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學霸媽媽總結:帶娃走過小學六年,這6件事兒最重要

2020-12-13 小辮子媽媽

文|全文共2988字,閱讀時間約4.5分鐘

周末去表姐家取經。眼看Tim馬上要進小學了,本來自詡為「快樂教育,絕不雞娃」的我,在一眾海澱閨蜜的日夜薰陶下,也沒來由的焦慮起來。除了擔心漢字和漢語拼音外,我還擔心他隨意灑脫的性格會難以適應公立小學的紀律。

而清華畢業的學霸表姐,卻一手帶出了兩個牛小畢業生,侄女升入本區著名中學,侄子也是班上成績不俗的佼佼者。家有如此資源,我們當然要上門求教啦!

相信很多孩子即將步入小學的爸爸媽媽,或者已經在經歷小學生涯的父母,都很想知道在為日後學業生涯打基礎、鋪通路的小學階段,如何幫他們建立良好學習習慣,培養學習興趣,並且順利快樂地度過這6年呢?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在清華學霸媽媽的經驗中,小學階段6條重要經驗是什麼呢?

小學階段的任務是什麼?

聽了我的「焦慮」,表姐哈哈大笑,她反問我:「你覺得孩子小學階段最主要的任務是什麼?」她這麼一問,竟然把我問住了。我想了想說:「打好學習的基礎?」大家不妨也想想,我們的孩子在這個階段,成長的需求到底是什麼?

在《人格心理學中》發展心理學泰鬥埃裡克森說:5-12歲孩子的人格發展任務是勤奮vs自卑,而積極品質是「能力」。

從上表中我們可以看出,這個年齡段恰恰是孩子的小學階段。那麼該如何理解人格發展任務呢?簡單來講,隨著自我意識的發展行為目的性的發展。孩子開始需要體驗專注,和通過勤奮來達成目標的感受。如果無法體驗到這種「勤奮感」。他們可能會在同齡人的競爭中陷入自卑,也不容易在下個階段的青春期獲得「同一性」。

表姐給我舉了個例子:有個孩子成績不好,行為也出格,甚至連基本的課堂紀律都難以遵守。後來班主任跟家長嚴肅會談,認為這種問題行為恰恰是「自卑」的反應。於是決定從他比較喜歡的語文開始抓成績,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這個孩子雖然沒有獲得什麼特別好的成績,但是他獲得了那種「靠努力達成目標」的感覺,也就神奇的開始遵守紀律了。

這就意味著,不存在「孩子剛上小學,不用那麼緊張。」這種說法,其實小學階段,才是家長要帶著孩子脫離「傻白甜」,成為靠勤奮獲得成績的學生最好時機。

規劃小學生涯記住這6件事兒

一位閨蜜曾經對我說,如果再給她一次機會,她一定會帶娃去上幼小銜接班,再不濟也要按著多學點漢字。女兒馨馨上一年級時什麼也不會,結果沒想到全班就她和另外一個男孩是「裸上」(沒有上幼小銜接),老師進度快,女兒回家寫作業跟不上委屈的嗚嗚直哭,好在她下了狠心最終給孩子補上來了。世間沒有後悔藥,如果能學到「過來學霸」的經驗,又何樂而不為呢?

第一:早點識字培養閱讀自信

表姐的一對兒女,都是從3歲開始識字,到3歲半姐姐已經能認識近百字,小學面試時,姐姐已經能自己看小說了。表姐告訴我,讓孩子早認字,不是為了在親戚朋友面前炫耀,而正是為了她能早自主閱讀,能看得懂題

一方面,因為能自主閱讀,孩子的信心倍增,在幼兒園到小學的適應階段,能有一個支點。另一方面,因為識字,所以可以自己讀題,又培養了獨立做作業的好習慣。

Ps:這裡說認字,不是按著孩子死記硬背,而是在親子閱讀中、生活中不斷給孩子指認漢字,在逐步給他們分級讀物去增加閱讀自信。

第二:堅持晨讀的習慣

表姐一家都有晨讀的習慣,她和博士姐夫每天雷打不動六點半就在書房各自看書。兩個孩子也都7點起床,先晨讀半小時。表姐告訴我,這個習慣其實是無心插柳,但是沒想到孩子們卻因此培養出了「自律能力」,當晨讀成為習慣,意志力又被轉移到了諸如晚間預習、周末做卷子等學習事物上。

第三:培養孩子讀題習慣

之前在私信中看到很多家長問:孩子太粗心怎麼辦?具體溝通後了解到,在很多情況下,他們都是沒有仔細讀題,或者理解錯誤。我記得上高中時,有一位老師說:「會讀題的人,不但能從題目中看到老師考試的範圍和目的,還能看得到正確答案。」經歷過幾輪考試,愈發覺得有道理。同理,培養孩子的「應試功夫」讀題是非常重要的。

