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上海新開首店320家

2021-01-13 中國經濟網

  本報記者 李曄 欒吟之

  美國Shake Shack、加拿大Tims咖啡、德國超市奧樂齊(ALDI),這些洋品牌在上海開出中國首店後,都做了一件「入鄉隨俗」事——上外賣平臺。

  月售逾8000單、4474單、4081單,這分別是Shake Shack漢堡新天地店、Tims咖啡南昌路店以及奧樂齊斜土路店最新的外賣成績單。與這些迅速上躥的銷量同步的,是各品牌開新店的加速度。這些外資首店,正在融入中國網際網路數字新基建中,收穫線上線下雙豐收,實現洋品牌的「中國速度」。

  從公告「牴觸」到每周「面商」

  紐約漢堡Shake Shack,去年1月在新天地開出中國內地首店,迄今在滬門店已達5家。從今年2月28日起,除虹橋機場店外,其餘門店均已陸續上線美團。

  殊不知,Shake Shack一度對外賣有些「牴觸」。去年,當外界流傳它要推外賣時,店方甚至專門公告澄清——「目前並未和任何外賣平臺合作,也未開設任何代買服務。」

  相比之下,加拿大國民咖啡Tims卻極速擁抱外賣平臺。去年2月,Tims在人民廣場開出中國首店後,該品牌中國公司CEO即要求半年內上線餓了麼。

  Tims咖啡外賣業務負責人馬玉婷透露,之所以如此神速,是因為CEO曾就職美國某知名漢堡品牌,而該品牌自2014年上線餓了麼以來,外賣收入在整體銷售中佔比已高達20%以上。因此,這位CEO對中國外賣平臺有著天然好感。

  比Tims更快的是德國百年連鎖超市奧樂齊,其亞洲首批兩家實體門店於去年6月在滬開業,兩個月後又上線餓了麼。事實上,奧樂齊「觸網」很早。2017年,奧樂齊先在天貓國際開出海外旗艦店,實現品牌在華「軟著陸」,待線上旗艦店積累了兩年中國消費者數據,且銷售業績符合預期後,即決定在「首店經濟」高地上海落地,又於去年8月投身外賣平臺。

  「不過一開始,德國方面還是低估了中國外賣平臺的能力。」對接奧樂齊的餓了麼數字營銷師江巨川告訴記者,起初,德國品牌方僅要求每月電話溝通一次。但外賣平臺的營銷能力和對數據的洞察力,讓洋品牌從將信將疑轉為愈發依賴。「今年以來,奧樂齊的上海門店外賣月銷多在3000至4000單,客單價為90元。這些可喜數據,讓德國人從每月一次電話溝通,變為要求每周都要與他們當面商議。」

  從「傲嬌」到愛上「折騰」

  聽聞其他洋品牌紛紛「入鄉隨俗」,Shake Shack終於按捺不住,也上線美團平臺。在美團外賣運營師眼中,這個曾有些「傲嬌」的洋品牌,漸漸開始以謙遜之姿了解中國市場和網際網路平臺的玩法。比如,考慮到漢堡口感,Shake Shack決定採納美團建議,35分鐘左右送不到的點位不再配送;一線外賣小哥則建議,下雨天給外包裝穿上雨衣,偶爾為高金額客戶或老客戶送上小禮物等,均被品牌方採納。

  奧樂齊雖有預期,仍刮目相看。據了解,奧樂齊上線外賣平臺的初心,在於與其天貓旗艦店互補,同時觸達線下實體店難以觸達的人群。

  (上接第1版)天貓旗艦店內售賣商品多為相對固定的酒水飲料,從電商倉發貨,而外賣平臺則可覆蓋魚肉禽蛋生鮮,多從門店發貨,依託餓了麼配送系統,滿足顧客即時需求。關鍵在於,外賣平臺可幫助奧樂齊鎖定優質客群——實體門店線下流量總有局限,追求高品質商品的白領人群往往沒時間逛超市,網訂配送無疑解決了這些痛點。不過,奧樂齊並未料到外賣平臺還有營銷和數據洞察力。江巨川透露,在營銷師反覆提議下,奧樂齊才肯放下「身段」,做一些基於算法的「買一送一」、全場滿減活動。但此後,奧樂齊漸漸愛上「折騰」,每個周末都熱衷推適合家庭生活的生鮮爆款,每半月就要更換新人專區商品。

