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創:|關於味覺特點,舌頭上的味覺究竟是怎樣分布的?味覺地圖真的存在嗎?

2021-02-13 第一熱門


似是而非的「味覺地圖」

事實上,這又是一個世紀謠傳,味覺地圖根本不存在!其實這個謠傳很容易被打破,不信你試試,也就是舌根嘗苦、兩側後半部嘗酸、兩側前半部嘗鹹、舌尖嘗甜。你或許會不屑一顧:小編,這種完全是教科書級別的常識,就別科普了好嘛。然而,事實上,味覺地圖是不!存!在!的!應該有不少小夥伴曾因看了這破地圖被坑得暈頭轉向。最近,小編在網上看到一個「味覺地圖」理論,認為舌頭上的不同區域負責感知不同的味道,舌尖感受甜味,舌根感受苦味,而舌頭兩側負責品嘗酸味和鹹味。

【1】世紀謬誤

這是真的嗎?小編問了一圈周圍的小夥伴,得出的結論竟是驚人地一致:「當然是真的!」還有小夥伴用不容置疑的口氣對小編說:「從小看各種百科全書,書上也都是這麼說的!」好吧!你們都被誤導了,真相併不是這樣的。要講清楚這個道理,先要清楚舌頭是如何品嘗味道的。科學資料顯示,人體的味覺感受器叫做味蕾,主要分布在舌頭的上表面和邊緣,少數也散布於人的口腔和咽部黏膜中。

味蕾的感受細胞也稱味覺細胞,每一個味蕾中大約含有五十至一百五十個味覺細胞,味覺細胞在人們感受味道的時候起很重要的作用。在人們吃東西的時候,食物會刺激味覺細胞,興奮的味覺神經將這種感受傳入神經中樞,產生味覺。小時候最喜歡有人來家裡玩,因為可以有糖吃,因為當時的家庭經濟情況不好,物質相對的匱乏,有糖吃是一件非常高興的事情,當把糖含在嘴裡,就好像是得到親人的疼愛一樣,心裡甜滋滋的,非常開心。慢慢地味覺上的甜用來表達生活中遇到開心的事。

味覺神經:兄dei嗨起來!雖然世界上的食物有很多種,可是人類可以分辨出來的只有以下幾種——酸味、甜味、鹹味、苦味和「鮮味」。其實舌頭上的每個味蕾都能分辨幾種基本味道,並沒有負責感知不同味道的特定區域。流傳了快一個世紀的「味覺地圖」其實是經典謬論。那麼「味覺地圖」的理論是怎麼出現的呢?

原來最開始的相關論文研究是用德語書寫的研究的是舌頭上的不同區域對味道敏感度的差異,但是由於原文中一些數據表達的模糊,在翻譯的過程中理解錯誤,從而影響了之後的引申研究。於是,「味覺地圖」的理論就這麼流傳開來,為很多人所熟知。其實在過去的幾十年間,很多研究者都駁斥過這一理論。

【2】反對的聲音

其實在這個理論誕生後的七十年後,美國科學家就重新進行了德國人的實驗,得出了類似的結論:舌頭不同區域對不同味道的敏感度有微小的差異,但對人們的日常生活基本沒有影響。這也證實了後來關於味覺分布的一系列說法是誤解。

到了近現代,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有很多科研團隊對人類味覺功能進行了研究,也進一步證明了所謂味覺分布地圖只是被人們誤解已久的「常識」。現在都明白了舌頭上的各個區域都能夠品嘗出不同的味道。不過小編還是很疑惑,為什麼一個如此站不住腳的理論能夠流傳半個多世紀,被這麼多人所接受。其實,一個簡單的小實驗就可以證明——把一小撮鹽或者一個檸檬放在舌尖,鹹味和酸味還是可以分辨得很清楚的。

小時候也不喜歡吃苦瓜,更不喜歡吃藥,因為舌體兩側都覺得它們太苦了。長大一點之後,才慢慢學著接受苦瓜的苦,閉著眼睛一口咽下苦的藥。倉央嘉措說,世上的事情,除了生死,都是小事。苦,誰在它面前都躲不掉,它或早或晚都在時間長廊的某個階段裡等著你。親人的離世,那滋味是苦的,或悔恨或遺憾。在它還沒有到來之前要如何學會接受,是人生中必修的一門功課。

