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資產配置:投資者需要的股債匯市全方位預測及投資指南來...

2020-12-21 IT商業新聞網

  宜信財富消息:

  今年上半年,隨著疫情在全球範圍的擴散,使得國際金融市場劇烈動蕩,黑天鵝頻頻飛出。前有美股四次熔斷,後有WTI原油期貨一夜暴跌之負,當時間行至下半年,國內疫情得到基本控制,經濟逐漸回暖向好。

  反映在市場表現上,從7月以來A股表現強勁,上證指數扶搖直上站上3400點,而創業板指7月首周的周漲幅更是創下了歷史,不僅如此,兩市的成交量連續多個交易日維持在萬億以上,牛市呼聲漸起。

  也正是站在這樣一個歷史性複雜時刻前,投資者才更加需要一份靠譜的投資指南,撥開迷霧才能看清前方的道路。近期,宜信財富正式發布了《2020年下半年資產配置策略指引》,《指引》認為在今年下半年,全球復產復工的大趨勢不會變,加上全球財政和貨幣政策寬鬆的方向明確,相信市場仍會存在相當的風險偏好。並預測下半年傳統資產的整體回報將較為波動,高配另類資產將有助於提升資產組合整體回報的穩定性。

  宜信財富家族傳承董事總經理孔繁順,他是宜信財富團隊中較早參與到固收研發和創新的成員,目前則更多聚焦在家族財富傳承的研究與落地,兼有兩類領域的研究以及產品研發經驗的他分享了下半年固收投資的策略,並強調固收之於家族傳承就像主食之於人類,主食能給人提供穩定能量,就像固收能給家庭提供基礎的現金流。

  另外,他還預期下半年債市將調整下行,信用利差也隨之大概率走窄而高等級信用債將有一定的投資空間。

  後疫情時代資產如何配置?股債匯市全方位預測及投資指南來了

  從宏觀經濟層面來看,《指引》認為在疫情下全球經濟政策史無前例的大規模放鬆,其寬鬆力度遠超2008年金融危機。財政刺激政策不僅有增加財政支出、部分國家財政也提供了大量的貸款和擔保等,但寬鬆的財政和貨幣的刺激力度可能會邊際下降,《指引》也指出今年下半年主要國家經濟將從深度衰退到復甦。

  對此,宜信財富首席經濟學家李琳博士解釋稱,邊際效益下降的重要原因就是之前(財政/貨幣政策)有很大的刺激,因為當時經濟處於衰退當中,現在經濟正在慢慢走出來且動能還健康,在此情況下,政策刺激的力度會邊際下降。

  具體到細節的投資策略來看,在股市方面,《指引》看好中國股市,並建議配置「核心資產」,何謂「核心資產」?《指引》將A股中長期盈利穩健且受到海內外機構認可的一批股票稱為「核心資產」,包括貴州茅臺、恆瑞醫藥、立訊精密等公司,這些企業代表了A股中最優質的企業。下半年A股的結構分化仍明顯,但是「核心資產」依然會強於其他股票。

  宜信財富一直看好生物、醫藥、數位化服務、科技等行業的長期投資價值,疫情的發生更加凸顯了這些行業的的吸引力。因此《指引》也建議投資者下半年積極布局這些行業,可以通過私募股權、或二級市場股票基金、或二級市場債券基金的方式投資,獲得確定性較穩定的回報。

  在債市方面,《指引》認為下半年全球十分寬鬆的貨幣和財政政策將對投資級債券提供支撐。由於疫情仍在,因此建議做行業性選擇,關注具有良好資產負債表和風險管理能力公司的債券。

  看好發達國家投資級債,從行業選擇上來說,對電訊、製藥、保險類更看好,另外,對新興市場投資級債保持謹慎。

  在匯市方面,《指引》預期美元指數在下半年將小幅貶值,主要原因有四點,第一,疫情趨勢改善;第二,金融市場不會出現類似3月份時的流動性暫時枯竭的問題;第三,美聯儲相對更為寬鬆政策,也帶來一定的貶值壓力;第四,美國經濟復甦但復甦動能較為溫和,限制美元大幅升值和大幅貶值的壓力。

  考慮到疫情的不確定性,未來兩三個季度房地產投資仍需謹慎,投資者需要保持敏捷性來索取優良的價格錯位的投資機遇。在較短的投資窗口期,對於資金充裕並能快速執行交易的能力,長線投資能力,以及主動管理創造增值能力的投資者將可捕捉市場機會。

孔繁順:固收之於財富傳承就像主食之於人類

  去年8月,人民銀行決定改革完善貸款市場利率報價(LPR)形成機制改革,而自從LPR改革後的首次報價以來,其報價利率不斷震蕩,當市場利率處在震蕩通道之時,固定收益類產品的收益率難免會呈現下滑趨勢,如果投資者不想被動接受震蕩的市場平均收益率,該如何投資呢?

