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解悶,社畜的生活方式。
有時候我在想:除了大綠棒子對嘴吹,什麼才是最適合社畜的酒?
首先,這酒得實惠,能喝醉還不貴。其次,它得有點小清新,不要剝奪我們對美好生活的幻想。接著,它得特別,比如能同時解決宵夜和買醉,省下我們的寶貴時間。最後,它最好別有後勁,否則周末去買醉,周一兩行淚……
是的,我就是酒鬼,而且是腦洞很大的酒鬼。為了這周末的高效率買醉,我上周又逛了一圈某寶,想找找有沒有滿足以上四個條件的酒。然後我就發現了它:
黃燜雞尾酒,只要六十八?金黃透亮腦洞大,它到底是啥?
仔細瞅了幾眼,它確實不貴,應該能喝醉;小清新是確實的,還有點復古味;有沒有後勁不確定,喝了再說;最重要的是,「黃燜雞」的身份,是不是熱量很高,能同時解決宵夜和買醉?
我決定買來嘗嘗,看看黃燜雞這個社畜午餐,是不是真的迎來了高光時刻。
我究竟買了個啥?
黃燜雞,社畜們絕對不會陌生。縱觀我們的工作午餐,黃燜雞絕對是江湖一霸,便宜實惠還管飽,足以和沙縣小吃分庭抗禮。
據說每個網際網路人,都曾經一邊吃著黃燜雞,一邊談幾十萬的小項目時代不一樣了,連黃燜雞都搖身一變、做成雞尾酒進軍小資圈了。搞不好,未來還會出現什麼沙縣小吃冰淇淋、蘭州拉麵包、地三鮮軟糖、麻辣燙巧克力……跨界,玩得就是腦洞。
話說回來。這瓶黃燜雞尾酒,我收到貨的那一刻,內心其實「咯噔」了一下。首先是這顏色,有點圖片與實物不符:海報裡那復古的、威士忌一般的金黃色,到我手裡就變成了疑似廉價橙汁 / 雞油的顏色……
害怕,真的不是雞精勾兌的嗎……趕緊先看一眼配料。第一眼看上去,就是正常的雞尾酒配料,還是伏特加基底的喲(伏特加也能調和雞油嗎?!)。再仔細看一眼,好像哪裡不對?
配料裡含有雞肉,屬於動植物製品……很好,這是一個葷的雞尾酒,喝了等於吃肉,一點都不素。仔細看看,它有條碼,代表它是正兒八經出街販賣的產品;它的酒精度12%,已經很接近紅酒了,拿它買醉估計是沒問題的。
而且,既然它都含肉了,熱量肯定少不了。如果它跟黃燜雞一個味道,是不是真的能同時解決宵夜和買醉?
按你胃,這瓶酒拿到手的感覺相當奇特,我給大家來個形象對比:
眾大佬圍觀黃燜雞尾酒看看後面那三瓶正兒八經的酒,你就懂了。這瓶黃燜雞尾酒,是今年某寶造物節的產物,那是個腦洞爆棚的活動,上次我們嘗的「螺螄粉茶」,與這瓶黃燜雞尾酒算是異姓兄弟……
不管了,喝吧,周末就是要買醉呀~
(自己買的酒,含著淚也要喝完)
這味覺黑洞,我服了……
嗯,這就是新鮮社畜的味道。
初入職場,啥都不懂,就像你聞到這杯酒的感覺一樣,很多時候明明是抗拒的,卻又不得不妥協。入口一瞬間是甜的,就像社畜拿到了人生第一筆工資一樣;甜中帶酸,酸中帶鹹,這就是社畜的人生滋味;回味有一丟丟苦,這就是被社會毒打N年之後的感受……
叫什麼黃燜雞尾酒啊,叫「社畜酒」多好?
有一說一,某寶商家說得沒錯,它是真·味覺黑洞。
首先,它不是難喝,而是味道很奇特,一種不應該存在於地球上的味道。聞起來確實不容易接受,一股肉腥味 + 酒味,有點像是雞湯要壞掉了。喝起來嘛,就是正常雞尾酒的味道,只不過多了一絲鹹味。
如果你忽略嗅覺,這鹹味和雞肉好像沒多大關係。你讓一個不知道這是啥的人喝,他絕對喝不出雞肉味來,他只會滿臉黑人問號。
如果你只聞氣味,大概就會這樣這就是味覺黑洞。它勾起了你的好奇心,你不知道它是啥,嘗起來不會特別可怕,但你不會再喝第二杯。「黃燜雞」與它沒有關係,你僅需要從字面上理解。它是黃色的,它有雞肉成分,因為氣味奇怪所以要一口悶,所以叫「黃燜雞」(商家的心思也太好猜了吧)。
它的存在意義,要麼是讓你交好奇稅、哄大家一個開心,要麼就是專門用來整蠱別人,比如偷偷把好基友的橙汁換成這個,然後你就可以拍個抖音快手啥的了。
是的,整蠱道具,這就是它的本質。強烈建議它明年春天再上線,當愚人節禮物賣。
拍成這樣也是有點假倒不如把自己搞成整蠱奇葩道具為了喝酒,我交了一筆小小的好奇稅。憑良心講,我覺得這款酒的腦洞點不在於「範兒」,而在於「無釐頭」。反正它也不至於難喝,只要商家再認真一點,仔細挖掘一下它的價值所在,它或許能變成明年愚人節的寵兒。
我的建議是,可以買來整蠱好基友,其餘情況勿拍。
最後,祝各位周末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