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清晨叮鈴鈴的鬧鈴聲,我們開始了一天忙碌的生活。千城一面、千篇一律的建築風格讓我們的視覺開始疲倦,也磨滅了我們欣賞建築的心情。
日本設計師隈研吾早就曾在《十宅論》中寫道:「良好的居住方式,應是人們將自身的的嚮往融入到家的設計中,為物理空間帶來生活的靈感、注入個人的靈魂」。不過,隨著3D建築印表機的問世、3D建築列印技術的飛速發展,建築行業迎來了「改頭換面」的機會。
3月初,來自義大利的建築公司Mario Cucinella Architects宣布實驗項目3D列印創新房屋已經建成。這個名為TECLA的3D列印建築以蜂窩為靈感,以當地採購的粘土為建造原料,建於義大利博洛尼亞(Bologna),旨在為可持續的特色城市住房提供新的選擇。
01
建築外觀多樣性
TECLA受陶工蜂蜂巢形狀的啟發而建成,圓頂狀的結構可以容納更多的開放式居住空間,屋頂的大天窗可以讓自然光射入屋內,減少電力照明。
並且基於「3D列印房屋」技術,TECLA建築的形狀和大小可根據周圍環境變化,為特色建築提供了多種選擇,實現每一棟建築差異化。
02
建設周期短、成本低
為了解決人口過剩問題,Mario Cucinella Architects採用Crane WASP 3D技術列印出的圓形房屋模型旨在為所有人提供負擔得起的房屋:TECLA由當地可完全回收的粘土材料製成,原料成本低;相比傳統的建築方式,「3D列印房屋」技術可縮短工程施工工期50%-70%、減少人工50%-80%;在施工時不受季節影響,建築質量得到提升的同時還大大縮減了施工周期。
「我們的目標是開發一個創新的3D列印原型,以滿足日益緊迫的氣候變化和社區需求變化。我們需要在建築領域進行範式轉換,以更貼近人們的需求。」
——Mario Cucinella建築師事務所創始人
03
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
TECLA的建設過程基於循環經濟邏輯,即「取自當地地形的循環住宅模型,使用完全可重複使用的,可回收的材料」。
除了充當可以以幾乎零排放量建造的住房外,TECLA還可以作為新型的可持續社區發展的原型,在該社區中,自治型生態城市將完全脫離電網。陶土房屋將通過清潔能源(例如太陽能和風能)生產自己的能源,還將在有機社區中布置花園,以建立完全自給自足的住房模式。
3D列印建築的出現充分展現了未來住宅工業化發展的美好前景,隨著人類居住文化的改變及環保理念的提升,再加上建築3D印表機獨有的環保節能、快速成型、就地取材、減少人力和個性化定製等優勢,3D列印建築形式勢必會成為未來發展的大趨勢。
往期精選
【1m 新知】奇妙的混凝土:三種罕見的作法
【1m 新知】智能建造,智能醫療,我們需要心連心的抗疫橋
【1m 新知】擁有這些國際建築App ,免費幫你組建助手團!
【1m 講堂】有圖有真相!電氣施工常見問題及處理方法!
編譯文:資料來源
https://inhabita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