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學無去處、臨時無人照管……巴中社區兒童之家幫家長解決煩惱

2020-12-26 瀟湘晨報

放學後的時間以及周末和假期,孩子們的照料問題常常讓家長們憂心忡忡。如果爺爺奶奶帶孩子,父母擔心老人輔導不了孩子作業;如果父母帶孩子,孩子放學與自己下班的時間差又如何解決?孩子的作業由誰輔導?周末去哪兒玩?在經開區興文街道辦事處興新社區,居民們就沒有這樣的煩惱,該社區利用兒童之家開設了四點半學校,家長們煩惱的事都可以得到解決。該社區設置的兒童之家,為社區兒童提供了一個遊戲、娛樂、教育和心理支持一體化的志願服務平臺。

孩子們一起看書

現象

家長沒下班 孩子放學去哪兒?

學生下午放學後,家長還沒有下班,這段時間孩子誰來看管?這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家住巴城將軍大道的市民趙軍和妻子都是上班族,家裡有兩個孩子,大兒子讀五年級,二兒子讀三年級。趙軍說,他在巴城一公司上班,經常加班,妻子是一名護士,工作時間也不是朝九晚五,兩個孩子放學後,他和妻子都沒下班。

「我兩個娃兒膽子大,尤其是大兒子,還很叛逆。放學後如果看到我和他媽媽不在家,立馬就跑出去玩,有時候天黑才回來,周末也如此。小兒子倒是乖,回家後自己在家裡看書或者寫作業。」趙軍說。

採訪中,記者發現,不少家長都有著和趙軍一樣的煩惱,那就是大人沒下班,孩子已放學,擔心孩子亂跑,或者在家裡不聽話。

另外,市民王大全的煩惱則不一樣,他是不知道如何來輔導孫子的作業。王大全說,兒子和兒媳都在外務工,讀六年級的孫子則和他跟老伴兒住一塊。由於王大全和老伴兒文化程度不高,孫子寫作業時遇到不懂的,他們都束手無策。「現在很多作業要求做完後發到微信群裡,包括一些動手能力的作業,這對於我們這些老年人而言,真的是一竅不通啊。」王大全說,尤其是漫長的寒暑假裡,孫子在成長階段缺少有效的監管,他們的暑假枯燥而單調。

志願者輔導作業

措施

開設4點半學校 孩子放學有人管

經開區興文街道辦興新社區居住的大多都是還房戶,有不少居民都是老人在家帶著孩子上學,孩子的作業輔導如何解決?興新社區黨支部書記楊勇輝介紹,為了解決社區居民接送孩子以及輔導孩子作業等方面的問題,社區在福錦苑小區南北區分別設立了一個兒童之家,並開設四點半學校,在小區內設置了專門的區域用於兒童的各項活動。

「一方面是針對孩子的作業補習。」楊勇輝介紹,孩子放學後,就會主動到四點半學校來完成當天的作業,主要是採取三種方式來輔導孩子作業,一是通過高年級帶低年級的方式,如果低年級有作業上的困難,高年級的學生就會幫忙講解。二是通過社區的志願者,當孩子完成作業時,有不懂的問題社區志願者可以進行輔導。另外,周末時,巴中職業技術學院的志願者們也會進社區,給孩子們輔導作業等。楊永輝介紹,孩子到四點半學校完成作業,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習效率,「二十多個孩子一起寫作業,形成了一種良好的學習環境,孩子們完成作業就會認真很多,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他說,孩子在家寫作業,受電視、遊戲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在完成作業上難免有些心不在焉。另外,當孩子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時,家裡的老人沒有能力輔導孩子,或者有些高年級的作業,年輕人也不一定會,在四點半學校有志願者給孩子輔導,可以讓家長更省心。另一方面,針對無人接送孩子,孩子放學回家後獨自一人等情況,四點半學校可以讓居民免除後顧之憂。

一般情況下,隔一個月左右,社區就會通過小區的每個樓棟長詢問,誰家要將孩子放學後送到四點半學校的,有意願的進行登記,每天下午孩子放學到兒童之家後,志願者會對比人數,缺席的問清緣由,防止孩子發生意外或家長以為在社區、社區以為孩子在家裡的情況,首先確保孩子安全。「每天下午基本都有接近20個學生在四點半學校學習。」在他看來,一方面為孩子和家長提供便利,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強孩子對社會的融入感,讓未成年人看到社會對他們的關懷,社區也能融入到未成年人之中。