表姐的方法是讓孩子自己讀題,然後找重點。一開始是孩子念一遍,表姐再指出重點,很快孩子就可以一邊念一邊用筆畫重點了。隨著學業難度的增加,到了四年級左右,題目開始變得更複雜,邏輯多層嵌套,甚至還有故意的迷惑性題型。表姐就帶著孩子作分割,分析題目之間的條件,邏輯關係等等,慢慢帶著孩子去推導。

第四:數學可以玩著學

一提起數學,包括我在內的很多家長都會覺得很心虛,擔心孩子學不好,擔心數學太枯燥。然而表姐卻告訴我,數學最好學,因為都從生活中來。她說:「不瞞你說,我家兩個孩子數學都是在打撲克裡複習的。」

除了撲克,生活中還有很多學數學的機會,各種桌遊玩具、教具甚至連帶孩子出門購物都能隨時隨地來個數學的應用。關鍵的是,讓孩子覺得數學是一種特別有用的學問,有了這個基礎認知,再加上耐心引導,他們很快就會開竅。

第五:寫作靠練思維

三年級一過,班級裡很平均的作文水平就變得兩極分化了。表姐說兒子班上有個女生寫的作文,連他們這些家長看起來都是文採飛揚,現在的孩子簡直太神了。但若非有特殊才能,在作文方面想要提升,光是增加閱讀量,不一定能達到想要的效果,還需要帶著孩子去練思維。

往近了說,高考作文的主流還是議論文,往遠了說「歌以詠志」,寫作能力的大部分目的還是為了表達觀點,因此孩子有邏輯的表達自己的觀點很重要。這就需要邏輯思維能力、思辨能力。表姐家鍛鍊這兩種能力的方法就是辯論和「抬槓」,全家人經常在一起討論書中看到的問題,新聞中的觀點。久而久之,孩子就有了調動可掌握的信息,分析問題,提出觀點的能力。

第六:升學需要平常心

到了六年級,很多孩子都開始面臨升學壓力,一些家長甚至比孩子更焦慮。然而尷尬的是,這段時期正好是青春期的開端。於是外部壓力加上內部蠢蠢欲動「權力之爭」反而極易產生親子矛盾

其實爸爸媽媽大可不必給孩子太大的壓力,或者臨時抱佛腳恨不得讓孩子將六年落下的內容全都追上。如果從一年級開始家長孩子都有明確的目的和規劃,那麼小學的最後階段也不必慌張。

不負六年時光,爸媽需先做思想準備

有的爸媽可能會說,不就是個小學麼,沒必要這麼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吧,你看我也沒怎麼管,孩子也沒差太多。但是表姐卻說,一到三年級看到孩子的成績大起大落,著急到處找輔導班的也是這部分爸媽。

表姐向我推薦了于敏老師的《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于敏老師具有寶貴的20年一線教學經驗,針對孩子的小學生涯,無比細緻的提出成長規劃。我買來翻看了一下,就震驚於這本書的周到,從每個學年可能會面臨的問題,到假期的安排和規劃。

更為難能可貴的是,于敏老師的目光不僅僅在成績和學業上,而是從孩子的角度出發,為家長制定了孩子從學習提升、心理成長、性格培養等方面的立體方案。比如于敏老師在書中,特別提出了「二年級讓孩子對學習充滿興趣」「四年級學習難度升級」等階段性的方案。

這本書原價35元,現在活動價格只要29.9元,少抽一包煙、少吃一包爆米花,點擊下方連結就可給娃帶回家,像學霸媽媽一樣,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了!

小辮子媽有話說:

其實雖說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但在教育競爭激烈的當下,孩子的求學之路更像是一個個以家為單位團隊的「競賽」,如果說孩子是上場比賽的「運動員」,那父母就是場外的教練。孩子負責努力,而我們負責規劃的更合理,看得更長遠。因此無論是孩子處於小學前,還是小學中,爸媽都需要這樣一份「路線圖」,記得下單,陪孩子不迷茫了!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連結一:寶寶愛搶玩具是「學壞」了嗎?發展心理學:兒童自我意識發展期