  孔繁順表示,基於國際經驗,固收的收益下調是個長期趨勢,另類資產則有望產生相對高收益。建議從兩個層面來考慮,一,自上而下做好多類別資產配置,基於投資者自身的流動性需求調節固收佔比、適度增配另類資產。

  第二、在固收類別裡,適當拉長投資久期、並偏重於跟實體經濟緊密結合的領域,例如消費、中小企業發展,這樣能提高在相對低風險基礎上提前鎖定當前收益水平的概率。

  對於固收類投資,他總結出三個關鍵詞:「投實、投多、投穩」

  第一,投實,是聚焦實體經濟,讓投資出去的錢能夠進入實體經濟,能夠有效推動社會發展、創造價值。創造價值了就有錢可賺,還錢不難。

  第二,投多。出身於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的他認為分散是特別有意義的事情,倡議讓投資儘量實現科學的分散配置,包括行業、地域、人群多樣化分散,避免底層資產的集中度風險。如果在操作成本可控前提下,能分成1萬份,往往比分成100份要好,更比分成10份好得多。

  第三,投穩。要理性投資,切勿盲目追求高收益。

  而具體到細分的行業,孔繁順認為有三類行業具有中短久期的投資機會,第一類是國家所積極扶持的民營企業、中小微企業;第二類在消費金融領域,他表示現在國家上半年發了上百億的消費券,背後撬動了至少近千億的消費額,可見國家對於消費的重視。

  第三,他認為與農業比較緊密相關的產業也有投資價值,中國是人口大國,如何能夠更好地利用科技與管理提升能夠讓農業發展的更強、更好,其實也是未來十年非常有前景的領域。

  值得注意的是,在宜信財富的團隊中,孔繁順是較早參與到固收研發和創新的成員,而目前他則更多聚焦在幫助高淨值家庭做財富傳承的設計與落地,在兼有了兩類領域的研究以及產品研發的經驗後,對於固收類應該在家族財富的傳承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佔多大的分量?孔繁順給出了一個生動形象的比喻:「固收之與財富傳承,就像是主食之於人類。」

  為什麼這麼說?第一,主食是必需品,能給人提供穩定能量,就像固收能給家庭提供基礎的現金流;第二,都得適量,主食好,但也不能多吃,還得吃蔬菜、吃肉等等,所以除了中等期限的固收,還要有更短期的流動性資產,還要有更長期的另類資產。

  他提醒道:現在很多企業家、高淨值家庭做財富傳承時,往往首選是做家族信託,但如果是通過金融機構去做受託人成立的家族信託,在資產配置,尤其在固收配置方面有較多限制,多數只能投一些集合信託、銀行理財、貨幣基金。

  他建議可以換一個思路,將需要靈活投資的財富以自然人為受託人,去設立民事信託,這樣能夠在投資方面更加靈活,在資產配置上沒有什麼特別的限制。

  談及家族信託,我們也注意到疫情期間經濟停擺,一些企業家為了防止現金斷流向銀行貸款,並提供連帶責任擔保,有時候還會連同家人一起提供擔保,由此可能引發家庭的債務危機,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家應該如何利用家族信託來隔離貸款擔保所帶來的家庭財富風險?

