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功課。不管在生活的哪個方面,溝通永遠都是維繫關係的最好方式,尤其是在親子關係當中,學會如何溝通,能讓父母更好地教育孩子。那麼,家長該如何與孩子進行有效溝通,與孩子溝通的正確方法有哪些呢?
很多時候,家長經常抱怨自己與孩子溝通的次數並不少,但每次都是以爭吵告終。
不僅如此,與孩子的關係也越來越差。
這是為什麼呢?
實際上,家長在與孩子的溝通過程中,有一大半時間都是在講一些有道理的廢話。而父母總覺得自己很正確,但這些在孩子聽起來都非常嘮叨,甚至引起孩子的反感情緒。
家長應該如何與孩子進行有效溝通呢?
有些家長在對孩子教育的過程中,總是在他們犯錯後說個沒完。
明明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卻非要扯到很多東西上來,孩子的想法本來就很簡單,如果家長給予孩子太多信息。
會讓他無法判斷到底應該注意哪一個,到最後,只會把孩子講得頭暈腦脹,實際上一句話也沒聽進去。
比如,當孩子從冰箱拿了東西沒有關門。這時父母便說:「告訴你多少次了讓你拿完東西馬上關上門,你怎麼就是不聽?冰箱門不關有多費電知道嗎?爸爸媽媽掙錢都不容易,你能不能節約一點。」孩子在接收到這麼多信號後,此時內心是比較混亂的,孩子在想:「你是想讓我拿完東西馬上關門呢?或者是節約省電?還是想讓我心疼爸爸媽媽賺錢不容易,懂得感恩呢?」
因此,家長在溝通之前應該明確自己的目的,然後根據這個目的去選擇溝通的內容。
對於以上事件,家長的目的明顯是想讓孩子知道下次拿完東西要關門。那這樣就簡單多了,把那些多餘的話都去掉,突出這一重點,那就是有效表達。
那麼,如何與孩子進行有效溝通,與孩子溝通的正確方法有哪些呢?以下是睿智燈塔親子導師的建議和方法,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與孩子溝通的正確方法:不要和孩子講道理
最無效的溝通就是一味地講道理。當情緒沒有得到緩解時,任何人都聽不進去道理。所以,當孩子情緒低落,家長不要急著和孩子講道理,而是要先做到和孩子共情。
只有理解孩子當下的情緒,能夠和孩子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接下來的溝通才更有效。在孩子情緒得到平復之後,才是教育孩子最好的時機。
2、與孩子溝通的正確方法:多傾聽孩子的想法
美國社會改革家、人道主義者Dorothy Dix說過:「成名的捷徑就是把你的耳朵而不是舌頭借給所有的人。」要想成為一個優秀的溝通者,就要先成為一個優秀的傾聽者。
因為溝通是一個雙向的行為,如果只站在自己的角度,闡述自己的觀點,不去關心別人的想法和感受,這樣的溝通註定會失敗。
所以,家長不妨多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思考問題,以相互平等尊重的心態為前提,讓孩子真正地放鬆心情、舒緩情緒,進而保證有效的溝通。
3、與孩子溝通的正確方法:避免用負面意義的語氣
家長在與孩子交談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語氣,不要使用太過強烈的詞語,比如我命令你、我警告你、你最好趕快等等,以免造成談話內容被誤會或者是曲解。
想要親子溝通有效,就要不吼不叫。只有這樣,我們與孩子的溝通才會變得更加順暢,我們與孩子才能相互理解,親子間的關係才會更加和諧與融洽。
4、與孩子溝通的正確方法:家長要學會讚美孩子
每個人都不喜歡被批評的感覺,對於孩子也是。即便有些人心理承受能力遠超普通人,但是如果能夠被人誇讚,總會勝過被批評。
因此,作為父母,在對待孩子的時候,一定要多注意發現他的優點和長處,並給予肯定和讚揚。並以此為突破口打開有效溝通的大門,為後續的交流創造出一個良好的開端。
如何與孩子進行有效溝通?在如今這個社會環境中,忙碌的工作和生活,使家庭溝通越來越重要,這個問題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希望以上方法對各位家長有所幫助,讓每個家庭都能夠與孩子做到和諧相處。
我是「睿智燈塔」小燈,一個有溫度的家庭教育分享者,給大家帶來更多育兒方法,讓各位正在迷茫的父母放下焦慮,輕鬆育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