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大部分地區的柑橘都已經進入了轉色期,作為柑橘品質產生的「關鍵期」,相信大家對現階段的柑橘也是非常的重視,該做的管理措施也不會少做。
然而,在這最後一環的管理裡可能有一些你沒有注意到的坑,稍有不慎就會影響到後期的收穫。
轉色期的坑踩不得,轉色慢,不完全的情況誰也不想遇到!今天就來看看轉色期的這3大坑,早知道早避開!
柑橘落果
那麼,在柑橘轉色期我們應該怎樣避免哪些坑,讓果子轉色好,還不落果呢?
一、對轉色藥劑認識不清晰
1.盲目選用含激素的轉色藥劑。
柑橘一進入轉色期,不少農戶會想著趕緊讓自己的柑橘進行轉色,提早上市,賣個好價錢,所以有果友會使用著色劑促進轉色。但要小心,儘量避免使用含激素的著色劑!
噴施激素或含激素的著色劑雖然能短時間內促進花青素苷合成、轉色快,但是會產生不良的後果。
(1)雖然說用了藥以後,果實著色快了,但是色澤比較差,顏色偏暗,賣相差。
(2)由於是短時間促成轉色,所以果實內的糖分含量是不夠的,口感比較差。
(3)用過含激素轉色藥的果實會軟,保鮮期短,不耐儲運。
(4)果實的留樹時間也會降低,來不及採摘就可能過熟而落果、爛果的現象。
避坑方法:儘量避免使用激素促著色,購買市面上的著色劑時問清楚是否含激素,促著色的原理是什麼。
2.害怕推遲上市,不敢使用吡唑醚菌酯
在柑橘上,吡唑醚菌酯是一個比較好的轉色藥劑,但是有的農戶擔心吡唑醚菌酯會推遲柑橘上市,其實只要使用合理是不會的。
使用高含量的吡唑醚菌酯,對柑橘轉色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能增強硝酸鹽還原酶的活性,從而提高作物快速生長階段對氮的吸收。
2.能降低乙烯的生物合成,從而延緩作物衰老。
3.能加速抗逆蛋白的形成,從而增強作物抗逆性,提高果實品質和產量。
吡唑醚菌酯能夠讓果樹葉片增綠,促進光合產物的合成。所以,吡唑醚菌酯用來轉色,不僅不會延緩果實轉色,反而會起到光靚果面的效果,提高賣相,並且在後期對作物也有很好的保護作用。
二、病蟲害防治不到位、藥劑使用不合理
10月份柑橘上的病蟲害也不少,病害主要有褐菌疫腐病、果柄炭疽病、褐斑病等,要有紅蜘蛛、粉蝨、桔小實蠅、吸果夜蛾等;一定要密切關注並且合理防治。
看到這,肯定會有果友疑惑,病蟲害關轉色什麼事呢?就拿最近多地爆發的紅蜘蛛來說,紅蜘蛛為害葉片,葉片無法正常進行光合作用導致營養物質積累減少,從而也會影響到果實的著色增甜。
紅蜘蛛危害葉片
採果前進行病蟲害防治應注意農藥採收安全間隔期,避免因農藥殘留導致無法按期採收;也可選用生物和物理防治方法代替打藥防治。
近期比較多地區桔小實蠅嚴重為害柑橘園,導致果實腐爛落果,可以採用迷餌、果瑞特等食物誘劑或誘蟲板等進行物理殺滅,效果好又無藥殘。
桔小實蠅蛆蟲
只有在柑橘轉色期把病蟲防治徹底,才能夠很好的避免貯藏柑橘時的腐爛損失問題。
三、肥水搭配不合理
柑橘的轉色期,我們一定要科學的搭配肥水,要做施磷加鉀不加氮。
一、避免過量施氮肥
果實膨大期和果實著色增甜期是兩個不同時期,在幼果開始膨大時需要補充氮元素,促進細胞分裂果實膨大。
但進入轉色期後,過多的氮會與果實中的糖反應生成有機氮,從而降低果實中的糖含量,導致枝葉旺長,與果實爭奪糖,導致柑橘果實含糖量下降,果皮中花青素、類胡蘿蔔素含量下降,這個時候則容易出現「返青」了。
二、鉀肥用不對
都知道柑橘轉色期要施鉀肥,但鉀肥要施哪種,怎麼施才好?目前高鉀肥一般分為氯化鉀、硫酸鉀、硝酸鉀、磷酸二氫鉀。
在柑橘上一般不建議使用大量的含量氯肥料,會對橘果實品質有不良影響,降低含糖量,所以不建議使用氯化鉀。前面提到了柑橘轉色期使用氮肥有可能導致「返青」,所以也不建議使用硝酸鉀。硫酸鉀使用過多容易導致土壤酸化,也要酌情使用。綜合考量,著色期使用磷酸二氫鉀較好。
三、不重視其他元素
不管是在果實膨大期還是在著色增甜期,其他元素依然佔據著必不可少的作用。 硼、鈣等可促進樹體營養的調運;鎂能提高光合作用和花青素形成;鉬能促進植物體內有機含磷的化合物合成,參與體內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施肥時,應該以鉀肥為主,輔以磷肥及鈣、鎂等中微量元素。
採前20~30天必須控水,這樣有利於提高果實糖度累積,更有利於柑橘的著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