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升初三後逢考必哭,怎麼辦?從情緒層面解讀有效親子溝通

2020-12-16 家有中考生

最近,有位朋友向我傾訴,她家孩子今年初三了,學習壓力大,最近情緒很不穩定。每周五學校都會進行數學測試,孩子考得好也哭,考得不好也哭。考得不好是難過,考得好是激動。上個周五孩子表現得很高興,一打聽原來是沒有考試。

朋友有些困惑:孩子的情緒波動正常嗎?

聽了朋友的話,我馬上想到自家正在讀初二的女兒,進初中以來她倒是沒有因為考試哭過,對待成績向來也很淡定,好亦不喜,壞亦不憂。這與她的佛系性格有關,也與我們家庭氛圍向來寬鬆民主,學習上沒有給她太大壓力有關。

其實,初中階段的孩子情緒還不夠穩定,這是由生理結構決定的。

從大腦構造看,邊緣系統是最原始的情緒控制系統,情緒狀態由邊緣系統控制。孩子只有長到16歲以後,情緒由大腦額葉控制,有更多的理智和認知,通過改變自己的想法來改變情緒。也就是說,16歲以後孩子的情緒才會慢慢穩定下來

孩子情緒不穩定是初中這個年齡段的特點。家長要帶有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情緒波動,家長要做孩子情緒的穩定劑,千萬不要因為孩子的情緒波動產生焦慮或不安。

提示1:情緒有生理學基礎,我們不要逆天改命,要接受孩子。

從心理學角度,人有四種氣質類型:一是小燕子型,特別外向,情緒特別外露,自己沒辦法控制,比如有的孩子課堂上特別活躍,上課時喜歡插嘴,與老師互動;二是王熙鳳型,情緒外向,相對穩定;三是郭靖型,穩定、安靜、溫和;四是林黛玉型,抑鬱、敏感。

四種類型的孩子,情緒表達是不一樣的。家長要認清孩子的氣質類型,要尊重孩子的情緒規律,有的是外向型,有的是內向型,氣質類型不一樣,不要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比。

比如,我有時跟女兒開玩笑,你看你班上的某某同學,課堂舉手回答問題多積極,下課經常到老師辦公室請教題目,你也可以像他一樣大膽些,跟老師走近些嘛!

女兒一副不屑的表情,他是他,我是我,我們的性格不一樣。他太活躍了,同學們背地裡叫他「話癆」。

壓力窗

提示2:與孩子談話溝通時,一定要在壓力窗之內。

不同的孩子儘管個性不同,大腦發育不同,但所有人都有壓力窗的狀態。與孩子談話溝通時,一定要在壓力窗之內,這樣的談話才有效果。如果在壓力窗之外,孩子有可能變得非常激動,他會表現出戰鬥或者逃跑的情緒。

比如,當媽媽發現孩子沒完成作業,躺在床上玩手機時,火氣立馬上來了。會朝孩子大聲說:作業都不做,又躺在這裡玩手機!

孩子一骨碌從床上爬起來,看著你。

媽媽的火氣更大了,然後發現孩子雙手攥得很緊,接著兩個人吵起來了。

如果這時候都冷靜下來,讓孩子回到壓力窗之內,談話才有意義。父母往往有一個特點,就是不太願意服輸。尤其是與孩子對抗時,會說,我是你媽,我還管不了你啦?......

當你巴拉巴拉說一大通時,孩子也直冒火,兩人的情緒都處於壓力窗之外,變成戰鬥模式。或者孩子採取逃跑模式,把門一關,不跟你繼續說下去。

高激動區要避免,低激動區也要避免。低激動區就是孩子沒有力氣跟大人對抗。

學校心理師講過這樣一個案例。

有個學生在最後一堂考試舞弊,被老師抓到了。老師將學生帶到辦公室談話,一談就是兩個小時,但沒有什麼效果。孩子的狀態好像一副「靈魂出竅」的樣子。

心理師建議立即中止談話,讓孩子喝水、吃飯、休息一下,有事明天再說。老師不理解,說要趁熱打鐵教育他。而孩子又累又餓,此時進入低激動區,已經處於麻木和凍結狀態,沒有力氣對抗了。

第二天,等學生回過神來,生理機能恢復後,他主動去找老師認錯,這時候談話教育才有效果。

教育有沒有效果,取決於雙方的狀態。親子溝通有沒有效果,也取決於父母和孩子的狀態。只要有一方處於高激動區,談話就沒有效果。跟孩子談話,要讓兩人儘量放鬆下來,沒有必要正襟危坐。站著談不如坐著談,坐著談不如躺著談。

我們可以這樣試著與孩子交流:

孩子在學校犯了錯或受了挫,回到家,媽媽開啟聊天式的談話。

媽媽:你今天在學校幹了啥?我聽到一個事,但我不確定,你能跟我說說嗎......