【3】真實地圖

那麼真實地圖,應該是怎樣的呢?哺乳動物舌背面和側面分布有多種乳狀突起。味蕾長得和洋蔥類似,是味覺的關鍵因素。味覺是通過味覺受體細胞產生的。這些細胞能識別不同的呈味分子,所以大家就可以品嘗出味道了。人類舌頭上的味蕾數量非常龐大,有八千甚至一萬個。對於味覺而言,舌頭與舌頭邊緣是很敏銳的。味蕾的分布範圍也很廣,幾乎遍布了整個舌頭。所以真實的味覺地圖,應該是這樣的:

當咀嚼和吞咽的過程中,食物就會隨著唾液擴散到乳突上。

我們平時喝茶的時候,嘗到的甜味是舌尖上反映出來,嘗到的苦味是舌根反映出來的。人生不僅可以得到甜味,還要學會接受苦味,更要懂得體會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鹹五味雜陳,領悟並接受生活中遇到的或風花雪月、或雲淡風輕、或繁花似錦、或狂風暴雨。從身體自身器官的味覺上開始學起,辨別甜、識別苦。

據說愛喝茶的人能比一般人嘗到更多不易察覺的味道,也不知是真是假,反正愛吸奶茶的小編沒有這個能力……一旦乳突上的味蕾接觸到這些食物分子,味蕾上的味覺受體細胞就開始協調工作了。好感激這些細胞哦,要不然這麼多的美食咱們都嘗不出來味道了。

這個「世紀騙局」終於揭開了真相,你對此有什麼看法呢?小編隨時歡迎小夥伴們的留言與評論分享到來,一定要積極發表你的意見哦! 如果今天的生活小知識給你帶來了幫助的話,喜歡公眾號的寶貝別忘了關注哦!好了本期內容到這裡結束了,對有興趣可以去關注一下哦,歡迎留言轉發。我們下期再見。

