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年齡最小的博士,僅17歲:想成為學霸,這4個好習慣不能少

2020-12-13 關山老師育兒

「學霸」這個詞,不論是對於孩子來講,還是對於家長來講都是非常熟悉的,在家長的眼中,「學霸」就是次次班級第一名,老師講的知識都沒有不會的;對於孩子來講,「學霸」就是像「敵人」一般的存在,總是被父母和老師拿來當作自己學習的目標。

相信每位父母都想讓自己的孩子成為學霸,成為家長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成為他們的驕傲,更是因此堅信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利用身邊一切資源為孩子報輔導班,想盡一切辦法,擠時間讓孩子多學習。更多的家長不考慮孩子的感受,只是一味地逼迫孩子多學習,卻全然不知孩子背負了多大的壓力,難道「學霸」真的都是被逼出來的嗎?

17歲成為清華博士:「學霸」不是被逼出來的

去年開學季,「最年輕博士」轟動網絡,僅有17歲的孩子,順利考上了清華大學的博士學位,也是一名真正的00後。很多網友都在網絡上發表自己的看法,「00後都考上博士了」、「我又拖00後的後腿了」、「這一屆的學生太強了」等等之類的言論。

除了感嘆外,更多的家長把這位17歲的「學霸」當成了教育孩子的範本,邊看新聞邊對孩子說:「看看人家,你現在都多大了,你連個二本也考不上!」

不得不說,00後讀博確實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但這並不能說明當今大多數學生的現狀,畢竟「學霸」只是一小部分的存在。

我們都喜歡把學習好的孩子稱為「學霸」,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學霸」的真正意義是什麼。首先我們要明白,「學霸」並不只是指那些學習好的孩子,真正的學霸大多都是愛好廣泛,知識面寬廣,不是只會「死讀書」,他們都有自己的愛好,並且堅持把感興趣的東西做到最好。

那麼,被父母逼著學習,被逼出來的考高分的學生,還算得上是「學霸」嗎?對於這個問題,也許父母們的看法不一,但是可以確定的是,「學霸」並不是容易就能當的,他們共有的4個好習慣才是能否成功的關鍵。

「學霸」都有四個共同的好習慣,缺一不可

好的習慣能夠決定一個人的命運,更能改變未來,在學習中亦是如此,好的習慣能讓一個學生成為真正的「學霸」,而壞的習慣,只會讓學生直線走下坡路,一好一壞,決定著孩子的成績和未來的人生。

1、興趣就是動力,學習的前提

黑格爾說過:「一個深廣的心靈總是把興趣的領域推廣到無數事物上去」。

興趣愛好對於一個人來說是非常關鍵的,只有先有了興趣,才能對一件事有了行動的動力,有堅持下去的決心,並且最終能因此獲取知識、鑑賞力、毅力、應變能力等等,人生才會變得更加生動有趣。

當你對一件事情感興趣,就會充滿求知慾和好奇,想努力探索,最終定能獲得成功。學習也是同樣的道理,當你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就會從學習中感受到獨特的快樂,會對於知識充滿了渴望,會感覺到學習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江西的邱瑞昆是文科生,高考總分為671分,其中英語成績更加出色,但是他並不是一個只知道讀書的學生,他還有很多興趣愛好,比如用英語表演話劇、打球,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找到了樂趣,並且使英語水平得到更好的練習。

2、「會學」遠比「多學」有效

家長們總喜歡教育孩子:「別人家的孩子之所以學習好,是因為他們在背後的努力足夠多,如果你想和人家一樣優秀,就要付出雙倍的努力」。努力固然是正確的,但是這種說法卻是完全沒有道理的,學習要講究「高質量學習」,什麼是高質量學習呢?並不是指學習的時間有多長,學習的科目有多麼多,關鍵在於學習是否有效,是否高效。

