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梅花古詩很少,但這首唐詩,用20個字寫出了自己的命運

2020-12-13 老張侃詩詞

作為晚唐文學史上最重要的詩人之一,李商隱對於梅花的寫作並不很多。今天來看他有關梅花主題,流傳最廣的應該是這一句「素娥惟與月,青女不饒霜」。

這首唐詩寫於四川,是他第一次見到四川的梅花,所寫出的詩句表達了對梅花的喜愛。但是在晚年妻子去世、而他又被迫遠離家鄉之時,所寫的一首梅花主題的古詩,卻表達出了李商隱無比傷感的情緒。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華。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這就是李商隱的《憶梅》,這首古詩很短,只有20個字。而且一般寫梅花的季節都是在冬天,但是李商隱這首唐詩就寫於春天。所以,他題目用的是「憶梅」。也就是回憶去年冬天梅花的開放。

詩歌剛一開始並非直接寫梅花,而是寫自己當前的處境。妻子去世之後,為了生計,李商隱滯留在遠離家鄉的地方。對於一個向來愁苦的詩人來講,這樣的日子實在是難熬。不過好歹終於能夠看得到春天的氣息,他的心中還是有幾分驚喜。

大地回春,萬物更新,李商隱在百花爭豔的春天當中似乎也找到了片刻的安慰,而對於春天的美麗景色也生出了無限的依戀。雖然此時此刻遠離家鄉,由不得脫身,但是現在的自己至少能夠做得到有美麗的春色帶來安慰。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也就是在此時,他想起了去年的梅花。因為這梅花比春天的花朵開得要早,而在眼前奼紫嫣紅,百花盛開之時、它又在哪兒呢?

但其實,寫的是梅花又何嘗不是在寫的自己悲苦的人生。李商隱少年成名,本以為能夠有很好的發展,但是卻沒有想到一路坎坷。在別人未必有他如此才華卻能夠一飛沖天之時,而他自己卻只能在川蜀等偏遠之地,靜靜等待生命的零落。

亦如這梅花一樣。開放得雖然早,但是等到其他花朵奼紫嫣紅之時,卻又早早地凋謝了。這如何不讓他感覺到傷悲?所以這首古詩堪稱李商隱筆下最傷感的梅花詩歌。表面上看是歌詠,看內容才知道是怨恨。

