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暖
熨目通經絡
善意的目光可以傳遞直達人心的溫暖,其實眼睛也喜歡溫暖。眼部的血管比較細,天氣過冷的時候,血管會收縮,由於有眼瞼保護,一般人都可以適應這種溫度變化。
對某些特殊人群來說,寒冷可能成為眼疾的誘因。
方法一:熨目
中醫傳統的暖眼方法有「熨目」和「浴目」。
熨目就是閉上眼睛,兩手手掌相互摩擦到發燙,然後迅速地按撫在雙眼上,這時眼睛會感覺到一股暖流,注意在熨目前一定要洗淨雙手。
方法二:浴目
浴目則是利用熱水或中藥煎劑的熱氣蒸騰上燻眼部的治療方法,熱水、熱毛巾或者燻蒸儀都可以。
浴目需要注意水溫,蒸汽的溫度比體溫高一些,大概在40~50℃就比較合適,太熱可能傷到眼睛及周圍皮膚,太涼就達不到溫經通絡的效果。
對於風熱型的眼乾、視疲勞,還可以在水裡少加一點菊花、桑葉或薄荷以清熱明目,這類人常表現出看近處容易疲勞、眼部發熱、口渴、煩躁、手腳發熱等症狀。
熨目和浴目沒有太多禁忌,一般情況下任何人都可以這麼做,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眼睛有炎症、疼痛、分泌物較多時,就不適合了,此時這麼做不但不能緩解症狀,反而可能給細菌繁殖創造條件、加重病情。
二、遠
看遠防近視
長時間近距離看東西,會導致睫狀肌痙攣,產生視疲勞,對於青少年來說,還可以導致近視。
中醫講究「惜目」,一是強調用眼時間不能過長,二是環境光線要合適。
但現在,很多人,尤其是青少年,喜歡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看電視,距離非常近,並且一看就是很長時間,再加上屏幕光線的刺激,非常容易導致近視眼的發生。
中醫有個方法叫做「極目」,就是儘量往遠的地方看。在日常生活中,受條件限制,我們雖然看不了草原上那麼遠,工作時間也很緊張,但仍然可以因地制宜地進行調節。
連續看近處45分鐘,就應該抽出5分鐘左右時間看看遠處,可以站在窗口往遠處看,往綠色的地方看;如果高樓林立,往樓頂看也行,但要注意不要讓陽光直射到眼睛。
專家強調,坐著看書寫字或者看電腦要有良好的姿勢,與書本保持33釐米以上的距離。
三、動
轉眼解疲勞
目光呆滯,說的是無神的雙眼,對於傳神的眼睛,卻用靈動來形容,可見,眼睛得常動。
中醫著作裡有「每日睡起,跌坐凝思,塞光垂簾,將雙目旋轉十四次,緊閉少時,忽然大瞪」的記載,這就是所謂的「運目」。
方法:運目
可以閉著眼,轉動眼球,這樣能放鬆眼部肌肉、醒腦明目。但需要提醒高度近視的患者,轉動眼球時一定要慢,不要太快,以免對視網膜造成傷害。
除了轉眼之外,按摩也可以放鬆眼部肌肉。覺得眼睛疲倦的時候,可以揉一揉四白穴、睛明穴、太陽穴,眉中等眼周穴位,注意不要按揉眼球。
四、養
補肝可明目
中醫認為「肝開竅於目,目得血而視」以及「五臟六腑之精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睛」。這是一個整體的觀念,就是說眼睛與各個臟腑都有密切聯繫。
傳統護眼方法中的「養目」、「補目」就是從全身出發進行調理。前者強調膳食的平衡,後者則著重於針對性地調理肝臟氣血,一般來說,均衡飲食就夠了,最好不要額外進行藥補。
肝血虧、肺陰虛的人常常表現出眼乾,自覺發熱、測體溫卻並不高,乾咳,口渴,咽乾等,可以用麥冬、菊花、決明子各5克泡水代茶飲。