那些「學霸」,看似是在和大多數孩子一樣學習,實則他們擁有一套自己「高質量學習」的法則,他們找到了學習的方法,所以即使是學20分鐘,也比有些孩子學一個小時更加有效。

3、父母的「逼迫」只會適得其反

身為監護人,父母不僅僅要看護孩子的人身健康,更多的也是要監督孩子的學習,但大多數家長在監督這一方面做得有些「過火」。監督並不是監管,如果每天都追著孩子,逼迫孩子快點學習,時時提醒催促孩子他的下一項任務是什麼,一方面會讓孩子喪失時間觀念,養成拖拖拉拉的習慣,另一方面也可能會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適得其反。

在學習中,孩子是「主人公」,爸爸媽媽完全不必過於強迫、督促,適時的提醒已完全足夠。

4、學會「養成」習慣,過程很重要

也許有人說,「學霸」是需要天賦的,並不是每個孩子都能成為學霸。這句話是有道理的,優秀的人總是極少部分的,但是「學霸」們的共同習慣,卻是可以讓孩子受益終生。

找到興趣,堅持興趣,探索求知,並把這份求知慾保持下去,就能養成習慣,把習慣帶到生活和學習中,才是真正的有意義的習慣。

天賦和智商是天生的,是我們不能改變的,但是請告訴孩子,天賦只是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千千萬萬個條件之一,並不是全部,比天賦更加重要的,是努力,是堅持,是習慣,它才能改變並決定著你的一生。

