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導讀:南方拿來當水果,北方卻沒人吃,如今5元1斤,消費者:吃過就後悔
「不論水、米或是酒,食物吃進身體內的行為就是『結』。因為進入身體的食物,會和靈魂聯結在一起。」日本動畫導演新海誠在小說版《你的名字》,重覆這段文字兩次。故事裡,「結」是個關鍵。編織的線,有時交纏、有時分散;各人度過自己人生,有時相聚、有時分離;這都是「結」。
餘甘子又名「油甘」。在南方,每天上菜市場的主婦,也很少人看過它;但客家村的婆婆可能記得,半世紀前,摘餘甘子做醃漬蜜餞的往事。餘甘子直接生吃口感滋味不太好,大家通常都是會醃製來食用,這是由於它富含豐富的營養成分,依據科學研究發現,它不但富含多種多樣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並且還富含身體所需要的胺基酸。
古代印度食用餘甘子,稱之為「聖果」;佛教經典《維摩詰經》等,已經有餘甘子記載。明代李時珍的藥典《本草綱目》,也記錄了餘甘子補氣、延年等功效。據稱餘甘子隨佛教東傳來到中國,經過千年流轉,引進中國種植。老一輩客家人說,餘甘子能治病救命,例如緩解發熱、咽喉痛、咳嗽等症狀。隨著經濟改善,民富物豐,餘甘子反而被遺忘在山林。
主人範經理曾任職跨國企業高管,日常工作是不計辛勞的飛行、開會、管工廠。一次出差印尼,發生心臟主動脈剝離急症,幾乎送命。後來奇蹟般治癒,他決心調整生活,歸隱山林。為了尋找有助健康的食材,他發現餘甘子,在山區用農法種植數百棵。
在群山環繞的「樹重奏」,範經理帶我到餘甘子樹下解說生態。我摘了顏色青黃、大小像彈珠的果實,放進口裡咬食,很硬。味道太酸澀,草草吞下。聽說餘甘子能改善喉燥咽幹,我再拿起另一顆,這次細細咀嚼,果然生津回甘。
五年前,一位中醫打聽餘甘子;農業專家開始著手研究,才了解它驚人的營養成分,例如維生素C約是檸檬的五倍、抗氧化能力約是蘋果的六十倍。而後農民改良品種、積極介紹並開發產品,協助推廣種植和銷售。
農夫介紹著餘甘子歷史和功效;我轉頭看結實纍纍的樹梢,想起《你的名字》。跨越萬水千山來到苗慄的餘甘子,不就是一個「結」?當下,在場品嘗油甘的各路朋友,秋日陽光灑下的樹影和微風,搭配餘甘子的佛陀碗沙拉、果凍和巧克力,都因為餘甘子而結了緣。
儘管這類水果在北方地區壓根沒有人吃,可是在南方地區大家還是挺喜愛它的,過去這類水果因為產量少,銷售價更是高達十五元每斤,伴隨著最近數年得到普遍栽種,造成產量猛增,價錢更是一直走低,現如今在市場上餘甘子的銷售價只在5元每斤,並且還不太好賣。這是由於餘甘子的市場需求實際上並不算太大,可是許多種植戶卻預測錯形式大批量栽種,才會造成餘甘子的價錢一直走低。
吃下的食物和靈魂結合,是「物我兩忘」的境界。《聖經》寫到葡萄酒五百多次,那是耶穌的血;因此在基督教信仰,喝紅酒能和耶穌相連。吃下佛經中的庵摩羅果,也就是餘甘子,靈魂可否聯結到世尊講經座前,參悟拈花微笑?
你見過或者吃過餘甘子嗎?你感覺它的口感怎麼樣?你最喜歡怎麼吃餘甘子?你感覺在國內銷售餘甘子還有沒有市場前景?趕快和小喬交流討論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