肝陰血虛嚴重,出現頭暈、一過性眼前發黑的人還可以加點枸杞,以滋養肝血,肝血得補,上養於目,使眼睛明亮。
覺得眼乾、視疲勞可以用玄參、麥冬、枸杞、菊花泡水,有補肝腎的作用;胃寒的話還可以加幾粒花椒,有暖胃作用。
此外,規律的作息、足夠的睡眠對於護眼也非常重要;有時間不要老待在家裡,應該多去戶外活動。
眨眼防乾燥
人們常用「水汪汪」來形容漂亮的眼睛,確實,眼睛離不開水的滋潤。
自身淚液分泌減少或空氣乾燥都可能導致眼睛缺水,出現乾澀、痛癢、灼燒感、發紅、異物感或視物模糊等症狀。
眼球乾燥嚴重時甚至還能導致失明。現在很多人都戴隱形眼鏡、長期看電腦,眼睛很容易覺得幹、疲勞,更需要注意潤眼。
滋潤眼睛最主要的就是靠淚液,它有滋潤、營養、清潔和殺菌的作用,以維持眼表正常的生理功能。
正常情況下,眼球表面有一層淚膜,如果長期暴露於空氣中,淚膜可能變得不完整,保護作用就打了折扣。
眨眼可以使淚膜再次均勻分布。當看東西久了覺得疲倦的時候,不妨眨眨眼睛或者閉上眼睛休息一下。
現在很多人都把滴眼液當作必備品,有事沒事也滴上幾滴,這樣的做法並不可取。
滴眼液無法取代淚液的功能,一般人沒必要老是去用,覺得眼睛乾澀的時候可以滴上一兩滴,緩解不適即可,滴入太多會破壞正常淚膜,反而起不到保護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普通人選擇單純保溼作用的滴眼液即可,沒有炎症就不要亂用含有抗生素的滴眼液,最好要確認裡面沒有防腐劑,否則不但起不到滋潤作用,還可能加重眼乾。
此外,環境的乾燥也可能導致眼睛不適。夏天開空調、冬天通暖氣,都會使室內變得乾燥,空氣由於不開窗通風而變得汙濁,從而導致乾眼的發生,預防的方法是在房間開加溼器或者放一盆水,讓空氣溼潤一些;另外要經常開窗通風,眼睛也需要新鮮空氣。
預防眼乾眼澀的動作
閉眼睛
人的神明,都可以從眼神耗出去。古代有一個養生大法:眼睛一閉,就養肝。因為「肝主藏血」,肝主目。
比如眼睛乾澀、眼睛迎風流淚,都是肝病,迎風流淚屬於肝的收斂功能不足;眼睛乾澀是肝的精血不足,所以養肝大法就是閉眼睛。
閉目降氣,食指輕壓眼瞼,微微揉搓到眼珠發熱發脹,便覺得燥怒平息。
轉轉眼球
雙目同時以遠處某一大型固定物體為目標,由左經上方再至右到下方回到左方,眼動頭不動,旋轉運目10圈。
然後再由右經上方至左到下方回到右側,旋轉運目10圈。有清除眼疲勞、提高視力的功效。
踮腳尖
每日踮腳尖,補腎又養生。工作間隙做些轉頸、前俯、後仰的頭部運動,或用空拳輕輕叩擊頭部。
不僅能解除頸部肌肉疲勞,還能改善大腦血氧供應,健腦提神,治療由神經衰弱引起的失眠等。
搖頭轉頸
工作間隙做些轉頸、前俯、後仰的頭部運動,或用空拳輕輕叩擊頭部。
不僅能解除頸部肌肉疲勞,還能改善大腦血氧供應,健腦提神,治療由神經衰弱引起的失眠等。
梳頭
各式梳子或手指皆可,每日梳數十至百下。
具有按摩頭皮,醒腦開竅的功效,對視力、聽力也很有幫助。
叩齒
齒對齒輕叩,或牙齒空咬,可防止牙齦退化、牙周病等口腔問題。
此法還可促進臉頰肌肉活動,使臉頰豐潤,防止雙頰下垂。
拍肩
左手自然上甩拍右肩,右手拍左肩交替,也可用手掌自然交替拍腿。
握拳
雙手緊握後放鬆,反覆數回,直立或坐姿時均可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