  奧樂齊背後的外賣營銷導師還用心製作了「排片表」,建議老外根據中國不同時令,推出石榴、螃蟹、粽子等商品。這甚至改變了奧樂齊的部分採購方向。

  從選址拉會員到訂貨排班

  外賣平臺帶給洋品牌的驚喜還有許多。

  落滬短短一年半,Tims咖啡已在上海開出62家門店,如此速度,仰仗的是餓了麼的智能選址工具。

  「餓了麼有對城市不同區域人群年齡、構成、咖啡消費習慣方面的大數據,這對我們的選址極為關鍵。正是基於這些具體信息,我們的選址幾乎箭無虛發,一些社區店的坪效甚至好於A類商圈。」馬玉婷說。

  馬玉婷還透露,線上平臺在沉澱會員、與線下互動方面的能力亦不容小覷,「許多會員,早先他們的辦公室或家附近並沒有Tims咖啡。正是因為外賣平臺,我們得以觸達這些客群。隨著品牌擴張,這些用戶附近或開了新店,他們又可以到店點單。」據悉,在外賣平臺幫助下,Tims咖啡在中國已積累會員超過90萬,且會員復購率極高。

  未來,上海在線新經濟如何賦能外資首店仍有著巨大想像空間。據記者了解,目前Tims就已嘗試使用餓了麼平臺的智能訂貨系統,該系統會通過歷史數據計算訂貨量,實現自動訂貨。其他數位化工具還包括,針對活躍訂單集中時段等數據實現員工智能排班等。在洋品牌看來,這些十分繁瑣且容易出錯的門店核心難題,過去多依賴於人算與經驗,而今,數位化工具有望助力各品牌從日常事務中解脫出來,心無旁騖開新店。

  公開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上海新開首店320家,下半年還將迎來大批首店潮。今年疫情發生以來,上海外賣平臺已不止於送餐,更將醫藥、水果、美妝、商超、書店、文具店、3C數碼甚至電影院等搬上平臺,這無疑將為後續上海打造更多「數字首店」奠定服務之基。

(責任編輯 :韓璐)

