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喝咖啡舌頭會麻?以及舌頭味覺的小知識

2021-02-08 咖啡工房

點擊關注 | 每日精品咖啡文化雜誌

咖啡行業交流請加

私人微信前街咖啡,微信號:

(長按複製)

FrontStreetCoffee

經常粉絲來詢問許多咖啡相關的知識。其中有一題為:為什麼有些咖啡喝起來,舌頭會麻麻的?

先撇開舌頭被燙到,剛剛吃了麻辣燙等外在因素,我們將答案拉回到咖啡本質上。注意,在你看到答案前,請先記住:咖啡口感本身就是比較主觀的意見,好比我認為某些紅酒比較酸,但調酒師卻覺得可以接受,反而帶點甜。

寫這篇文章只是單純想分享咖啡,也希望大家能夠維持享受咖啡的心情!

在開始時,我們必須要先重新認識一下舌頭味覺分布圖,在我們的舌頭上分布著許多味蕾,而我們舌頭上那些白色突起物為舌乳頭,英文為:fungiform papillae。而味蕾就是被埋在這些舌乳頭之中。一般味覺有酸甜苦鹹,但池田菊苗的學生小玉新太郎(Shintaro Kodama)以及國中明(Akira Kuninaka)於1957年在鰹魚片和香菇中發現了另外兩種可以誘發鮮味的物質:核苷酸IMP和核苷酸GMP,也因為這項實驗進而發明高鮮味精。直到1985年科學界才正式將鮮味列入第五味覺。

想必大家都看過以上這張舌頭味覺分布圖,但這邊有些小補充給大家知道,哈佛大學心理學家波靈(Edwing G. Boring)錯誤翻譯了一篇出版於1901年德國科學家David P.Hänig的論文,而錯誤的描繪了這張舌頭味覺分布圖,但此圖之後列進教科書中,所以到現在許多人都以為舌頭的不同位置可嘗出不同的味道,真是誤會大了。其實,最真實的說法是舌頭的每一個位置都可嘗出這五種味覺。

好的,回到文章的主題,

為什麼有些咖啡喝起來會讓舌頭麻麻的呢?

以下為我們歸納出可能發生的原因:

1.未將瑕疵豆或是小雜質從生豆中挑出,進而影響口感

在烘焙咖啡前,我們都會將生豆好好的先挑選,將不好的咖啡生豆挑出來,若未做這個動作,是會影響口感的。即使是烘焙過後,在衝煮之前,也有必要挑選一下瑕疵豆。要知道,一兩顆的壞豆,就能影響一杯咖啡的風味。

 2. 烘焙時風門控制不當,進而讓烘焙的煙味留在咖啡上

烘焙咖啡時,若未將風門控制恰當,可能會將烘焙的煙停留在咖啡上,進而影響咖啡的味道。

3. 烘焙手法的影響

咖啡的澀感來自咖啡中的單寧酸,若烘焙時沒有將可溶性的單寧酸成功化成不可溶性的單寧酸化合物,那想必苦澀的味道是絕對會被萃取出來的!

4.衝煮過程萃取的影響

咖啡豆總物質中只含有30%的水溶性物質,餘下的70%是由不溶性纖維和碳水化物組成的。其中20%的水溶性物質能夠為咖啡帶來良好的風味,而10%的可溶性物質則有令人敬而遠之的可怕味道。萃取過度會使得咖啡中令人難以接受的壞風味萃取出來,變成舌尖發麻的苦澀。

最後,如果大家覺得還有什麼其他可能,會導致咖啡發麻,歡迎跟小編交流~



免責聲明:網站部分內容如圖片、我們會尊重原作版權註明出處,但因數量龐大,會有個別圖文未來得及註明,請見諒。若原作者有任何爭議均可與網站聯繫處理,一旦核實我們將立即糾正,由「咖啡工房」整理編輯,轉載請註明,本文意在傳播咖啡文化,若侵權請告知刪除,謝謝~!