相關焦點

  • 當清華學霸博士與抖音化學反應,氫氦鋰鈹硼也浪漫
    然而這些課堂上集中精力都難以啃下的知識點,被一位90後清華學霸,做成短視頻教學。抖音上@教化學的清華博士汪,用精心剪輯配樂過的化學實驗,帶領71萬粉絲走入有趣的化學世界,以及大家最好奇的清華生活。  「別人家的小孩」成抖音網紅  「教化學的清華博士汪」帳號主人是史家昕,一個90後,普通話裡隱約漏出東北味兒的遼寧人。
  • 100名清華北大學霸的日記曝光:決定因素是天賦還是勤奮?
    看罷讓人不禁感慨:這樣學習,想不當學霸都難!在優秀的學霸的優質學習方法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並加以實踐應用,很多孩子都能輕鬆成功。而我們正在做的,就是幫你找到方法這件事!為此我們特地邀請了百餘位來自清華北大的高分學霸總結方法,分享經驗,解答各位同學心中的疑惑。同時,為了使經驗的習得更符合學習規律,我們特地將這百餘篇經驗文章分成四冊,以使得廣大讀者能夠循序漸進地從中汲取營養。
  • 103位清華北大學霸親身學習方法總結,孩子學習高效,家長省心
    今年高考剛剛結束,在這場被譽為「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考試中,又一批考上清華北大的「別人家的孩子」一馬當先,拔得頭籌。可能每個北大和清華的同學都被問過同樣一類問題:「你這麼優秀,有啥訣竅嗎?能不能給我家孩子分享一下?」
  • 6月博士畢業,7月被聘為博士生導師,26歲的李晟曼為何那麼牛?
    華中科技大學有8個國家雙一流專業,31個國家重點專業,24個國家特色專業,2個A+類專業,尤其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是全國前幾的專業,甚至可以與清華的計算機專業相媲美。也難怪華為這兩年那麼偏愛華中科技大學,連續兩年錄取了4位天才少年,並且都是以近200萬的高薪錄取的。
  • 清華學霸作息表爆火:半夜1點睡凌晨6點起,自律的人生如開掛
    我想,這句話放在孩子們的學習成長,最為貼切。一、清華學霸作息表爆火,自律的人生如開掛生養孩子,天下父母都是一樣的不容易,從嗷嗷待哺的嬰兒到18歲以後的成人,父母需要煩心操持的事情太多太多!其中,僅僅孩子的學習問題就難倒了不少父母。
  • 清華「最強本科生」刷屏了,學霸分享經驗,學習習慣要從小養成
    真的是巾幗不讓鬚眉,不過10位「最強本科生」最火的是」有顏有才「的陳逸賢,堪稱德智體美的典範。陳逸賢出生於杭州,在上初中的時候,就翻譯了幾十集的英劇《Doctor Who》神秘博士,寫過英文科幻類的小說。優異的成績考入清華,在天體物理的研究中,以第一作者的身份發表了三篇學術論文。
  • 3歲讀科普書,16歲上清華,「學霸」陳鯤羽稱自己並不是天才
    學習的人分為三種,第一種是學渣,第二種是學民,第三種就是學霸。對於學霸,許多人都認為是望塵莫及的,只有天生智力超高的人才有可能成為學霸。但是有這麼一個人,他的出現告訴了很多人,並不是只有天生聰明的人才能成為學霸,只要你掌握了方法,你也有可能成為學霸。這個人就是清華學霸陳鯤羽,遼寧人。
  • 顏寧19歲入清華,30歲成清華教授,40歲成美國院士,為何仍單身?
    1、19歲以優異成績入清華學習顏寧是1977年出生在山東的一座小城,她從小就展現出了很驚人的學習天賦,她一直都是一名妥妥的學霸。顏寧是1996年參加的高考,她的年齡當時只有19歲,並且以優異的成績被清華大學錄取。
  • 最小的只有13歲!東大「少年天團」告訴你成為「學霸」的秘訣
    9月12日是東南大學4063名2020級本科新生報到的日子,萌新中有4021名屬於00後,佔總人數的98.97%,其中年齡最小的只有13歲,是出生於2007年1月的趙晨焱,跟他一起的還有6位少年生,最大的也只有15歲。在報到現場,這群「小不點」臨時組成「東大少年天團」透露了成為小「學霸」的秘訣。
  • 泰國清華畢業的學霸們,下場拍劇了
    原創 上流工作室 網易上流 收錄於話題#職業觀察6個作者 | 鍾亦可編輯 | 喵霸朋友們,小甜餅泰劇《以你的心詮釋我的愛》看了嗎?看了嗎?隨著這部劇的熱播,泰國明(shuai)星(ge)重回追星女孩視野。
  • 中石化招10人,只要清華北大劍橋博士,中科大的只能遞補
    而剩下的兩人也是來自國內知名985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博士。細心的讀者應該已經發現了此次招聘門檻是非常高的,26人僅有10人是真正的被錄用,剩下的17人全是遞補人選。2.清華北大最吃香,中科大、北師大反而淪為靠後的遞補值得注意的是,縱然是遞補也具有相應的順序。如擬錄用的10人中若有兩人放棄資格,便會使遞補1號和遞補2號成功上位,其它也是以此類推。
  • 清華學霸媽媽總結:帶娃走過小學六年,這6件事兒最重要
