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勒比海盜的神秘、海明威的硬朗、切格瓦拉的浪漫,當然,還有周杰倫的情懷。
屬於莫吉託的標籤很多,但是,這東西究竟是什麼味道?
No:1 壹
古巴人認為,莫吉託Mojito的來源,可以上溯到一種加勒比地區的傳統調味料「mojo」。
按照中國人的標準,「mojo」其實是一種醃料,在製作烤牛排、烤雞、烤魚的時候,它能賦予肉類無與倫比的煙燻味和清新的酸味。
「mojo」的配料很多,包括油、大蒜、香菜、胡椒、鹽等等,但最必不可少的是新鮮酸橙,這種原產於東亞的柑橘類果子並不適宜單獨食用,相比檸檬,它有著更銳利的酸澀味。但搭配肉類,卻能去腥解膩,無往不利。
沒錯,作為一種雞尾酒,莫吉託的底色,也是銳利的酸:酸味來自古巴隨處可得的青檸檬,銳利的口感則由薄荷鮮葉與廉價蒸餾燒酒複合而成。
19世紀中期,西班牙殖民者模擬古巴本土「mojo」的味道,調製了這種性格鮮明的小甜水,並用一個耐人尋味的西班牙語單詞「mojadito」為它起名。
「mojadito」,中文譯為——「潮溼」。
顯然,莫吉託最初是一個帶有曖昧色彩的名字,與粵語裡的「鹹濕」頗有相似之處。酸甜利口的清新飲料,一定會受姑娘們的歡迎,但其中加了烈酒,酒精度不低。觥籌交錯、一來二去,喝到上頭的時候,自然而然地不可描述起來。
聯想到西班牙人性格的浪漫、尤其是拉美裔在性方面的開放,不難想像,莫吉託在發明之初,會產生怎樣的流行。
在古巴生活了20年的海明威,是莫吉託的忠實擁躉,「我的莫吉託在博德吉塔(哈瓦那一間著名餐廳)」幾乎成為他的口頭禪。但不為大多數人所知的是,海明威一生有過四任妻子和無數情人,他曾經為第三任妻子寫過一首帶顏色的詩《致瑪莎·蓋爾霍恩的陰道》,並在與之後所有女人上床時,為對方朗誦這首詩。
可想而知,莫吉託對海明威的意義。
No:2 貳
「莫吉託」的譯名也有問題,其實周杰倫的新歌裡已經唱出來了,應該是「莫黑託」。因為西班牙語裡的「J」發音相當於英語裡的「H」,所以Mojito的英式拼寫是Mohito。
也是因此,莫吉託最早進入中國酒吧的時候,有人翻譯成「莫喝多」。隱藏了讓姑娘們少喝一些,別上了渣男當的意思,還表達了那個年代中國人對性事隱晦又保守的態度,真是做到了信達雅兼備。
但嚴格說來,叫它「莫吉託」其實也沒毛病,因為最早的錯譯其實就來自於英國人——在莫吉託的誕生過程中,英國人起到的作用,不亞於西班牙人。
1493年,哥倫布發現古巴後,不僅帶來了西班牙殖民者,也帶來了甘蔗的根莖。相對於幾乎種不出甘蔗的在歐洲高緯度、乾燥環境,古巴溼熱的氣候,簡直就是甘蔗的天堂。
而後幾百年中,大量甘蔗莊園在古巴開闢。成熟的甘蔗被採伐後榨汁、煉糖,並送回歐洲,啟蒙了歐洲的糕點、咖啡和茶飲文化。
到今天,古巴砂糖還是與雪茄齊名的當地最大的出口物資。
但歐洲製糖工藝與中國製糖有一個巨大的差異:追求純淨。所以中國人會反覆熬煮蔗漿,最後煉幹水分,成為塊狀的固體,這是我們所謂的手工古法紅糖;而白人則會在蔗漿濃縮後,以物理手段使得蔗糖晶體析出,獲得「純淨」的砂糖。
