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水果---蔡瀾

2021-02-22 水果信息中心

對於水果,我極度喜愛;一有喜愛,必有偏見,不可避免。


我認為水果應該是甜的,所以你對我說這種很好,不過帶酸;或者,酸一點才好吃呀,這種言論,我不以為然。吃水果一定要吃甜,要酸嘛,嚼檸檬去!


當然,地域性的影響很大,我是南洋出生的,所以偏愛熱帶水果,而熱帶水果之中,榴槤稱王。

數十年前,我來香港時,榴槤並不流行,只有在尖沙咀的幾間高級水果店可以買得到,不像現在通街都是,在南洋住過或常去旅行的闊少懂得欣賞,買來吃後,剩下的分給家裡的順德媽姐,漸漸地,培養出一小眾榴槤愛好者。


六七十年代香港經濟起飛後,最熱門的旅遊勝地是星馬泰,這三個地方都賣榴槤,香港人跟著吃上癮的愈來愈多,那股所謂奇臭的氣味變成可以接受,連超級市場也賣了起來,後來簡直是全市犯濫了。

但都是泰國榴槤,它的種和一般的不同,可以採摘下來,等它慢慢熟才吃,所以海運到香港也不成問題,不像馬來西亞的,是熟了掉下來才可以吃,而且只可保存一兩天,殼裂了,味道走失,就無人問津了。


馬來西亞榴槤的味道當然比一般的泰國榴槤濃鬱,而且富有個性,一試就分辨得出,香港人嘴刁,馬來西亞的貓山王就流行了起來,一個要賣到五百元港幣。


這股風氣傳到大陸去,當今內地人也大興吃榴槤,但還是停留在泰國榴槤的階段,而且不甚會吃,在水果店看到的,有許多已經裂開也照買照吃不誤,不過有閒階級漸多,大家也開始吃貓山王了。

吃貓山王的風氣原因有幾種:一、它已開始研發出可以保存一個星期不裂開的品種。二、名字取得好,又有貓,又有王,好玩又好吃。


其實,馬來西亞榴槤的品種愈變愈多,甚麼D24,甚麼紅蝦,當今又有叫黑刺的,說是最好,我正在組織榴槤團,到產地檳城去仔細研究一番。

另一原因是科技發達,冷凍技術已進步到保存幾個月也不走味的,當今供應給大陸有錢人吃的貓山王,已有整顆冷凍的,和剝了核,一盒盒保留的,都不停地往大陸寄,盒裝的更供應給製作糕點用。


可憐的泰國榴槤,在香港差點被打入冷宮,但剛剛學會吃的人大把,還是照吃不誤。其實有那麼不好嗎?也不是,大家沒吃過好的而已,泰國有種高級的,在幾十年前已售上百美金計算,那些榴槤樹都有專人拿著霰彈槍在樹下把守,我吃過,實在是不遜任何貓山王。


當今到泰國去找,也不容易。一般在市場買到的都沒那麼香,而且泰國本地人有種怪癖,是像義大利人吃意粉那樣求口感,要帶點硬的才算好吃,我們不習慣咬進口就皺眉頭。


除了泰國和馬來西亞,印尼、越南、寮國、柬埔寨等地,也都生產榴槤。第一,品質不佳,第二,當地人並不十分看重,不像馬來西亞人,說當了沙龍也要買來吃。


榴槤在甚麼狀態之下才最好吃呢?我們這種歎慣冷氣的香港人,當然是不喜歡溫吞吞的,就算是樹下吃剛掉下來的,也不如放進冰箱中冷凍一下那麼美味。馬來西亞的友人,鑽石牌淨水器的老闆知道我的偏好,把最好的榴槤,剛從樹上掉下的,放進一個大發泡膠箱之中,加大量冰,一箱箱運到我面前,啊,那種感覺,真是驚為天物。


