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看過不少的化妝品廣告,有沒有常常因為誘人的廣告而掏空錢包?結果實際使用後卻瘋狂剁手?!
化妝品公司往往在廣告中會宣傳自家產品有如何如何的使用效果,但實際使用時效果可見一斑。
然而你們就沒有好奇過即使「欺騙消費者」,這類廣告還是層出不窮嗎?為什麼有關部門不會管制這類廣告嗎?
接下來就帶大家識破這些化妝品之「坑」,希望各位靚女們可以走出陷阱,少花冤枉錢!
其實化妝品公司也不傻,他們在花著大把大把的錢做廣告時早就考慮到了這一點。
他們在廣告中常常會用到「似乎」、「顯得」、「你會感受到」這些模稜兩可的字眼,像「似乎消失了」、「你會『看起來』更年輕」、」你會』感受到『皮膚變白了」這些詞語的使用。
在你看來往往會忽略那些不太確定的修飾詞,只會注意那些具有功效性的詞語,於是你被這些華麗的廣告說服,你認為只要使用這些產品肌膚就會有所改變,事實上這些改變並沒有發生。這就是化妝品公司鑽的空子。
來自Pexels的Shiny Diamond的圖片
還有一個化妝品公司在宣傳是常常使用的手段是:做一些可以證明產品效果的研究實驗。
你是否因為這些看似可靠科學的實驗而貢獻產品的銷量。可你想過沒有,這些實驗人人都能做到。
其實只要對實驗對象做點手腳,不採用對手產品作對照組,就可以顯現出神奇的效果。
例如,半邊臉上擦上保溼而另半張臉什麼都不擦,最後發現擦保溼的半邊臉皺紋減少了,事實上任何的保溼都能達到這樣的效果。
所以有些產品的實驗過程並不嚴謹。因為大多數人並不會接觸到,也並不了解科學實驗。當他們往往聽到「經實驗研究」「測試結果表明」這樣的字眼,就會相信其具有的「權威性」。
來自Pexels的Shiny Diamond的圖片
為了讓自家的產品看起來高大上,高端,很多化妝品公司會在廣告中使用一些看似專業的科學術語,例如「不造成粉刺」,「過敏性較低」,「適用於敏感肌膚」等等,其實這些只是包裝廣告的糖衣炮彈罷了。
因為這些「術語」並沒有明確的標準和定義,其本質就是欺騙與誤導,所以說也就沒有什麼意義了。
廣告裡說經過皮膚科醫生測試,並沒有說過是哪一個醫生,就算道出其鼎鼎大名,你又如何能相信他的權威性?
「不造成粉刺」貌似是在說這個產品不會造成毛孔的堵塞,但這個實驗的真實性又如何呢?
這一切通通都了解不到的話,你為什麼就這麼草率地相信他們的實驗結果呢?
低過敏性與敏感肌膚專用暗示消費者產品不會造成過敏,可是每個人的皮膚都不一樣,就算皮膚類型相似,但具體的情況也因人而異。
所以這兩個術語並沒有什麼意義,他們一樣沒有明確的定義和標準,任何化妝品公司都可以任意使用這些術語。
取自純天然的化妝品一定是最好的嗎?
其實根本沒有什麼所謂的純天然化妝品,即使有,對皮膚也不一定會有好處。化妝品廣告的噱頭倒是佔了不少。
很多化妝品廣告中都會宣傳取自某某天然植物的某某成分,然而消費者們往往看到這樣的字眼就會被其吸引,漸漸形成「含有天然成分的產品就是最好的」這種觀念。
可能是許多媒體報導和資訊讓我們相信天然的成分就是最好的,但這樣的觀念並沒有一定的事實基礎和科學根據。
同那些科學術語一樣,「天然」這個詞並沒有明確的定義,使用方法也毫無規範可言,任何一家化妝品公司,任何一則化妝品廣告中都可以使用「天然」這個詞,以便吸引住消費者的眼球,增添產品的高級感和形象感,讓消費者誤以為,「天然」就是安全的代名詞,實際上卻事與願違。
舉個例子來說,有的天然植物可能會奪取人的性命,直接送你「上西天」。所以說無論是人工合成還是天然的產品都具有像藥物一樣的藥理活性,可能會對人體造成一些副作用。
//END
想對你們說的話:其實有很多著名的書籍叫我們怎樣正確護膚,但是大多數人沒有耐心和時間去仔細學習,於是他們會在網上「抄答案」來應用在自己身上,殊不知很多「答案」充斥著無良媒體推銷的廣告,讓很多人在護膚的道路上幾經曲折。
希望「壬辰蘇的護膚筆記」是你遇到最用心、最靠譜的答案,用良心來換你們的真心~
關注我!一起來花最少的錢護出最好的皮膚!
(記得關注下一篇文章喲~搭配食用更美味!)
參考書目:《美麗聖經》
封面圖片:來自Pexels的Andrea Piacqua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