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爐中有一種八字吉語小花錢,以其詞義深拗難懂,字體拙樸俊逸,形制小巧乖雅為顯著特點,十分討人喜愛;同時,此種小花品種紛繁,不斷有新種面世,起初10種、16種,後來20種、24種、28種,直至目前已陸陸續續發現了30種!誰也無法知曉究竟會有多少種,誰也難以預判下一個品種會是什麼內容,真可謂深宏莫測。更加珍奇的是,此套小花每個品種面世都很稀少,除個別略多者有三五枚外,大多只有一二枚,僅見者佔四分之一,而且由於雲爐鑄造工藝問題,品相精好者少之又少。
此套小花錢直徑大體為29mm,厚度約1mm。每枚錢單面一個四字吉語,雙面八字,目前筆者所藏所見此套小花共30枚合計60個吉語。從吉語內容來看,典出十分豐富,有被尊為中國儒家經典書籍「四書五經」中的《孟子》、《詩經》、《尚書》、《周易》等,有《左傳》、《韓非子》、《史記》、《三國志》等史志名篇,還有漢晉歌賦、唐宋詩詞,駢文雜曲、筆記小說等等。可以說上自先秦,下至明清,時間跨度闊大,文體形式多樣,30枚小小花錢,承載之廣博,蘊涵之深厚,令人眼花繚亂,美不勝收。
筆者不揣譾陋,對60個吉語(見圖1)逐一進行了梳理,並以出典文體種類大致分為《詩經》類、史志典籍類、詩詞曲賦類和筆記小說類四篇,進行初步考證和釋義,供同好者賞玩品鑑。
第一篇:《詩經》類(12個)
《詩經》作為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是所謂「五經」種的第一經,但由於所涉及此套小花的吉語多達12個,佔總數的20%,是單個典籍中引用最多者,故將其單列一類進行考釋。
眾所周知,《詩經》從音樂上分為風、雅、頌三部分,其中「風」是地方民歌,有十五國風,共一百六十首;「雅」主要是朝廷樂歌,分大雅和小雅,共一百零五篇,「頌」主要是宗廟樂歌,有四十首。共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五百多年的三百零五篇詩歌。
按照在《詩經》篇目中出現的先後順序,這12個吉語排列為:福履綏之、宜爾子孫、卜雲其吉、九如孔固、日升月恆、竹苞松茂、使君壽考、文定厥祥、鳶飛魚躍、鳴鳳朝陽、天錫純嘏和長發其祥,共出自九篇12首。其中《風》分計兩篇3首,《小雅》三篇4首,《大雅》兩篇3首,《頌》兩篇2首(魯頌、國頌各一首)。詳見下表:
01【福履綏之】
(另面見26【大有慶也】)
「福履綏之」,履:祿;綏:安也。語出自《詩經·周南·樛木》:「南有楞樛木,葛藟系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南有樛木,葛藟荒之;樂只君子,福履將之。南有樛木,葛藟縈之;樂只君子,福履成之。」這三段詩句的譯文是:南山有樛木,葛藤爬上樹;和樂君子啊,福祿安撫你。南山有樛木,葛藤覆上樹;和樂君子啊,福祿扶助你。南山有樛木,葛藤纏上樹;和樂君子啊,福祿成全你。其實這是一首祝賀新婚的民歌。詩人先以葛藟纏繞樛木,比喻女子嫁給丈夫。然後為新郎祝福,希望他能有幸福、美滿的生活。詩分三段,每段只改一二字,句式整飭,以群歌疊唱的形式,表達出喜慶祝頌之情。
02【宜爾子孫】
(另面見07【使君壽考】)