孩子很警惕:媽,你想幹什麼?

媽媽:沒事呢,我就想跟你聊聊。

過了一會,孩子說:我也知道自己做錯了,我也好後悔的。

這時候,媽媽才跟女兒深入交談。

提示3:情緒不是一個人的,不要把焦慮傳遞給孩子。

情緒不是一個人的,而是家庭或系統的。比如:「牛欄效應」「踢貓效應」。所以,家長不能比孩子更焦慮。夫妻吵架也會影響到孩子。

焦慮在情緒系統中是容易感染的,容易漫散的。

大人工作中遇到困擾和焦慮,或者夫妻吵架,要跟孩子澄清:這事跟你沒有關係。焦慮是是工作上的,或者是夫妻關係的,跟孩子沒有關係。孩子是最忠誠於父母的,父母身上的任何焦慮,都會在孩子那裡表現出來。

有個孩子不願意讀書。心理師了解其家庭情況得知,爸爸猝死,媽媽很傷心,陷入悲傷之中不能自拔,在家休假。於是孩子就出現了不願讀書的情況。從心理學角度,孩子這樣做,是替他爸爸在安慰媽媽。他擔下了母親的悲傷情緒,在家照顧母親,因為,母親在家是很不能令人放心的。孩子這樣做,這是潛意識下的行為。

