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小熊被打頭、遊客為吸引熊貓頭投擲石頭.....隨著旅遊旺季到來,遊客的不文明行為似乎也進入了爆發熱度期,在這些不文明行為的背後,除了個人素質,還有哪些原因?面對這些不文明行為,相關園區又做出何種回應?不僅限園區的遊客不文明行為,目前的「黑名單」進展又是何種態勢?
迪士尼再爆卡通演員被打頭當場扶進休息室
7月21日,網友@萌琦琦arashi小王子微博曝光了迪士尼「雪莉玫」(迪士尼對工作人員的稱呼)小熊被遊客打頭。
在@萌琦琦arashi小王子曝光的視頻中顯示,事發時扮演「雪莉玫」的演員正和同伴一起往回走,此時一名男性遊客從側後方跟上,用右手拍打了「雪莉玫」的頭套。
有目擊者表示,聽到「砰」一聲,扮演「雪莉玫」的演員當場捂住頭部,隨後便被扶進了休息室。
目前尚不知扮演「雪莉玫」的這位演員具體傷情如何,需等有關方面給出相應的調查結果,包括對當事人的傷情鑑定、賠償等。
事實上,這並不是迪士尼第一次爆發此類「卡通演職人員被遊客擊打」事件。網友@萌琦琦arashi小王子在爆料「雪莉玫」被遊客擊打頭部的同時,還指出就在前一天,迪士尼扮演花慄鼠的演員也被遊客擊打倒下。
此外,2017年11月,網友@zyfeng101同樣也在微博發布了與@萌琦琦arashi小王子類似的爆料。2017年11月10日上午9點多,在米奇大街靠近老火車站商店,花慄鼠蒂蒂、奇奇正在和遊客互動時,一名二十多女性遊客在助跑一小段之後,跳起來「啪」的一聲拍了蒂蒂的頭部,導致扮演「蒂蒂」的演職人員當場被送往急救中心。經檢查。該演職人員被打出腦震蕩。
當時,擊打蒂蒂頭部的女遊客被迪士尼工作人員拽住之後,一直笑嘻嘻的問「問怎麼了,為什麼要拽住我?」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有人也許與上面的這位姑娘一樣,都對事件的嚴重性有所質疑,出於好奇心或開個玩笑的心理,輕輕敲打頭部,能有多嚴重到可以無法起身乃至腦震蕩。
迪士尼這些卡通形象的頭套並非是海綿製成的,而是由鋼鐵架在肩膀上撐起來的。一位曾扮演過布偶的業內人士透露,類似的布偶頭套分不同的人物設定,分量大概在6到10斤左右,頭套裡面有頭箍狀的東西用於支撐,一旦遭到外力襲擊,確實很容易對扮演者的頭部造成傷害。
事實上,即便是不知道迪士尼卡通形象頭套特殊製法,對於遊客擊卡通演員頭部的行為也無解釋空間,從個人禮貌與素質層面來講,隨便敲打他人頭部都算不上是一個成熟有禮貌的行為。識告訴我們。對穿著厚實卡通外套、戴著頭套工作的迪士尼演職人員而言,在如此炎炎夏日還要盡職工作,是多麼不容易的事情。
不論打卡通頭部的遊客出於何種心理,有一點可以確認的是,他絕對是一個不懂得尊重他人及他人勞動的人,至於如何體面、文明的在園區遊玩,也就更無從談起了。
遊客為吸引大熊貓投擲小石頭
在大談國人素質之時,旅遊旺季的不文明旅遊亂象似乎也在集中爆發。
就在網絡爆出迪士尼小熊被遊客擊打頭部的同時,7月23日,網絡上也爆出:7月20日漢中佛坪熊貓谷景區,幾名遊客為吸引大熊貓注意,竟撿起地上小石塊向其投擲。
從曝光的視頻中,為了叫醒在樹底下在睡覺的熊貓,一部分遊客對熊貓大喊大叫,也有一遊客開始用在身後山坡上撿的一些石頭砸向熊貓。網友曝光的視頻中拍到一位男士拿石頭砸向熊貓。事實上,視頻中出現的穿綠色短袖的中年女士也有扔石頭砸熊貓。
據漢中佛坪熊貓谷景區營銷部經理甄夕海表示,當天被扔石塊的大熊貓為一隻7歲雄性熊貓,目前身體狀況良好。目前初步確定,其中涉事的兩人來自西安鄠邑區一旅行社所組織的旅行團。
為吸引動物注意就拿石頭砸,好像成為一些遊客進動物園的常規動作。今年6月18日,有網友發布視頻稱,在北京野生動物園遊玩時,碰到幾名遊客不斷揀地上的小石頭砸園區內老虎。
視頻顯示,兩名男子幾次從地上撿起石子向籠內老虎投擲,旁邊一名拿著手機拍攝的女子不時幫腔:「再打一塊,拿塊大的打它就動了。」
除了拿石頭等砸東西以吸引它的注意,在動物園裡,不顧告誡拿食物投餵小動物的行為更是不在少數。即便是知道這些動物是珍稀動物,他們的食物會經專門處理,但有些遊客甚至帶孩子的遊客依然不顧去勸阻繼續投喂,甚至美其名曰「與野生動物親密接觸」。
屢禁不止的不文明園區旅遊行為,為何?