榴槤一冷凍,味道就沒那麼強烈,初試的人可以接受。而榴槤怎麼凍,也不會硬到像石頭,選核子小的,冷凍後用利刀切下肉來,一片片,像冰泣淋一樣,一吃就上癮了。


當今的榴槤變種又變種,味道已沒舊時那麼強烈,吃完洗手,用肥皂衝一衝就沒味了,不像從前三天還留著,這種情形大閘蟹也一樣。


叫人拿了榴槤殼放在水喉下,讓水衝過榴槤殼,再流入手中,那麼,多強烈的味道也能衝得乾乾淨淨,不相信試試看就知道我沒撒謊。


張愛玲喜歡吃鰣魚,恨事就是鰣魚多骨。我們酷愛榴槤者,恨事是榴槤有季節性,不是任何時間都有得吃,雖然當今可以冷凍藏久,也不及新鮮的。


解決問題,是在澳洲種,這個在地球下面,節令與我們相反的國家,最適宜生產榴槤了。荔枝不當造時,澳洲有新鮮的運來,最初並不行,皮也容易發黑,逐漸變種,現在種出來的已經不錯,再過數年,一定長得和中國南方的一模一樣。

我最喜歡說的榴槤笑話,是在從前的旺角街市,圍上一群人,一班義大利遊客前來,好奇地擠上去看是怎麼一回事,原來大家在搶購榴槤,八個義大利人一聞,昏倒了六個,這是真人真事,查查七十年代的港聞,的確發生過這件事。

說了果王榴槤,不談果後山竹不可,我不太喜歡,因為多數是酸的,真正甜的不多。


山竹的構造很奇怪,尾部的蒂,有幾多瓣的話,裡面的肉,就有幾多瓣,不相信下次吃,可以數數看。

它的殼並不硬,雙手用力一擠,就能打開,但還是用刀在中間割開較為美觀,裡面的肉是潔白的,白得很厲害,而殼是紫色,也紫得漂亮。小心別讓它的汁沾上衣服,否則洗不掉,所以也用它來當染料。


南洋水果中,最討厭的是鳳梨了。小時經過一鳳梨園,採摘無數,堆在公路旁任大家吃,沒帶刀,就那麼在石頭上摔開了大嚼,吃後發現滿嘴是血,原來鳳梨的纖維很鋒利,把嘴割開了。從此留下陰影,別說吃,現在提起,頭皮出汗發癢,真是怪事。


火龍果是近年才興起的,肉有白有血紅色,味道淡。如果腸胃有毛病,不必吃湯藥,吞一兩個就行。越南生產的售價甚便宜,並不美味。要吃買哥倫比亞生產的好了,皮黃色,肉一定甜。原來這種仙人掌科的水果,歐洲也盛產,在義大利西西里的公路旁大把,沒人要。摘下用刀刮掉刺吃進口,香甜無比。


菠蘿蜜香港人稱大樹菠蘿,也不只於南洋,新界農地從前到處可見。果肉甜,也爽脆,但有膠質,吃了手黐黏黏,清除的方法是到廚房取一點火水擦一擦,即除,但現在哪裡去找火水?

愛吃是它的種子,滾水煮二十分鐘,取出,去皮,口感像慄子,很香,可下酒。


有一種水果較大樹菠蘿小,樣子一樣的是尖不辣,口感像榴槤,果實也可以煮來吃,較大樹菠蘿的美味,當今已罕見,可能是沒有甚麼商業價值,無人種了。


楊桃又叫星形果,酸的居多,醃製後加糖做成楊桃水,臺灣人最拿手,有股奇特的香味,很好喝,賣得最出名的那家叫「黑面蔡」。

南洋種不出荔枝,它是亞熱帶水果,和荔枝相近的叫紅毛丹,大多數是酸的,甜的清爽美味,不過果肉黐著核的硬皮,嚼後覺得口感很差,紅毛丹的外殼上長的毛並不硬,有種變成硬毛的叫野生紅毛丹,果肉軟,不好吃。


露菇又叫冷剎,泰國產的比馬來西亞多,也很甜,果實半透明,黐核,吃起來沒有滿足感,但放在冰箱冷凍後一顆顆剝開,也可以吃個不厭的。

羅望子,又稱酸子,其實不全是酸的,泰國產量最多,新鮮時一串串,剝開了豆筴般的殼,裡面果實包著幾條硬筋,去掉後就可吃其肉,很甜,但核大,吃完吐,吐完吃,味道佳,吃個不停。酸的羅望子醃製後變成調味品,南洋菜中把它當成酸醋來用。