「宜爾子孫」,語出自《詩經•國風•螽斯》:「螽斯羽,詵詵兮,宜爾子孫,振振兮。螽斯羽,薨薨兮,宜爾子孫,繩繩兮。螽斯羽,揖揖兮,宜爾子孫,蟄蟄兮。」連續三個「螽斯羽……宜爾子孫」,大體釋義可翻譯為「昆蟲展翅時,眾多一齊飛,和諧子孫更興旺,一輩又一輩」。螽斯:昆蟲,又名蜇螽,或名斯螽,身體綠色或褐色,觸角呈絲狀,善於跳躍,雄的前翅有發音器。詵詵:與後文振振、薨薨、繩繩、揖揖、蟄蟄,均為象聲詞,蟲群飛的聲音,形容螽斯的齊鳴,綿延不絕的樣子,均言其多且聚集成群。「宜爾子孫」古代人理解為多子多孫,用昆蟲多來比擬幸福人家子孫眾多。其實,這是詩的一層意思而已。更高境界的,是反映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一種景象。
03【卜雲其吉】
(另面見08【文定厥祥】)
「卜雲其吉」,語出自《詩經·酈風·定之方中》:「降觀於桑,卜雲其吉,終然允臧。」字面意思就是說:經過算卦、佔卜,結果是上上大吉卦,所佔之事必定大吉大利。
04【九如孔固】
(另面見17【五世其昌】)
「九如」、「孔固」,均語出《詩經·小雅·鹿鳴之什·天保》:「天保定爾,亦孔之固。……如山如阜,如岡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如月之恆,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如松柏之茂,無不爾或承。」本為祝頌人君之語,後推而廣之,泛指為祝壽之辭。器物上常繪佛手、桃、石榴,喻多福(佛與福音近)、多壽、多子,繪九個如意指代「九如」,合稱「三多九如」。
05【日升月恆】
(另面見06【竹苞松茂】)
「日升月恆」,恆(音「更」),月上弦。如同太陽剛剛升起,月亮初上弦一般。語出自《詩經·小雅·天保》:「如月之恆,如日之升。」比喻事物正當興旺的時候,舊時常用作祝頌語。
06【竹苞松茂】
(另面見05【日月升恆】)
「竹苞松茂」,苞:茂盛,松竹繁茂。語出自《詩經·小雅·斯幹》:「如竹苞矣,如松茂矣。」明·范世彥《磨忠記·楊漣家慶》:「親壽享,願竹苞松茂,日月悠長。」比喻家門興盛,也用於祝人新屋落成或祝壽頌詞。關於竹苞松茂,還有一個紀曉嵐譏諷和坤的典故。據《清朝野史大觀》記載,有一次和珅新修一個府第,請當朝有名的才子紀曉嵐為他的府第正廳題寫一匾額,紀曉嵐略一思索,遂題了「竹苞」二宇,說是取「竹苞松茂」之意。和珅不明其中的道理,高興地懸在廳上。一天,乾隆皇帝到了和坤新府第,見匾額是紀曉嵐題的,覺得奇怪,紀曉嵐素來鄙視和和珅,怎麼還給他題匾呢?仔細凝思,恍然大悟,對和珅說: 「卿家被紀曉嵐捉弄了!」乾隆笑著對和珅說:「紀曉嵐是在罵你們一家『個個草包,吶」。 原來:「竹」字分開來就是「個個」,「苞」字分開就是「草包」。
07【使君壽考】
(另面見02【宜爾子孫】)
「使君壽考」,語出自《詩經·小雅·楚茨》:「卒嗜飲食,使君壽考。」這是一首祭祖祀神的樂歌。它描寫了祭祀的全過程,從祭前的準備一直寫到祭後的宴樂,詳細展現了周代祭祀的儀制風貌。使:讓;君:對人的尊稱。《說文解字·老部》:「老,考也。」「考,老也。」兩字相互訓釋。「考」主要用於壽考,意思是「長壽」、「高壽」。舊稱已死的父親為先考。「神嗜飲食,使君壽考」一句,翻譯出來就是:神靈愛吃這美味佳餚,他們能讓您長壽不老。
