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立春要到了,按照農曆劃分,今年一共有兩次「立春」,被稱為「雙春年」。分別在今年的正月初十一(陽曆2020年2月4號)和臘月二十二(陽曆2021年2月3號)。
為什麼會出現「雙春年」?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這其實是由於農曆和陽曆之間的差異造成的。農曆是根據月亮盈虧的規律制定的,還分有平年和閏年,平年一年有354天或355天,閏年一年有383天或384天。
而陽曆是根據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規律制定的,一年約為365.24天。就是因為農曆與陽曆這樣的差異,才產生了今年「雙立春」的景象。
關於「雙春年」的習俗和諺語
除了雙立春,還有著「單立春」、「無立春」這樣的年份。「十九年七閏月」的說法在中國已經存在了兩千多年。按照農曆曆法,每19年,7年沒有立春,7年雙立春,5年單立春。
「無立春」的年份被民間稱為「寡年」或「寡婦年」,有著「寡年」不宜婚嫁的說法。除此之外,民間還存在著「雙春年」不宜婚嫁和宜婚嫁兩種截然不同的說法。
其實,「寡年」、「雙春年」不宜婚嫁的說法都是沒有科學根據的,僅僅是曆法的正常演變而已,無關兇吉。
「雙春年」還流傳著其它的諺語:「一年兩個春,豆子貴如金」、「兩春夾一冬,無被暖烘烘」、「一年兩個春,帶毛的貴如金「等。
立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記載:「立春,正月節;立,建始也;五行之氣往者續於此;而春木之氣始至,故謂之立也;立夏、秋、冬同」。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是開始的意思,代表著冬天的結束,春天的開始。一個「春」字就讓人覺得春日的氣息撲面而來。從秦朝開始,立春就作為了春季的開始。
我們所熟知的「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誰家二月煮新絲,一江黃鯽應不識」等都是描寫立春景象的詩句。
還有描寫立春的諺語:「一年之計在於春,一生之計在於勤」、「立春雨水到,早起早睡覺」、「春爭日,夏爭時,一年大事不宜遲」等。
筆者觀點
這些關於立春的詩句以及諺語的描寫,都表明了春天是一個生機勃勃的季節,鳥語花香,耕耘播種。立春是一個充滿希望的節氣,萬物開始煥發生機,自然界如此,人類亦是如此。相信隨著春天的到來,我們正在經歷的磨難將會很快的過去。
不過,隨著春天氣溫的回升,更要注意病毒細菌和過敏原的傳播。要注意保暖,多喝水,注意衛生,每天開窗通風,提高室內空氣品質。《千金要方》中記載:春天宜「下厚上薄」。外面可以適當少穿點,裡邊的衣服一件不能少,下半身最為重要。即使是在室內,也要經常鍛鍊身體,提高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