砂糖的好處是甜度更高,但會浪費甘蔗汁中剩餘的糖分和胺基酸。西班牙人把這種帶著苦味的漿液稱為「糖蜜」,通常用作飼料,也給甘蔗園中的黑奴當食物吃,以求「廢物利用」。
但這種富含大量胺基酸的漿液,在炎熱的加勒比地區很難長時間保存。黑人奴隸們來不及吃完,就發現糖蜜已經發酵變酸。但喝了之後,卻獲得了類似於飲酒一樣的興奮愉悅感。
沒錯,糖蜜發酵,也和水果、糧食類似,能產生酒精。雖然口味與葡萄酒、米酒不能相比,但在惡劣的環境下還能有酒喝,這對黑奴們來說,簡直就是莫大的享受。很長的時間裡,糖蜜酒都是黑奴們調劑生活的享受。
十六世紀,英國戰勝了西班牙的無敵艦隊,獲得了古巴的殖民地。與神經大條的西班牙人不同,嚴謹的英國人很快發現了黑奴們的私享。他們對糖蜜酒採取了類似於將葡萄酒蒸餾成威士忌的做法,蒸餾出了一種新的烈酒——後來,它被稱為朗姆。
新蒸餾的朗姆酒口味單調尖銳,並不好喝,釀酒大師們想出了兩種處理辦法:一是將它裝進橡木桶中,和威士忌一樣進行陳釀,獲得橡子的芬芳,因為成年後顏色由清澈轉深,人們叫它「金朗姆」;二是模仿蒸餾以前糖蜜酒的口味,在朗姆裡加入新鮮的甘蔗汁,再搭配青檸檬、薄荷調味配色,清亮碧綠的樣子,與黑奴們喝的烏糟糟的飲料區分開來,有「文明人飲料」的樣子了,這就是莫吉託。
No:3 叄
口味新奇、樣子漂亮,莫吉託很快從新大陸「反攻」歐洲,在歐洲多元文明的洗禮下,出現了很多不同的版本。
人們把這些「不正宗」的莫吉託,稱為「Mojito pestato」,即「歐洲版」或者「錯版」。
懂吃的法國人,用甜美的利口酒替代兇猛的朗姆,減少了糖的用量,也降低了酒精度;因為歐洲缺乏青檸檬,用橘子和葡萄柚的雜交品種桔柚替代,降低了酸度。這種法式莫吉託有著親和、溫柔的特點,是特別受歡迎的餐後甜酒。
義大利人則用利古裡亞沿海出產的羅勒葉替代青檸檬,再加大量的冰,放在瓦罐中飲用,是意餐粗放又美味的典型做派。
隨著時代的變遷,這類變型莫吉託越來越多,基酒包括龍舌蘭、香檳、金巴利,水果則覆蓋了石榴、覆盆子、百香果乃至椰子。有好事者做過統計,多達三百餘種。
碳酸飲料發明後,往莫吉託中加入蘇打水成了標配,氣泡飲料獨有的刺激感,與薄荷青檸賦予它的銳利相得益彰,甚至還有人拋棄酒精飲料,只用蘇打水、雪碧或者薑汁汽水來調配所謂的「無醇莫吉託」,滿足更多人的口味。
最有意思的是,北非國家因為宗教信仰的關係,不能飲酒。當地人為了喝莫吉託,用大量茶葉加水,煮出高濃度咖啡因的茶汁,模仿酒精洶湧澎湃的「上頭」感,再加上糖、薄荷葉,成為獨具特色的民族飲料。
為了從顏色上更好地模仿真正莫吉託,凸顯薄荷的鮮綠,北非國家拋棄了廣泛流行於西方的紅茶,改用綠茶——摩洛哥、突尼西亞等國,因此成為了對中國綠茶需求量最高、出口量最大的貿易國,而這種綠茶莫吉託,則被當地人譽為「國飲」。
-END-
500年前,在古巴甘蔗莊園裡戰戰兢兢喝著發酵糖蜜水的黑奴們沒想到,無心栽花之舉,竟然經過歷史的發酵,變成了風靡世界的飲料;甚至發祥於地球另一端的中國綠茶,也因此多了一種有趣的表達形式。
在這個越來越近的地球上,沒有一種食物是孤島,也沒有人能獨善其身。莫吉託是古巴的,當然,更是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