08【文定厥祥】
(另面見03【卜雲其吉】)
「文定厥祥」,中國舊稱訂婚為「文定」。其源也出自《詩經·大雅·大明》「文定厥祥,親迎於謂」句。《大明》是西周讚美其先祖王季、文王各求得佳偶而家國興旺的詩篇。朱熹將「文定厥祥」解釋為「文,禮;祥,吉也。言卜得吉而以納幣之禮定其祥也。」中國傳統婚俗所稱「六禮」,指的是納採、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等六項禮儀,前四項皆為訂婚之禮,其中尤以問名為重。問名又叫「請庚帖」,俗稱「合八字」,是以五行相生、屬相相合為主要內容,卜吉兇、定婚姻的禮儀。庚帖就是行問名之禮時,訂婚雙方互換用於介紹雙方情況佔卜吉兇的文書。通常在封面書寫「文定厥祥」、「天作之合」、「乾坤定矣」、「山盟海誓」之類的吉語,也有隻寫「鸞箋」二字的。內容主要是載明訂婚一方的姓名、籍貫、生辰和祖宗三代世系。問名之禮事關婚姻的成敗,庚帖的書寫格式極為講究。首行要由訂婚一方輩份最長者和訂婚者的父親聯署,自稱「姻侍生」共行「頓首拜」,然後依次寫明籍貫、世系、名庚等內容,最後落款處又要「頓首如初」,以示禮節之隆重。庚帖還有一些特殊用詞,如男女雙方的生辰分別叫「乾造」、「坤造」,落款時間之前男方寫「龍飛」、女方寫「鳳舞」。
庚帖由媒人送到對方家中後,要鄭重地壓在家堂供案的香爐底下,然後陳設供品,焚香祈禱,以卜婚姻吉兇。此後三天內,家族成員如果平安或出現喜事吉兆,則說明「乾坤兩造無衝」,婚姻祥瑞可配;如果發生了不吉利的事兆,則說明八字不合,要另擇佳偶了。庚帖的作用正如朱熹所說的「卜得吉」,而後則可續行其他諸禮了。所以,男女雙方只有「卜雲其吉」,通過了庚帖合八字,才算真正訂婚,才能稱之為「文定厥祥」。
09【鳶飛魚躍】
(另面見48【虎臥龍跳】)
「鳶飛魚躍」,鳶:老鷹。語出自《詩經·大雅·旱麓》:「鳶飛戾天,魚躍於淵。」鷹在天空飛翔,魚在水中騰躍,形容萬物各得其所。
10【鳴鳳朝陽】
(另面見32【春風及第】)
「鳴鳳朝陽」,語出自《詩經·大雅·卷阿》:「鳳皇鳴矣,於彼高岡。梧桐生矣,於彼朝陽。」《幼學瓊·卷一·文臣》:「李善感直言不諱,競稱鳴鳳朝陽。」即指正直敢言的賢士,比喻賢臣遇明君。
11【天錫純嘏】
(另面見20【家用平康】)
「天錫純嘏」,祝禱之辭。語出《詩經·魯頌·園宮》「天錫純嘏,眉壽保魯。」《逸周書·寶典》:「樂獲純嘏。」漢·鄭玄箋日:「純,大也;受福日嘏。」古「錫」通「賜」,賜予之意;純者大也,嘏者福也。字面直譯就是「天賜大福」,含有美意天成之意。清代至民國初,多有以「天錫純嘏」木匾頌賀貴族長者大壽,表達上蒼賜予大福、長壽永年的祝願。
12【長發其祥】
(另面見13【佑啟我後】)
「長發其祥」,簡稱發祥,「長發」意為久已顯現。經常有吉祥發達的事情降臨,後用於事業發達的吉利話。語出自《詩經·商頌·長發》:「浚哲維商,長發其祥,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外大國是疆,幅隕既長,有娀方將,帝立子生商。」詩中歌頌商湯的祖先和建立商朝的成湯,謂自契以來已有受命的禎祥。後用作歌頌帝王祖先有明德、享國長久的典故。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