最吃不慣的是一種稱為蛇皮果的東西,名副其實,其皮像蛇的,看了倒胃,但沒試過的總要吃一吃,發現雖甜,但有一種不能接受的異味,算了罷,註定與它無緣。

樣子像乳房的是越南的奶果,在菜市場中買得到的還是太生,很硬,要揉捏後才變軟,剝了皮吃很甜,據說除了樣子像,還真的對胸部發育有幫助,是故越南少女的身材都比鄰國的好,有興趣的人可加以研究,我只覺得味道不錯,又很甜而已。

釋迦,樣子像佛陀的頭髮,外國人叫Custard Apple,是因為口感像甜品中的糕點。香港人稱為番鬼佬荔枝,其實與洋人一點關係也沒有,長在馬來西亞的種,很小,泰國生長的大一點,更甜。臺灣人拿去接枝變種,變成西柚那麼大,又非常甜,冰凍後擘開,可以取出一瓣瓣的肉來,我最愛吃。

近年澳洲也產季節,選購時要看皮的條紋是否清楚,要是平滑了,一定不好吃,而且有怪味,若是一瓣瓣條紋很清楚的,才好買。


南洋水果,最普通的,莫過於芒果和香蕉了,這兩種東西的分布也不限於南洋,遠至印度,隔岸到臺灣,甚至中國南部,也都盛產。


芒果最多是來自菲律賓,早年一箱四五十個才賣一百元港幣,引發出芒果甜品潮,像楊枝甘露就是當年流行起來。菲律賓更有種迷你芒果,叫鑽石芒,很香。好吃的多來自泰國,有的清香爽脆,刨絲生吃亦佳,做成芒果糯米飯,更是誘人。一吃難忘,連日本人也愛吃,後來他們自己研發,在較熱的九州種植,一個要賣百多元港幣。


一般公認為最香的是印度亞芳素芒果,但臺灣土芒,個子又小又綠又黃又醜的也令人吃上癮來,一買就一大箱,天熱時拿一張報紙鋪在地上,再來一盆水,一把刀,一面削皮一面吃,吃個不停,最後流出的汗也是黃色的。


香蕉的種類更多了,大大小小,各種顏色,我吃過紅如火的,小的像拇指,皮不直剝,而是向橫撕開,大的香蕉,真是名副其實的香蕉船,三遲長,要拿著杓子挖來吃,核如胡椒,吐得滿地都是。

