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床老人愁洗澡 助老服務上門幫

2021-01-15 哈爾濱新聞網

助浴師準備為趙奶奶洗澡。

  給一位全身癱瘓、臥床10多年的82歲老奶奶洗澡,攏共分幾步?先有工作人員上門評估,再有工作人員上門量室溫、測血壓、給浴槽充氣、放水、測水溫……步驟相當複雜。昨天,記者跟隨12349助老公益服務平臺3位工作人員來到道裏區小職工街趙奶奶家,上門給趙奶奶「助浴」。

  每月給癱瘓10多年的趙奶奶洗澡

  上午10時,記者和3名助浴師一進趙奶奶家門,助浴師孫曉玲就拿出溫度計測試了一下室溫,確定適宜老人洗澡後,孫曉玲又拿出血壓計給趙奶奶量血壓,對趙奶奶進行身體健康評估。孫曉玲告訴記者,這是了解老人是否有疾病早期預警情況,確認有無洗浴禁忌。

  確認完畢後,孫曉玲和另外兩名助浴師從帶來的行李箱裡拿出藍色充氣式浴槽,一人在左側協助趙奶奶保持左側臥位,另一人在右側放置一半洗浴床在趙奶奶身下。隨著「滋滋滋」的充氣聲響起,浴槽也逐漸鼓成小船狀,孫曉玲將趙奶奶的肢體調整舒適。隨後,孫曉玲開始用水桶調試水溫,測量水的溫度保持在39℃—41℃之間,再將水注入浴槽。洗髮、洗臉、上半身、下半身……孫曉玲和助浴師們動作輕柔嫻熟,配合默契,整個過程持續了近一個小時。為趙奶奶洗完澡後,孫曉玲和另外兩名助浴師已經滿頭大汗,汗水把衣服都浸透了。

  孫曉玲告訴記者,為失能老人洗浴是一個需要專業技能的活兒。「洗浴的力度、動作都要適度。」孫曉玲的團隊有6個人,是目前我市唯一一支上門助浴隊伍。助浴師都是經過專門培訓的,每天3人一組入戶,為的是保證洗浴時的質量。

  「我媽今年82歲,全身癱瘓臥床,10多年了從來沒洗過澡,一直都是家裡人用水擦身體。我們總是特別小心,但仍然經常給老人弄感冒。」趙奶奶的兒子說,自從有了12349助老公益服務平臺提供的上門助浴服務以來,每個月都會請專業人員上門為他母親洗澡,一直愛乾淨的母親也「愛」上了洗澡。

  千餘老人接受助浴服務

  12349助老公益服務平臺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該平臺今年3月份試運營,5月份正式運營。預約最多的就是上門助浴服務,3月至今已經為1000餘名臥床老人提供了上門助浴服務。

  工作人員說,平臺接到助浴預約後,會在第一時間派專業工作人員到老人家裡為老人評估,判定老人能不能接受洗浴。如老人身體情況屬於允許範圍,則可預約上門助浴或是由專車將老人接到專業機構洗浴。

  據介紹,平臺還為戶籍和本人都在道裏區城區,60—85周歲「三低」中的失能、半失能及重度殘疾老人,提供每月兩次的免費上門助浴服務,如果家中有符合條件的老人,可撥打12349助老服務公益熱線預約。