相關焦點

  • 感問感答:關於味覺特點,舌頭上的味覺究竟是怎樣分布的?真的有「味覺地圖」?
    (圖片來源於:《感官分析技術應用指南》)答:舌尖負責甜,舌根負責苦的「味覺地圖」根本不存在。如果非要說有味覺地圖,應該是這樣的:具體可了解新民晚報發布的兩篇闢謠文章。——素材來源:感官科學與評定~交流群下面是新民晚報關於《根本不存在的「味覺地圖」為何流行了半個世紀?》上和下兩部分的內容提要,供參考學習。根本不存在的「味覺地圖」為何流行了半個世紀?(上)1901年,德國D.P. Hanig 做了一個實驗,他分別在舌頭的各個部位滴下酸、甜、苦、鹹的味道,以檢測對應的味道嘗出閾值。
  • 【舌頭上特定區域專司一種味覺】是真的嗎?
    【流言】舌頭上特定區域專司一種味覺,舌尖對甜味最敏感,舌根對苦味最敏感,而舌兩側,則負責品嘗酸味和鹹味。每個乳頭中有一個到上百個味蕾,每個味蕾中有50~150個味受體細胞,味受體細胞識別不同的味覺刺激並編碼形成神經電信號,這些信號承載的味覺信息通過特殊的感覺神經被傳送到大腦皮層,最終變成味覺感覺。[1] 【味覺傳導】味覺受體細胞感受到味覺刺激後,會將這些刺激傳遞給神經纖維,由神經纖維進行長距離傳輸。
  • 聽說會喝茶的人,舌頭有味覺地圖
    口腔中有很多味覺感受細胞,但主要分布還是在舌頭上,我們吃東西、喝茶,主要還是靠舌頭去感受味道。那麼,舌頭是怎麼感受味道的?我們伸出舌頭,照照鏡子,就可以看到上面有很多突起的小紅點,叫做菌狀乳頭。味蕾就隱藏在這些突起下方。味蕾由很多的味覺細胞組成,唾液中食物的味道從舌頭表面的味孔進入味蕾,與味覺細胞接觸。這些味覺細胞就通過電信號把這些感覺傳到大腦,因此就感知了不同的味道。
  • 咖啡AtoZ:T|咖啡的舌頭味覺分布圖
    我們對舌頭感知味覺的視覺映象來自教科書上的《舌頭味覺分布圖》。如果《舌頭味覺分布圖》是因為一次錯誤的理解繪製而成的,那麼我們對舌頭的理解可能也存在錯誤的。 以下兩篇文章是建議大家要嘗試建立屬於自己的舌頭味覺分布圖,並介紹現行通用的舌頭味覺分布圖的錯誤緣由及可能造成的誤導。
  • 話題 | 教科書級別的謠言:所謂的「味覺地圖」竟然騙了我們半個世紀
    難道大家都不想知道是「為什麼」嗎?事實上,這又是一個世紀謠傳,味覺地圖並不存在。應該有不少人小時候曾因看了這地圖被坑得暈頭轉向。例如吃藥時為了避開苦味,竟特意把藥放在專門嘗甜味的舌尖上。結果,苦到從此開始懷疑人生。
  • 小小百科舌頭的秘密——味覺大測試
    但是各位小朋友們有沒有想過我們是怎樣判斷食物的味道呢?「當然是舌頭啊!」你一定會這樣回答。當我們吃下喜歡或者不喜歡的東西時,整個口腔都會充斥著那種味道。而事實上,我們品嘗食物使用的只是我們舌頭上很小的一部分哦!今天就為大家普及一下舌頭的知識,探究一下有關我們味覺的深層奧秘!
  • 牙,口腔與味覺
    咀嚼結束,吞咽食物時,咽門打開,通過舌頭將食物送到胃部。    此外,咀嚼時,舌頭在食物與牙齒間適當的位置運動,唾液腺分泌的大量唾液使食物溼潤,便於咀嚼,並且感知食物的味道,刺激味覺。嘴唇與臉頰之間分布著讓面部肌肉運動的表情肌,這樣可使得下顎獨立活動。
  • 為什么喝咖啡舌頭會麻?以及舌頭味覺的小知識
    其中有一題為:為什麼有些咖啡喝起來,舌頭會麻麻的?先撇開舌頭被燙到,剛剛吃了麻辣燙等外在因素,我們將答案拉回到咖啡本質上。注意,在你看到答案前,請先記住:咖啡口感本身就是比較主觀的意見,好比我認為某些紅酒比較酸,但調酒師卻覺得可以接受,反而帶點甜。寫這篇文章只是單純想分享咖啡,也希望大家能夠維持享受咖啡的心情!
  • 怎樣捉弄你的味蕾——改變味覺?
    舌頭表面長滿對味道敏感的一簇簇微小細胞,每個細胞的細胞膜上遍布著功能與門鈴毫無二致的蛋白質受體。當你所吃食物的分子剛好與它們相碰,細胞就向大腦發出一個信號,引發五種類型的味覺:甜味、苦味、酸味、鹹味與鮮味。
  • 味覺異常的臨床意義
    中醫只是籠統的認識到,口舌就是味覺的感受器官,但西醫對味覺的感受器從形態的認識上就更加深入一些,因為西醫形態學的研究比中醫要細緻得多。味覺感受器是什麼呢?西醫認為味蕾是人的味覺感受器,在正常人有多少個味蕾呢?正常人約有1萬個味蕾在人的口腔裡面,主要分布的部位就是在舌面上的輪廓乳頭、蕈狀乳頭、葉狀乳頭裡面。但是在顎部,就是上顎弓、咽顎弓、會厭、咽後壁的黏膜上也有味蕾。