  對此,孔繁順建議企業家可以在貸款或者對外提供擔保前,設立家族信託,將個人財富委託給受託人進行管理,這是隔離風險、預防債務隱患的有效方法。

  但是需要特別注意,如果是為了逃避已有債務而設立信託,該信託很有可能被債權人撤銷,在全球多個法域已有判例。簡而言之,家族信託是保護財富的好工具,宜未雨綢繆,忌臨時抱佛腳。

  下半年債市將調整下行,高等級信用債有一定投資空間

  近期,資管新規的重要配套細則《標準化債權類資產認定規則》在歷時了8個多月的意見徵求後終於正式落地。《認定規則》清晰地劃清了「標」與「非標」的界限,並列舉了主要的標債資產以及非標資產類型,且明確標債資產的認定路徑,業內普遍認為《認定規則》的落地於實施將有利於資管行業、金融市場的規範發展和風險防範。

  《認定規則》從徵求意見稿出爐到正式落地,一直被市場所廣泛關注與熱議,也被稱為是「史上最嚴的非標限制」。

  對於《認定規則》的靴子落地,孔繁順表示「這是國家對於投資理財,尤其是固收投資正本清源的舉措之一」,他認為監管機構之所以出臺這樣一個政策,主要原由是過去大量銀行資金用槓桿和期限錯配去投資非標資產,變相突破了監管紅線,容易產生系統性風險,所以通過《認定規則》希望能夠打破剛兌,正本清源。

  今年5月-6月之時,債券市場經歷一波大的調整,彼時許多債券類基金以及銀行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出現了一定幅度的淨值回撤,引發市場關注。

  進入7月之後,隨著A股市場的高歌猛進,股債「翹翹板效應」在也愈發顯現,在7月6日,上證指數上漲5.71%從而站上3300點之後,同一日十年期國債收益率上行13BP至3.02%,突破了3%這一關鍵點位,創1月23日以來新高。實際上,在債券市場上,債券收益率與債券市值成反比:當收益率走低時,則債券市值上升,債市走牛,反之則是熊市。

  今年下半年我國的經濟預期將企穩好轉,經濟基本面的邊際轉好也將使得債券市場承壓,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下半年債券市場將何去何從?債券市場是否還有繼續配置的價值是投資者非常關心的話題。

  對此,孔繁順表示,上半年受疫情影響經濟失速,使債牛行情得以顯現。疫情過後經濟基本面企穩,投資者預期大幅回升,出現股債蹺蹺板效應。下半年預計經濟進一步復甦,制約債市走牛,長端利率繼續下行空間受限。債市悲觀情緒可能會進一步蔓延,債市進入寬幅震蕩格局。

  他預期下半年債市將進入調整下行格局。經濟進一步復甦的概率很大,信用利差也隨之大概率走窄,高等級信用債將有一定的投資空間。投資者宜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和收益目標做審慎配置。

  更多理財投資知識分享及諮詢請下載宜信財富APP進行了解!

