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臺詞:我們的旗幟終將飄揚在富士山頭,一隊學生軍的遺言

2020-12-13 溫度歷史

在電影《八佰》裡面有這樣一幕,升旗戰鬥結束以後,一位學生在念某位軍官寫給妻子的家書:

玉芝吾妻愛鑑:我今隨隊趕赴羅店,奉命增援,原屬本分。但親老家貧,妻少子幼,難免心憂。家中能節儉,當可溫飽。雙老體弱,當依時加衣強飯。諸子長大成人,仍以當軍人,為父報仇為國盡忠為。終有一日,我們的旗幟終將飄揚在富士山頭。讓我子孫後代,再不受此屈辱。

這份家書讀起來,其中某些句子確實很感人,口號也很讓人振奮,但總感覺上下文銜接上有些錯亂,邏輯不夠順暢。沒錯,這是把幾份遺書編湊成的一封家書。內容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過的。

謝晉元劇照

戰士在前線領到死守任務,或者決定與陣地共存亡時,一般會寫下遺書,對上級對家人有所交代。在四行倉庫保衛戰激烈進行中,謝晉元決定與陣地共存亡,曾給上級和家人都寫過訣別信:

他在給師長孫元良的信中說:「職以犧牲的決心,奮鬥到底。在未完全達成任務前,決不輕率怠忽。成功成仁,計之熟矣。」寫給副師長馮聖法的信中說:「在職未犧牲前,全營官兵,必向倭寇索取相當代價。」

廣西學生軍

寫給妻子信中說:「為國殺敵,是革命軍人素志也;而軍人不宜有家室,我今既有之,且復門衰祚薄,親者丁稀,我心非鐵石,能無眷然乎!但職責所在,為國當不能顧家也。老親之慰奉,兒女之教養,家務一切之措施,勞卿擔負全責,庶免旅人之分心也……」

謝晉元的信中有誓死的決心,有親情的溫暖,雖在文採方面稍有欠缺,但編劇稍微改動,加入到電影中,則能讓人物的形象更加豐滿,讓電影更有感染力。可惜編劇最終選擇了將胡璉的遺書和廣西學生軍的竹林遺言——終有一天將我們青天白日旗飄揚在富士山頭,糅合到了一起。這份家書看似精彩,但得知是搬運別人東西時,就感覺像吃了一隻蒼蠅。

以筆者接觸的電文、遺書來看,不論文採和感染力,國軍當中寫得最好的當屬胡璉在1943年擔任石牌要塞防禦,決心與陣地共存亡時寫給父親、妻子的遺書及一份祭天書。石牌保衛戰不論戰爭規模還是戰略意義都遠勝於四行倉庫保衛戰。王耀慶還曾在央視的節目《見字如面》朗誦過胡璉的遺書,非常催淚。當然這不是今天筆者要描述的重點,相關內容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在網上搜索。

我們今天要說的重點是「我們的旗幟終將飄揚在富士山頭」以及背後的主角——廣西學生軍。

九一八事變以後,桂系積極拓展兵源,其中就包括學生。廣西曾先後組織過三屆學生軍。1936年,兩廣事變爆發後,第一屆廣西學生軍招收了700多人,事變失敗以後解散。1937年10月,淞滬會戰爆發以後,廣西組織第二屆學生軍300餘人赴武漢、安徽等地配合李宗仁的第五戰區工作。

1938年10月,日軍佔領廣州、武漢,廣西告急,但此時廣西部隊已大部分被調到前線,當局於11月再次動員組織第三屆學生軍。此時廣西已進入抗日救亡高潮,學生們踴躍報名,原計劃招收1000名學生軍,但報名人數達到了19000人。最終廣西當局決定錄取4200人,組成3個團,在廣西桂林進行集訓。

學生軍主要負責抗日宣傳、動員群眾、保障戰時後勤,協調軍民關係等工作。但也不可避免地要承擔一些作戰任務。由於學生軍訓練時間短,武器裝備差,作戰能力弱,只能擔負一些偵查和遲滯日軍增援的任務。當日軍小股部隊前來偵查或者掃蕩時,學生軍便發動當地村民進行抵抗。