  • 辣,是痛覺不是味覺
    四種基本味覺從味覺的生理角度分類,傳統上認為味覺由四種基本味道組成:甜、鹹、酸、苦,他們是食物直接刺激味蕾產生的。而味覺的分布區主要有舌頭中間、舌根、舌尖和舌兩側。味蕾:口腔內感受味覺主要靠味蕾,其次是自由神經末梢,成人有幾千個味蕾。一般人的舌尖和邊緣對鹹味比較敏感,舌的前部對甜味比較敏感,舌靠腮的兩側對酸味比較敏感,而舌根對苦味比較敏感。
  • 舌頭的第六種味覺 --「肥」,你嘗過嗎?!
    酸 甜 苦 鹹 鮮——肥味——   肥是種味道    不管是饕餮大餐,還是街頭小食,想必你的舌頭已經對五種基本味覺熟悉得不能再熟悉提醒一下,辣味兒科學上講其實不是一種味道,而是一種感受,一種燒灼感,一種痛感,如果你喜歡辣,那是因為你喜歡那種被灼燒的痛感。    也許你還會辯解,還有澀味、麻味、金屬味等等其他的味道,但那些只是基本味覺摻雜在一起的感受,或者是基本味覺和痛感、麻感等味覺與感受混雜的味道。
  • 味覺藝術
    味覺同其他感覺相聯繫,特別同嗅覺與膚覺相聯繫。辣覺是熱覺、痛覺和基本味覺的混合。味覺並非僅僅舌上有。由感覺上皮細胞(味覺細胞)和支持細胞所組成的卵圓形小體。分布在舌乳頭、顎、咽等上皮內,以輪廓乳頭上最多。味蕾頂端有一小孔,開口於上皮表面,稱昧孔。當溶解食物進入味孔時,味覺細胞受刺激而興奮,經神經傳到大腦而產生味覺。同一味之食物在短時間內反覆食用,則形成味覺疲勞,感到無滋味。
  • 【毉問】味覺異常的臨床意義
    味覺到底是怎麼產生的我覺得這個是首先要了解的。中醫只是籠統的認識到口舌就是味覺的感受器官,而西醫形態學的研究比中醫要細緻得多,從形態的認識上就更加深入一些。味覺感受器是什麼呢?西醫認為味蕾是人的味覺感受器,正常人有多少個味蕾呢?正常人約有1萬個味蕾在口腔裡面,主要分布在舌面上的輪廓乳頭、蕈狀乳頭、葉狀乳頭裡面。
  • 味覺魔術師——神秘果究竟有多神秘?
    吃完它,立即吃一口檸檬,嘴裡的酸檸檬變得清甜,感覺像在吃柚子。在辰山植物園的展覽溫室內就有數棵神秘果,長著可愛的紅色小果,有幾株則開出了淡雅的花朵。小編邀請遊客嘗了神秘果後試吃檸檬,他們連聲稱奇:「真神奇,檸檬變甜了。」
  • 現代科學認定的味覺只有5種,「澀味和麻味」不是味覺
    「苦」它是一種基本味覺,由味蕾上的味覺細胞感受到,而「澀」比較廣泛接受的定義是,它是某些物質在口腔內產生發乾收縮的感覺,能導致「澀味」的物質有很多,最常見的一種叫做「單寧」。關於「澀味」到底是什麼,科學界目前還沒有達成一致的意見有些實驗顯示單寧能夠與口腔的上皮細胞直接作用,從而產生某些神經反應,還有一些實驗發現澀味物質能夠像鹽和酸那樣改變細胞膜電位,後來又發現存在著只對單寧有反應的神經細胞。
  • 為什麼說辣是一種痛覺而非味覺?
  • 「超級味覺者」和「味盲」
    但是味覺,基本上,這輩子,就這樣了。測試方法很簡單,只需要準備鏡子,棉籤,藍色水基食用色素和一把小尺。找幾個朋友一起做更加有趣,因為你馬上有機會嘲笑他們(被他們嘲笑)一輩子了。1. 伸出舌頭,用棉籤把色素塗滿舌頭前1/3區域。2. 這時,色素會讓舌尖變藍,但味蕾依然會保持粉色。所以對著鏡子,找到味蕾分布最密集的區域。用小尺確定一個任意面積的範圍。
  • 溫度竟然會影響人的味覺,味道的秘密都在這裡
    人為什麼能夠感受到食物的味道,又有哪些因素會影響到我們的味覺對食物的喜好呢?今天小編就跟大家分享一些有關舌頭、味道的冷知識。大家都知道味道是舌頭帶來的,你用舌頭能嘗出味道,但是直到19世紀初期,一位著名的生物學家貝爾才第一次發現真正感受味道的器官,其實是舌頭上的一些密密麻麻細小的凸起,也就是我們的味蕾。
  • 【天使健康角落】老人味覺退化怎麼辦?
    您知道嗎? 人體感受味道,主要是靠舌頭上的味蕾和味覺神經的作用;老年人味蕾會變得比較小,甚至萎縮雖然舌頭上滿是味蕾,但小小一片舌頭,對於味覺的感觸還是分區塊,各司其職。 上了年紀的人由於可能合併有糖尿病或高血壓等內科疾病,在食物的選擇上要格外小心。除了考量營養素的攝取和其他慢性病之間的關聯外,也可採用補充劑添加營養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