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信財富消息:
今年上半年,隨著疫情在全球範圍的擴散,使得國際金融市場劇烈動蕩,黑天鵝頻頻飛出。前有美股四次熔斷,後有WTI原油期貨一夜暴跌之負,當時間行至下半年,國內疫情得到基本控制,經濟逐漸回暖向好。
反映在市場表現上,從7月以來A股表現強勁,上證指數扶搖直上站上3400點,而創業板指7月首周的周漲幅更是創下了歷史,不僅如此,兩市的成交量連續多個交易日維持在萬億以上,牛市呼聲漸起。
也正是站在這樣一個歷史性複雜時刻前,投資者才更加需要一份靠譜的投資指南,撥開迷霧才能看清前方的道路。近期,宜信財富正式發布了《2020年下半年資產配置策略指引》,《指引》認為在今年下半年,全球復產復工的大趨勢不會變,加上全球財政和貨幣政策寬鬆的方向明確,相信市場仍會存在相當的風險偏好。並預測下半年傳統資產的整體回報將較為波動,高配另類資產將有助於提升資產組合整體回報的穩定性。
宜信財富家族傳承董事總經理孔繁順,他是宜信財富團隊中較早參與到固收研發和創新的成員,目前則更多聚焦在家族財富傳承的研究與落地,兼有兩類領域的研究以及產品研發經驗的他分享了下半年固收投資的策略,並強調固收之於家族傳承就像主食之於人類,主食能給人提供穩定能量,就像固收能給家庭提供基礎的現金流。
另外,他還預期下半年債市將調整下行,信用利差也隨之大概率走窄而高等級信用債將有一定的投資空間。
後疫情時代資產如何配置?股債匯市全方位預測及投資指南來了
從宏觀經濟層面來看,《指引》認為在疫情下全球經濟政策史無前例的大規模放鬆,其寬鬆力度遠超2008年金融危機。財政刺激政策不僅有增加財政支出、部分國家財政也提供了大量的貸款和擔保等,但寬鬆的財政和貨幣的刺激力度可能會邊際下降,《指引》也指出今年下半年主要國家經濟將從深度衰退到復甦。
對此,宜信財富首席經濟學家李琳博士解釋稱,邊際效益下降的重要原因就是之前(財政/貨幣政策)有很大的刺激,因為當時經濟處於衰退當中,現在經濟正在慢慢走出來且動能還健康,在此情況下,政策刺激的力度會邊際下降。
具體到細節的投資策略來看,在股市方面,《指引》看好中國股市,並建議配置「核心資產」,何謂「核心資產」?《指引》將A股中長期盈利穩健且受到海內外機構認可的一批股票稱為「核心資產」,包括貴州茅臺、恆瑞醫藥、立訊精密等公司,這些企業代表了A股中最優質的企業。下半年A股的結構分化仍明顯,但是「核心資產」依然會強於其他股票。
宜信財富一直看好生物、醫藥、數位化服務、科技等行業的長期投資價值,疫情的發生更加凸顯了這些行業的的吸引力。因此《指引》也建議投資者下半年積極布局這些行業,可以通過私募股權、或二級市場股票基金、或二級市場債券基金的方式投資,獲得確定性較穩定的回報。
在債市方面,《指引》認為下半年全球十分寬鬆的貨幣和財政政策將對投資級債券提供支撐。由於疫情仍在,因此建議做行業性選擇,關注具有良好資產負債表和風險管理能力公司的債券。
看好發達國家投資級債,從行業選擇上來說,對電訊、製藥、保險類更看好,另外,對新興市場投資級債保持謹慎。
在匯市方面,《指引》預期美元指數在下半年將小幅貶值,主要原因有四點,第一,疫情趨勢改善;第二,金融市場不會出現類似3月份時的流動性暫時枯竭的問題;第三,美聯儲相對更為寬鬆政策,也帶來一定的貶值壓力;第四,美國經濟復甦但復甦動能較為溫和,限制美元大幅升值和大幅貶值的壓力。
考慮到疫情的不確定性,未來兩三個季度房地產投資仍需謹慎,投資者需要保持敏捷性來索取優良的價格錯位的投資機遇。在較短的投資窗口期,對於資金充裕並能快速執行交易的能力,長線投資能力,以及主動管理創造增值能力的投資者將可捕捉市場機會。
孔繁順:固收之於財富傳承就像主食之於人類
去年8月,人民銀行決定改革完善貸款市場利率報價(LPR)形成機制改革,而自從LPR改革後的首次報價以來,其報價利率不斷震蕩,當市場利率處在震蕩通道之時,固定收益類產品的收益率難免會呈現下滑趨勢,如果投資者不想被動接受震蕩的市場平均收益率,該如何投資呢?
