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中國人民銀行會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管理局正式發布《標準化債權類資產認定規則》(以下簡稱「認定規則」),明確標準化債權類資產和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的界限、認定標準等內容。新規將於8月3日起正式實行。
與之前發布的徵求意見稿相比,本次的認定規則變化不大。全文內容不多,就標準化債權類資產的定義和監管進行了明確。
從定義來看,一共五條,正念君認為,其中較為重要的包括:
1、集中登記,獨立託管。該條明確標債資產必須是在人民銀行和金融監督管理部門認可的債券市場登記託管機構集中登記、獨立託管。
2、公允定價,流動性機制完善。公允定價意味著以近期的成交價格為準,近期無成交價格的,以三方估值為準。按照目前的市場慣例,三方估值也就只有中證和中債估值了。估值層面基本不存在操作的空間。
3、在國務院同意設立的交易市場交易。目前看,國務院同意設立的交易市場也就是銀行間、交易所債券市場。從該條來看,之前的「非非標」資產,比如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有限公司的債權融資計劃,中證機構間報價系統股份有限公司的收益憑證等資產,已經明確為非標債權資產。
本次「認定新規」是對之前出臺的資管新規的補充。兩個監管規定結合起來看,信託非標債權的轉型已經到了「不得不轉」的地步。非標轉標是底層資產的變化,那信託產品會帶來什麼變化呢?正念君認為,至少有以下幾點:
1、交易對手資質平均水平有所提升:融資方通過發行標準化債券或資產支持債權融資的,需符合銀行間以及交易所,或者發改委等一系列的發行要求,交易對手的平均實力較強些。
2、無法投資單一底層資產:按照《資金信託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以及「資管新規」和「認定規則」的集中度控制要求,單只債券的投資比例不能超過35%,未來投資標準化債權的集合信託無法投資單只債券,而且需要投資三支以上的債券。
3、類FOF產品的興起:信託公司自身長項在非標債權,標準化債券市場的整體投資能力可能不足,未來產品方面可能購買多家公募或私募基金的標準化產品,以類似FOF的方式開展業務。形成自己的TOF類產品。
綜上,2020年是信託的改革大年,隨著非標債權的嚴監管的到來,信託公司開始敞開懷抱擁抱標準化債權。正念君認為,根據「資管新規」的設定,標準化債權有著更好的流動性,更透明的價格,更分散的投資,減少操作過程中的風險。投資,從來都不是一條容易的道路,在中國經濟不再處於原有的高速增長時期時,各類無風險低風險利率下調,高收益資產風險暴露是一個必然的過程。擁抱變化,隨市場而動,才是新的投資環境下的正確投資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