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大秦帝國》最後一部的《大秦賦》近期登陸央視,在前4集播出後評分一度達到了8.9分,但隨著嬴異人的退場,嬴政的繼位,評分開始一路下滑,現在已經跌到了7.9分。
除了張魯一的秦始皇飽受爭議外,另一位主演呂不韋的扮演者段奕宏也受到了不少質疑,很多網友都覺得段奕宏演繹呂不韋的方式和他在《我的團長我的團》中演繹龍文章的方式太過相像。還有就是李斯的出場似乎也有些過於早了,這一階段的李斯應該還沒有得到秦始皇如此重用。
當然後面畢竟還有50多集的劇情,現在還不太好對演員的演技和全劇的呈現效果下定論。所以我們不去討論一下秦始皇的這兩位名相呂不韋和李斯,這兩位《史記》中單獨列傳的人物,到底哪一位對秦國的貢獻更大。
先說說呂不韋,一般提到呂不韋大多數人都會首先想到他和趙姬、嬴政那些不明不白的關係,而忽略了他為奠定秦國天下大統的基礎所作出的貢獻。
呂不韋在秦國期間一直用重金招攬六國人才,門下食客多達3000餘人,這些人才在呂不韋執政期間也為他提出了許多頗有建樹的謀劃,比如編撰專門的文章規範農業生產、撥出資金規劃全國水利工程建設、用雜家思想綜合法家思想治國等等。
並且呂不韋還與這些門客共同匯聚了一部《呂氏春秋》,裡面融合了諸子百家各派主張,這也就是「一字千金」的典故。
呂不韋執政期間還廢除了用頭顱記錄戰功授予爵位的形式。自從商鞅變法以來,秦國推崇軍功爵制,所以秦國士兵在攻克一地的時候,有個習慣,就是屠殺平民,然後用他們的頭顱、耳朵充當戰功,這也造成了被佔領地區的激烈抵抗。但呂不韋廢除了這一形式,讓大秦軍事在後面的戰爭中不擾民,傷民,不屠城,這個使得大秦從此攻城伐地更易,減少了敵方誓死反抗。
呂不韋還曾兩次抵擋六國圍攻,並藉機擴大秦國軍事力量。重用名將蒙驁,張騫,李信等人,切斷了六國間聯繫,以致此後再無六國合縱,為之後秦國一統打下了最為堅實的軍事基礎。
再來看看李斯,李斯在秦國的早期出任長史,負責暗中派人去遊說東方各國。對於那些有聲望的人物,能用財寶收買的,就不惜重金收買;對於那些不肯接受財物的,立即就派刺客把他們殺掉。
後來給秦王嬴政上了一篇非常有名的奏章《諫逐客》書。李斯也因此成為廷尉,秦統一六國之後,秦王當了皇帝,李斯更是當上了左丞相。
之後李斯建議秦始皇撤除了周天子時期的分封制,在全國範圍內實行郡縣制,將全國分為三十六個郡,建立了自上而下的中央集權制度,這也成為後來歷朝歷代的政治模板。
同時在經濟上,李斯主持進行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改變了六國時期貨幣、度量衡混亂的局面,實行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衡,促進了全國經濟文化的交流,有效地推動了當時經濟的發展。
呂不韋和李斯都為大秦的統一作出過卓越的貢獻,不知道您覺得他們兩人誰的功勞更大一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