    而清華畢業的學霸表姐,卻一手帶出了兩個牛小畢業生,侄女升入本區著名中學,侄子也是班上成績不俗的佼佼者。家有如此資源,我們當然要上門求教啦!相信很多孩子即將步入小學的爸爸媽媽,或者已經在經歷小學生涯的父母,都很想知道在為日後學業生涯打基礎、鋪通路的小學階段,如何幫他們建立良好學習習慣,培養學習興趣,並且順利快樂地度過這6年呢?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在清華學霸媽媽的經驗中,小學階段6條重要經驗是什麼呢?
  • 清華學霸分享對付拖延症六個簡單好方法
    清華學霸分享對付拖延症最牛的方法1、制定每日學習計劃。清華學霸李採星同學表示,對付拖延症最好是制定一個每日學習計劃,這個計劃其實很簡單,每日早上或前一天晚上,提前安排那些重要和緊急的事情,在自己精力最旺盛的時間做最困難的事情,並對每一項計劃設置起止時間。有些人表示,拖延症很嚴重,有計劃也完不成怎麼辦?
  • 一個家庭走出5個博士,父親暢談教子方法:學霸從小學開始培養
    於是把責任推到先天優勢上,認為學霸是天生的。誠然,有部分學霸有良好的基因,但並不是所有學霸都如此。學霸是可以後天培養出來的,一位鄉村醫生爸爸,一口氣培養了6個學霸。浙江瑞安的鄉村醫生蔡笑晚,有6個孩子,5個是博士,1個是碩士。
  • 他故事 | 18歲上清華,26歲博士,27歲教授!一生未婚,這才是真正的貴族
    出生貴族,家世顯赫,18歲入讀清華、22歲去哈佛攻讀碩博,26歲博士畢業,成為班上最年輕的博士學位獲得者。留學回國後,27歲被清華聘為教授,29歲成為清華裡最年輕的院長。陳岱孫在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校園,攝於1922年但在求知的道路上他並未停止,之後,陳岱孫又進入了哈佛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四年後成為當時班上最年輕的博士學位獲得者。在那四年中,陳岱孫廢寢忘食,刻苦鑽研,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每天待得最多的地方就是圖書館裡供來讀書的小隔間。
  • 清華「周杰倫」紅過其他學霸,他身上這3點暴露了家庭教育的關鍵
    對於學渣來說,學霸從來都是自帶氣場,無論是課下作業還是隨堂考試,無論是老師眼中還是家長口中,都是碾壓學渣的存在。 幾乎是每個學渣的成長,都伴隨著一個別人家的孩子,許多家長在看到孩子玩遊戲或者貪玩時,都會說你也就這點能比人家強,也不學點好,可現在這點娛樂也沒有別人強了,這讓網友們流下悲憤的淚水。
  • 清華媽媽的教育經驗:當孩子正處在3-9歲時,這4件事情請用心培養
    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這也是很多專家都認同的一個觀點。孔子也說過: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習慣真的這麼厲害嗎?今天來看一下清華母親的曾經分享過的經驗,當孩子正處在3-9歲時,這4件事情請用心培養,或許能夠改變孩子以後的人生。1、 良好的態度美國西點軍校有一句名言:"態度決定一切,沒有什麼事情做不好,只要態度端正,廢鐵也成鋒"。
  • 餘高學霸們進了大學後還牛不牛?國家獎學金、保送清華博士…
    這不,在進入大學後,  餘高學霸們的表現依舊十分亮眼。    盛產各類學霸,  清華北大各種去,  而且還站在國際一流水平!  餘高為啥這麼厲害呢?  且跟隨小編一起走進餘高吧~  餘杭高級中學  杭州市餘杭高級中學創建於1952年,前身為浙江省臨平中學。
  • 80後清華「學霸」,31歲名滿天下,35歲被馬雲收入麾下!
    少年天才,「屈尊」上清華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考上清華北大是光宗耀祖的事情,畢竟這是咱們中國的頂級學府。然而對於賈揚清來說,他是因為高考失利才選擇了清華大學。賈揚清是浙江紹興人,從小就是紹興的「名人」,因為在大家眼裡他就是「天才」。
  • 一家連出11個博士,都是名校!女兒分享:從小學開始狠抓教育
    他就是中國最名副其實的學霸——幹毅,劍橋大學機械工程博士。周恩來都誇讚他「文武全才」的抗日將領。而他的成就至今也是沒有幾個人能相媲美:「世界1000位最有創造力名人」、「世界1000位偉大科學家」。這樣一位科學家,不光自己出眾還培養出了11個博士,而且各個都是名校的博士。看了這張圖是不是也大吃一驚,怎麼會有這樣強大的家族。11個人各個是全才。由於幹毅於2010年離世,我們就採訪的他的女兒幹榮珠,希望能得到一些啟示,培養出一些優秀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