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 「江南雨,古巷韻綢繆。油紙傘中凝怨黛,丁香花下溼清眸,幽夢一簾收。」
白娘子與許官人的一見鍾情,只緣於西子湖畔的一傘情緣。而對我江南的油紙傘,可能是自己源於自己性情原因,對其情有獨鍾,一個北方長大的妹子第一次見到這種花花綠綠的油紙傘,被其工藝驚豔折服,對其的獨愛可以說是痴迷。為此,當時專門找了當地的熟人去參觀了一家油紙傘的手工作坊。
提起油紙傘,我們也會想起戴望舒的《雨巷》「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寞的雨巷,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者愁怨的姑娘。」油紙傘,承載了一代人對江南煙雨的想像。事實上,油紙傘不僅是一種工藝,更是審美與實用性結合的藝術品,是中國人對傘詩一般的創造。
在古老的手工作坊裡,陽光下晾曬著的油紙傘猶如一朵朵的曇花綻放,等待著一個充滿詩意的雨季,油紙傘的製作完全是手工,取材於大自然,用手工的楠竹條做傘架,用熟的桐油塗刷的皮紙做傘面,傘面上的山水花鳥均為匠人的手工繪彩畫。一把油紙傘要經過骨架、傘面、上桐油、穿線一道道工序,而穿線是最複雜繁瑣的一道工序。將編好的五彩線穿渡過在傘骨之間,一把油紙傘至少渡兩千多針,當地人叫「滿穿傘」,穿線不僅僅使得傘襯豔麗奪目,也起到了加固的作用,當地匠人將油傘的傘面設計成凹形水槽設計,下雨天也能分流雨水。
在雲貴川地區,也有這樣的習俗,女子出嫁時要撐一把大紅色的油紙傘,油紙諧音「有子」寓意多子多福,而傘架為竹,寓意節節高升,傘的外形又寓意了圓圓滿滿。而現如今這把有著如此美好寓意的油紙傘已經淡出了人們的現代生活。但是仍然有不少的匠人,凝聚著我們傳統文化的民族特色,始終衷情於歷史的傳承,在社會、經濟、文化、政治等諸多領域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當你走在煙雨濛濛的江南水巷、走在秋雨淅瀝的古鎮石橋,撐著一把油紙傘,會給你迷濛的意境增添詩情畫意的色彩,願你擁有西子湖畔的一傘情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