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看過BBC關於企鵝的那個紀錄片沒,成千上萬的企鵝在一起賣萌。如果你是個好奇寶寶,你可能會問,「天啊,這些企鵝為什麼長得一模一樣?它們的媽媽怎麼找出哪個才是自己的寶寶呢?」仔細一看,這些小傢伙們確實如同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長得都一樣,企鵝媽媽認不出它們豈不是要急死了!並且,媽媽們也都長得一樣,企鵝寶寶認不出自己的媽媽是不是更要急死了?
別擔心,即便再多的企鵝在一起賣萌,它們的媽媽也能準確認出,因為它們通過聲音來識別彼此。
沒錯,如果說人類的社會是看「臉」的社會,企鵝的社會便是聽「聲」的社會。人臉雖大同小異,但是細細來看卻有著各種不同特徵。這個國字臉,那個錐子臉,這個大眼睛,那個小虎牙,這個五官緊湊,那個分崩離析,人臉可以說長得各種各樣。
不僅是企鵝,人臉的多樣性比自然界其他大多數動物要高得多。為什麼人類會出現這樣的差異?因為一直以來,人類社會都是很看重臉的,長期演化下來,人臉表現出更加豐富的特徵差異。而其他動物可能在色彩上、聲音上、氣味上表現出更豐富的細微差異,臉上自然沒有發展的多樣化。
人類識別彼此最重要就是靠「印象」,也就是面部特徵。孩子找父母、年輕人找對象,其實都是在看臉。有人要抬槓了:我找對象就是看上「手」的,我對象的手更細長白淨。
別傻了,如果將人的頭都蒙住,你能在千萬雙手中一眼找出你家那位嗎?很難!因為人手並沒有演化出複雜的特徵性。我們大多通過臉部差異一眼認出對方。
至於為什麼演化出要看臉而不是看其他部位?這恐怕你得去問祖先了!因為面部特徵具有遺傳性,遠古時代,人類通過臉部準確識別出自己的親人或同宗族的人,這樣也方便團結和對抗其他地方的人,有利於生存。
長期以來,我們演化出對和自己長得相似的人更有親切感,雙方更有吸引力,彼此也更加信任,因為這可能隱藏著一定的血緣關係,500年前可能是一家,其實都是人類先祖有關歸屬感心理的遺傳。
如今,人口高達70億,這種心理或許已不再值得延續。
原因是這樣的,人類的面部特徵大概由50種基因來決定,這些基因的不同組合以及環境的影響造成了各種相貌。如果組合相似,兩人就可能撞臉。家族遺傳確實能延續相似的面部特徵,但是只要人口基數大,也同樣能隨機排列出相似的基因組合。所以,即便兩個人長得差不多,它們的DNA相似度也可能只是和陌生人之間的一樣。郭達和斯坦森、雷神和徐錦江就是這樣的例子。
總的來說,很多動物們比如企鵝長得一模一樣,而人臉很多特徵重複的概率是比較低的,這是長期演化的結果,人類社會一直比較注重「看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