相關焦點

  • 臥床老人洗澡難?老人陪護公司上門助浴,舒適又安全
    家有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家庭,時常會為照顧老人頭疼。尤其是臥床老人、坐輪椅的老人,要想洗一個舒服澡,更是難上加難。對於行動不便的老人來說,家裡浴室也是危險的地方。如果老人洗澡時發生意外,情況會十分危險。因此,失能、半失能老人洗澡,最好要有專業的人協助,做好準備工作,用專業的工具輔助才能讓老人洗澡既安全又舒服。清檬養老上門助浴服務就是一項專門為行動不便的老人洗澡的專業服務。一起來看看清檬是如何為老人洗澡的呢。
  • 浴缸可組裝攜帶方便 長期臥床失能老人的洗澡難題終於解決了
    洗澡,這件普通人覺得稀鬆平常的事,但是對於長期臥床的失能老人,舒舒服服洗個澡可以說是一種奢侈。為了讓這批老人享有更高質量的晚年生活,在繼「助餐」「助醫」「助學」「助潔」(保潔)服務之後,普陀區長徵鎮老齡辦再次直擊居家養老難點,根據社區老人的實際需求,對轄區內60歲以上、長期臥床的失能老人推出了上門「助浴」服務。
  • 助浴點破老人洗澡難題 有老人嫌貴,助浴點卻稱在虧本
    「我們有時候10點多鐘來洗澡,洗完澡回家燒中飯太麻煩了,在這兒吃個飯再回家,很方便。」朱大爺的午飯,菜品還真不少,有魚有肉有蔬菜。針對老年人,還特地搭配了降三高的菜品,有秋葵、裙帶菜、長壽菜等等。給失能半失能老人洗澡由專業人士上門服務對於能自理的老人來說,洗澡可以自己解決。
  • 便攜浴缸「提」著走,長徵鎮的老人助浴服務不一般!
    對於不少常年臥床的失能老人而言,家裡洗浴條件著實不能滿足洗澡需求。為了讓這批老人同樣能舒舒服服地洗個澡,讓他們享有更高質量的晚年生活,在繼「助餐」「助醫」「助學」「助潔」(保潔)服務之後,普陀區長徵鎮老齡辦再次直擊居家養老難點,根據社區老人的實際需求,對轄區內60歲以上、長期臥床的失能老人推出了上門「助浴」服務。
  • 臥床老人九步洗澡法
    老人長期臥床,衛生是一大挑戰。給老人定期洗澡非常重要。美國「每日護理」網站最新載文,介紹幫長期臥床老人洗澡的步驟及注意事項。首先,應準備好必須的物品:浴巾、毛巾、軟海綿、一桶溫水、中性肥皂、臉盆、棉籤或指甲刷、保溼霜以及爽身粉。
  • 破解獨居老人冬季洗澡難,這個胡同志願者上門「助浴」
    這樣安全點,保姆還能幫她搓搓後背。「我們也怕老人在洗澡過程中發生意外,畢竟地面溼滑。」董春燕說,「一般,浴池會要求前來沐浴的老人需要由子女或者保姆陪護。對於獨自過來洗澡的老人,浴池的工作人員只好全程盯著,並幫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但公共浴池人手少,來洗澡的人一多,我們就看不過來了。」
  • 凱旋公寓 •便民服務 ▏「難洗澡、洗澡難?」萬裡助浴服務演繹新「淨」界
    對於許多高齡、臥床以及行動不便的老人來說,可能沒有那麼簡單啦.但是不要怕,我們有「神器」!藍天至愛計劃來啦!新春佳節到來之際,萬裡街道為轄區內臥床、高齡、行動不便的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門助浴服務,幫助需要沐浴護理的老人身體衛生清潔,讓他們開開心心、舒舒服服、清清爽爽過新年。
  • 「滴滴」上門洗澡,這門生意火了……
    於是,催生了2021年很火的生意:「滴滴」上門洗澡,也叫【上門助浴】【上門助浴】是起源於日本的一項為老服務,老人只需出一定費用,專業的助浴師會帶著可摺疊浴缸、洗浴用品等上門,為老人來一次全流程的服務。在上海上門助浴基本都是這個價格。而實際上,每次上門助浴服務的助浴師不止一人,一般來說,包兩名女護理員和一名護士。很多老人的子女很孝順,唯獨給老人洗澡這件事卻幫不上忙。即便一家人全出動,也很難幫助一個癱瘓病人完成洗澡的動作,取而代之的是簡單的擦拭。因此,幾乎每個長期臥病老人的房間都瀰漫著一股讓人不想靠近的味道。如果有機會,許多老人希望洗去這股味道。
  • 冬天平房院老人洗澡犯了難?八裡莊街道免費助浴服務受歡迎
    又到了數九寒天,住在平房院、老舊社區裡的高齡老人為洗澡這件小事兒犯愁了。記者調查中發現,有的社區已在探索破解獨居老人冬季洗澡難題,免費助浴空間的推出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他們生活中的難題。這樣安全點,保姆還能幫她搓搓後背。「我們也怕老人在洗澡過程中發生意外,畢竟地面溼滑。」董春燕說,「一般浴池會要求前來沐浴的老人由子女或者保姆陪護。對於獨自過來洗澡的老人,浴池的工作人員只好全程盯著,並幫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但公共浴池人手少,來洗澡的人一多,我們就看不過來了。」
  • 83歲獨身老人去公共澡堂洗澡被拒之門外?網友看後卻紛紛表示理解
