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裡常說,全球90%的金剛石產在中國,而中國金剛石80%產在河南。然而上市公司豫金剛石,這位曾經的「人造鑽石大王」,如今卻是天雷滾滾。
12月13日,豫金剛石(300064.SZ)發布公告公布了4起訴訟案件進展及5起新的訴訟案件。截止當前,豫金剛石已共涉及43項訴訟/仲裁案件,案件金額合計約40.5億元,其中涉及公司借款的案件有9項,涉及公司擔保的案件有22項。
與此同時,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及股東所持股份也被法院多次輪候凍結。
▲圖片來自官網
據Wind信息顯示,豫金剛石全稱為鄭州華晶金剛石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4年12月,2010年3月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上市,是國內技術和研發能力最完整、綜合實力國內領先的人造金剛石生產企業。
而所謂的人造金剛石,也就是俗稱的人造鑽石。
說到這裡,不得不提到三家河南金剛石製造公司:中南鑽石、黃河旋風和豫金剛石。如果說,全球90%的人造鑽石是中國製造的,那麼這90%中的80%則是由這三家公司製造的。
但這看上去很有「錢途"行業,豫金剛石不僅沒有幹好,反而弄的是一團糟。
豫金剛石40億官司纏身
12月13日,豫金剛石發布公告公布了4起訴訟案件進展及5起新的訴訟案件。其中,新增5起訴訟案,涉訴金額1.9億元。
公告顯示,豫金剛石被渤海銀行鄭州分行、焦作中旅銀行、中原小貸、湖南隆泰環保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濟南市冶金科學研究所起訴,涉訴金額分別為9321.80萬元、5000萬元、4405.62萬元、56.98萬元、224.59萬元。
截止當前,豫金剛石共涉及43項訴訟/仲裁案件,案件金額合計約40.5億元,其中涉及公司借款的案件有9項,涉及公司擔保的案件有22項。
經自查,上述新增訴訟事項案件中,有關中原小貸涉及擔保事項未經公司董事會、股東大會及相關決策程序審議批准。針對訴訟事項,公司仍在自查及核實中。
與此同時,公司控股股東的股權也遭法院多次輪候凍結。
12月3日,豫金剛石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河南華晶超硬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河南華晶」)及其一致行動人郭留希(公司實控人)兩者累計被輪候凍結的股份數量佔兩者所持有公司股份數量比例為99.41%。若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凍結股份被司法處置,則可能導致公司實際控制權發生變更。
公告顯示,截止12月3日,河南華晶累計被輪候凍結數量145,057,077股,佔其所持股份(147,017,483股)比例98.67%,郭留希累計被輪候凍結數量185,264,103股,佔其所持股份(185,264,103)比例100%,朱登營累計被輪候凍結數量57,471,264股,佔其所持股份(387,792,444)比例100%。
公告還顯示,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及股東朱登營先生股份本次新增輪候凍結系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鄭州金水支行與河南華晶、郭留希先生及朱登營先生等的金融借款合同糾紛,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鄭州金水支行向河南省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申請財產保全。
而在此前,這些股權已被多次凍結。據公告顯示,近一年多來,豫金剛石至少已發布了近20次公司控股股東股權遭司法凍結的公告。
45億的募資再打水漂
2017年,豫金剛石以加大力度解決人造大單晶金剛石的產能瓶頸為目標,尋求金剛石市場的領先優勢為名,通過公開市場募集45.67億元,其中擬投入42.88億元用於「年產700萬克拉寶石級鑽石項目」,以及2.79億元補充流動資金。
當時募資預案中顯示:項目建設期為4年,項目達產後,正常年份年均可實現銷售收入17.30億元,年均稅後淨利潤將達7.97億元。
但豫金剛石曾許諾的美好願景,也在近日破滅。
公告顯示,截至2019年9月底,豫金剛石的「年產700萬克拉寶石級鑽石項目」投資項目投資進度已達到76.96%。然而就在今年10月份,公司又發布公告,擬終止募資45.67億元的「年產700萬克拉寶石級鑽石項目」,並將剩餘募集資金9.99億元永久補充流動資金。
公司給出的終止理由為,產業鏈各環節及配套服務支撐不足,成本管理面臨較大挑戰以及外部環境及控股股東流動性風險(部分合作銀行存在抽貸)等因素。
然而不管理由多少合理,在公開市場募集而來的各方資金都將打水漂。也因此,豫金剛石遭到深交所的多次問詢。
從目前公司公告的結果上看,隨著才進行了兩年多的項目被迫終止,預期的每年8億元淨利潤年回報也成為泡影。
這並非豫金剛石第一次變更募投項目。公司在上市的這十年期間,分別募資8.1億元、4.08億元、45.88億元,投資了三個項目,但都無疾而終,著實讓人唏噓。。
2015年,豫金剛石以解決微米鑽石線產能瓶頸為由,以5.82元/股的價格非公開發行了70,120,274 股,募資4.09億元擬建設年產3.5億米微米鑽石線擴產項目。並開始複製香奈爾、施華洛世奇在人造珍珠、人造水晶等產品領域的商業模式,正式向消費市場進軍。
對於豫金剛石的這些大動作,不少券商也是非常看好,還專門進行了深度分析。
但項目建成後並未達標就提前於2018年以5億元的低價甩賣(投入5.05億元),而提出的複製香奈爾、施華洛世奇的商業模式也未取得預期進展。
公司業績10年原地踏步
豫金剛石尋求突破卻接連受挫,最終反映到公司業績上,就是十年來淨利潤都在原地踏步。
自公司上市以來,經過近十年的發展,豫金剛石雖然期間募資的發展項目不斷,但是公司的盈利能力似乎仍是原地踏步。
據財報數據顯示,公司2010年上市時的營業收入4.56億元,淨利潤7598.48億元,而公司業績從去年開始大幅下滑,截至2019年前三季度公司營業收入7.3億元,淨利潤6819.48萬元,雖然營收有所增長,但淨利潤與2010年前三季度6036.58萬元的淨利潤相差不大,並且這還是因為加上了資產處置收益6135.23萬元,若扣除,扣非淨利潤僅為394.73萬元,甚至海不及上市之初的利潤。
而這些年來,豫金剛石(300064.SZ)的股價也是如溜滑梯一樣,一路向下。截止到13日收盤,公司股價僅有3.22元/股,較2015年時的股價高點已下降超八成,而距離發行時的股價高點40元/股更是縮水了超九成。
目前,豫金剛石的總市值為38.82億元,僅是近10年來所發項目募集資金的70%。
可以說一次次的募投項目都完美的和市場節奏錯過甚至失敗,導致公司賺錢的能力越來越差。
「人造鑽石之王」該如何脫困
公司盈利差,股價持續走低,最著急的還是投資者。如何讓這個昔日的「人造鑽石之王」脫困?在網上,已有不少投資者開始「支招」。
鑑於目前公司董事長郭留希官司纏身,已無力解決自身財務問題,且對上市公司已造成嚴重的惡劣影響,已有不少投資者呼籲更換董事長。
12月12日,又有投資者向豫金剛石建議,「在公司目前內憂外患之際,可否號召公司的全體黨員幹部,發揚艱苦奮鬥的拼搏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爭取早日讓企業恢復往日的輝煌。」
豫金剛石回應稱,公司全體黨員會發揮帶頭作用,為推動公司經營發展貢獻力量!
但究竟如何讓公司擺脫當前困局,仍待豫金剛石自己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