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財經國家周刊
原標題:第一筆!意義重大
記者:王麗娟
數字人民幣試點尚處於增強C端用戶的體驗感階段。未來,它在數字經濟戰略發展和行業服務等方面有更大想像空間。
數字人民幣又邁出了一大步。
12月11日20:00:02,蘇州一位90後消費者在京東商城下單,並通過數字人民幣完成支付,整個支付過程僅耗時0.5秒。
這是數字人民幣在全國的第一筆線上支付訂單,它是蘇州市政府和央行聯合推出的數字人民幣紅包試點活動的一部分。此前,數字人民幣在深圳試點實現了線下商鋪的支付,蘇州的試點活動,第一次將數字人民幣的使用場景拓展到了線上電商交易。
▲蘇州相城區消費者在試用數字人民幣的電商支付交易功能。
《財經國家周刊》記者在現場見證了整個交易過程,而且記者發現,除了正常的交易支付,蘇州的線上交易試點甚至還實現了「雙離線」功能:即使手機處於飛行模式,沒有網絡連接,也能完成交易支付。
這些新細節透露出,數字人民幣試點正在有條不紊地向更多場景、更大應用範圍推進。
可以在京東上付款了
在數字人民幣試點的深圳、蘇州、雄安、成都4個城市中,數字人民幣幾乎都以某種形式亮相了。
5月底,蘇州部分公務員領取了以數字人民幣發放的交通補貼;雄安新區,麥當勞等19家公司開始試點數字人民幣;10月,深圳羅湖區也下發數字人民幣紅包;未來的冬奧賽場,數字人民幣也將進行測試。
雖然央行尚未公布數字人民幣的全面推廣時間表,但從這些試點來看,數字人民幣的一些主要內容、使用場景以及基本格局,已經可以明確。
以蘇州為例,此次試點的城區是相城區,數字人民幣除了可以在區內相關商鋪、線上平臺使用之外,還支持在京東商城貨到付款時使用。
消費者使用數字人民幣支付時,只需打開手機上的數字人民幣錢包,掃一掃就可以實現付款。從用戶體驗來看,與日常使用支付寶和微信等傳統第三方支付工具並無太大差別。
▲2020年10月27日,近日數字人民幣開始試用,深圳市民可以在指定的商戶刷手機使用數字人民幣購物
除二維碼掃碼支付,大部分商戶還支持NFC「碰一碰」付款,以及針對部分手機機型實現的「雙離線」付款。
蘇州市相城區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副局長郭燕浩在接受採訪時提到,在蘇州試點中,相城區參與抽獎系統建設和數據流轉,發動商戶布設設備,組織銀行抽檢,開展真實環境驗證測試等一系列支撐工作。
據記者了解,此次試點還結合了「雙12蘇州購物節」,蘇州市向所有符合條件的蘇州市民發放總計2000萬元的數字人民幣消費紅包,每個紅包200元。
在某種程度上,蘇州這批試點測試者可謂「幸運兒」,紅包金額用完之後,消費者可以通過綁定工、農、中、建、交、郵儲六大行的帳戶,進行「充錢包」操作,確保數字人民幣可以繼續使用。
今後,除了拓展到線上電商平臺,數字人民幣的具體使用場景還將進一步延伸到黨費繳納、智慧停車、交通補貼發放等各類創新應用和生活服務方面。
數字貨幣生態體系已見雛形
目前,數字人民幣試點尚處於增強C端用戶的體驗感階段。但是,在不少專家看來,數字人民幣真正具有想像空間之處,還在於數字經濟戰略發展和行業服務。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楊濤認為,於消費者而言,數字人民幣錢包主要是多了一個支付手段,增加了可控匿名、無網支付的功能。於行業發展而言,數字人民幣有望改變傳統支付格局,助推中小企業商業模式創新。
從目前試點的現狀來看,整個數字人民幣是由央行、銀行及其他機構構成的生態體系。其中,在資本、技術等方面實力雄厚的商業銀行作為指定機構,提供數字人民幣的兌換服務;由作為指定運營機構的商業銀行和其他商業銀行,以及其他的商業機構比如說第三方支付機構,共同向公眾提供數字人民幣的流通服務。
比如,深圳和蘇州試點中,銀行、科技公司等運營機構均參與其中。隨著試點要不斷拓展場景的需求,第三方機構的參與度可能會越來越高。
從目前試點來看,數字人民幣將形成一個由央行、銀行、第三方機構參與的完整的、均衡有序的數字貨幣生態體系,實現數字貨幣發行、流通、回收全生命周期的閉環可控。
京東數科支付業務部企業支付產品部總經理彭飛在接受本刊記者採訪時表示,京東數科之所以能深度參與此次蘇州試點,主要是因為:一是京東經歷了歷次的「雙十一」和「6.18」的峰值考驗,能夠在技術上形成穩定、高效、安全的支持;二是京東數科在首付款機具上做了升級和改造,確保商戶和用戶使用的便捷度;三是京東具有大量線上線下使用場景,給數字人民幣提供了多樣的試點機會。
隨著相關生態建設的逐步完善,各類機構不僅能夠參與到其中,也能更好地找準相應位置。
楊濤認為,從整體生態發展而言,各參與主體的互補性大於替代性。比如,一個離線的數字人民幣電子錢包,就能大大增強商業銀行與客戶之間的關係和黏性,這對商業銀行基於「支付+」的拓展而言,存在不小的機會。
數字貨幣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數字經濟時代,數字貨幣的誕生和發展對於支撐數字產業發展尤為重要。從這一角度看,中國自2014年開始研究的數字人民幣以及試點的推出,有著更重要的戰略意義。
數字資產研究院(CIDA)學術與技術委員會主席朱嘉明在最近的一次演講中詳細講解了數字貨幣的演進過程,他介紹說,2008年至2015年是私人或者非中心的數字貨幣湧現階段,之後依次歷經了機構數字貨幣介入和發力階段、穩定幣全面崛起的階段、央行法幣數字貨幣進場階段。
朱嘉明預測,未來2年到3年間,最遲5年,即中國「十四五」期間,數字貨幣會有更大的突破,會很快迎來數字貨幣主導貨幣形態的拐點。
這也是中國近幾年積極推動數字人民幣發展的一個大背景,更重要的是,從國際環境來看,數字貨幣大流行大發展之日即將到來,中國勢必要有所行動。
目前來看,全球數字貨幣呈現三種明顯趨勢:一是以美國為代表,美元與區塊鏈的結合、數位化的進程,通過穩定幣的方式,形成一個新型的美元形態;二是中國、歐盟等國家和地區,由央行直接推出數字貨幣;三是瑞典、新加坡的模式,通過交易市場推動多種數字貨幣在本國發揮作用,並且滲透到越來越多的不同的傳統金融服務領域。
在這樣的背景下,數字貨幣也正在和一個國家的金融體系、金融戰略緊密結合在一起。人民銀行行長易綱此前明確表示,法定數字貨幣的研發和應用,有利於高效地滿足公眾在數字經濟條件下對法定貨幣的需求,提高零售支付的便捷性、安全性和防偽水平,助推我國數字經濟加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