咖啡 | 廣州越秀區達道路保安前街10號

相關焦點

  • 咖啡AtoZ:T|咖啡的舌頭味覺分布圖
    那麼我們就藉此機會來了解一下我們的舌頭吧! 在咖啡領域中,最重要的專業技術之一就是杯測。從種子到杯子的整個環節中,杯測起到關鍵的作用,因為它為咖啡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和引導了正確的方向,例如咖啡的種植技術、咖啡豆的評價、工藝處理、市場推廣和定價等議題。 我們對舌頭感知味覺的視覺映象來自教科書上的《舌頭味覺分布圖》。
  • 小小百科舌頭的秘密——味覺大測試
    但是各位小朋友們有沒有想過我們是怎樣判斷食物的味道呢?「當然是舌頭啊!」你一定會這樣回答。當我們吃下喜歡或者不喜歡的東西時,整個口腔都會充斥著那種味道。而事實上,我們品嘗食物使用的只是我們舌頭上很小的一部分哦!今天就為大家普及一下舌頭的知識,探究一下有關我們味覺的深層奧秘!
  • 咖啡的澀感:咖啡衝泡出來後總是「麻舌頭」,怎麼解決?
    文/咖啡小芝士 咖啡的澀感:咖啡衝泡出來後總是「麻舌頭」,怎麼回事? 常喝咖啡,大家肯定也都發現,咖啡有時候喝到嘴裡,舌頭會感覺到「很澀」,我們通常喜歡口感滑潤的咖啡,澀味的出現更多情況下會讓我們的味蕾體驗打折扣。
  • 肉桂湯水裡帶有醇厚度,但喝完舌尖會麻,到底是為什麼?
    《1》最近有茶友私信說,「我喝肉桂時感覺舌尖會發麻,這是為什麼呢?」對此沒必要糾結啊。要麼是茶葉沒泡好,瘋狂坐杯悶出了大量的茶多酚咖啡鹼,苦澀刺激到讓舌頭變厚,變得鈍鈍的,對什麼味道都不敏感。嘴巴像自動關閉了味覺探索功能,舌頭髮麻,味蕾不在服務區。
  • 舌頭的第六種味覺 --「肥」,你嘗過嗎?!
    酸 甜 苦 鹹 鮮——肥味——   肥是種味道    不管是饕餮大餐,還是街頭小食,想必你的舌頭已經對五種基本味覺熟悉得不能再熟悉    也許你還會辯解,還有澀味、麻味、金屬味等等其他的味道,但那些只是基本味覺摻雜在一起的感受,或者是基本味覺和痛感、麻感等味覺與感受混雜的味道。這裡談的基礎味覺,是簡單由食物中的化學物質與舌頭味蕾直接產生作用後的體驗,目前,為科學界普遍認同的只有酸、甜、苦、鹹、鮮五種。    但美國珀杜大學科學家新近確認出第六種味覺——肥。
  • 舌頭在不同位置感受不同味道?大錯特錯!
    在一些咖啡品鑑的課程中,很多教學者會擺出這樣一個「看似很科學」的圖譜。「大家在咖啡中喝到甜了嗎?」「哦,沒有啊,試試用舌尖來仔細感受。」後來這個假設被研究心理學的埃德溫·柏林引用,在他《實驗心理學歷史上的感覺與知覺》這本書中用一個小章節回顧了這場實驗,後來被大量轉載。(又是「反覆引用」的鍋,像不像當年謠傳的咖啡牧羊人傳說?)
  • 原 創:|關於味覺特點,舌頭上的味覺究竟是怎樣分布的?味覺地圖真的存在嗎?
    你或許會不屑一顧:小編,這種完全是教科書級別的常識,就別科普了好嘛。然而,事實上,味覺地圖是不!存!在!的!應該有不少小夥伴曾因看了這破地圖被坑得暈頭轉向。最近,小編在網上看到一個「味覺地圖」理論,認為舌頭上的不同區域負責感知不同的味道,舌尖感受甜味,舌根感受苦味,而舌頭兩側負責品嘗酸味和鹹味。【1】世紀謬誤這是真的嗎?