未成年人輔導

提供孩子託管服務 居民點讚服務貼心

除了輔導作業,兒童之家也可以為社區提供託管或半託管孩子的服務。「如果有居民因為緊急事情臨時無法照看孩子,可以將孩子送到兒童之家來,這裡白天都有志願者在此,可以幫忙照看孩子,讓居民能放心去辦自己的事。」楊勇輝介紹,這裡有兒童的玩具,地上也鋪了爬爬墊,設施非常齊全,家長都很放心地將孩子託管在此。最近天氣寒冷,也有很多家長帶著孩子到兒童之家玩耍,這裡已經成了孩子們玩耍的樂園。

「我孫子今年2歲多,前幾天我因為有點急事需要進城一趟,但不方便帶著孩子,便將孩子送去了兒童之家,讓志願者幫忙照顧一上午。」家住福錦苑的魏麗說,因為經常帶孫子去兒童之家玩,孫子和志願者們很熟悉,很放心地將孫子教給他們帶。中午12點過,忙碌了一上午的魏麗去接孫子時,他和志願者玩得正高興,還不願意走呢。魏麗感慨說,社區提供的服務真的太貼心了。

走訪

兒童之家「四處開花」

孩子放學不再「沒人管」

連日來,記者採訪發現,除了在經開區興新社區有兒童之家,在我市各地都有這樣類似的兒童之家。

在巴城江北祠堂街,有一個志願服務站,場地由江北臺社區居民委員會第二居民小組提供,面積約30平方米。記者看到,志願服務站內有一個「讀書角」,書架上擺放著不少書籍,有《青少年安全預防與自救》《消防安全常識》《四川省未成年人保護條例》等。另一旁,有兩張桌子和幾個小凳子,孩子們可在此看書、學習。市青年志願者協會副秘書長龍心介紹,為豐富社區青少年課餘生活、緩解留守學生家庭壓力、彌補部分學生家庭教育缺失,市青年志願者協會攜手江北臺社區居民委員會在江北祠堂街設置志願服務站,孩子們放學後來這裡,可以看書,還可以寫作業、畫畫、做遊戲等。此外,也有志願者為孩子們提供課業輔導、興趣培養、安全教育、心理疏導、親情溝通等多項服務。

除此之外,在巴州區清江鎮崑山村的兒童之家活動室裡,有玩具和文體器材,經常熱鬧非凡。據悉,這個兒童之家每月開展一次活動,以保護兒童權利和促進兒童發展為宗旨,為轄區兒童免費提供遊戲、娛樂、教育、衛生、心理輔導等服務,並開展社區兒童保護與服務工作,建立健全監測預防、強制報告、應急處置、評估幫扶、監護幹預「五位一體」的社區兒童保護與服務體系,為兒童打造一個快樂幸福的社區共享家園。

「我們小區接下來也將建立兒童之家,目前已規劃了場地,只是還缺乏志願者老師。」巴城豐澤園小區(一期)B區業主委員會主任劉飛告訴記者,他們小區有一千多戶業主,不少業主家都有孩子,因此,也希望小區儘快建立兒童之家,這樣,孩子們就有一個新的「樂園」。