  (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相關焦點

  • 恆天財富劉可:後疫情時代,「B-S-W」全新資產配置策略應運而生
    在分論壇「後疫情時代全球化資產配置新趨勢」中,恆天財富助理總裁、恆天研究院院長劉可與貨幣商務副總裁Ciara Sun,和豐家族辦公室合伙人劉洋作為圓桌特邀嘉賓,就後疫情時代全球化資產配置新趨勢展開了深入討論。全球宏觀:歐洲股市佔優,聚焦兩類資產後疫情時代對大類的資產配置有哪些影響,可以給投資者帶來哪些建議?
  • 恆天研究院院長劉可:後疫情時代,「B-S-W」全新資產配置策略應運而生
    分論壇——後疫情時代全球化資產配置新趨勢,在歐洲貨幣機構投資者集團大中華區CEO汪弘彬的主持下拉開了序幕。恆天財富助理總裁、恆天研究院院長劉可與海銀財富首席投資策略官惠曉川、貨幣商務副總裁Ciara Sun和豐家族辦公室合伙人劉洋作為圓桌特邀嘉賓,就後疫情時代全球化資產配置新趨勢展開了深入討論。
  • 後疫情時代如何交易?瑞銀給出三種情景下的投資秘訣
    來源:匯通網原標題:後疫情時代如何交易?瑞銀給出三種情景下的投資秘訣!5月24日有消息稱,瑞銀首席投資官海弗勒(Mark Haefele)在月報中提出了這樣一個疑問:我們是否將面臨第二輪危機?第二波危機可能不僅包括疫情感染病例再次增加,可能包括國際貿易緊張局勢捲土重來。此外,即使3月份遭遇大規模拋售之後,美國股市的估值已經相對較高。市場一直處在區間波動之中,等待海弗勒認為的一個關鍵問題明朗化,即疫情感染是否會再次爆發。海弗勒建議投資者還是要早做規劃,他羅列了三種可能情境,以及每類情境下的投資設想。
  • 國投瑞銀基金會客室:資產配置 是普通投資者高效的投資方式
    原標題:國投瑞銀基金會客室:資產配置 是普通投資者高效的投資方式   近幾年隨著經濟周期變化,
  • 怎麼做好財富管理與資產配置?
    來源:新浪財經文/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餘華莘由於新冠疫情,主要發達國家使用了巨額的貨幣和財政刺激,導致貨幣增速激增,所有主要貨幣都出現超發和泡沫化。歷史經驗顯示,在紙幣時代貨幣超發是長期現象,股票和房產是長期表現最好的兩類資產,所以要儘量遠離現金。
  • 疫情下的防禦型資產配置攻略
    04PART防禦型資產配置建議目前,在疫情對資本市場的影響下,我們的投資策略可以歸結為:短期利好債市,利空股市(尤其是新興市場),中期仍取決於經濟基本面,長期取決於全球化進程和結構化調整。儘管中國的醫藥和信息行業,以及美國生物醫藥行業都在上漲,但我們還是建議投資者近期關注一些防禦型資產,包括黃金和債券和防禦性股票ETF。另外,在股債雙殺的行情下,固定收益投資者可以配置一些信貸私募產品,分散風險、保證資產收益。1、黃金冠狀病毒引發了投資者對避險資產的需求。
  • 黃金開掛刷出八年新高,資產該如何配置?
    國內疫情得到控制後,沒有出現預期中的報復性消費,卻等來了局部地區的「報復性買房」。疫情陰霾漸漸散去,全國復工復產,樓市歷經短暫停擺和冰封后,也開始慢慢復甦。在全國樓市和各大行業消費都處於靜待覆興之際,疫情後的深圳樓市卻迎來了爆發,成為3月份以來房地產市場最熱門的話題。一夜醒來,房價漲百萬,深圳樓市一線奪魁,房價漲幅已經遠遠超出北京、上海和廣州。
  • 貝萊德:後疫情時代最大的投資機會是
    RockCreek現在為養老基金、捐贈基金和基金會管理150億美元資產,重點關注多資產、可持續投資和新興市場策略。  《巴倫周刊》:後疫情時代最大的投資機會是什麼?  貝施洛斯:最大的投資機會是氣候。不管是提高效率、減少空氣汙染、還是所有與水和能源有關的領域都存在大量投資機會。
  • 雷根基金李金龍:多元化配置資產才是財富增值的最佳方式
    來源:證券市場紅周刊2020年疫情的影響,帶來的不僅僅是整體市場格局的調整,也是對投資的一個重大挑戰,我們最大的收穫就是深刻地了解到了多元化資產配置重要性。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美股3月份因下跌觸發四次熔斷。
  • 股債投資大咖這樣說
    我認為投資者應該把投資重點放在中國。其次,投資海外基金要判斷該基金的具體資產類別和投向。海外基金的投資範圍非常廣泛,比如部分海外基金也會投資於優質的中概股。因此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問:對於未來金融市場變化,您有什麼股債平衡策略可以分享嗎?個人投資者該如何利用股債蹺蹺板效應來進行合理的資產配置呢?
  • 創業板指跌超2% A股避風港成色幾何?私募機構把脈後市 投資基金該...
