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09 13:22:37 來源:網上輕紡城
9月10~11日,由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主辦,中國紡織報、中國醫藥報、醫藥經濟報協辦的2012中國國際醫用敷料(衛生材料)大會將在北京召開。大會將邀請國內外政府官員、專家學者、領軍企業高管圍繞「醫用敷料產業創新與行業健康發展」等話題進行探討,交流醫用敷料領域研究進展、分享企業經營管理成功經驗。大會的另一項職能是在嚴格甄選、充分評估的前提下,推選出2011年度中國醫用敷料行業十大風雲人物、2011年度中國醫用敷料行業十大創新傑出品牌、2011年度中國醫用敷料行業十大優秀企業。
在風險和逆境中應運而生
2011年我國醫用敷料出口規模超過億元人民幣的企業有30多家;在歐盟醫用敷料進口市場上,我國醫用敷料份額達到30%,超過瑞士成為歐盟醫用敷料第二大進口來源國。
然而我國醫用敷料行業本身的不足制約了行業的進一步發展:市場規模小,行業集約度低,管理不規劃,研發水平亟待提升,在高端傷口護理產品方面仍是空白,缺乏差異化影響行業利潤水平。目前,我國醫用敷料主要以貼牌出口為主,導致企業核心競爭力弱,出口產品價格處於低位;進出口結構不合理,出口低價初級產品,進口高價高端產品。
後金融危機時期競爭和挑戰加劇,風險及不確定因素增加。原材料成本上升,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業的贏利空間;人民幣升值,導致醫用敷料出口成本上升,未來行業競爭與報價的風險性將更高;中長期內我國勞動力成本將繼續上升;貿易風險增加,由於經銷商與生產商都想最大限度消化原材料漲價及匯率成本,有可能出現品質控制走向下限或低於下限,出現退貨、索賠和召回的風險趨強;來自國際同行的競爭與挑戰日益加劇,在傳統醫用敷料產品上,印度、巴基斯坦、泰國、越南等國迅速崛起,尤其是在歐盟市場,泰國、印度的增速達到了176.08%和60.95%,雖市場份額尚不到5%,但競爭勢態已逐步顯露。
正因為行業發展面臨著內部和外部的多重挑戰,醫保商會醫用敷料分會組織召開國際醫用敷料大會,不止是順應行業內企業的呼聲,更有探討應對措施和解決方案的深意。
最具規模的行業商務平臺
通過本屆大會,醫保商會希望進一步促進產、學、研、商融合,為國內外企業、研究機構和醫療機構提供產品和技術展示、信息交流諮詢等服務。大會集專家報告、企業演講、產品宣傳展示、項目洽談、市場採購與技術合作為一體,意在打造面向世界的中國醫用敷料(衛生材料)行業最具規模、可持續發展的商務交流與合作平臺,不斷提高我國醫用敷料產業國際競爭力,促進行業轉型升級和健康發展。此次參會人員約200人,主要為國內外醫用敷料企業高層管理者。
本次大會安排了許多精彩內容,包括美國、日本和韓國的行業專家介紹國外敷料市場和產業情況;著名醫院器械科及護理部專家研討產品採購和敷料臨床應用;英國高端敷料市場專題介紹;無紡布市場和產業發展專題研討,以及企業健康發展專題培訓等。
大會安排了一些知名的專家講座,如秦益民教授主講的《成膠性纖維在功能性醫用敷料中的應用》,秦教授現在嘉興學院生物與化學工程學院任教,主持研究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及浙江省科技計劃項目等多項有關功能性醫用敷料的研究開發項目;柯澤豪教授主講的《含銀敷料的發展及其臨床應用》,柯澤豪博士是科雲生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之一,現任臺灣逢甲大學材料科學系特聘教授;以及從事醫療保健技術的英國聯合企業Medilink有限公司的董事總經理Kevin Kiely主講的《英國傷口護理市場和產業發展》等。
往屆大會口碑鑄就高起點
自2009年開始,國際醫用敷料大會已經成功舉辦了三屆,起到了促進國內外產業的交流和對接,幫助企業把握行業發展趨勢和未來市場動向,研討行業發展問題,引導企業進行經營和戰略調整,開展差異化競爭,提升產業結構獲得可持續發展的動力的積極作用。
往屆參會者和採購方對國際醫用敷料大會的評價是「受益頗豐」。參會者表示,參加這一活動是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 近20年來我國醫用敷料產業從國有企業到民營企業、從初級加工業到製造業的轉變,在全球產業轉移到中國內地這個大環境中獲得了長足的發展機會。在他們看來,目前影響我國醫用敷料行業出口總體發展有3個方面的因素:一是我國醫用敷料產品技術含量低,行業標準門檻低,導致中小企業數量多,同質化競爭比較突出;二是原料價格波動大,業內惡性競爭,提高產品出廠報價相當艱難;三是全球加工產業轉移到東協、東歐等新興地區,對我國醫用敷料出口市場造成了衝擊。
有些生產中低端醫用敷料的企業負責人表示,參加國際醫用敷料大會後,一是要重新明確自己的市場定位,在保證目前傳統醫用敷料外銷量做大的同時,也要加大內銷產品的銷售渠道投入,優先搶佔一席之地,國內也有很多醫療機構使用的是「出口轉內銷」產品;二是要重新組合,升級或淘汰原有勞動力密集、附加值低廉的部分傳統敷料生產線,逐步實施自動化、機械化生產以降低成本;三是逐漸加大新產品、技術的引進及開發、投入力度,將產品線從傳統的天然原材料的初加工向高附加值的人工合成材料類、藥物性敷料類高端功能性產品轉移,重點考慮技術引進或開發與老齡人群相關的醫療護理敷料產品,逐步做強自己的品牌。(中國紡織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