  • 聽說會喝茶的人,舌頭有味覺地圖
    口腔中有很多味覺感受細胞,但主要分布還是在舌頭上,我們吃東西、喝茶,主要還是靠舌頭去感受味道。那麼,舌頭是怎麼感受味道的?我們伸出舌頭,照照鏡子,就可以看到上面有很多突起的小紅點,叫做菌狀乳頭。味蕾就隱藏在這些突起下方。味蕾由很多的味覺細胞組成,唾液中食物的味道從舌頭表面的味孔進入味蕾,與味覺細胞接觸。這些味覺細胞就通過電信號把這些感覺傳到大腦,因此就感知了不同的味道。
  • 如何杯測咖啡以及培養你的味覺
    身體傾斜靠近咖啡,這樣就可以聞到咖啡的味道。使用勺子的下沿慢慢將浮在表面的咖啡粉層推開(如下圖所示)。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破渣」,此時需要進行「撈渣」。用兩把勺子配合把浮在杯測碗表面的咖啡渣撈出來。動作要輕,儘量不要攪動到碗裡的咖啡液體或者撈走太多咖啡。現在是最令人興奮的部分 - 品嘗咖啡!首先,我們可以讓它先冷卻一下。
  • 菠蘿為什麼會麻舌頭?原來都是它惹的禍!
    酸甜可口、飽滿多汁、價格親民的菠蘿被許多人喜愛,然而,很多人在享受這份美味的同時往往會付出一點代價:吃了幾塊菠蘿之後,舌頭便開始發麻,麻麻的感覺要好幾個小時才能緩解。而且吃完沒多久,舌頭就開始痛了。(這哪裡是我吃菠蘿?明明是菠蘿在吃我!)那吃菠蘿為什麼會讓人產生如此奇怪的感覺呢?怎樣吃菠蘿才能不麻舌頭?揭曉謎底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菠蘿。
  • 【舌頭上特定區域專司一種味覺】是真的嗎?
    【流言】舌頭上特定區域專司一種味覺,舌尖對甜味最敏感,舌根對苦味最敏感,而舌兩側,則負責品嘗酸味和鹹味。【味蕾結構】味覺是通過味受體細胞(taste-receptor cell, TRC)產生的。味受體細胞集中在味蕾中,而味蕾主要分布在舌、上顎表面和咽喉部黏膜的乳頭上。味蕾的頂端是味孔,開口在舌頭表面。
  • 咖啡攻略 | 咖啡為什麼要趁熱喝?溫度對咖啡品鑑的影響
    不管是冰咖啡還是熱咖啡都各有勝場,看起來似乎怎麼樣都好喝;然而,夾在一冷一熱兩個極端溫度間的「溫咖啡」,卻常常會被人嫌不好喝?如果你有喝過「放涼」的熱咖啡,你可能會覺得喝起來跟之前有著極大的區別。除了感覺到咖啡的苦味變重外,酸味等各種風味也像是加倍放送般直擊你的味蕾,讓人不自覺得在腦中產生「涼掉的咖啡不好喝」的想法。明明都是同一杯咖啡,味道怎麼會差這麼多?
  • 生命 | 愛因斯坦的舌頭上長了什麼?
    你現在一定想到了,我今天要給大家講的人體器官就是舌頭。大致講,人的舌頭就是一整塊肌肉。大家的舌頭可能沒有視頻裡這兩個同學靈活。但是相比身體其它部分的肌肉,每一個人的舌頭都是自己身上最靈活的一塊肌肉。那問題來了,舌頭為什麼要這麼靈活呢?
  • 經常刷舌頭好處多
    華龍網5月29日15時訊 舌頭作為我們口腔的一部分,不但可以感知味覺,輔助進食,更是幫助表達語言的重要器官,然而舌頭卻常常被我們忽視。日常清潔的口腔的時候,有多少人有清潔舌頭的習慣?甚至有些人疑惑,舌頭也需要清潔嗎?是的,舌頭需要清潔,而且經常清潔舌頭還有很多好處。    為什麼需要清潔舌頭?