怨恨自己生不逢時,怨恨這個時代讓他無立錐之地。

相關焦點

  • 唐詩三百首最刻骨銘心的愛情詩,李商隱傾注一生心血寫出千古名句
    唐詩300首當中有很多愛情詩歌,晚唐最著名的詩人李商隱也寫了很多的愛情詩歌。不過李商隱這一類的詩有一個很大的特點,那就是沒有題目。尤其是他的一些非常經典的愛情是幾乎都是沒有題目的,今天我們所分析的這首古詩也是沒有題目。要說題目也不過是兩個字,叫做無題。
  • 唐代三李之一,一首邊塞古詩晦澀難懂,但是最後14個字容易理解
    唐代詩歌文學史上有著名的唐代三李,他們分別是李白,李賀和李商隱。李白被譽為詩仙,文學史上的地位已經無需贅言;李商隱延續了唐詩最後的輝煌,所寫出的那些精彩唐詩是詩歌史上不朽的經典,至於其中的李賀卻是唐代詩人當中的另類。因為這個詩人只活了20多歲,一生當中確實比較悲催。
  • 此人與李白李商隱並稱為唐代三李,卻無一首詩入選唐詩三百首
    共 763 個字,4 張圖片,預計閱讀時長 3 分鐘說到著名的唐代詩人,李白李商隱是不可被忽視的。除了這兩個詩人之外,唐代還有一位姓李的著名詩人,他們三個人並稱為唐代三李。這個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詩鬼李賀。
  • 古詩的特點是什麼?怎麼寫出一篇古詩?
    我們在欣賞古詩,詠誦古詩的同時,有一個問題擺在了眼前,今天的我們還能寫出來古詩嗎,答案當然是肯定的。那麼我們該怎們樣寫出一篇古詩(近體詩)呢?換句話說,我們在創作一首近體詩(格律詩)的時候該注意哪幾個方面呢?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換句話說,也就是至少要做到以下三點。
  • 李白這首入選唐詩300首的唐詩只有6句,卻成就最含蓄的相思古詩
    在他的唐詩當中,我們可以看到「李白乘舟將欲行」的大白話,也能看到「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的複雜;我們能看到「明朝散發弄扁舟」的豪情,也能看到「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的低吟淺唱。雖然李白給我們的印象是那個充滿豪情的大詩人,但是他的情感細膩表達也有精彩之處。比如今天我們所看到的是他一首入選唐詩300首的詩歌。
  • 李商隱悼念亡妻,這首古詩描寫生動,詩人不愧為晚唐才子
    李商隱是晚唐傑出詩人,他年少苦讀,卻仕途坎坷。他成家後與妻子非常恩愛,可是為了生計,又不得不到處奔波。一方面他感慨自己無法實現心中的夢想,另一方面痛惜自己無法盡一位丈夫和父親的責任,經常深感自責。下面介紹李商隱悼念亡妻,這首古詩描寫生動,詩人不愧為晚唐才子。悼亡妻薔薇泣幽素,翠帶花錢小。嬌郎痴若雲,抱日西簾曉。枕是龍宮石,割得 秋波色。玉簟失柔膚,但見蒙羅碧。
  • 詩壇泰鬥把李商隱《錦瑟》改成現代詩,是不知天高地厚還是有實力
    若真有人敢這麼做,那多半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了。但這事,還真就有人做了,此人名叫洛夫。洛夫先生是小美很欣賞的詩人之一,他1928年出生于衡陽,是華語詩壇泰鬥,享譽國際,曾提名諾貝爾文學獎。洛夫老先生2018年離世,其詩歌生涯中幾乎把能拿的詩壇大獎都拿了個遍,他的詩風為魔幻現實主義,大家送了他一個很霸氣的稱號:詩魔,上一個被這樣稱呼的詩人是白居易。
  • 李商隱用荷花作比喻給妻子寫了首詩,把自己的遭遇展現得淋漓盡致
    古詩中描寫花朵的並不少,畢竟田園詩佔據了古代文壇很長一段時間,不管是菊花、桃花、梅花,都曾被寫到詩文中,千百年被吟誦。但是將愛情寄於荷花中的應該很少,因為在人們眼裡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是節操的象徵,可是李商隱就能夠將愛情自然而然的融入到七月裡盛開的荷花上,他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寫的這首情詩呢?而他又是寫給誰的呢?
  • 李商隱這首詩,寫出了對美好愛情不可抑制的渴望,尾聯是千古名句
    李商隱有七律無題詩六首,六首都被蘅塘退士選入了《唐詩三百首》,此前,小樓已經寫文章賞讀過四首,今天再讀一首。無題四首(其二)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金蟾齧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 一首出神入化的唐詩,全詩無一風字卻句句寫風,共20字包含4數字
    最短的古詩能短成什麼樣子?先看看這首被稱為神作的《彈歌》:「斷竹,續竹;飛土,逐肉」,僅8個字就寫出了製作工具、打獵的整個過程,這就是所謂的言簡義豐。而今天筆者要和大家分享的同樣是一首言簡義豐之作,來自唐代宰相李嶠。說想李嶠也算是個頗有爭議的人物,一生歷經了五朝,三度拜相,但卻如牆頭草一般依附過武三思和韋氏等人,後世對他這種行為多不恥。
