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武則天曾立過一塊無字碑但泰山上的那塊是誰立的?至今成謎
一說到「無字碑」, 大家最先想到的肯定是武則天在乾陵立的那塊無字碑,清乾隆年間《雍州金石記》有記載:「碑側鐫龍鳳形,其面及陰俱無字",至於武則天為什麼要立一塊無字碑,歷來也是眾說紛紜。
其實,除了武則天立的這塊無字碑以外,在泰山上也有一塊無字碑,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嶽、東嶽、泰嶽,為五嶽之一,可以說,泰山在古代的地位非常重要,被古人視為「直通帝座」的天堂。
自古以來,泰山就是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素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說法,自秦始皇開始到清代,先後有十三代帝王引次親登泰山封禪或祭祀,另外有二十四代帝王遣官祭祀七十二次,山體上留下了二十餘處古建築群,兩千二百多處碑碣石刻。
而在泰山主峰玉皇頂玉皇廟門前有一座高六米,寬一點二米,厚零點九米的石碑,碑頂上有石覆蓋,石色黃白,形制古樸渾厚,令人奇怪的是,碑上居然沒有一個字,所以被稱為「泰山無字碑」,千百年以來,人們對此無字碑究竟是何人所立也是猜測紛紛,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三種說法。
說法一:此碑為漢光武帝所立
據《後漢書志第七祭祀上》記載,光武帝劉秀在泰山封禪時,曾經也立過一塊石碑,時任東漢泰山郡太守的應劭在《泰山封禪儀記》中寫到,光武帝劉秀立的碑在封壇的正南偏東方向。
不過,這與現在的泰山無字碑位置不符,而且,光武帝劉秀是漢武帝的後世子孫,試想一下,漢武帝如果在泰山立的是有字碑,作為後世子孫的劉秀也不敢自認為超越漢武帝功績,去立個歌功頌德的石碑吧,所以,光武帝立的可能就是一塊普通的封禪碑而已。
說法二:此碑為漢武帝所立
據《史記封禪書》記載,漢武帝確實在泰山立過碑,但沒說漢武帝在碑上刻字,清代大思想家顧炎武認為:《史記》記載秦始皇刻石,都對秦始皇立石刻碑作了詳細記載,如果秦始皇在泰山另立無字碑,《史記》不可能不記載。
同樣的,如果漢武帝在泰山立碑了,並且刻了字,《史記》也會記載,但史記只說漢武帝在泰山立了碑而已,然而,這種說法也有疑點,因為按照漢武帝好大喜功的性格特點,不會只立一座無字碑而已,而是會刻字用來歌頌自己的功德。
說法三:此碑為秦始皇所立
當時秦始皇立此碑是為了焚書,但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東巡時,在泰山立了一塊石碑,但石碑上是有字的,而且,秦始皇在公元前二一九年立的碑,而焚 書 坑 儒是在公元前二一三年,也就是說立碑早於焚 書 坑 儒六年時間,由於這兩者發生時間存在差異,所以這種說法同樣存疑。
其實,無論泰山無字碑是漢光武帝所立,還是漢武帝所立,亦或是秦始皇所立,於今天的世人來說並不是那麼重要,畢竟他們的事跡不是單單只靠一塊石碑就能總結概括的,但不管怎麼說,如果能解開泰山無字碑主人之謎,無疑也是一件振奮人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