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三李之一,一首邊塞古詩晦澀難懂,但是最後14個字容易理解

2021-01-21 老張侃詩詞

唐代詩歌文學史上有著名的唐代三李,他們分別是李白,李賀和李商隱。李白被譽為詩仙,文學史上的地位已經無需贅言;李商隱延續了唐詩最後的輝煌,所寫出的那些精彩唐詩是詩歌史上不朽的經典,至於其中的李賀卻是唐代詩人當中的另類。

因為這個詩人只活了20多歲,一生當中確實比較悲催。而且因為他父親名字的緣故,沒有辦法參加科舉考試,這對他來說是最為沉重的打擊。所以他把所有的才華,所有建功立業的渴望,都放在了詩詞當中。雖然只活了20多歲,但是卻留下了幾百首唐詩,效率是相當之高。

而且李賀在寫唐詩的時候所用的字眼非常晦澀難懂,多用那些比較奇怪的顏色詞語,讓整首古詩像五彩斑斕的畫作一般,帶給人無盡的視覺衝擊。這倒也成為了他的一種寫作特色。由於這種寫作風格,再加上他壽命的相對短壽,所以也被譽為「詩鬼」。

今天我們所帶來的這首唐詩,就是他一首比較著名的邊塞古詩。全文比較拗口,晦澀難懂,但是最後14個字相對容易理解,也表達出了詩人這唐詩寫作的主題。且看。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角聲滿天秋色裡,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這首唐詩的題目就是著名的《雁門太守行》,是李賀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這首唐詩讀起來非常拗口,尤其是第三四句和第五六句,難以理解、難以讀懂詩人究竟在說什麼。不過在這古詩的一開始,就在我們眼前展開了一幅宏大的戰爭場面。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敵軍從遠處滾滾而來,就像是黑雲壓城一般,幾乎就要把城牆給吹倒。但是守城的將士們毫不氣餒,毫不畏懼,整齊的鎧甲在陽光的照射下,金光閃爍,和敵軍的黑雲壓城形成鮮明的對比。而這樣的顏色對比也反映了詩人對於城內軍隊戰勝敵軍的信心。

「角聲滿天秋色裡,塞上燕脂凝夜紫」,這兩句古詩其實寫的是戰爭的場面,號角聲聲響徹秋夜的長空。塞外的天邊,本來是萬霞密布,但是因為兩軍交戰而血流成河,鮮血浸透了大地,變成了紫色。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接下來依然寫戰爭場面的繼續。這裡的戰場進行得如火如荼,非常慘烈。正在這時援軍趕到,紅旗半卷帶來了勝利的好消息。而且隨著黑夜的到來,隨著天氣的寒冷,連進軍的鼓聲都顯得更加低沉。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將士們為了報答祖國,為了報答朝廷,為了報答國君的賞賜和厚愛,手提寶劍誓死為國戰鬥到最後一刻。

最後這兩句古詩所表達的情感和邊塞詩的豪邁是一致的,也是最容易能夠理解的。正如前文所說,李賀在仕途上毫無指望,只能把這種想像、這種渴望融入到詩篇的創作當中,寫出內心的豪情無比。