    不過,跌過跤的王阿婆回到家後就再也不敢一個人在浴室洗澡了,「我平時一個人在家,萬一再跌倒,那就真出大事了。」王阿婆告訴記者,自己並未與兩個兒子居住在一起,老伴去世後,就成了獨居老人。「現在,我洗澡、洗頭是最不方便的,路太遠的地方,我走不動;自己洗又洗不了,真希望有人能來幫我洗洗就好了。」「有護理員上門幫忙洗澡、洗頭?太好了呀!」
  • 多年未洗澡的老人,下水竟這樣艱難!上海助浴行業興起,隱藏多少尷尬...
    妻子章正英則倚著房間門口,時不時和那幾位陌生人搭話:換洗的襪子在床底下……這是乾淨的毛巾,白的是洗臉的,條紋是洗腳的……他的腿癱瘓了,不要吃力……上門助浴是起源於日本的一項為老服務,出一定的費用,助浴師會帶著可摺疊的浴缸、一系列洗浴用品,和能夠保護老人安全的洗浴手法上門,在一到兩小時內,搞定一次全流程的助浴服務。
  • 助浴服務 讓老人沐浴幸福
    這兩天,到和平區南營門街老年日間照料服務中心的老年人逐漸多了起來,原來這裡為轄區老年人提供了「助浴」服務,這樣的服務讓老人及其子女吃下了「定心丸」。記者碰巧遇到了社區居民潘大爺,老人告訴記者,冬天在家洗澡,地方小,保暖做不好容易感冒。
  • 美味到家 溫情常在 || 2020年老來福助餐送上門暨生活照料家政服務活動
    為解決社區老人「繁重」的家務活,讓老人們吃到美味可口的飯菜。在臨近2021年新年到來之際,老來福在43個社區開展了以「美味到家  溫情常在」為主題的助餐送上門暨生活照料家政服務送活動。此次活動為社區空巢、高齡、行動不便的老軍人、老黨員開展送餐、家政、陪護等居家服務。將溫暖和關懷送到老人家中,營造一種尊老、愛老、敬老的社會氛圍,讓社區老人享受溫心的晚年生活。
  • 老人洗澡痛點背後的3000億元潛力市場:巨大的需求與高企的門檻障礙
    一切準備就緒後,63歲的失智阿姨莊明娟,被三位由助浴師和護士組成的助浴團隊,小心地抬進浴缸裡,接受助浴服務。自從兩個多月前知道上門助浴,老伴湯勤忠便為莊明娟購買了這一服務。他今年65歲,身體不好,平時難以獨立幫老伴完成洗澡的動作。入戶助浴,解決了湯勤忠的這一難題。
  • 養老不離家,專業隊伍上門服務
    金山網訊 幫老人種菜、清洗油煙機、陪過節,做這些事的不是親屬,而是一支專業化養老隊伍。他們解決了老人,特別是獨居老人子女不在身邊的困擾,這支隊伍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服務老人,讓老人在家享受到專業化養老服務。
  • 託克託縣:上門辦理殘疾證 便民服務送到家
    、河口管委會開展了上門評殘頒證活動,把便民服務送到重度殘疾人家中,切實打通服務殘疾人「最後一公裡」。主要目的是為不能下地、行動不便、有辦理殘疾證意願的殘疾人,提供上門辦理服務,讓他們足不出戶就能領到殘疾證,感受黨和政府的溫暖。通過前期細緻篩查,共有28位殘疾人存在需求,我們將逐一為他們提供上門服務,做到一戶不落。特別是對於精準扶貧的困難戶,將給予重點關注,確保服務到位。」託縣殘聯康復部主任吳沛介紹道。
  • 臥床七年和臥床七天,臨死前老人選哪一個好?
    日本作家岸見一郎在他的新書《面對父母老去的勇氣》一書中,提到當父母老了,子女應該找機會,換一種方式來愛他。 我的方式就是,「」有事,弟子不服其勞」。劉毓秀說,現在子女被傳統孝道捆綁,眼見父母衰老,為了降低罪惡感,就找傭人來照料,陪著走路、餵食、打理,讓老人自理能力越來越差。 其實,老人也是可以訓練的,北歐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 上門護理,讓失能老人在家享受養老服務
    今年4月以來,得益於市民政局和市慈善總會共同發起的「桐鄉市中(輕)度失能居家老人上門護理服務陽光行動」,類似這樣的上門護理,已輻射至桐鄉各鎮(街道)60周歲以上重度、中度、輕度失能老人,成為2020年政府民生實事項目——社會福利設施提升工程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 根據老人的需求精準派單,武林街道為老服務數字駕駛艙上線
    「養老顧問」了解老人需求併入庫、派單老人也可主動下單想要的服務此外,武林街道「一站兩員」的為老服務配置也和線上大數據聯動了起來。「一站」指1個街道級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兩員」分別指「養老顧問」和「助老員」。
  • 平谷區建立醫護到家服務公司,為居家老人提供上門服務
    新京報快訊(記者 陳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立醫養聯動病房、衛生健康委接管養老院、建立醫護到家服務公司,負責為居家老年人上門提供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