因為太普通,也吃得太多,當今已少吃了,偶爾回到南洋,見有印度人在街邊賣炸香蕉,買一條來吃,並不美味,懷舊一番而已

相關焦點

  • 蔡瀾:真正的香港「食神」
    「不過,蔡瀾最廣為人知的身份,還是美食家!蔡瀾為何會如此鍾情美食呢?追根溯源,還要從祖籍說起,蔡瀾的祖籍乃是廣東潮州。潮州人是出了名愛吃,愛研究吃。潮州菜也是別具一格,自成一體。或許是因為遺傳的緣故,蔡瀾很小就表現出了文學才華,年僅14歲,就在《南洋商報》發表第一篇名為《瘋人院》的影評。從這件事上既可以看出蔡瀾的早慧。《南洋商報》是馬來西亞歷史最悠久的華文報紙之一,也是《聯合早報》的前身,如此的大報肯啟用一個14歲少年郎的影評,也可以看出《南洋商報》的「不拘一格降人才」。
  • 惜字如金的人生導師蔡瀾:最好的人生就是儘量地吃吃喝喝
    這個惜字如金的人生導師叫蔡瀾,是和金庸、倪匡、黃霑並稱的「香港四大才子」。 倪匡說「蔡瀾是少有背後沒有人說他壞話的人」,黃沾說「蔡瀾是我最值得信賴的朋友」,金庸說「論風流多藝我不如蔡瀾,他是一個真正瀟灑的人」。 而蔡瀾說自己像老頑童,「平穩的人生,一定悶,我受不了悶,我決定活得有趣。」
  • 這水果叫「南洋紅香蕉」有一種特殊的蘭花香味,營養十分豐富
    香蕉是我們在生活中常見的水果,不過,我們平時吃的香蕉就是綠皮白肉的。實際上在國外有一種香蕉則是紅皮白肉的,想必這一種香蕉大家都是很少見到的呢。朋友們看到圖中這一種香蕉就是小優說的紅皮白肉香蕉,這叫做南洋紅香蕉。
  • 【雜談】「蔡瀾咖喱宴」菜單及菜譜
    把印度咖喱粉加進洋蔥中一塊炒,再下雞肉拌勻炒香,最後注入清水,煮個半小時,第一道的咖喱雞就能上桌了。第四道的咖喱蝦,用泰國方式燒出來。泰國咖喱很辛辣,下的是指天椒碎,我把它放在一旁,讓愈吃愈嗜辣的人自己加。泰國咖喱為了中和辣味,也多下點糖,用了大量的香茅、高良姜和橙葉,燒出來的味道與印度或南洋咖喱截然不同。
  • 蔡瀾:我的人生從未有過恐懼|十三邀完整版回顧
    第一季第 8 集:許知遠對話蔡瀾(以下對話整理自視頻訪談) 我就喜歡看虛無的小說 許知遠:您父親那一代五四青年,到南洋去,其實也蠻苦悶的吧?蔡瀾:有他們的苦悶,有他們的思鄉啊,所以我父親的筆名叫劉北岸。
  • 蔡瀾旅行食記:談荔枝
    許多水果,盛產了扔掉可惜,都裝進罐頭來賣,但都不好吃,不過荔枝是例外。罐頭荔枝我一點也不介意,剩下的糖水也照喝不誤。不逢季節時拿罐頭荔枝來做啫喱,也很美味,吃多了不會上火吧?一年大造,一年小造,是荔枝的特性,讓果樹休息一下,大自然很聰明。大造時滿山遍野,採摘的人工錢更貴,就不去管它,讓它掉下,這多可惜。
  • 蔡瀾——香港四大才子之一
    非常喜歡蔡瀾的這本書《願你成為最好的女子》大家都知道蔡瀾是香港四大才子之一,比起他的暢銷書,人們恐怕知道更多的是蔡瀾美食,在深圳的萬象城就有「蔡瀾越南米粉」,在華強北,還有「蔡瀾港式點心」。蔡瀾最大的標籤似乎是美食家,蔡瀾的生活態度是讓自己舒服,他吃遍了全世界的美食,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過著隨性而豐富的生活。非常認同蔡瀾對女人說的很多話,比如:有豁達開朗的個性和思想才是才女;上進的女人有力量改變人生;好的女人不會老,只會越來越優雅;有一顆學習變美的心才能越變越美。
  • 南洋 | 味覺@檳城
    我一般習慣到旅行最後一站才選購些當地特色禮物,沒想到南洋也是個「過了這村就沒了這店」的地方。怡保白咖啡我再沒在檳城見過,還有那種速溶的味道清新好喝的檸檬蜂蜜水也完全見不到身影。檳城有著自己的「檳城白咖啡」,或是「檳城海南咖啡」,口感上與怡保的還是略有差異,我更喜歡怡保的白咖啡。
  • 吃過這些最正宗的美食,才算到南洋
    慶幸自己的味蕾日益「本土化」,連椰花酒、榴槤、菠蘿蜜、參峇醬、南洋擂茶湯(由薄荷葉、九層塔、苦刺葉、艾葉等擂製成泥,再衝泡而成)這些「最南洋的食物」都能欣然接受,大概前世與南洋有緣。椰花酒,是用椰花汁作原料,發酵而成。在馬來西亞釀製椰花酒的執照不容易申請,這是為了避免過度採集椰花汁而破壞椰樹。不過,請放心,居鑾這家是有執照的。
  • 「食神「蔡瀾:毛肚是當之無愧的頭牌