弄清楚了孩子不願意上學的真正原因,母親對孩子說,媽媽能照顧好自己,不用擔心我。於是,孩子終於安心地返校上課了。

相關焦點

  • 有關情緒的親子遊戲有哪些?
    我在周末的親子課上,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家庭教育的常見問題——哭必哄,摔必扶,嚷必阻,玩必陪。這些不起眼的動作,都會對培養良好情緒帶來影響。「哭必哄」讓孩子明白哭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吸引大人注意的辦法,「摔必扶」讓孩子缺少了自己站起來的勇氣,「嚷必阻」讓孩子不敢在任何場合表達自我,「玩必陪」讓孩子不知道自己獨立思考的樂趣。在二個人、四個人甚至是六個人令人窒息的愛的關注下,兒童的沒有情緒問題才怪呢!
  • 匿名樹洞:考神保佑,逢考必過
    估計我們整個學校都知道了|ω・)2、秀外 初三學姐不要否定所有人好嘛 那我能不能以我自己的身高說秀外初三的好矮呢 好好笑啊初三的3、九潭 704 hwx,hzy,bzy, 期末考好,考神保佑,逢考必過4、c中,隨時歡迎(學姐,學妹們)來看我們班看TNT,畢竟帥哥都是要一起看的。嘻嘻
  • 成都天府新區寧安幼兒園丨有效親子溝通,告別情緒暴力
    誠然,唯有將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二者緊密結合,形成教育合力,才能促進孩子健康成長。為使家長充分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掌握科學、先進、適宜的家庭教育方法,進一步提升親子溝通的有效性,成都天府新區寧安幼兒園於2020年11月17日上午,邀請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王倩老師到園,為家長們揭曉親子溝通的奧秘。
  • 睿智燈塔-如何與孩子進行有效溝通,與孩子溝通的正確方法
    溝通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功課。不管在生活的哪個方面,溝通永遠都是維繫關係的最好方式,尤其是在親子關係當中,學會如何溝通,能讓父母更好地教育孩子。那麼,家長該如何與孩子進行有效溝通,與孩子溝通的正確方法有哪些呢?很多時候,家長經常抱怨自己與孩子溝通的次數並不少,但每次都是以爭吵告終。
  • 孩子脾氣暴躁,不願跟父母溝通,怎麼辦?
    一位媽媽問:孩子脾氣暴躁,跟他講話不搭理,稍微說他兩句,居然直接把我和他爸爸,拉黑了,怎麼辦啊?另一位媽媽問:孩子總說我逼他讀書,不願理我們,連我做的飯都不吃,總說想死的話,怎麼辦啊?這一切真的讓人感覺特別的痛心,其背後的原因也非常多,孩子的先天氣質類型,成長經歷,父母的期待,管教方式,孩子與父母發生衝突時,各自的應對模式……但最根本的原因是,親子關係斷裂,親子溝通根本無法正常進行——父母給孩子愛也好,要教育孩子也好,沒有好的關係,孩子根本就不願意聽,孩子不願意聽
  • 做一個處理孩子情緒的高手
    ●「愛哭你就哭個夠吧!哭夠了再來找我。」D→ (不理會孩子的情緒反應,喋喋不休地嘮叨)「人總會遇到不如意的事嘛。媽媽像你這麼大的時候,已經會自己照顧自己了。此時,孩子感到孤單無助,仿佛身處黑洞,得獨自面對負面情緒帶來的痛苦。而父母喋喋不休的訓導,只令他苦上加苦。以上四種是傳統的處理孩子情緒的方式,顯然都不利於孩子的情商培養。✎父母要學會情緒管理及親子溝通✎
  • 家長必知:與孩子有效溝通的三要素
    今天就讓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金昌市中小學心理健康學科專家團隊組長、金昌市家庭教育講師團成員焦海濤聊一聊這個話題,為我們講怎樣讓親子溝通充滿愛的智慧。節目回聽與孩子溝通的基本原則做有效家長陪孩子快樂成長什麼樣的溝通才有效?
  • 孩子哭是一種負面情緒?想要孩子不愛哭,父母需要這麼做
    當然疼了,但是父母不想讓孩子哭,於是就說「寶寶不疼,寶寶不哭」,孩子聽到媽媽這麼說,就不敢說疼不敢再哭,甚至還學著媽媽把錯誤歸咎到桌子。在這個過程中,父母既讓孩子覺得哭是一種負面情緒,是一種惹媽媽厭煩的事情,導致孩子以後不敢宣洩自己的真實情緒,又讓孩子養成推卸責任的不良習慣。孩子哭並不是負面情緒,是孩子真實情感的宣洩,是孩子與父母溝通的橋梁。
  • 初三男生被家長扇耳光跳樓身亡,父母與孩子溝通可參考這些方式
    延伸閱讀蔡朝陽:開學後家長焦慮在所難免,爹媽最好能在自己身上克服開學第一天我接到了好幾個家長的求助信息。一個家長問我,孩子新入學一年級,不想去學校怎麼辦。另一個則抱怨,孩子的學習積極性不夠,學習總是不夠主動,問我該如何引導。與此同時,我所在的一個以小學生家長為主的微信群裡,大家正在激烈地吐槽學校家庭以及孩子的學業等各種問題。
  • 孩子動不動就哭?如何提高孩子的情緒自制力