    機構指出,本輪全球資金從發達市場轉向新興市場配置過程中,全球最好的資產在中國,中國最好的資產在股市。金融海嘯十年以來,美國經濟、美元、美股、美債高位震蕩,全球進入「負利率」時代,全球資本面臨再配置。多家百億級老牌私募機構紛紛發聲,整體來看,其對全球市場的劇烈波動較淡定,對於A股的整體研判相對大眾也更偏樂觀。
  • 全球資產配置格局已經生變,交行行長劉珺總結九大新特點
    新冠疫情對宏觀經濟和社會發展產生的影響巨大且長遠,從資產配置的角度如何理解這種變化? 此次新冠疫情能否在相對可控的時間內得到有效管理,經濟預測能否重新返回到經濟因素的軌道之上,都需要持續關注。目前,GDP增速與新冠疫情確診人數高度相關,只有醫學和公共衛生事件管理的實質性進展,才能決定疫後經濟發展的軌跡。 2.
  • 全球資產配置格局已經生變 交行行長劉珺總結九大新特點
    非常態下的全球資產配置「新常態」劉珺在第二屆外灘金融峰會萬柳堂資管圓桌上發表演講宏觀環境:唯一不變的是變化本身新冠疫情後,經濟社會發生了超常的變化,現在宏觀環境中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本身。但這次不一樣,今年當我們再談明年經濟增長率、經濟增長表現時,隱含的前提假設是疫情的成功防控和疫苗的出現,這是第一性問題。而經濟發展、GDP增長的幅度是第二性問題。對經濟的判斷預測基於另外一個非經濟性事件,這在人類歷史上十分罕見。此次新冠疫情能否在相對可控的時間內得到有效管理,經濟預測能否重新返回到經濟因素的軌道之上,都需要持續關注。
  • 摩根資產管理2021年大市前瞻(下)|投顧念念朋友圈
    1.2021年資產配置的核心觀點是什麼? 2.股票估值是否已經反映了所有的利好消息? 3.亞洲會繼續跑贏全球市場嗎?投資者應當採取什麼策略? 4.在成熟市場政府債收益率處於低位的情況下,投資者需要怎樣利用配置策略獲得保護?
  • 安本標準:投資者需將側重點轉向防禦性資產,看好中國內地股市
    「投資者需要靈活地將投資的側重點轉向防禦性資產,同時把握機會吸納估值偏低的資產,一方面保障投資組合免受大幅回調的拖累,另一方面也能地捕捉上行的獲利空間」,安本標準投資管理多元資產解決方案部投資董事羅勳表示。安本標準對股票回報的預期也在逐漸改善。隨著各國告別經濟衰退,在那些被嚴重拋售的行業中的優質公司將迎來最大反彈。
  • 2021最新投資機會研判來了
    最近一段時間,白酒大漲,科技回調,投資者調侃,A股科技龍頭是茅臺科技、五糧國微、瀘州半導、洋河精密、酒鬼光電……科技股還有機會嗎?德林社二掌柜李德林主持的圓桌論壇告訴你答案,論壇的主題是《科技競爭時代:新賽道與新機會》,從主題也能看出來,科技股是長期的新機會。
  • 海投全球CEO王金龍:主流投資者仍看好中概股,預期明年美股平穩上漲...
    眼下華爾街投資者如何看待中概股?中概股在美股市場前景如何?針對這些熱點話題,華爾街投資機構——海投全球創始人兼CEO王金龍接受了記者的採訪,並提出了自己的獨到見解。中概股被做空幾乎年年有,今年尤其多。自瑞幸咖啡自曝財務造假後,包括愛奇藝、跟誰學、YY直播在內的中概股接連被做空,甚至遭遇集體「退市」威脅。這是否反映了投資者的某些動向?「其實做空是很正常的現象,美國股市比較成熟,有做多的就做空的。」王金龍直言,「其實被做空的中概股也有幾種類型:一是確實是有問題的公司,比如瑞幸咖啡,不能說渾水就盯著它,因為確實『蒼蠅不叮無縫的蛋』。
  • 8大機構展望大類資產配置
    8大機構展望大類資產配置 看到貴金屬一飛從天,不少投資者開始心動,此時還能不能入手?目前情況下,如何來做我們的資產配置? Wind梳理顯示,機構對於A股市場繼續看好,同時對債券市場保持謹慎態度。
  • 首批5隻公募MOM獲批 這五個問題 投資者需要知道!
    業內人士表示,MOM產品是一類在境外發展成熟的資產管理產品,具有「多元管理、多元資產、多元風格」特徵。首批公募MOM的獲批,拉開了國內資產配置時代的大幕。業內人士表示,MOM產品是一類在境外發展成熟的資產管理產品,具有「多元管理、多元資產、多元風格」特徵。首批公募MOM的獲批,拉開了國內資產配置時代的大幕。
  • 中巖投資高文龍:權益資產的配置價值從未像現在這樣重要 堅定看好...
    擁有逾10年證券市場直接投資經驗,歷任美國Jefferies投行和湯森路透集團分析師、VP, 負責交易策略研究和金融衍生品投資,回國後在中國國際期貨和公募基金子公司先後擔任資產管理部投資總監和證券投資部董事總經理,負責公司旗下包括股票、債券、期貨和期權為主要標的資產管理產品的投資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