相關焦點

  • 上海「首店經濟」加速跑,上半年新進320家首店,看看徐匯有哪家?
    上海「首店經濟」加速跑,上半年新進320家首店,看看徐匯有哪家?來自第三方機構——中商數據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上海引進首店數量達到259家,已恢復至去年同期水平,為一季度61家首店數量的4.2倍。今年上半年,上海共計迎來320家首店(包括30家旗艦店概念店)。商務部數據顯示,上海、北京、成都的首店數量排在全國前列。上海的「首店經濟」領跑全國,不僅數量多,而且質量高。
  • 上半年上海引進首店數量達320家 第三屆進博會再次出現展位「一位...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為世界經濟的走向帶來諸多不確定性,但記者日前走訪一些中國區乃至亞太區總部設在上海的全球知名消費品企業時獲悉,對於中國這一全球最大的新興市場,跨國巨頭們不約而同選擇了共同的姿勢:增持。
  • 上海上半年引入首店320家,六區包攬86%首店,其中有個區你可能想不到
    中商數據今天發布了最新研究,上海二季度首店數量達到259家,恢復至去年同期水平,加上一季度引入的61家首店,上半年上海共計迎來320家首店。黃浦、靜安、徐匯、浦東、長寧以及有點讓人意外的閔行,包攬了全市86%的首店。
  • 上半年上海迎來320家首店 明年超18米實物大自由高達立像也要來了!
    圖說:啦啦寶都上海金橋項目廣場效果圖 採訪對象供圖(下同)中商數據最新研究顯示,上海二季度首店數量達到259家,已恢復至去年同期水平,加上一季度61家首店,上半年上海共計迎來320家首店(包括30家旗艦店概念店)。
  • 首旅如家2020年上半年新開中高端酒店90家,佔新開店比例36%
    8月28日,北京首旅酒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滬A:600258,下稱首旅如家)公布2020年半年度報告。截止2020年上半年,公司擁有1.22億會員,公司自有渠道入住間夜數佔比為79%。逆勢擴張 儲備店項目數量再創新高儘管受到疫情嚴重衝擊,公司仍堅定推動全年800-1000家開店計劃。2020年上半年,公司新開店數量為250家,其中直營店8家,特許加盟店242家。中高端酒店新開店數量為90家;經濟型酒店新開店數量為33家;雲酒店80家;其他47家,其中管理輸出酒店47家。
  • 一季度上海新開首店62家 餐飲、零售仍是重頭
    根據贏商網不完全統計,一季度上海共開出62家首店,其中上海首店43家,華東首店3家,大陸首店9家,中國首店5家,亞洲首店2家。其中本土品牌佔比約75%。      據贏商網《2020年上海一季度首店》統計顯示,餐飲業態佔36家、零售業態佔22家。
  • 大潤發上半年新開11家店 門店總數即將突破400家
    據《聯商網》統計,大潤發2018年上半年新開設11家綜合性大賣場,其中5家位於華東,2家位於華北,3家位於華中,1家位於華南。截止上半年末,大潤發在華共有395家綜合大賣場,總建築面積達980.9425萬平米,門店遍布於全國29個省市。
  • 杭州上半年新開62家首店 哪個購物中心最受青睞?
    2020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對實體商業影響巨大,困難局面下,全國首店經濟成色幾何?為此,我們聚焦全國十大主要商業城市,逐一回顧梳理其上半年的首店經濟成果,尤其關注購物中心首店品牌拓展情況,一起來看下。
  • 西安上半年新開42家首店,還是購物中心最吃香
    2020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陷實體商業幾近於崩塌覆滅之地,困難局面下,全國首店經濟成色幾何?為此,我們聚焦全國十大主要商業城市,逐一回顧梳理其上半年的首店經濟成果,尤其關注購物中心首店品牌拓展情況,一起來看下。
  • 一大波「中國首店」來襲,上海一季度61家「首店」新開
    成都方所書店(《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王雨菲 攝)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記者 王雨菲)疫情期間一直乖乖悶在家裡的上海市民,可能最近出門豁然發現身邊竟多了這麼多家前所未見的新店。「首店經濟」從去年起在上海呈爆發式增長態勢,為「上海購物」帶來持續動力。去年一年,就有近1000家各品類首店入駐上海。2020年一季度,儘管受疫情影響,實體商業面臨巨大挑戰,仍不減新首店入駐上海的熱情。尤其是上海各大商場漸漸恢復常規運營時段後,首店的人氣和營業額也正在日益回升。
