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山玉道 ,撩玉天天見!
和田玉青海料皮料
以青海格爾木市三岔河玉礦的皮料為研究對象,就其形成.分布以及次生環境對其玉質的影響進行探討。認識皮料
玉石按其產出可分為山料.水料和籽料,近年又有戈壁料的說法。皮料則是對礦料帶之上表皮玉的稱謂。他是散落在礦脈周圍的殘.坡積玉,往往距離礦脈較近{不大於200米},按其產出的狀態應屬於山料。皮料的料形顯然經過風化剝蝕,雖然沒有籽料圓潤,但無明顯的稜角,面上有風化得表皮。
戈壁料是經衝洪積搬運遠離礦脈,後經風蝕作用形成的;而皮料應為重力搬運的殘.坡積物,後經寒凍風化作用的產物,二者成因不同,玉質也有較大區別。
皮料的分類
按表皮顏色分類
黑皮料:玉石表面為黑漆色風化面。這種玉石往往灑落在地表經長期風化
黃(土)皮料:玉石表面呈土黃色,類似籽料的灑金皮或秋梨皮。這種玉石往往埋在4-8米的風積沙中,故有稱為土皮。
按受光程度分類
陽山料:出露在山的陽坡,受光程度好。
陰山料:出露在山的陰面,受光程度較差或被掩埋。
由於柴達木盆地西北風的吹拂,風沙在玉礦的北坡沉積,加之崑崙山南部抬高,玉石斷塊多灑落在北坡,為此大部分皮料為陰山料。
皮料的形成機理
青海軟玉的形成與分布
1992年青海軟玉的發現以來,雖然在九八溝.羊皮嶺.向陽溝等地均有玉石發現,但規模產出的曠點有三處,所產出的玉石種類也有較大差別
三岔河 11個礦脈 白玉.青白玉.煙青玉
拖拉海溝 7個礦脈 糖包白.糖包青.鴨蛋 已閉坑
乾溝 諸多曠 碧青玉.糖玉
小灶 東溝 諸多曠 糖包青
火河 西溝 諸多曠 黃口料
黃口料一般認為青海軟玉的成因是元古界萬寶溝群的鎂質大理巖與中酸性侵入巖發生接觸交代變質作用形成的,所不同的是小灶火河玉礦是以片麻巖夾透鏡體鎂質大理石為圍巖。分析認為三岔河玉礦的巖漿屬基性輝長巖,而非傳統的花崗巖和花崗閃長巖,物理條件不同,使得青海玉有其獨特。
皮料形成的演化機理
皮料的獨特性,與玉礦的所處環境有著密切關係
冷藏差異是皮料玉質優於礦料帶
玉礦海拔高度4200-4400米,屬於島凍土區,年平均氣溫-5度,處於地表玉石因冷凝速度較快,這種結晶不完全的隱晶質證是玉石追求的細膩,玉質顆粒明顯優於其下覆的礦帶料。
不具有水料條件,主要殘.坡積於陰山
處於地表玉石抗風化能力強於圍巖,受到地震或冰川內外力的作用,使其呈斷塊狀殘.坡(塌)積在礦脈附近。由於該區降水量較小不具備形成洪水搬運的條件,再者由於崑崙山南部的抬升,致使玉石斷塊多分布在北坡,而常年河流在礦山的南部,所以青海料稍罕有水料,無籽料產出。
氧化程度影響玉質
玉石形成後所含氧化是滯後.漫長的過程,外部環境對其氧化程度的影響,使得玉石質量也有較大差異。黑皮料直接暴露於地表氧化充分:黃皮料埋深和受光程度不同,玉石顏色和顆粒也有叫大差別:陽山料的白玉顏色均勻,水線稍多:陰山料顏色均勻性差,但玉質更細膩
玉石的深埋4-8米,與較近以來崑崙山中斷裂的劇烈程度有關,風積沙形成時代較晚。
皮料的稀缺與工藝
青海軟玉的含鐵量不足和氧化程度不夠,是白玉泛青的主要原因,而皮料中的白玉,因氧化充分顏色更顯純正。正常情況下,皮料較曠帶料更細膩,雖然皮料中黑.黃皮料硬度有差別,但普遍高於曠帶料0.5度以上,成品高.油性足.拋光性好是礦帶料無與比擬的。
值得說明的是,翠青玉是青海軟玉中的特殊品種,他即有白玉的溫潤,也有翡翠的鮮活,尤其翠色正陽者,更顯珍貴。
皮料擲地有聲,尤其片狀黑皮料,敲擊聲音清脆,悠揚致遠,被稱為」鋼板料「
皮料越來越少,加工時有時會留下這種皮色,但達不到籽料的俏色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