來源:巴中晚報

編輯:賈洪博 審核:尹苒 終審:黃秋霞

【來源:巴中民政】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大北街社區兒童之家帶你一起來製作「爆米花」
    大北街社區兒童之家帶你一起來製作「爆米花」 2020-12-22 23: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華社區微信群搭起居民連心橋
    「我家樓上的住戶家中孩子較多,經常追逐打鬧到晚上十一二點,嚴重影響我正常的休息,我多次上門勸說,也聯繫了物業,但至今問題都沒有解決,希望社區能幫我。」前幾天,家住同心縣豫海鎮新華社區伊慶苑小區的魏某在「紅色e家」微信群中說。
  • 「木棉媽媽」許慧:直播畫畫課給困境兒童鼓勁 幫醫護人員子女解決...
    稍稍安頓,他們又立即在黃埔區民政局的指導下開通了24小時的疫情心理服務熱線,時刻關注困境兒童的身心健康。近日隨著復工潮來臨,開發區社區裡有不少醫護人員、防疫一線人員更加忙碌,子女白天一個人在家裡,吃飯問題遇到了困難,許慧又動員起「小船長俱樂部」飯堂的力量,來幫助他們解決吃飯問題,被社區的孩子們親切地稱做「木棉媽媽」。
  • 關愛兒童 |「常青藤」—讓社區兒童之家四季常青
    關愛兒童 |「常青藤」—讓社區兒童之家四季常青 2020-09-15 17: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放學後難題解決了嗎
    課題組通過訪談獲悉,在鄉鎮學校裡,沒有參加「彈性離校」的學生主要是選擇放學後「乘坐校車」回家、參加校外輔導或者由家中老人自行接回。由此可見,「彈性離校」並沒有為很多有困難的家長真正地解決難題,即使是在鄉鎮學校,在放學接送的問題上,「坐校車」足以替代「彈性離校」。
  • ...開州區漢豐街道鳳凰社區開展「我是兒童之家小主人」——手工課堂
    為陶冶社區兒童情操,豐富暑假生活,增強青少年的動手能力,7月14日下午,鳳凰社區婦聯邀請轄區部分兒童開展了「我是兒童之家小主人」——手工課堂。活動在小朋友自我介紹中拉開了序幕,社區巾幗志願者把手工紙分發給小朋友,小朋友們迫不及待地動起手來。
  • 建好小家,服務大家——黃石市調研兒童之家建設
    黃石女性陪伴在你身邊為深入推進示範兒童之家創建工作,切實提高兒童之家的服務管理水平,充分發揮兒童之家服務兒童、家長、社區的作用。12月9日至11日,黃石市婦聯黨組成員、市婦兒工委辦副主任周萍一行深入到黃石各縣(市)區調研兒童之家建設情況。周萍一行先後走訪查看了14所兒童之家,對兒童之家工作者隊伍、資源力量、活動空間、制度建設和活動開展等情況進行調研。並對各兒童之家存在的安全隱患提出了整改意見。
  • 手作好「新」情,新年「福」先行 | 城北社區兒童之家開展DTY手工燈籠
    手作好「新」情,新年「福」先行 | 城北社區兒童之家開展DTY手工燈籠 2020-01-15 16: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貴州日報」放學後,還能一起學習一起玩
    近日,記者在畢節市百裡杜鵑鵬程街道坪子社區「希望小課堂」看到,兒童讀物、桌椅、書架、投影儀和電腦等設備一應俱全,學生們有的在看書,有的在寫作業,有的在玩耍……「李丹姐姐,這個題目怎麼做?」「李丹姐姐,我可以拿這本書看嗎?」「李丹姐姐,這個新椅子我們能不能坐……」「希望小課堂」裡,孩子們的聲音此起彼伏。
  • 社區工廠 拓寬就業扶貧路(人民眼·打贏脫貧攻堅戰)
    幾年下來,他闖出一片天,也有了新煩惱:「家裡上有老、下有小,遺憾的就是遠離家鄉。」  八仙鎮的3家作坊,產能供不應求。2015年春,奚精華決定開辦第四家作坊。一番考慮後,他選址縣城中心的藥婦溝社區。  藥婦溝社區是平利縣移民搬遷安置點之一。
  • 孩子打預防針、體檢,地點臨時有變!桂城家長注意!
    孩子打預防針、體檢,地點臨時有變!桂城家長注意!臨時搬遷約1個月!這些信息你一定要看↓↓↓桂城預防保健站升級改造桂城預防保健站自2020年9月11日停診,預防接種、0-6歲兒童健康管理服務(含兒童常規體檢)業務搬遷至疊滘社區衛生服務站二樓預防保健站。