  • 新開門店314家,深圳36個購物中心上半年調整報告
    據贏商網不完全統計:深圳36家代表性購物中心2020上半年新開門店314家,其中新開首店品牌36個;品牌新開店也逐漸上升,5月-6月是上半年新店開業高潮;在業態方面,主要以零售、餐飲、生活服務類品牌為主;在新開店鋪上,壹方城表現最為活躍,開出44家新店。其次是布吉萬象匯、卓悅中心。36家商場中有12個新開品牌門店超過10家。
  • 近900家!2020上海首店品牌盤點出爐 日系店獨領風騷
    ,但區域發展水平差異化明顯,絕對中心城市如上海,在疫情最嚴峻的上半年依然交出了較其他城市更優秀的首店成績單。 2020下半年,隨著實體商業加速回暖,全國首店經濟有何新面貌?我們聚焦全國十二大主流商業城市,逐一回顧梳理其2020下半年的首店經濟成果,並結合上半年的首店觀察作全年度的首店品牌數據呈現,一起來看下。 本期聚焦上海。
  • 2020上半年全國首店品牌超100家 零售、餐飲業態是主角
    上半年,雖然商業遭受疫情重創,但品牌商家依舊奮力向前,乘風破浪。據贏商網不完全統計,2020年上半年全國21個主要城市新開全國首店106家,遍布14座城市,對比2019年上半年,數量減少約20%。   106家首店品牌多家為品牌全球首店、品牌首家線下門店,還有多家品牌新概念店。
  • 2020上半年成都首店數據報告:落戶122家
    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實體商業遭受衝擊較大。成都,作為國際新時尚之都,近幾年經濟及商業發達,憑藉強大的區域影響力和超群的消費實力,上半年落戶首店數量位列中西部第一,持續領跑新一線城市。
  • Furla上海中信泰富廣場店將開業 上半年全球新開39店
    相對於2014年,2015年上半年同比增長了30%,並且達到了1.515億歐元的銷售額。   如此突出的成就歸功於Furla的全方位戰略,其旨在進行全球擴張,增加直營管理的零售網絡,突出品牌重點,以及把握潛在市場及已佔有市場的增長機遇。Furla的成功可歸結於其具有強勢競爭力的產品設計,樂觀進取的態度及義大利手工工藝的優勢。
  • 打造六「潮」古都,南京上半年引入19家首店
    2020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對實體商業影響巨大,困難局面下,全國首店經濟成色幾何?為此,我們聚焦全國十大主要商業城市,逐一回顧梳理其上半年的首店經濟成果,尤其關注購物中心首店品牌拓展情況,一起來看下。
  • 內地成H&M集團全球第三大市場 上半年新開4家店
    內地成H&M集團全球第三大市場 上半年新開4家店來源:聯商網2020-06-30 10:356月29日,瑞典時裝零售企業H&M集團披露2020財年中報顯示,2020年前六個月,由於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集團銷售額同比下降
  • 上半年鄭州首店報告發布 60家新進品牌入駐這些MALL
    「首店」一直被認作是購物中心打造差異化消費的獨特競爭力,引進首店也成為突顯購物中心實力的一個側面。   據贏商網不完全統計,2020年上半年,鄭州市共有60家首店開業,包括全國首店1家、華中地區首店1家。其中零售、餐飲類業態發展勢頭迅猛,零售類業態品牌首店達到33家,細分品牌以服飾、美妝類為主;而餐飲類業態品牌首店有25家,此外休閒娛樂業態新開首店1家,生活服務業態新開首店1家。
  • 9月全國至少新開154家首店,其中零售76家
    其中零售76家,餐飲62家,生活服務16家。 從地區上來看,江浙滬仍是首店入駐的熱門地區,引進首店58家,超過總數的三分之一。其中,杭州首店數量21家,上海19家,其中上海的全球首店有軒尼詩概念酒吧BEENDS by Hennessy、巴黎歐萊雅沙龍專屬旗艦店、健康星球旗艦店;亞洲首店有Vans Huai-Hi;全國首店有Mitchell&Ness、MT METATRON等4家;大陸首店有星巴克貨櫃概念店、KAKAO FRIENDS等4家。MODE COMMUTER全球首店於9月26日進駐杭州濱江寶龍城。
  • 2020年魔都新開320家首店!還有16個網紅地標,未開先火!
    這家書店的上海首店就在上生·新所,2層超大空間,總面積近2000㎡,預計會在今年開業哦!雙網紅加持,想不火都難!📍 地址:延安西路1262號上生·新所🕐預計開業時間:2020年末或2021年初,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