廣西大學校長馬軍武號召學生抗日

中央社曾以《廣西學生軍之英勇戰機 大崗一役敵軍無生還》報導學生軍事跡,其中寫道:「當敵由欽州大舉北犯時,廣西學生軍十人,方在大崗一帶督導空舍工作,聞敵將至,乃糾合附近鄉民數百,以土著武器,據險設伏,敵斥候部隊無一生還,旋敵大隊擁至,包圍攻擊,始從容引退雲。」

1939年底,中國調動14萬兵力發動反攻崑崙關戰役,經過反覆拼殺最終奪回崑崙關陣地。日軍21旅團基本被殲滅,旅團長中村正雄被擊斃。1940年初,日軍為了給21旅團報仇,重新調集兵力,制定了《賓陽會戰指導方案》,決定在1月下旬在賓陽以南地區與中國軍隊決戰。

就在日軍向賓陽掃蕩的過程中,有一支學生軍在賓陽縣郊的莫陳村組織村民抵抗,戰鬥過程中被日軍包圍。當時的學生軍裝備非常落後,每人只配有2枚手榴彈,一半人左右配有步槍,大多使用的是村民自製的土武器。經過一段時間的戰鬥,子彈打光了,手榴彈也用光了。但此時日軍兵力也很緊張,為了減少損失,數次向村內廣播,要求學生軍投降。學生軍抱著死守家鄉,殺敵報國的信念,堅決抵抗。最終全部戰死在莫陳村。

在漫長的14年抗日戰爭當中,這樣的犧牲遠遠算不上什麼,歷史沒能記錄下他們的名字、模樣、人數,也許鬥轉星移之後,這些默默無名的戰士最終會被掩埋在歷史的塵埃之中。但在日軍打算戰場時,在學生軍陣亡的竹林中卻發現竹子上刻有一句豪邁的口號:「終有一天將我們的青天白日旗飄揚在富士山頭」

在如此困難的抗日形勢下,竟然有如此堅定的信念,日軍也被這誓死抵抗的氣節感動。有士兵把這節刻有字的竹節鋸下來,並於戰後帶回了日本,設案供奉。1966年,日本軍第五師團老兵宮崎宮司和田村克喜訪臺,將該竹節贈送給了國軍歷史文物館,才使這一悲壯故事重現天日。目前該竹節仍然作為歷史文物館珍藏文物,陳列在展覽館中。

在抗日戰爭期間,學生這一團體曾發揮過特殊作用,作為新思想的受眾,他們的民族救亡意識要高於一般民眾。而他們又像紐帶一樣,將這些新思想不斷傳播給基層村民,通過不斷宣傳發動,激發了全民族抗日救亡的意識。在廣西學生軍運動過程中,也有不少人接受了共產主義思想。也正因此,在桂南會戰結束日軍撤出廣西以後,廣西當局於1941年8月,藉口學生軍「赤化」,將其解散。

而直到1944年,國府當局才意識到知識青年對於抗日戰爭的作用。蔣介石在9月16日的一次演講中,號召知識青年積極參軍,並提出「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的口號。