相關連結二:活得通透:接納孩子個性,最好的成長是「成為自己」

相關連結三:「短視頻嚇娃」流行爸媽群?恐嚇教育太坑娃,試試「後果法」

相關焦點

  • 從學霸到北大清華,父母主抓家庭教育「核心三點」,小學時就開始
    愛讀書,可以說是學霸父母們一定要培養出來的重要品質。 但是,這樣的讀書,只看其表而不知其裡,我們也可能無法掌握其中的重要精髓。 如果一定要說培養閱讀習慣,哪個因素最重要,那一定是興趣。興趣會讓孩子自發產生動力,進而形成習慣。
  • 一張清華學習計劃表格,揭開了學霸姐妹花的養成:好孩子源於小學
    或許你看看這張學習計劃表就明白了。一張清華學習計劃表格,揭開了學霸姐妹花開掛般的學生生涯這是一張來自於清華大學學霸的學習計劃表,表格上密密麻麻的都是這位同學一整天的安排。從學習鍛鍊到社團活動,再到運動提升,每一項都整整齊齊地羅列好。甚至被一些網友直呼為「拖延症救星」。
  • 103位清華北大學霸親身學習方法總結,孩子學習高效,家長省心
    @知乎:學霸是怎樣的學習的,有哪些高效學習的方法和技巧?@知乎:對於高考,方法更重要還是努力更重要?這麼多經驗都證明:在優秀的學霸的優質學習方法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並加以實踐應用,很多孩子都能輕鬆成功。
  • 100名清華北大學霸的日記曝光:決定因素是天賦還是勤奮?
    在這張計劃表裡,密密麻麻地寫著他每天的學習進程。凌晨1點睡覺,清晨6點起床,6點40開始學習。除了每天完成固定課程,還包括了每周兩次的講座充電、兩門外語的學習,還有固定的鍛鍊時間、集體春遊活動時間。看罷讓人不禁感慨:這樣學習,想不當學霸都難!在優秀的學霸的優質學習方法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並加以實踐應用,很多孩子都能輕鬆成功。而我們正在做的,就是幫你找到方法這件事!
  • 100位清華北大學霸親身總結:這些學習方法非常有用,一定收藏!
    學渣的玩法總是相似的,學霸的學習方法,則是各有不同。學霸們有很多習慣,這些習慣看似不經意,卻能讓他在考試的時候,屢戰屢勝。要想考試考得好,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找個學霸跟他學。我盤點了很多清華北大的學霸,看他們的中學時代是怎麼學習的,學習的時候有什麼習慣。
  • 「等娃上學就去上班」,當初在家帶娃的全職媽媽,早已力不從心
    當初在家帶娃的全職媽媽,如今夢碎了電視劇《第二次也很美》中王子文飾演的90後女主角,一畢業就馬上結婚,婚後就馬上生下孩子。雖然生孩子之前是最優秀的學生,也是被看好的漫畫家。可在她六年後,想要重回職場,卻不再容易。說著等娃上學就去上班,但如今夢碎了一地。
  • 清華媽媽有才:巧編小學英語單詞「思維圖」!兒子1月記完6年詞彙
    清華媽媽有才:巧編小學英語單詞「思維圖」!兒子1月記完6年詞彙小學英語學習的重點是什麼?毫無疑問,是單詞。在英語的學習中,單詞是英語的基礎,更是核心,如果說要是沒有一個牢固的詞彙量基礎的話,那麼英語的學習就是困難的。
  • 幼小銜接做的好不好,上了小學才明白!班主任:這7件事情最重要
    陳老師說:「上過幼小銜接班,也要注意下面這七件事兒。」第一件:別提前學太多《育兒基本》指出:提到幼小銜接,爸爸媽媽最先想到的,往往是小學的學習內容,其實這恰恰是孩子整個幼升小過程中,最不需要擔心的部分。
  • 小學階段,排名第幾是真學霸?前五名和後五名都不是
    經常有一些家長,當孩子在小學六年名列前茅時,沾沾自喜,逢人就誇,覺得這下「穩」了,孩子前途可期,北大清華沒跑了。越是抱著這種想法的家長,越要小心。因為,在你眼中是學霸,未必能夠一直保持下去。小學階段的知識,雖然也不簡單,但是呢,學的都是最基礎的,學科少,難度不高,孩子們之間的差距,也不那麼明顯,一時考的高,進入班級前五名了,卻不能代表他在中學階段,也這樣「乘風破浪」!還有一些家長,當孩子在小學六年名次「壓軸」時,一點也不慌張,總覺得自家孩子是成熟晚,不用怕,小學成績好不好無所謂,進入中學以後,一定可以「翻盤」,逆襲成為真正的學霸。
  • 讀後感《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