也或許是因為詩人寫出太多精彩的唐詩,以至於耗盡的最後的心血,影響了它的壽命。今天我們讀他的每一首古詩,都在感慨這裡面活躍的其實是李賀年輕的生命氣息。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感謝圖片原作者對本文的貢獻,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唐代著名詩僧冒雨送人,最後14字別出心裁,委婉含蓄卻很有感染力
    今天我們所談到的這首古詩就是如此,一個著名的詩僧冒雨送人,寫出的一首詩歌,最後14個字別出心裁,雖然含蓄委婉,但是卻極富感染力。蜀魄關關花雨深,送師衝雨到江潯。不能更折江頭柳,自有青青松柏心。這首唐詩是唐代詩僧貫休的《春送僧》,是一首僧人送給僧人的送別詩。題目當中也說了這是一個春天。春天的離別向來最容易有詩情畫意,王維唐詩「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其實就寫於「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的一個春天。這首古詩的一開始,同樣也有關於春天的色彩。
  • 高適很雄壯的一首詩,最後5個字堪稱絕唱,其中豪情流傳1000多年
    唐代的邊塞詩是一絕,雖然漢代亦是開疆擴土,但吃虧在語言形式還沒有完全成熟,給後人留下來的傳奇記錄遠遠沒有唐代的撼人心魄。說起漢代,我們可能說到李廣、衛青、霍去病,這是幾個一直被用到現在的英雄。說到漢代古詩,最著名的就是古詩十九首,這些與唐代的盛況是完全比不了的。
  • 劉禹錫的一首七絕,開篇看似平淡無味,最後兩句卻令人拍案稱奇
    所以一首流傳久遠的絕句,其實更需要深入細緻的觀察,以及紮實的詩詞功底。盛唐詩壇人才濟濟,但是善於寫絕句的並不多。王昌齡是公認的七絕聖手,高適與岑參雖然也是邊塞詩人,卻更擅長古體詩。另一位絕句高手自然就是王維,而李白則對長篇古詩與絕句都在行;杜甫則是多面手,幾乎各種題材都拿手,不過詩聖的最強項應該還是律詩。
  • 唐代四大邊塞詩人同臺對決,誰更勝一籌?
    都說唐代為強盛的時代,但是連年同吐蕃、突厥打啊打啊,打打交好一下,再打,然後再交好再打,打到滅國都沒繼續。那些守邊徵戰的將士太難了。但是正是他們讓中原有了和平的時期。唐代四大邊塞詩人都有那個在邊關從軍的經歷。
  • 詩詞欣賞:「邊塞詩人」高適10首詩
    高適(704—765年),字達夫,安東都護高侃之孫,唐代大臣、詩人。作為著名邊塞詩人,高適與岑參並稱「高岑」,與岑參、王昌齡、王之渙合稱「邊塞四詩人」。其詩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著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
  • 被譽為「五言之冠冕」的古詩十九首魅力何在?
    《古詩十九首》被大文學評論家劉勰譽為「五言之冠冕」,這十九首詩的魅力到底在什麼地方?熟悉詩詞的朋友主要熟悉的是唐宋詩詞,也會了解一些先秦的《詩經》。當想到漢代文學的時候,想到最多的大概是漢賦。漢賦因為距離現在時間太久遠,加上大部的漢賦擅長堆垛詞藻和好用生詞僻字,以及多寫皇家,所以不太容易一下子抓住普通讀者的眼球。
  • 晚唐最失意的一首唐詩,讀來都是傷悲,最後7個字卻驚豔千年
    今天談到的這首古詩就是如此。全文很短,只有28個字,但可以說是晚唐最失意的一首唐詩。字裡行間當中浸透的都是詩人對唐王朝日薄西山的惋惜,讀來都是傷悲,但是最後七個字且非常的驚豔。曾伴浮雲歸晚翠,猶陪落日泛秋聲。世間無限丹青手,一片傷心畫不成。這首唐詩就是唐代詩人高蟾的《金陵晚望》,雖然是一首題畫詩。
  • 唐代一個妻子寫給丈夫的古詩,伉儷情深的樸實無華讓人感動
    一直覺得現實社會社會的夫妻是最不容易,也是最不簡單的。兩個人本來或許不認識,而且也沒有任何的血緣關係,但是卻要彼此牽手相伴一生。雖然剛開始的時候有愛情維繫兩人的感情,但是但是時間一長難免陷入鍋碗瓢盆兒的家務事當中。