  • 你為什么喝不出咖啡的85種風味?
    一個小知識:咖啡有85種味道。既然咖啡有這麼多種味道,為什麼我喝到的咖啡只有一個味道—苦?確實,有的人對於味道確實不那麼敏感,感覺吃什么喝什麼都差不太多。這個簡單來說就是味覺遲鈍或者味盲,換一個說法就是,他們的味覺感官相較常人來說會比較差,品嘗不出很多東西的味道差別。
  • 感問感答:關於味覺特點,舌頭上的味覺究竟是怎樣分布的?真的有「味覺地圖」?
    ——素材來源:感官科學與評定~交流群下面是新民晚報關於《根本不存在的「味覺地圖」為何流行了半個世紀?》上和下兩部分的內容提要,供參考學習。根本不存在的「味覺地圖」為何流行了半個世紀?(上)1901年,德國D.P. Hanig 做了一個實驗,他分別在舌頭的各個部位滴下酸、甜、苦、鹹的味道,以檢測對應的味道嘗出閾值。
  • 咖啡小知識:為什麼一杯咖啡在高溫和低溫時,展現的味道不一樣?
    文/咖啡小芝士咖啡小知識:為什麼一杯咖啡在高溫和低溫時,展現的味道不一樣?很多朋友在問,為什麼同一杯咖啡,水溫高了和水溫低了,咖啡的味道會有這麼大的差別呢?所以,在萃取上,在節省時間的情況下,要想喝到一杯好喝的咖啡,還是在恰當的高溫(88-94攝氏度)更容易喝到一杯好喝的咖啡。如果衝的咖啡焦苦味、澀味較重的話,可以適當降低水溫來調整,如果衝的咖啡比較水、比較淡,可以適當升高水溫。
  • 舌頭需不需要刷?堅持刷舌頭,身體會得到什麼?醫生給出答案
    舌頭上有很多味蕾組織,就是我們看到舌頭上凸起的部分,細菌和食物碎屑也非常容易藏在舌頭上,如果在晚上去睡前沒有去除舌頭上的細菌,時間長了就有可能會危害口腔的健康,這些細菌有可能還會分解蛋白質,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些人有口臭的原因了,所以需要堅持刷舌頭。堅持刷舌頭,身體會得到什麼?
  • 為什麼咖啡聞起來比喝起來香
    咖啡聞起來比喝咖啡更香更愉快過癮,此言不假,因為咖啡芳香物,大部份具有揮發性,可由嗅覺感受;另有一部份具有揮發性與水溶性,可由嗅覺與味覺感受;小部份具有水溶性,僅能由味覺感受。有些酸甜味的風味分子具有揮發性與水溶性,因此嗅覺味覺可享受得到;但是不討喜的苦鹹滋味,屬於水溶性,不具揮發性,只有味覺感受得到,換言之,嗅覺聞不到苦味與鹹味,難怪「聞咖啡」會比「喝咖啡」更愉快,不少人寧可聞咖啡也不想喝咖啡,無非是要規避咖啡的苦滋味。
  • 貓舌頭的秘密,舔人代表信任!
    圖片來自網絡貓咪舌頭可以製作水柱進行飲水喝水貓咪雖然都用舌頭喝水,但方式不只一種,其一是用舌表面舀水喝;另外也會用舌尖抵著喉嚨,繞成圓形輕觸水面,再迅速拉高製造出小水柱圖片來自網絡貓對水的味覺極度敏感,只愛喝新鮮水據悉在生物界中,貓對水的味覺敏感度是第一名。而且它們只喝新鮮的水,甚至能分辨出水的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