相關焦點

  • 《八佰》:家園即將失去時,沒有旁觀者
    由管虎執導的電影《八佰》,據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8月18日晚間,點映票房已達1億元,觀影人次達232.2萬。票房不俗,口碑亦有不錯的表現,豆瓣網評分至今停留在8.0。《八佰》取材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的一段往事。
  • 八佰,進一步摧毀了人們對於國民黨的印象
    》這部電影,是一部從頭到尾都居心不良的片子那麼今天就來好好聊聊《八佰》,這部電影到底有沒有問題首先我們清楚的給「八佰」這個真實發生的歷史事件定個性:「八佰」是一場國民黨用士兵生命演給西方看的政治乞討秀1937年淞滬會戰爆發,當時淞滬地區的日本軍力較為薄弱,僅有2700多的海軍陸戰隊和
  • 錯過《戰狼2》、無緣大火,徐嘉雯終於在《八佰》中驚豔眾人
    錯過《戰狼2》、無緣大火,徐嘉雯終於在《八佰》中驚豔眾人。大家好哇,這裡是圈圈的娛樂站點,本期文章的內容主要是關於《八佰》中飾演Eva的演員徐嘉雯。歡迎來關,很榮幸能有大家陪圈圈一起成長。《八佰》火了嗎?想必這個問題的答案是毋庸置疑的,各大影院票房第一的交椅坐得穩穩噹噹,不知道多少觀眾看得熱血沸騰,感動之處甚至覺得自己就是影片中的熱血護國軍人!四行倉庫中的幾百位軍人,為了守住陣地、抵擋敵人的攻擊,面對敵人厚重裝甲的阻撓,不惜在自己身上綁上炸彈,喊出遺言,然後縱身一躍,與敵人同歸於盡。
  • 《八佰》讓我們看到那個時代軍人們的家國情懷
    電影《八佰》自上映以來,各種褒貶之聲縷縷不絕,好與壞向來沒有固定的標準,電影本就是一種藝術表達形式,想要盡善盡美、眾口調一,太難了。我還是很喜歡《八佰》的。在我看來電影《八佰》顯然是近期以來質量好、規格高的國產電影之一。
  • 《八佰》熱映,要不要來影院哭一場
    「諸子長大成人,仍以當軍人,為父報仇、為國盡忠為宜,讓我子孫後代,再不受此恥辱」最近最熱的話題莫過於電影《八佰》作為影院復工後上映的第一部國產大片現正在全國各地熱映截至目前,電影總票房已破16億在上映第一天小編就迫不及待地走進了影院《八佰》,實在太好哭了。
  • 揭秘《八佰》戲裡戲外,這些隱藏的情結,你看懂了嗎
    《八佰》這部影片一經上映便好評如潮,各大影院在疫情影響下,雖然上座率壓制在百分之五十,但依舊抵擋不住人們的觀影熱情。作為一部紅色抗日戰爭片,這部《八佰》喚醒了多少人愛國的熱情和對那段歷史塵封的記憶。《八佰》是由淞滬會戰真實的歷史事件所改變,至今,上海還有這四行倉庫戰後的遺址。千瘡百孔的牆壁布滿了彈痕,破敗的殘垣斷壁與遠處的高樓大廈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也是歷史在向我們無聲的陳述,那段過往更加不應該被遺忘。除了在螢屏上展現給我們的這些,關於《八佰》,關於淞滬戰役,還有哪些是我們沒有看到,或者說是連影片都不敢表現出來的事情呢?
  • 用ae製作飄揚的旗幟
    用ae製作旗幟飄揚動畫教程01,新建個合成1,然後在這個合成裡新建個純色層,為純色層命名:旗幟。03,如果現在查看動畫發現好像這個波動是以畫面的中心點為軸在旋轉,而不是那種風吹旗幟的波浪效果,所以我們要設置下位置的偏移值,避開這個中心位置就可以了。旋轉和子旋轉,給這兩個值設置動畫可以控制這個旗幟飄動的快慢,而旗幟的皺褶是圓滑還是尖銳 我們可以調這個子影響和子縮放這個值來設置。
  • 電影《八佰》到底給我們講述了一個什麼樣的意義?
    很早就看了八佰的簡介和預告片,這種電影本不打算去看,因為淚點實在太低,看完怕心裡難受,但還是鼓起勇氣去看了八佰,看完之後,心裡真的久久不能平靜。八佰影片改編自1937年淞滬會戰,講述了史稱「八佰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狙擊日軍的故事。
  • 《八佰》: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棄我昔時筆,著我戰時衿, 一呼同志逾十萬,高唱戰歌齊從軍。 齊從軍,淨胡塵,誓掃倭奴不顧身! 忍情輕斷思家念,慷慨捧出報國心…… 相傳這是國民革命軍新一軍抗日軍歌…… 《八佰》點映,刷新國產戰爭片新高度,堪比《硫磺島家書》《太極旗飄揚》《父輩的旗幟》《敦刻爾克》等世界級戰爭巨製,足以載入中國電影史冊。
