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普通浴缸不同,移動分體浴缸有可升降墊、安全扶手。
洗澡,這件普通人覺得稀鬆平常的事,但是對於長期臥床的失能老人,舒舒服服洗個澡可以說是一種奢侈。為了讓這批老人享有更高質量的晚年生活,在繼「助餐」「助醫」「助學」「助潔」(保潔)服務之後,普陀區長徵鎮老齡辦再次直擊居家養老難點,根據社區老人的實際需求,對轄區內60歲以上、長期臥床的失能老人推出了上門「助浴」服務。
九旬阿婆半年未曾沐浴
「其他地方的老人都沒有這個待遇,就我們這裡有。」汪阿婆泡進「浴缸」後開心地說。
92歲的汪阿婆家住大渡河路,今年2月一次摔跤後只能臥床休養。雖然飯菜等可以端到床上,大小便也可以用尿片,但洗澡的問題始終無法解決。
汪阿婆的媳婦孟女士告訴記者,有一個長護險的阿姨每天會過來幫婆婆擦身。雖然她每次給婆婆換尿片時會幫她擦拭一下臀部,但這始終不能與泡水裡洗澡相提並論。「老人難過得渾身到處抓,手臂都被抓出血印子來了。我們看著難過,可是能怎麼辦呢?就算能勉強把老人抱到浴室,可是她根本坐不住,幾分鐘不到人就癱下去了。」
直到7月底,長護險的工作人員帶來一個好消息,鎮裡推出了一款全新的上門助浴服務,而且還是免費的。
聽到這個消息,汪阿婆開心壞了,「不能洗澡,身上真的是這裡癢那裡也癢,渾身難受。沒想到,政府還能解決我的洗澡問題。」
汪阿婆立刻做了登記、預約,此後每個月汪阿婆都能輪上一次助浴。昨天,已經是汪阿婆第三次舒舒服服的洗澡了。
洗澡前要進行健康評估
昨天一早,孟女士就為婆婆沐浴騰好了場地,拿出了換洗的衣服。
上午10點半,一輛貼著「上門洗浴」車貼的麵包車駛入小區。車上三人,兩名助浴師和一名護士。後備廂內塞滿了助浴裝備:可拼裝的浴缸及配件、洗浴擔架、消毒用具、沐浴用品和一罐幹棉花球。
據助浴師介紹,上門助浴一般都會準備好沐浴露和洗髮水,不過有個別老人因為皮膚敏感等原因會使用自己的洗浴產品。幹棉花球是塞耳朵之用,為的是給老人洗頭時,避免把水弄進他們的耳朵裡。
東西搬上樓,汪阿婆一見助浴師來了,整個人都樂開了懷:「你們又來了啊,辛苦你們了。」絮絮叨叨說了半天,直到護士跑到床邊替她進行常規檢查,汪阿婆才不得不合上嘴巴。
助浴部經理林雪芹告訴記者,助浴前,護士首先要對老人進行健康評估,包括測量血壓、觀察老人皮膚狀態等,根據老人的健康狀況,再制定適合老人的助浴方案。「在搬運老人的時候,我們格外注意發力部位,避免弄傷老人,側身洗澡時要保證老人的頭枕在助浴師的臂彎處。另外,洗澡的手法也十分講究,助浴師還會適當給老人按摩,刺激肌肉,促進血液循環。」
在護士為老人檢查的同時,兩名助浴師則開始進行助浴前的準備工作。為了避免把臥室弄溼。他們在安裝浴缸前會先在地上鋪一大塊隔水墊,然後登場的才是助浴神器——可上門入戶的「移動分體浴缸」,只見兩人嫻熟地將兩個半截浴缸一拼一扣,一個2米長的浴缸便佔據了半間臥室。接著,一個負責接水管、一個負責消毒浴缸。最後,取出可升降沐浴墊子,架在支架上。為防老人磕碰到,他們會在浴缸四周裝上安全扶手和防撞條。
待所有的一切都安裝完畢,老人那邊也已經準備就緒。被一條大毛巾包裹著的汪阿婆,乖乖地躺在床上,擺好最佳姿勢,只等助浴師架起擔架將她送進浴缸。
女助浴師負責洗頭洗澡,男助浴師則為老人按摩四肢,汪阿婆要做的就是靜靜享受。整個助浴過程約1小時。洗完之後,助浴師會為老人穿好衣服,吹乾頭髮。最後,還會有一次身體檢查。
浴缸可組裝,攜帶方便
目前,長徵鎮申請長護險服務被評為重度失能的老人有近1500名,相當一部分老人的洗澡只是擦身。鎮裡有關部門在調研中發現,洗澡是所有長期臥病在床不能自理的老人的心願。為了給這些老人圓夢,長徵鎮四處找尋助浴的方式,在今年5月,聯繫上了福壽康(上海)醫療養老有限公司這樣的第三方助浴機構。
長徵鎮老齡辦工作人員說:「之所以他們能為老人提供上門助浴,完全是因為他們有可上門入戶的『移動分體浴缸』。這是該機構從日本引進的一款專為行動不便的失能老人定製的洗浴工具,和普通浴缸不同,它有可升降墊、安全扶手,老人躺在升降墊上,完全不會有磕到、碰到的危險。不僅如此,它還可組裝、方便攜帶,有了它,客廳、臥室都能變成臨時沐浴的淋浴間。所有的操作人員也都經過專門的培訓。在統計了轄區老人的需求後,鎮裡採取了購買第三方服務的方式給老人們提供貼心的助浴服務。截至目前,已成功為老人助浴30多次。」
長徵鎮老齡辦工作人員特別提醒,家住長徵鎮的失能失智長期臥床老人如果需要助浴,可以去居委老齡幹部處預約登記。
【來源:周到】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