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記者 呂潔 文/攝)你知道買只筆、買塊橡皮也要拆拆拆了嗎?盲盒作為年輕人的新寵,今年一度成為熱點話題。12月27日,現代快報記者發現,南京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文具盲盒,買筆、買橡皮,樣式都要隨緣,有的人戲稱這是文具界的「驚喜經濟」,也有人擔憂,這種類似於博彩的消費模式,會對年紀較小的孩子產生購買成癮、過度消費等不良影響。
「文具盲盒」成學生新寵
記者探訪發現,在南京有不少文具店都在售賣盲盒,一些開在中小學附近的文具店,將盲盒擺放在顯眼的位置,用花樣百出的包裝吸引學生購買。
在秦淮區文昌巷的某小學附近,有一家規模較大的連鎖文具店。27日中午記者看到,有兩名學生分別挑選了兩支寫字筆盲盒,結伴離開。店員說,現在的小孩很喜歡玩盲盒,店內除了有玩具盲盒,還專門闢出一塊顯眼的文具盲盒區,一進門就能注意到。
寫字筆、橡皮、便籤……這些日常文具,加了一個盒子,就有了神秘感。其中,筆類盲盒最多,包裝分成航海王、柯南、與子成說等系列,頂部印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每個系列都有好幾種圖案,裡面的文具跟包裝系列對應,只是不知道是哪個圖案。」店員告訴記者,這些文具盲盒,近期很受學生的喜愛,小男孩常挑選柯南、航海王的,女生一般喜歡粉色包裝系列,「下午放學後就常有學生來挑選,小學二年級的孩子多買自動鉛筆盲盒,小學三年級以上的多買中性筆盲盒。」
10多款類別隨意挑,5元錢就能買一個
除了學校附近,這種文具盲盒在南京的很多商店也隨處可見。記者在新街口附近的3家雜貨禮品店,看到了形形色色的文具盲盒,不少年輕人在裡面選購。價格上,從5元到20多元不等,其中偏貴的是一款裝有各種文具的盲袋,標價22元,包裝提醒裡面除了有文具,還有精美飾品。當記者問裡面有什麼時,店員笑著說:「只能買來看了。」
在棲霞區仙林中心的某大型商場裡,有一家知名的文化用品店,裡面的文具盲盒類別更多,記者數了數,有10多款。修正帶、小本子、螢光筆……這些文具標價5元、8元不等,與店裡擺放的普通文具差別不大。除了盲盒,還有盲袋,裡面裝了5款實用文具,售價為10元。「價格很便宜了,還多了一份驚喜,很多人買的。」在店員介紹下,有顧客花了8元錢,買了一款狗狗系列的中性筆盲盒,現場拆開看,是一支印有小狗圖案的筆,「狗狗樣子不一樣的,好奇的話可以再買一支試試」。
有人說有「賭博」傾向,有人說有「治癒」功能
在探訪過程中,記者發現,逗留在商店文具盲盒區的更多是年輕女孩,她們邊挑選邊討論,不少出於對包裝的喜愛和好奇,將盲盒買了下來。「平時不怎麼用筆的,但就是想買一個拆開來看看!」一名女孩這樣描述自己的消費動機。
一名中年顧客挑選了幾款中性筆盲盒和一袋櫻花祈願系列盲袋。結帳時,她很熱情地與記者交談了幾句。「我是要送給兒子的,他說好朋友買了寫字筆盲盒,他也想要。」她還表示,看包裝確實挺吸引人,而且價格並沒有特別貴,如果孩子喜歡,她還會買的,「沒準還能讓他更有寫作業的動力呢」。
在網上,針對文具盲盒,網友議論紛紛。一位擁有百萬粉絲的美食專欄作家在微博上抱怨:「盲盒還有一個看不見的衍生——文具盲盒,小學生買購買成風,我經常帶女兒逛文具市場,盲盒很泛濫,明顯的賭博傾向,害人不淺。」
在他的這則微博底下,網友爭相評論,「為啥要買文具盲盒?缺什麼文具直接買啊。」「搞不懂為什麼文具也要出盲盒,我寧願多花錢買一個自己喜歡的。」還有網友表示這類盲盒會帶壞孩子,他就見過有孩子偷家裡的錢購買盲盒的。但也有網友認為,文具盲盒還是有「治癒」功能的,可以給孩子減壓,而對於有選擇強迫症的人來說,盲盒直接替顧客做了選擇。
專家評價:容易成癮,需注意控制購買頻率
文具盲盒是怎麼興起來的呢?東南大學經管院副教授浦正寧告訴記者,近期泡泡瑪特的上市給了盲盒一波曝光,也啟發很多商家開發類似的產品。「文具的功能比較單一,很多暢銷的文具產品是靠著外形設計取勝的,把它們做成盲盒進行隨機抽取,對學生肯定是有一定吸引力的。」浦正寧表示,商家就是借著這一波潮流,對自己文具進行包裝推銷。
「用這種方式來吸引孩子,有點類似於以前的買零食抽獎、吃方便麵集卡等。」浦正寧說,其實「盲盒經濟」一直是存在的,只是通過不同載體不同的形式出現在大眾面前,因此從本質上看,盲盒文具也並不是特別新奇的事物。
浦正寧提醒,這種行為都有一點變相的博彩行為,對學生肯定有相應的負面影響,如買不到自己心儀的,就接著買,或者嘗到了驚喜,下一次又忍不住去買等,這都是孩子對文具盲盒成癮的表現。「偶爾買一下未嘗不可,但對於低幼年齡段的學生,他們自制力弱,家長應該用謹慎的態度對待文具盲盒,儘量避免讓孩子頻繁購買文具盲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