    開篇語《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作者劉稱蓮老師,高級家庭教育導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薩提亞模式家庭治療師,親自關係培訓師。最主要的是用自己的育兒知識和實踐,培養了一個品學兼優的女兒。全書共6個章節,分別從生活、閱讀、學習、品格、心理、溝通等方面闡述對孩子不同方式的陪伴和鼓勵。
  • 考前忘帶身份證,高考成績出來被清華錄取:學霸也丟三落四?
    那個高考忘帶身份證的孩子,成績優秀被清華錄取,讓人羨慕 一般人都覺得,只有學渣才會丟三落四,卻想不到連學霸也會丟三落四 小姜高考高考考出了700分的好成績,這讓家長和孩子都安了心,畢竟一想到考試「不順」,就讓人覺得心裡有些緊張。 事情是這樣的,小姜在爸爸媽媽的陪同下提前來到了考點,一家三口表現得都很坦然,並沒有感到很大的壓力,有說有笑的在考點前等待著考試的開始。
  • 這媽媽是「鬼才」,把小學6年英語單詞做成1張表,女兒30天背完!
    英語是一門語言類學科,很多孩子是從三年級開始學習英語,英語單詞是我們學習英語的基礎,是學好英語的關鍵,尤其是在小學,我們應該刻意去記憶大量的基礎單詞。沒有一定的單詞量作為基礎,語法、閱讀都無從談起,因此,如何掌握我們的英語單詞就變得非常重要了。
  • 蔡國慶的「學霸兒子」火了,各種獎項證書成堆,這娃是怎麼教的?
    這是在成績非常優異的情況下才能申請到得榮譽。蔡國慶說自己小時候做夢都做不到期末考試三科免考,難免對兒子的驕傲。慶慶在與爸爸的互動中也表示,如果這個制度不變,他的目標就是連續六年免考,可謂是優秀又堅定。其實,縱觀慶慶以往的動態,這其實並不是他第一次獲得免考,而是第三次。
  • 又跟海澱家長吃了頓飯,這一次我內心毫無波瀾!
    常研究的人一翻目錄就知道這套書編排得科不科學,再隨便看幾道題,就大概看出難易程度了。人家爸爸說,市面上的書都這樣過一遍,很快就能給孩子選到最合適的。孩子爸為了扳回一局,給他看了一眼出版社剛寄給我們的一套書,這倆學霸家長眼睛立馬放光了。
  • 清華北大學霸獨家秘籍:從倒數第一到狀元逆襲,他們都贏在了學習方法上!
    👇👇👇可能很多家長都會好奇,普通孩子和清北學霸之間,究竟差在了哪裡?是智商還是習慣?早前,央視曾曝光了一位清華學霸的每日計劃表。在這張計劃表裡,密密麻麻地寫著他每天的學習進程:凌晨1點睡覺,清晨6點起床,6點40開始學習。
  • 為啥外國媽媽能一人帶多娃,中國媽媽帶一個就累夠嗆?原因很扎心
    「文/暮沐媽咪育兒日記,歡迎個人轉載、分享」雖然沒有在國外生活過,但是我們經常能在電視上看到,國外的媽媽們都是一個人帶好幾個娃,但是再看看我們自己,一個人帶一個娃就累得不想說話,這還是有奶奶或者姥一起帶的家庭。
  • 小學1至6年,每個年級都有不同的側重點,把握住小升初才更輕鬆
    有些家長認為,小學5-6年級是小升初的關鍵?智慧家長則不同,從上1年級就很重視,整理了一些學霸家長對小學教育的經驗,希望能給大家帶去一點思考。1-2年級:做好幼小銜接與閱讀積累孩子從幼兒園到一年級的轉變,家長們要多加關注,首先要讓孩子對上學這件事不排斥引導孩子正確的接受。
  • 初二學習瓶頸期,兒子變成了木偶,李玫瑾:小學時父母先做好這點
    最氣人的是,有一次半夜,我幾近絕望地在班家長群裡問,「你們都是怎麼教育孩子的,能不能幫幫我?」沒人回答我。——以上這是一位來自孩子上初二的媽媽煩惱了許久的傾訴。從這些狀元學霸的身上,我們都能看到一些共性:父母重視孩子習慣的培養,特別是在幼兒和小學階段,最好的培養習慣的時間是在3-12歲之間。而3-6歲培養的更多是生活習慣、為人品性,6-12歲之前培養的是學習的習慣、專注、邏輯能力和時間規劃能力。
  • 孩子在小學階段最重要的16件事,比成績還重要!
    小學,是孩子成長中一個承前啟後的關鍵階段,而在孩子 6-12 歲這段成長的時光裡,除了學習,還有哪些重要的事兒呢? 1.【有一個可以被接納的環境】 從心理需求角度來說,安全感的滿足與歸屬感是這個年齡段孩子的需要,也是最重要的。 有一個被接納的環境可以讓他們感受到自己是被歡迎的、被接納的、被認可的,這樣就會增加他們的安全感,讓他們有歸屬感。
  • 不愧是清華學霸:將高中數學6本書整成「1張紙」,3年數學從未下過135
    不愧是清華學霸:將高中數學6本書整成「1張紙」,3年數學從未下過135學霸之所以能成為學霸,其必然有過人之處,他們對於學習都有自己的一個方法,就比如數學這門學科,很多學生,對於它的學習,可能認為只要平時多練題,那麼,就能學好它,然而事實上,我們數學的學習除了要多練題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