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名人可謂千千萬,各種人都有,但是能把手上一手好牌打的稀爛的人可不多,能把一手好牌打爛大部分原因跟自己本人的性情相關,小編跟大家聊聊是那三位把手中一手好牌打爛的
第一位隋煬帝楊廣,楊廣的買名聲可不太好聽,楊廣是一位功過參半的皇帝,有人說他罪在當代,功在千秋,也有人說楊廣是個暴君,說他急功近利,在他手上,隋朝這麼一個強盛的朝代如曇花一現,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來看看楊廣手上的牌多好,他爸留給他是一個統一的帝國,開皇之治後強盛的國勢,戶籍超過700萬戶,糧倉都五個不等,如洛陽倉、回洛倉、常平倉等,對外軍事上,楊堅挑撥和分化加上軍事打擊下,把突厥分成了兩部分,東突厥歸附稱臣,還收拾了吐魯番,當時除了高句麗之外,基本上給楊廣留下一個平穩的環境。
但楊廣繼位之後開始了敗家一是開建東都,先徵發壯丁數十萬,挖壕溝,修城牆,再次徵發壯丁二百萬,這還不夠,他還修一座皇家園林,對外戰爭,三徵高麗都失敗,傷亡百萬,楊廣過度徵斂,導致民怨四起,使大量百姓起來起義。急功近利,把手上一手好牌打的稀爛,最終導致隋朝二世而亡。但不得不說,隋煬帝楊廣還是做了不少大事的,比如說開鑿大運河,完善科舉制度。
第二位是明朝的建文帝朱允炆,本來朱允炆當皇帝可能還不知道多久,可惜他老子朱標走的早,他爺爺朱元璋就讓他當皇帝,怕他鎮不住那些功勳元老,就幫他殺掉一批,幫他路都規劃好了,就算他吃喝玩樂,也能安安穩穩做個好幾十年的帝王,但是他只做了四年,他一上位,接手的是一個十分強盛的明王朝,有賢明的大臣幫忙處理朝政,但是建文帝削藩,把自己的四叔搞火了,起來反抗,你削藩就削藩吧,造反就派兵平亂就行,建文帝卻是屢屢退讓,一忍再忍,把自己一邊倒的優勢現實變成劣勢,最後被自己的叔叔打敗,被趕出了南京城,落得一個下落不明,把他爺爺留給他的安排全部打亂,可以說他沒有一百種贏的方法,少說也有十幾種吧,最後卻選了打輸的打法
第三位是三國時期的袁紹,家世名聲比曹操等人好多了,四世三公,可謂影響力是巨大的,手底下的猛將和謀士也是有的,袁紹在東漢末年是盛極一時的大諸侯,統一了河北,在當時的朝代,有著絕對的統治力,但是他錯過建功立業的機會也不少,在曹操迎漢獻帝到許昌之前,手底下的謀士給袁紹出過主意,要他迎漢獻帝到他的領地來,但是袁紹認為當時漢獻帝作用不大,白白把這個機會留給了曹操,如果當時聽取謀士的建議,那麼當時挾天子以令諸侯就是袁紹了,也就沒曹操什麼事了,當時袁紹還擁有河北等地,說不定歷史就會改寫,袁紹在官渡之戰謀士許攸投靠曹操,燒了自己的糧草,官渡之戰戰敗之後,袁紹回到冀州後,不久就病逝了。
以上就是三位把手上一手好牌打爛的三人,小夥伴要是有什麼不同的意見,歡迎在下方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