    2月23日,被譽為亞洲食神的中國美食界泰鬥蔡瀾先生和二三友人一起,從1700公裡外的香港來到鄭州,品嘗河南的美食。江湖傳言,來鄭州,巴奴的毛肚不可不嘗,蔡瀾先生的團隊也因此聯繫了我們,當晚吃火鍋的直播,引來近80萬粉絲圍觀。
  • 炎炎夏日超美味: 南洋風起司雞排迭迭樂 + 水果色拉
    隨著夏日的到來, 正點小教室這次引用了正點的 「起司雞排」 做出了一款清新, 順口, 又有點放縱的 「南洋風起司雞排迭迭樂+ 水果色拉」.
  • 南洋小吃素食者的天堂!精緻素食堪比日料~
    杭州難得一見的素食餐廳,南洋小吃素食界的新銳,8月28日濱江龍湖天街鉑金島2樓219新店開業,貢仔立馬約了小夥伴們在試營業期間一探究竟!南洋小吃以東南亞菜係為主,結合了西式餐點、披薩、麵點、甜點、飲品等,豐富了餐廳的菜品。
  • 「食神」蔡瀾:死前必吃清單
    被譽為「食神」的蔡瀾曾為吃走遍世界,這麼多年數盡天下美食,寫成「死前必吃」清單。有情有味,充滿煙火氣息,看得人口水直流。清單裡既有有劇毒之稱的河豚,昂貴的魚子醬,也有簡單如一碗豬油撈飯的人間美味。如果你有機會去到這些地方,千萬要去嘗一嘗他口中的「死前必吃」,這才不枉人生走一遭!
  • 對話「香港才子」蔡瀾:為何與亦舒老死不相往來?
    蔡瀾說:「我鄉音特重,出現在鏡頭前無奈,但還是遮醜好。」  言簡意賅,一直是蔡瀾的風格。他也因此在網絡上被奉為「金句王」。  蔡瀾的微博每年僅開放一個月的評論,大批網友爭先恐後求老先生指點迷津。與其他人掏心窩般長篇大論不同,蔡瀾的答覆短小,往往令人拍手叫絕。  比如——  「我為什麼32了,還找不到男朋友?」「42歲再問。」
  • 蔡瀾|泡菜 讓味覺的想像力奔放
    上次去莫斯科,在菜市場中看到他們的泡菜,林林總總,數不勝數,也不一定用蔬菜,水果也能泡之。他們只用鹽水,自然發酵出酸味來,雖然不錯,但單調了一點。我用醬油、魚露來泡,如果不夠酸甜,可加白醋和糖。也能加蠔油來泡,像椰菜泡醋和蠔油,就和他們的完全不同。再向韓國人學習,他們在菜葉之中夾上魚腸,我們可以用小隻的生蠔代之。
  • 南洋咖啡:南洋海南人的血淚汗
    南洋咖啡店,是指華人尤其海南人在新馬等地開設的海南咖啡+簡單便餐的店。到香港沒去過茶餐廳,不算到過香港。去南洋,沒去咖啡店,不算看過南洋情懷。歷史我也不是很清楚。可是,新加坡最代表性的、現在開到香港臺灣都有的亞坤連鎖(香港店沒懸念地很快死了……臺灣開是合理的,可是香港有對等的茶餐廳文化,南洋咖啡店的特色生熟雞蛋香港人不敢吃,其它的我們全都有,所以香港開必死!
  • 去南洋喝杯南洋咖啡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李家博】我不太清楚新加坡的咖啡怎麼變成南洋咖啡的,這「南洋」兩字源自中國,現在顯得很懷舊。新加坡華人不會刻意強調其南洋身份,可能是為了和歐美咖啡有所區分,新加坡咖啡被冠名南洋咖啡。在老屋咖啡店的石柱上,偶爾還能看見音譯自馬來語的Kopi,意為咖啡,這新馬地區獨創的詞在講求識別性的時代,看起來更有特色。
  • 蔡瀾:雀仔威
    再老的已經在市場上買不到,要在拍賣行競投,二六年釀製,八六年入樽的六十個老威士忌,已要賣到兩萬英鎊一樽,喝一瓶少一瓶,價錢年年飆升。等人家請客時才喝這些貴貨吧,和鏞記老闆甘健成把杯,一萬多塊港幣一瓶俗稱為雀仔威的 The Famous Grouse,喝得不亦樂乎。
  • 華塑小區的清晨,是來自南洋的最美食光
    •••美食家蔡瀾說:「熱愛生命的人一定早起,像小鳥一樣。他們得到的報酬,是一頓好吃又豐盛的早餐。」 在華塑小區,這句話是真理。 沙爹烤肉、腸粉、河粉、越南零食……這裡的美食帶著濃濃的南洋印記。早上六點開張,九點基本就收攤,華塑小區的美味都是限量發售,早起成為了享用美食的唯一途徑。
  • 南洋理工學院與南洋理工大學有何關係?
    相信一定有還人不知道新加坡除了南洋理工大學NTU外還有一個南洋理工學院NYP。兩者之間是什麼關係呢?南洋理工學院是南洋理工大學下屬的poly嗎?今天小編就來介紹一下: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Nanyang Polytechnic,NY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