  • 君問歸期未有期,這句詩竟是李商隱抄的?網友:難怪他是冷門詩人
    這是小學生都會背的古詩好嗎?難道現在的年輕人都不讀書的嗎?沒文化實在太可怕了!這條帖子發出之後,簡直就是一石激起千層浪。網友們紛紛留言嘲諷這個博主。然而,這位博主在道歉時竟然說,李商隱是個「冷門詩人」。這下網友們徹底炸鍋了,而「冷門詩人李商隱」也順勢登上了熱搜。
  • 唐詩三百首29首五絕作品賞析之二,篇篇膾炙人口,值得你收藏轉發
    目前五絕古詩已經全部賞析完畢,且七絕古詩也已經賞析過半。這篇文章作為一個匯總,將整體展現唐詩三百首中的經典五絕詩作,且按照作家作品進行排列。在《唐詩三百首29首五絕作品賞析之二,篇篇膾炙人口,值得你收藏轉發》當中,我們賞析了王維、孟浩然、王之渙、元稹、王建等人的10篇詩詞,今天我們要繼續賞析杜甫、賈島、柳宗元、白居易、李白、劉長卿和裴迪的10首詩詞。請大家持續關注。
  • 清朝無名氏一首無題詩,頗有李商隱的風採,通篇寫得很有韻味!
    這首詩的作者現在無從考證,不知何人所作,也不知道詩人是誰,但是寫得很有趣,從開篇到結尾,不僅寫出了新意,也頗有晚唐詩人李商隱的風採。如果你熟悉唐詩的話,對於李商隱的《無題》詩一定不會陌生。後期的李商隱一直處於悲痛之中,寫下了十幾首《無題》,除了描寫愛情,還有就是抒發內心的苦悶,以此表達了一種孤獨的心境,還有對於人生的感悟。
  • 四季古詩|冬季古詩18首(上)
    不要讓自己成為孩子成長的天花板培養孩子前先培養自己腹有詩書氣自華!之前有家長私信問我關於孩子背古詩的事情。拋開那些喜歡國學、喜歡古詩詞的孩子不講,只講譜娃。學古詩的基本要領:不能光背要理解。背誦只是從字面意思上記住了這首詩,深層次的理解才是我們應該學習的內容。結合場景。帶孩子旅行的時候,可以和他分享詩句;應季時節,也可以學一些應季的詩。結合實際情景,可以加深對古詩的理解。
  • 唐詩中最深情友誼表達,元稹聽聞白居易被貶寫了經典的7個字
    友情,愛情,親情是這世界上最常見的情感方式,而在人生難得一知己這樣經典警語的背後,有非常多的詩詞都在詠嘆朋友間的友情表達。歷史上那些說不盡的送別古詩,很大一部分都是在表達朋友接送別的離愁別緒。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洛陽親友如相外,一片冰心在玉壺。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寫的是送別,詠嘆的都是朋友間的深情厚誼。
  • 李商隱的兩首詠雨詩,全詩無一雨字,卻把「雨」展現得淋漓盡致
    古詩文化主要看唐朝,這一時期湧現了無數優秀的詩文,影響深遠至今還在流傳,這些作品的背後,是一個個鮮活的文人,思想各異卻對詩詞文化痴迷。例如李白、杜甫,一個是盛唐的代表,一個是衰唐的代表,兩人合璧便是一個大唐!
  • 古詩詞賞析 |《嫦娥》李商隱 |【唐詩三百首】
    那點綴著空曠天宇的寥落晨星,仿佛默默無言地陪伴著一輪孤月,也陪伴著永夜不寐者,此時連這最後的伴侶也行將隱沒。「沉」字正逼真地描繪出晨星低垂、欲落未落的動態,主人公的心也似乎正在逐漸沉下去。「燭影深」「長河落」「曉星沉」,表明時間已到將曉未曉之際,著一「漸」字,暗示了時間的推移流逝。索寞中的主人公,面對冷屏殘燭、青天孤月,又度過了一個不眠之夜。
  • 江上遇到大風,北宋詩人寫出最瀟灑古詩,最後7字乃是自由的吶喊
    不經意間,這成為了他最瀟灑的,尤其最後七個字,幾乎就是自由的吶喊。浩蕩清淮天共流,長風萬裡送歸舟。應愁晚泊喧卑地,吹入滄溟始自由!這首古詩就是宋代詩人蘇舜欽的《和淮上遇便風》。詩人生活在北宋初年,和範仲淹是同一個時代的人。雖然他只活了40歲,但是在他的筆下卻時常有非常精彩的詩句。「浩蕩清淮天共流,長風萬裡送歸舟」,詩歌的一開始頗有幾分盛唐氣象,使人一下子覺得這並非是一首宋詩,而應該是一首唐詩。
  • 與李商隱齊名晚唐詩人,片言隻語寫出蓮花品格,還有「洛神」的美
    宋代文學家周敦頤寫出了著名的《愛蓮說》,「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成為其中最具靈魂的古文語句。謳歌了蓮花的君子品格,也代表了作者本身對君子品格的追求。用花朵來代表人格的追求,是中國古典詩詞中常見的現象。
  • 晚唐最失意的一首唐詩,讀來都是傷悲,最後7個字卻驚豔千年
    伴隨著唐王朝的逐漸衰落,唐詩也逐漸告別歷史舞臺。尤其是在晚唐時期,很多詩人都在用心血抒發唐王朝日薄西山的無奈,其中也產生了很多經典的詩句。今天談到的這首古詩就是如此。全文很短,只有28個字,但可以說是晚唐最失意的一首唐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