  • 四川巴中經開區:「外圈」「內圈」「配送圈」三圈聯動織密社區疫情...
    志願者代購生活必須品送上門冉熹 封面新聞記者 謝穎作為巴中經開區的核心區域,興文街道有3個安置小區和7個行政村,常住人口達3萬多。「興文街道每個社區落實了由1個黨委成員牽頭靠前指揮,1個社區黨支部落實,1個小區物業公司負責,1名醫務人員進行防疫技術指導的『1+3』外圈管理模式。」
  • 雲安:發揮「兒童之家」作用 促進兒童健康成長
    為充分發揮「兒童之家」陣地作用,給熱愛繪畫的孩子搭建一個藝術互動平臺,提升孩子的綜合素質,促進兒童健康成長。日前,雲安區婦聯、六都鎮婦聯聯合六都村委會、六都鎮社工站、「婦女微家」志願服務分隊在六都村委獅石村文化室「兒童之家」開展「七彩童夢、彩色未來」繪畫比賽活動,近50名名小朋友和家長參加活動。活動對孩子們的作品進行了評選,為獲獎的小朋友頒發獎狀和獎品,並將小朋友的優秀作品做成了畫畫牆。期間,小朋友還進行了朗誦詩歌等才藝表演,得到觀眾們的一致讚賞和好評。
  • 當你還在為孩子做作業問題而煩惱,明智的家長已在悄悄實施第二招
    可很少有父母知道,當你還在為孩子做作業問題而煩惱,明智的家長已在悄悄實施第二招。輔導作業「第二招」是什麼?就是「家長代寫作業」。遇到孩子作業做不完或者磨蹭,家長直接上手幫忙,問題就解決一大半。這個「第二招」聽起來比較逆天,仔細一想也有其合理性。為什麼?首先要明白,老師留作業的目的是什麼?孩子做作業的目的又是什麼?
  • 虎山街道市心社區兒童之家正式投入使用!
    虎山街道市心社區兒童之家正式投入使用!,原來是社區新籌建的「兒童之家」正式投入使用啦,江濱幼兒園大班的20位小朋友們「近水樓臺先得月」,當了一回體驗官。
  • 寫春聯、送春聯、剪窗花…成華區兒童之家歡樂迎春節~
    新春藝術手工:寫春聯、送春聯、剪窗花、製作辣椒掛飾、南瓜抱枕、玉兔呈祥剪紙、金鼠送福掛花、靈鼠迎春掛飾……讓孩子和家長一起做新春手工,為生活增加一些年味~龍潭街道同樂社區兒童之家1月16日下午,同樂社區兒童之家開展了迎新年主題活動,小志願者們為大家送春聯啦!通過活動,豐富社區居民兒童的文化生活,提升精神文化建設。
  • 含山縣各兒童之家開展母親節活動
    在這個充滿愛的節日裡,我縣各兒童之家開展了系列母親節活動。讓我們來看一看孩子們是如何表達自己對母親的愛吧!環峰鎮華陽社區:開展「感恩母親 關愛特扶家庭」母親節活動。褒禪社區:開展「情濃五月天 感恩母親節」主題活動。為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讓孩子們從小感恩母親的付出和偉大,感激生命、感恩生活。在母親節來臨之際,5月9日下午,褒禪社區「兒童之家」開展了「情濃五月天 感恩母親節」主題活動。
  • 臨海:「娃娃樂」微之家 關愛留守兒童
    浙江在線-臨海新聞網7月17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張韻 見習記者 錢夢華)7月14日,尤溪鎮哈龍岙村文化禮堂傳來陣陣掌聲,孩子們手捧著嶄新的書籍和獎狀,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由尤溪鎮婦聯主辦的哈龍岙村「娃娃樂」微之家正式開課。
  • 放學後,他們在校玩擊劍、編程……
    □頂端新聞·大河報記者譚萍文許俊文攝影    下午孩子放學時間早,家長還在上班難以「分身」去接,學校再給「託管」一個小時咋樣?    去年10月,鄭州市鄭東新區率先啟動課後延時服務,邁出「官方帶娃」第一步。此後鄭州市內各區相繼試點,緩解家長「接娃焦慮」。
  • 將增設兒童學習功能 未來的煙臺社區食堂增量又提質
    記者在發布會上了解到,社區食堂是具有煙臺特色的民生工程,接下來將進一步增加社區食堂數量,並增設兒童學習功能,擴大社區食堂服務範圍。煙臺市民政局辦公室主任王磊介紹,煙臺市是老齡化程度較高的城市之一,開辦社區食堂,正是適應本市老齡化趨勢、解決居家養老問題的有效之舉。去年以來,煙臺市委、市政府把社區食堂建設納入全市100項重點民生實事來抓,打造成為了具有煙臺特色的民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