  • 投稿|再看《八佰》,何止「八佰」
    英雄豪傑都是凡人變的這是我再看《八佰》的感覺這是一場關於四行倉庫保衛戰的大型真人秀。我在看《八佰》全過程中,從窒息、壓抑到最後熱淚盈眶,恍惚間我也成了這場慘烈的真人秀中看客的一員,看得熱血沸騰卻也幫不上忙。
  • 電影《八佰》:八百壯士,用血肉之軀死守四行倉庫,創造美好未來
    管虎導演的影視作品《八佰》已於8月21日放映。影片《八佰》是以淞滬會戰四路護衛軍為題材的戰爭影片,敘述了在歷史上被稱作「八佰將士」的戰士們在四路護衛軍的倉庫裡衝鋒陷陣,阻殺日軍的典故。
  • 力壓《八佰》,這部同樣表現國軍抗戰電影被禁11年,國外上映獲獎
    比起電影《鐵血崑崙》(又叫《血戰崑崙關》),管虎導演的《八佰》幸運多了。同樣是反映國民黨軍隊正面戰場的電影,同樣表現中國軍隊英勇抗擊日軍,同樣是即將在銀幕上上映,《鐵血崑崙》被禁播了11年,而《八佰》只是「被緊急叫停」,經「技術修改」,一年後就又出現在熒幕上。
  • 心平氣和的說《八佰》,其實這就是一部隱秘主題的國家的誕生
    在談論電影《八佰》時,不只是在影像語言和服化道上把中國的戰爭電影提升到一個新的層次。在民族主義的表達上,它不同於過去的僵化敘事,與時代精神有了更深層的共振。管虎在主題表達上用了很多障眼法,讓粗心的觀眾和評論家誤以為他在各種主題和線索中迷失。
  • 《八佰》:每個人物都演成了主角
    作為第一部疫後上映的國產商業大片,《八佰》自宣布定檔8月21日後,便立即引起電影界內外的熱議和討論。業內期待以此重振行業士氣,觀眾等待窺見「廬山真面目」,電影主創也紛紛發聲為影片上映造勢宣傳。《八佰》不僅是管虎導演的突破之作,也成為演員的磨鍊場。
  • 投稿|《八佰》觀後感
    我們生在和平的年代,但這個時代並不和平。戰爭的背後永遠牽扯著利益,待在上海四行倉庫堅守的四百名抗日英雄無疑值得我們銘記。一條蘇州河,一邊是天堂,一邊是地獄。四行倉庫這邊是刀槍火海的浴血奮戰,對面是紙醉金迷的十裡洋場。
  • 《八佰》的觀後感
    看過《八佰》了,推薦去影院看,而且最好是imax的,這片子就是為影院體驗拍的,華誼真是下本了,攝影大師曹鬱之前拍的《南京南京》明顯看出劇組沒錢,如今可以輪圓了拍,能拍成這樣的大片說明中國電影工業水平有了飛升。
  • 電影《八佰》我們不應該在燈亮著的情況下離開
    根據淞滬的後期戰鬥,《八佰》講述了史稱「八百壯士」88師團中國團的加強營,他被稱為800人,有400人,他一直堅守在上海蘇州河畔的倉庫裡,創造了一場罕見的圍剿戰,孤軍奮戰了四天四夜來阻擊日軍。那麼,《八佰》哭泣的人的魅力是什麼呢?
  • 《八佰》誕生記:一場全行業的集體接力
    回顧整個項目經歷的風風雨雨,梁靜感嘆,技術上的問題都不是問題,最難克服的其實是人心的問題,「讓團隊擰成一股繩,讓大家堅信這是一件很牛的事兒,這很難。」《八佰》裡,13歲的小湖北在表哥端午犧牲後,心目中的孤膽英雄趙子龍形象逐漸清晰——端午身騎白馬,掌中一桿銀槍,義無反顧地衝向對面黑壓壓的敵軍。
  • 票房大賣的電影《八佰》文案寫作
    很多人看這個電影的時候心裡頭總會有些無法言說的感情,讓人激情澎湃,就像電影裡面有些臺詞,讓我們銘記於心,再次回想的時候,讓人熱淚盈眶,接下來就讓我為大家講一下《八佰》這個電影裡臺詞的詳情:最近八佰這部電影真是票房大賣,《八佰》是由華誼兄弟電影有限公司和北京七印象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出品
  • 《八佰》裡楊惠敏三根手指敬禮到底啥意思?
    作者:李嘯天《八佰》裡,為八百壯士英勇送國旗的女童軍楊惠敏,在關注旗幟升空的過程中,舉手行禮。這一幕看得人熱血沸騰,是全片最激越人心的鏡頭之一。不過,引人注目的是,楊惠敏敬禮時的手勢,並非五指併攏,而是收起了小指與大拇指,只有中間的三根手指併攏直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