孔繁順表示,基於國際經驗,固收的收益下調是個長期趨勢,另類資產則有望產生相對高收益。建議從兩個層面來考慮,一,自上而下做好多類別資產配置,基於投資者自身的流動性需求調節固收佔比、適度增配另類資產。
第二、在固收類別裡,適當拉長投資久期、並偏重於跟實體經濟緊密結合的領域,例如消費、中小企業發展,這樣能提高在相對低風險基礎上提前鎖定當前收益水平的概率。
對於固收類投資,他總結出三個關鍵詞:「投實、投多、投穩」
第一,投實,是聚焦實體經濟,讓投資出去的錢能夠進入實體經濟,能夠有效推動社會發展、創造價值。創造價值了就有錢可賺,還錢不難。
第二,投多。出身於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的他認為分散是特別有意義的事情,倡議讓投資儘量實現科學的分散配置,包括行業、地域、人群多樣化分散,避免底層資產的集中度風險。如果在操作成本可控前提下,能分成1萬份,往往比分成100份要好,更比分成10份好得多。
第三,投穩。要理性投資,切勿盲目追求高收益。
而具體到細分的行業,孔繁順認為有三類行業具有中短久期的投資機會,第一類是國家所積極扶持的民營企業、中小微企業;第二類在消費金融領域,他表示現在國家上半年發了上百億的消費券,背後撬動了至少近千億的消費額,可見國家對於消費的重視。
第三,他認為與農業比較緊密相關的產業也有投資價值,中國是人口大國,如何能夠更好地利用科技與管理提升能夠讓農業發展的更強、更好,其實也是未來十年非常有前景的領域。
值得注意的是,在宜信財富的團隊中,孔繁順是較早參與到固收研發和創新的成員,而目前他則更多聚焦在幫助高淨值家庭做財富傳承的設計與落地,在兼有了兩類領域的研究以及產品研發的經驗後,對於固收類應該在家族財富的傳承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佔多大的分量?孔繁順給出了一個生動形象的比喻:「固收之與財富傳承,就像是主食之於人類。」
為什麼這麼說?第一,主食是必需品,能給人提供穩定能量,就像固收能給家庭提供基礎的現金流;第二,都得適量,主食好,但也不能多吃,還得吃蔬菜、吃肉等等,所以除了中等期限的固收,還要有更短期的流動性資產,還要有更長期的另類資產。
他提醒道:現在很多企業家、高淨值家庭做財富傳承時,往往首選是做家族信託,但如果是通過金融機構去做受託人成立的家族信託,在資產配置,尤其在固收配置方面有較多限制,多數只能投一些集合信託、銀行理財、貨幣基金。
他建議可以換一個思路,將需要靈活投資的財富以自然人為受託人,去設立民事信託,這樣能夠在投資方面更加靈活,在資產配置上沒有什麼特別的限制。
談及家族信託,我們也注意到疫情期間經濟停擺,一些企業家為了防止現金斷流向銀行貸款,並提供連帶責任擔保,有時候還會連同家人一起提供擔保,由此可能引發家庭的債務危機,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家應該如何利用家族信託來隔離貸款擔保所帶來的家庭財富風險?
對此,孔繁順建議企業家可以在貸款或者對外提供擔保前,設立家族信託,將個人財富委託給受託人進行管理,這是隔離風險、預防債務隱患的有效方法。
但是需要特別注意,如果是為了逃避已有債務而設立信託,該信託很有可能被債權人撤銷,在全球多個法域已有判例。簡而言之,家族信託是保護財富的好工具,宜未雨綢繆,忌臨時抱佛腳。
下半年債市將調整下行,高等級信用債有一定投資空間
近期,資管新規的重要配套細則《標準化債權類資產認定規則》在歷時了8個多月的意見徵求後終於正式落地。《認定規則》清晰地劃清了「標」與「非標」的界限,並列舉了主要的標債資產以及非標資產類型,且明確標債資產的認定路徑,業內普遍認為《認定規則》的落地於實施將有利於資管行業、金融市場的規範發展和風險防範。
《認定規則》從徵求意見稿出爐到正式落地,一直被市場所廣泛關注與熱議,也被稱為是「史上最嚴的非標限制」。
對於《認定規則》的靴子落地,孔繁順表示「這是國家對於投資理財,尤其是固收投資正本清源的舉措之一」,他認為監管機構之所以出臺這樣一個政策,主要原由是過去大量銀行資金用槓桿和期限錯配去投資非標資產,變相突破了監管紅線,容易產生系統性風險,所以通過《認定規則》希望能夠打破剛兌,正本清源。
今年5月-6月之時,債券市場經歷一波大的調整,彼時許多債券類基金以及銀行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出現了一定幅度的淨值回撤,引發市場關注。
進入7月之後,隨著A股市場的高歌猛進,股債「翹翹板效應」在也愈發顯現,在7月6日,上證指數上漲5.71%從而站上3300點之後,同一日十年期國債收益率上行13BP至3.02%,突破了3%這一關鍵點位,創1月23日以來新高。實際上,在債券市場上,債券收益率與債券市值成反比:當收益率走低時,則債券市值上升,債市走牛,反之則是熊市。
今年下半年我國的經濟預期將企穩好轉,經濟基本面的邊際轉好也將使得債券市場承壓,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下半年債券市場將何去何從?債券市場是否還有繼續配置的價值是投資者非常關心的話題。
對此,孔繁順表示,上半年受疫情影響經濟失速,使債牛行情得以顯現。疫情過後經濟基本面企穩,投資者預期大幅回升,出現股債蹺蹺板效應。下半年預計經濟進一步復甦,制約債市走牛,長端利率繼續下行空間受限。債市悲觀情緒可能會進一步蔓延,債市進入寬幅震蕩格局。
他預期下半年債市將進入調整下行格局。經濟進一步復甦的概率很大,信用利差也隨之大概率走窄,高等級信用債將有一定的投資空間。投資者宜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和收益目標做審慎配置。
更多理財投資知識分享及諮詢請下載宜信財富APP進行了解!
(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