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州地鐵10號線署前路站建設提上日程,廣州東山口傳出徵拆消息,引起眾多街坊關注。
    根據徵收方案,此次計劃徵地範圍主體包括兩塊,一是長約150米的廟前直街北側地塊,二是長約100米的署前路東側地塊。其中,包括越秀區圖書館、陳樹人紀念館、廟前直街北側美食街等建築。
    
    廣州地鐵10號線署前路站徵拆範圍示意圖
    這裡的一磚一瓦,關聯著太多東山口街坊的記憶。記者走訪發現,相關徵遷工作已完成徵求意見階段,擬徵收範圍內的大部分臨街店鋪仍有序經營,許多市民聞聲而至,特意拿著相機前來拍照打卡留念。
    食物暖胃,人情暖心
    「三代人都在這裡吃牛雜」
    走進廟前直街北側的美食街,只見食店林立,麵包房的芝士味、牛雜店的醬香味撲鼻而來,茶飲店不時響起冰粒碰撞聲……
    
    廟前直街北側
    開在廟前直街12號附近的「肥佬牛雜」人氣甚旺,幾乎每隔5分鐘就有顧客光臨。客人一下單,老闆娘羅姨隨即揭蓋、拿碗,用剪刀迅速把牛雜剪成小塊。牛雜遞給客人時,羅姨都會笑著問一句,「需要加辣嗎?辣醬在旁邊的桌子,有一般辣和超級辣。」
    羅姨說,他們夫妻倆1997年便開始在東山口推車賣牛雜,小有積蓄後在此開店。由於丈夫身形肥碩,所以乾脆起名「肥佬牛雜」。
    
    肥佬牛雜店
    賣牛雜20多年,許多街坊和學生都認識他們。羅姨說,廣州市第七中學前段時間舉辦校慶活動,許多人故地重遊,專門來店裡回味。「以前的學生很多都結婚生子了,還帶了孩子來店裡。有的說以前和爸媽在這吃牛雜,現在第三代人也來了。」羅姨笑說。
    談到店鋪將徵拆,羅姨十分不舍,「實在很可惜,待了這麼多年,也有感情了。現在我們還未有打算,想繼續找鋪位經營,但不容易。」
    聽說廟前直街美食街將徵拆,許多街坊也特意前來光顧。澳泰美食茶餐廳、濃心爺爺等店近日訪客不少,住在附近的毛女士就一周來茶餐廳吃了三四次。「以前來得少,現在知道它要拆了,還是多來幾次,吃的是街坊情懷。」毛女士說。
    童年不再,回憶消逝
    「特地重遊故地拍照留念」
    從地鐵東山口站E出口出來,即可望見在署前路上的陳樹人紀念館和越秀區圖書館。東山口署前路附近雲集眾多學校,在圖書館自習閱讀,到文具店挑選心意商品……這裡的一磚一瓦,留下太多學生的童年記憶。
    
    陳樹人紀念館
    今年讀初三的黎同學,從幼兒園到中學都在東山口上學。愛學習的她,小時候十分常去越秀區圖書館。「家就在附近,去圖書館借閱很方便。沒想到這裡有一天會被拆,老同學都很驚訝。」
    23歲的小徐以前也是圖書館常客,「剛開館時我經常去自習,直到高中出國到澳大利亞讀書,才少去了。」這次聽說署前路、廟前直街部分會拆,小徐特意帶上相機重遊故地。「很多店鋪都轉讓又新開,不過街坊和店主拉家常,學生放學在文具店買東西的熱鬧場景依舊沒變。」
    
    越秀區圖書館
    下午五六點,正是學生們放學時間。廟前直街的文具店湧進許多學生,詢價聲此起彼伏。陳姨在此經營文具店已有十年,她笑稱,這些年沒有賺很多,基本上是維持日常開銷,但也滿足了。她最開心的是,能和附近上學的學生打成一片,「我算是看著孩子們長大的。」
    
    陳姨的文具店
    陳姨說,有些學生去廣州大學城上學,周末回家時,還是會習慣到她的店裡買文具。有些學生出國讀書,放假回來會到她的店,一邊喝汽水一邊聊天。「有些孩子長大談戀愛了,和對象走過店門口,也會和我打招呼,跟對象介紹以前常在我這裡買文具。」
    今年50多歲的陳姨接近退休年紀,如果店鋪要被徵拆,她不再打算開店,而是在家帶孫子。「會難過的是店鋪拆除後,就看不到這些可愛的學生了。畢竟是看著他們一批又一批長大成人,捨不得。」
    城市向前,徵拆在即
    「盼建設同時保留特色」
    由於廣州地鐵線網升級,東山口署前路及廟前直街部分區域需要徵拆,為地鐵10號線讓道。對於這一變遷,眾多街坊雖然不舍,但仍表示理解。
    
    廟前直街街巷內張貼的徵求意見稿
    近些年,看著東山口進駐了不少特色的畫廊、咖啡店,吸引了更多年輕人願意拿著相機走進自己從小生活的社區,小徐也感到高興。她希望更多的同齡人能發現東山口的魅力,「交通線網升級完善後,或許整個社區會變得更有活力。」
    
    小徐在拍照留念
    71歲的周伯是廣州市第七中學的退休教師,上世紀60年代起定居在東山口。在周伯的眼中,社區以前比較幽靜,90年代後,臨街商鋪逐漸多了起來,也帶旺了整個社區人氣。周伯稱,「雖然因為地鐵建設需要徵拆部分區域,但從城市迭代更新的角度而言,還是支持政府的規劃。不過在城市建設過程中,也希望可以保留東山口的特色。」
    「如果徵拆範圍沒有涉及到東山原有的小洋房、騎樓等歷史建築,影響估計不會很大。」在執信南路居住的譚伯今年78歲,每天都乘坐公交車來逛東山口,聽說徵拆消息,譚伯特意前來看看,和熟悉的店主聊天。
    斜陽漸漸落下,東山口依然車來人往,熱鬧不減,不時有市民駐足留影。待交通線網升級後,這片承載老廣記憶的社區,或許將以新面貌和市民再見。「至少有我們,會記得它曾經的模樣。」小徐說。
    歐楚欣
    歐楚欣 實習生 馬思泳 劉裕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