要分析不文明的旅遊行為的原因,遊客素質是普遍公認的根本原因。確實,不論是迪士尼打小熊頭的遊客,還是砸石頭吸引動物注意力的遊客,在對人對物最基本的尊重素質上就都存在明顯欠缺。
但在這裡,還想提及的是在這些不文明行為中,許多遊客都呈現出來的一種心理狀態:你是表演者,我付了錢,怎麼對待你是我的自由。於人,我有拍打玩偶取樂的自由,於動物,我有拿石頭叫醒你走過來讓我看看的自由,也有透著投餵的自由...
這種「付錢就有理」的心理極為病態,粗鄙而蠻橫。再往大了說,如今很多人的生活雖然總跟「公共」二字總有交集,但思維卻並沒有跟上來,也沒有將個體放置在公共場域去進行考量。
面對這樣素質與心理狀態的遊客,僅依靠「呼籲遊客文明遊覽」,早已無法解決這些問題。對於這類人,入園前的注意事項宣告就形同虛設。
懲罰從嚴:從禁止入園開始
當簡單的呼籲「文明遊覽」已無法遏制部分遊客的不文明行為時,園區會有何動作呢?
7月23日,上海迪士尼度假區針對「迪士尼小熊被遊客打頭」事件回應說,涉事遊客已在當天被要求立即離園,且被禁止在未來六個月內再次入園。
漢中佛坪熊貓谷景區,遊客為吸引大熊貓擲石塊事件中,景區相關負責人回應稱,當時現場工作人員對扔石塊的三四名遊客進行了制止,在勸阻和警告無效後,將這幾人請離了熊貓園區域,同時將涉事遊客列入了黑名單。
對於遊客的不文明行為,園區方表明了自己的態度。這並不單一的對園區人、物負責的態度,更是對遊客的一種負責。
對於迪士尼而言,無法保障工作人員的安全,就無法保障園區的正常運轉,也就無法讓遊客盡興而歸;對於動物園而言,野生動物被挑逗激怒而傷人的事件,我們看到的已不在少數。
不文明遊客「黑名單」增至31人
最長拉黑時間為10年
事實上,遊客的不文明行為不僅局限於迪士尼、動物園這類園區,上到飛機、下到景區,從國內到境外,旅遊的不文明行為涉及範圍、種類可謂之廣。
遊客的不文明行為早已不再一個旅行社、景區所能解決的問題,原國家旅遊局現國家文化和旅遊部頒布施行了《遊客不文明行為記錄管理暫行辦法》。
《暫行辦法》規定將六種行為納入旅遊部門的「遊客不文明行為記錄」,分別為:
1.擾亂公共汽車、電車、火車、船舶、航空器或者其他公共運輸工具秩序;
2.破壞公共環境衛生、公共設施;
3.違反旅遊目的地社會風俗、民族生活習慣;
4.損毀、破壞旅遊目的地文物古蹟;
5.參與賭博、色情、毒品內容的活動或者危險性活動;
6.嚴重擾亂旅遊秩序的活動。
《暫行辦法》規定對遊客的「旅遊不文明的」行為予以記錄或罰款。被列入黑名單的遊客信息向社會公布,並向公安、海關、檢驗檢疫、邊檢、交通、金融等部門和機構通報。此外,被列入「黑名單」的遊客會在期限內被限制出境遊、乘坐航班等措施懲戒。至於拉黑日期,則根據事件嚴重程度進行判斷,目前被判處的最長拉黑期限為10年。
截至2018年2月,自2015年4月發布《遊客不文明行為記錄管理暫行辦法》以來,已有31人進入「黑名單」。
據了解,31人的不文明旅遊行為五花八門,除了上文中的兩種行為,還包括打罵導遊或領隊、攀爬雕像照相、強行打開飛機應急艙門,甚至盜採活體珊瑚等。
從不文明旅遊案例分析,事發地點在飛機上的案例較多。