    要手機玩,要零食吃,要別家小朋友的玩具……只要不滿足就開啟哭哭模式。可是對於孩子的哭鬧,不能採用同樣的方法,要根據年齡來區分。家長們對於這種情況就應該積極的回應孩子的情緒,去安撫他,轉移他的注意力,溫柔的親親他比任何的語言都更有力量。一些父母非常迷信「哭聲免疫法」,哭就不抱,實在是對孩子太殘忍,孩子的情感無法滿足,長大後都無法彌補情感缺失。
  • 孩子動不動就哭?親子情感連結缺失,孩子容易情緒崩潰
    在我們看來不會表達自己情緒的孩子就是失去控制的的孩子,並且很多孩子不會出現自閉症的行為,反而出現了一種更加反常的行為去引起家長的注意。所以當很多孩子發洩情緒的時候,這是正常的現在,是因為家裡有家長在與孩子進行了情感的連結,可是當孩子的情緒崩潰,遊走在自閉症邊緣的時候,就根本不知道如何去維護這段親子關係。
  • 董卿力薦:ABB+AABB+AABC+ABAC成語大全,列印給孩子,逢考必滿分
    董卿力薦:ABB+AABB+AABC+ABAC成語大全,列印給孩子,逢考必滿分學習語文,最重要的前提就是掌握好字詞的積累,成語作為中華文化的偉大瑰寶,在傳承文化中起到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也是語文的重要考點,小學階段就會通過一系列的成語故事來進行成語的學習和理解,比如說「亡羊補牢
  • 孩子壓力大,4個方法,有效幫助孩子緩解壓力
    而且,孩子還要面臨三大考的升學率,稍不努力可能就會被淘汰,繁重的課業從客觀上就讓孩子有壓力。2,家長的高要求有些家長對孩子的要求比較高,比如一定要考第一名,或者一定要考到多少分,一定要學什麼興趣班等等。家長希望孩子更好的同時,也給孩子帶去不小的壓力。
  • 孩子愛哭怎麼辦?除了哄,這個方法更有效
    生病難受、任性、粘人……因為這些哭也就算了,可「莫名其妙哭」真的讓老媽子們束手無策。那有什麼辦法嗎?其實,孩子哭,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愛哭鬼小隼》的作者河合隼雄,是日本文學大咖村上春樹的良師益友,還被譽為日本最懂孩子的心理治療師。這本書就是他以自己的童年經歷為原型創作的。而我們在解讀這本書的時候,不僅保留了書中那些有趣的童年故事,更將孩子哭的心理變化展現出來,幫助媽媽走進小孩的內心,接納孩子的哭,讓愛哭鬼也能發揮自己的優勢,變得更優秀!
  • 【糖糖姐姐說】向yes and遊戲學習與孩子的有效溝通
    yes and 遊戲告訴家長:要更為有效地與孩子溝通,要先無條件地接受孩子想法,再根據孩子的想法給出一個合理的建議,而且這個建議表面上並沒有否定孩子的想法。拍攝時,這個孩子非常不配合,孩子媽媽多番勸說無效後,對著孩子大吼起來。拍攝現場的工作人員也無計可施。糖糖姐姐用時5分鐘,讓孩子順利開始了拍攝。是糖糖姐姐有什麼魔法嗎?確實是,這個魔法就是yes and。這也是我們為什麼把這個遊戲的名字加上」魔法「二字的原因。糖糖姐姐說:「家長在與孩子溝通過程中,是家長思維,並不能真正理解孩子的想法。
  • 情緒管理|繪本解讀《我的情緒小怪獸》
    家長們可以透過親子閱讀的契機,幫助孩子認識和了解「情緒」,從而幫助孩子學會紓解、緩衝和調整自己的情緒,成為能夠情緒自控的優秀寶寶。因為管理情緒的第一步就是認識情緒。小怪獸起床後感覺非常糟糕和混亂,就去向朋友求助。朋友告訴他應該先把各種顏色的情緒分開,於是它就變成了不同顏色的小怪獸。
  • 如何根據孩子不同時期的心理特徵與其溝通?
    孩子的心理特徵會隨著成長而變化,各個時期會呈現出不同的心理特點,掌握孩子心理,會讓親子間的溝通更順暢,更有效。溝通方法:由於交往範圍擴大,認識能力不斷提高,孩子遇到的各種困擾也隨之而來,開始產生不安情緒,需要家長悉心陪伴和耐心引導,及時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 孩子情緒化怎麼辦?認識一下「鐘擺效應」,讓孩子做情緒的主人
    孩子的情緒說爆發就爆發,總是沒有徵兆。有的時候看到孩子受了委屈,家長好聲好氣地勸,孩子不但沒領情,還越哭越大聲,又或者有時候和別的小孩子玩耍不小心弄傷別人,孩子也會忍不住委屈,號啕大哭。爸爸媽媽面對情緒化的孩子也會經常手足無措,無法跟孩子進行正常的交流。
  • 初三一模決定中考成績?初三老師:考後這麼做,分數低也不怕!
    目前,全國大多數初三學生都已返校複課,而開學後他們就要面臨「一模」考試。現在,大多數學校都舉行了一模測試,成績也已公布。俗話說:一模考得好,重點錯不了。那麼,初三一模成績真的能決定中考成績嗎?一模考試如果不理想,接下來應該怎麼做呢?對此,初三老師有話說!
  • 家校「雲」溝通 刀茅巷小學線上家長學校隔屏傳愛
    這些有愛的互動出現在4月29日晚由下城區教育局德育研究室主辦,杭州市刀茅巷小學承辦的下城區第3期家長學校《溝通的智慧》線上交流直播活動中。疫情期間親子時間增多,但孩子與家長的衝突也在增多,很多時候,衝突是因為溝通出了問題。但如何才是對建立良好親子關係來說有效的溝通呢?這場涵量豐富的《溝通的智慧》線上交流直播也許能解開你的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