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醜就要多讀書,私以為這句老話,邏輯上bug不小。人醜多讀書,不過就是希望書香掩蓋人醜的事實,但有可能最後落得容貌更醜且精神浮誇這樣兩敗俱傷的場面。何況宇宙間,像我這樣,一直在做一個安靜的美少女/美男子的我們,就不需要多讀書了?讀書從來不是醜人的專利,不醜才更要多讀書!顏值太高,更容易被人察覺智商上的硬傷。
但問題來了,書海浮沉,我們該讀點什麼書,匹配自己的容貌,愉悅自己的身心?回憶一下,chaumet剛剛落下帷幕的文化撕逼大戰,我認為作為一個不折不扣的零售人,一個膜拜和欣賞藝術設計的人來說,是時候該整頓梳理一下我們的高逼格路線,來818那些令人頓覺高大上的藝術知識的來源了。
《希臘神話》&《聖經》
這兩本大神之作,我就不配圖了。如果你不知道,我只能以為你是三胖他們那嘎達滴。
這倆本,可謂你不讀不足以知西方、曉宗教。要知道,歐美眾多設計靈感,均來源於宗教,抱著刨根問底的心態,我們應該靜下心來,把他們添加進購物車。不讀這兩本,就像不懂加減法,還偏要去學微積分一樣——盲人騎瞎馬,咳,愛咋咋地吧。你造為什麼要用月桂花環慶祝勝利?為什麼要在聖誕時,選一款香薰蠟燭應景?海神波塞冬為什麼預示著貪婪?答案全在書中,不想成為文化史文盲,請儘快訂閱觀賞。
《藝術的故事》
這本書推薦的理由之一,就是它讓我懂得,如何真正從藝術的角度去看藝術和大師們的作品,去透析引起後現代主義對藝術進行的種種離奇的探索的背後的歷史。作者非常接地氣,沒有任何高冷患者的嫌疑,用平實的語言和深厚的藝術功底,將對畫作和藝術家娓娓道來。另外,全書的高質量配圖,無論從素材的質量,還是數量,它超過了我上過的任何一門藝術鑑賞課,對一個缺乏基礎知識的人來說,相信我,它絕對值得擁有!
《八卦藝術史》
人生處處有機遇,關鍵時刻,你的藝術細菌能不能讓人感冒很重要。而這本堪稱藝術界適度裝逼的力作,就此隆重登場。全書寫作基調猶如脫口秀一般,嬉笑怒罵,你只需帶著一顆八卦的心和看狗血故事的初衷,就可以愉快的收穫畫家和畫中人物的各類桃色、灰色、黑色八卦。想知道茜茜公主的三圍、詩人拜倫家族的精神病史、還有法蘭西斯卡和她小叔子的故事,簡直就是翻版武松和小潘潘……混合著,不時冒出來的簡短點評,我心飛翔~
《法國人眼中的藝術史》
:如果你不太熟悉十七至十八世紀藝術發展進程,這本書很好的給你鑿開了一個認識藝術的天窗。精妙超遠,平靜克制、視角獨特,100年前艾黎.福爾以這樣的口吻,成就了此部《藝術史》。作者從歷史的總綱出發,都以華麗汪洋、為人類再現了史前三萬年到20世紀的藝術歷程,架構簡潔,但細節精準。
歷史是一面魔鏡,每個人都可以在其中照出自己的一切,野心,渴望,夢想,自我,開始,終局,榮耀,沒落。而大師就是以文字的形式,呈現這面魔鏡的魔法師。
《服裝的欲望史》
如果你看膩了正兒八經的服裝學歷史,那就用這本有點兒情色意味的服裝簡史,調劑下自己的小心臟。本書就是從欲望和性遊戲的角度,從新編撰了一部服裝編年史,結構了那些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服飾設計的緣由,例如依基督教條所見,女人都是罪惡和色慾的誘因,因此需對她們的裝束嚴加限制,而這種性壓抑在維多利亞時代到達頂點,因而女人們只能營造纖纖細腰的效果,甘願忍受被緊身胸衣的鋼絲勒出血的後果;而女性服裝在20世紀開始大規模脫離了男性服裝的蟬殼,擁有相對獨立的發展空間,也與女權意識覺醒,脫離男性束縛有著莫大關係。
其實對於身體而言,服裝便是這樣的一種土壤,它一方面掩蓋著肉體這顆欲望的種子,一方面又以浮華、虛榮、自戀等大量的養分,滋養著更加紛繁的欲望之花。
《時尚的哲學》
齊奧爾格·西美爾同他的另兩位德國同胞卡爾·馬克思、馬克斯·韋伯一道並稱為現代資本主義理論三大經典思想家,這註定了這本書的高逼格路線和不可思議的哲學邏輯。而作者本身又注重在生活常見的社會現狀中尋找發展的動機、帶來的社會影響,進而抓住社會存在的本質特徵,闡述人的社會交往生態,分析時尚在普通人生活中的脈絡來去。
時尚是什麼,何以讓人如此著迷?西美爾給出的答案是:時尚是既定模式的模仿,它滿足了社會調試的需要。時尚把個人引向每個人都在進行的道路,它提供一種把個人行為變成樣板的普遍性規則。這也就明晰了為何普羅大眾,紛紛追隨時尚的魔鬼步伐,並非真心萬眾一心,而是模仿及逃避心理作祟。看完此書的意外收穫就是,也許你的錢包得以有幾天的鼓脹和平靜。
——————————————————
感謝關注TeresaK,周一、周三早七點準時推送。
留言、提問、話題建議,盡請拐彎進後臺;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