2014年12月,來自安徽的張姓旅客和來自江蘇的王姓旅客乘坐泰國亞洲航空公司航班由曼谷飛往南京時,因熱水問題與空人成員發生衝突,在將方便麵潑向空乘的同時還對其進行了長時間的謾罵和恐嚇威脅,最後,由於張、王二人的過激行為處罰了航空安全法,導致飛機中途返航,落地後二人因尋釁肇事被泰國警方帶走。中國方面則將二人正式列入遊客不文明行為記錄檔案,信息保存期限自2015年3月24日至2017年3月23日。
2015年1月10日凌晨,由昆明飛往北京的MU2036航班上,周姓乘客強行打開飛機41L、42L座位旁兩道應急艙門, 警方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對他的違法行為予以治安拘留15日處罰。根據《遊客不文明行為記錄管理暫行辦法》的規定,他也被列入遊客不文明行為記錄,信息保存期限自2015年3月24日至2017年3月23日。
2018年1月16日,雲南遊客李某某由雲南熊貓國際旅行社組織前往馬來西亞旅遊。該遊客在搭乘亞航航班由吉隆坡飛往鬥湖的途中,因在機艙內吸菸被馬來西亞警方立案調查。1月25日,該遊客被馬來西亞地方法院判處罰款6000令吉(約合人民幣9731元)。該遊客也被列入「旅遊不文明行為記錄」,記錄期限為3年。
除飛機多發案例以外,毆打、辱罵導遊、領隊也成為不文明旅遊的多發領域。2016年1月,在武漢某旅行社組織的赴臺遊行程中,遊客楊志方因就餐時要求領隊調換本桌兩個團友的座位未得到滿足,對領隊實施了謾罵、吐痰、侮辱和毆打等行為。國家旅遊局依據《關於遊客不文明行為記錄管理暫行辦法》的規定,將楊志方的行為列入遊客不文明行為記錄,信息保存期限為三年。
此外,在攀爬損害景區景觀的部分,截至目前有拉黑時間的案例。2015年「五一」前夕,在吳起縣勝利山景區內,陝西遊客李某攀爬紅軍雕塑照相,被其他遊客拍照後上傳網絡,引起廣泛譴責。該遊客列入「黑名單」期限長達10年,從2015年5月4日至2025年5月3日。
從目前的遊客不文明「黑名單」來看,覺得部分都是遊客,但也有1名導遊上榜。國家旅遊局公布的不文明行為記錄顯示,2016年2月11日,北京導遊王某為「一日遊」散客團隊提供導遊服務。在旅遊服務過程中謾罵遊客的視頻在網絡上廣泛傳播,造成了極其惡劣的社會影響,嚴重損害了導遊群體的形象。王某被處以1萬元人民幣罰款並吊銷導遊證,還被列入旅遊不文明行為記錄,信息保存期限自2016年9月2日至2020年9月1日。
值得注意的是,從2015年的首份遊客不文明旅遊「黑名單」以來,國內的「黑名單」制度雖有成效,但在地方執行與威懾力上存在大打折扣等問題。一些地方景區,基於利益考量,並不在意「黑名單」制度,有的地方的「黑名單」制度更是流於形式。
在震懾力上,有行業人士指出,黑名單」制度本意是通過限制上榜人員的出入境以及高消費等措施從而起到威懾作用,但在實際運作過程中,由於部門協調力度不夠,聯動效果並不明顯。但也有行業分析表示,「『黑名單』制度已經產生了一定的效果。在逐漸解決一些障礙問題之後,必能發揮其本應具有的威力。
文 | 王真真
編輯 | 王真真
本文為新京報每日旅遊新聞(ID:xjblvyou)內容
未經新京報書面授權,不得轉載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