略,提出了無碳未來的願景。同樣,中國也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殼牌、道達爾等歐洲幾大油氣公司也隨之宣布不同程度地實施低碳計劃。一時間,傳統油氣業務何去何從、傳統油氣企業轉型與否等,油氣百年變局一系列問題擺在世人面前。正值「十四五」計劃開啟期,我們身處淨零時代,又該如何認識、如何對待?
  • 塑形與健康一樣都不能缺--優碳技術對您說
    輕天下優碳技術有權說,方法不對,努力白費;其實除去夏天,很多人已經把減肥當做人生必做的事情之一,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遇到這種狀況:為什麼大家飯量都差不多,而我連喝口涼水都胖?為什麼自己已經在健身房很賣力的鍛鍊,瘦下來的不是隔壁老王就是朋友圈裡的別人?好多的十萬個為什麼?輕天下優碳技術,在這個夏天,有權跟您說說為什麼?
  • ...生物基聚醯胺產品在多領域被運用 以產業化加速傳統化學材料替代
    凱賽生物(688065)董事長和核心技術專家劉修才在大會現場發言時表示,對於合成生物行業來說,產品對環保有貢獻是遠遠不夠的,行業的真正發展一定要解決產業化的問題,要做到產品能與傳統化工法產品在成本上相競爭。
  • 引領低碳脂肪胺行業發展方向 建業股份上交所上市
    資料顯示,公司成立於1999年1月,是國內低碳脂肪胺行業的領先企業,專業從事低碳脂肪胺、增塑劑、醋酸酯等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低碳脂肪胺產品採用自主開發的先進生產工藝及催化劑,生產過程採用DCS控制進行規模化生產,在控制水平、產品質量、成本方面、安全技術、環保設施都達到較高水平。  精細化工是當今化學工業中最具活力的新興領域之一,是新材料的重要組成部分。
  • 中國日報網評:中國承諾「碳中和」 數字經濟領銜綠色經濟
    9月22日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中國宣布: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是中國在巴黎協定之後第一個長期氣候目標,也是第一次提到碳中和。
  • 長三角碳中和戰略發展研究院在南京成立
    省人大常委會民宗僑委主任、碳研院院長朱曉明出席。 成立長三角碳中和戰略發展研究院是南京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我國碳達峰、碳中和願景表態的重要舉措。碳研院由市政府聯合東南大學等有關方面共同組建,將聚焦碳中和領域的政策、技術、產品等開展研究,促進碳中和技術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為地方政府提供碳達峰、碳中和的政策諮詢,為企業提供綠色轉型的解決方案。
  • 乳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第二屆學術委員會會議召開
    近年來,光明乳業積極推動科技創新轉化為市場成果,引領乳製品行業高質量發展,在追求全產業鏈卓越管理的道路上加速奔跑。光明乳業結合行業發展規律和企業自身需求,發揮自身優勢和特色,主持和參與了一大批應用基礎和關鍵技術攻關項目,以及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擁有的國際發明專利數量在國內乳企之中處於領先地位,賦能光明品牌歷久彌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