  • 李商隱的詩,不只是晦澀難懂,他把美女寫絕了,不信你看!
    李商隱的詩讀著美,是他圈粉的原因之一,但他的詩讀著晦澀難懂,又是眾人脫粉的原因,搞不懂偶像在想什麼,對粉絲來說是一件多痛苦的事。李商隱的詩有多難懂呢,連他自己都不知道該給詩起個啥題目,乾脆直接「無題」,像《錦瑟》這種名篇,詩題是直接把詩句前兩個字拿來用,本質上來說還是屬於「無題詩」,1000多年過去了,《錦瑟》到底寫了什麼,人們還是靠猜,這麼說吧,讀李商隱詩,不是在讀詩,而是在猜詩謎。
  • 王安石的一首詩,巧用典故,對比鮮明,最後14字更是含義深遠
    有一次詩人作為朝廷的使臣,擔任了一次特殊的任務,他看見沿途的各種場景,卻很有感觸,下面介紹王安石的一首詩,巧用典故,對比鮮明,最後14字更是含義深遠。白溝行北宋:王安石白溝河邊蕃塞地,送迎蕃使年年事。蕃馬常來射狐兔,漢兵不道傳烽燧。
  • 程朱理學晦澀難懂,該如何讓百姓理解接受?朱熹:添加現實基礎
    但問題是程朱理學作為一種相對抽象的哲學理論體系,晦澀難懂,就連受教育水平普遍較高的現代人理解起來都極為費勁。那麼封建時期那些受教育水平極為低下,甚至存在大量連自己名字都不會寫的民間普通百姓又是如何理解的呢?
  • 古詩難懂?給你一把閱讀古詩的鑰匙
    古詩,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是中國古代文學中的經典。閱讀古詩,可以豐富語言積累、提升審美能力、提高文學素養。近年來,語文學科更加重視對詩歌閱讀能力的考查。如何讀懂一首古詩?這個方法管用!一、首先析題目。
  • 易中天曬了首不完整的七律,求網友補最後7字,引出不少古詩高手
    說句實話,筆者認為這也不能怪他們,畢竟有李白、杜甫、蘇軾的詩在,他們曬首古詩一不小心就得「搬著石頭砸自己的腳」。對於他們的顧慮筆者十分理解,不過若是咱們一直都停留在背前人的千古名作這個層面,卻喪失了自我創作的能力,那就沒什麼意思了。所以,對於會時不時曬出自己詩作的文化名人,筆者是十分佩服的。
  • 五年級語文下冊第9課《古詩三首》圖文講解,體會愛國情感
    這篇課文一首唐詩兩首宋詩,都是表達愛國情感的經典之作。我們一起來學習這三首詩,感受傳統詩歌的魅力,體會詩人心中最樸素最動人的愛國情感。學習生字詞,掃除障礙,讀通課文給生字注音,拼讀兩遍,整體認讀兩遍。書寫生字三遍,注意「摩」字是半包圍結構,「仞」字不要漏寫一點。用斜豎線畫出三首詩的停頓節奏,大聲朗讀三首詩,讀準字音,讀出節奏。
  • 武則天發明了18個漢字,僅剩1個字流傳至今,雖然難懂但好聽
    而《中華字海》中85000個字也絕非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在不同的時代,逐漸積累的結果。 後來收集到的文字就有2000多個,但是除去一些錯字、異體字,最後只剩下600多個。由於這種語言文字比較特殊難懂,所以只在局部鄉村流行。 「女書」中的文字是一種文化表現,文字文化博大精深,武則天能造出18個字也是別出心裁,本身文化涵養也不錯,但是為什麼18個字中,其中17個都被廢除掉了,卻還保留著最後一個呢?
  • 高考語文備考:如何讀懂古詩
    對於考生來說,能否全面理解、深刻領悟作品的內容和技巧,能否讀懂詩歌極其關鍵。因此,必須扭轉輕讀詩、重做題的傾向,我們應沉下心來,反覆咀嚼,一定要重視古詩本身給我們傳達的內容,從而來解讀古詩。 在考場上,究竟怎樣才算讀懂了一首詩歌呢?
  • 古詩賞析第九首:盧綸《塞下曲》
    作者簡介盧綸(748——800),字允言,祖籍山西蒲州,唐代詩人,大曆十才子之一。唐玄宗天寶末年應進士舉不第,安史之亂時避亂於江西鄱陽。唐代宗大曆初又數次赴長安應試而未及第。後來通過宰相元載、王縉的推薦,任閿鄉尉、集賢學士、秘書省正字、監察御史等職。
  • 一首小詩40個字,從字到尾一個音,中國的語言文字太神奇了
    眾所皆知,中國的漢語言文字是世界最難學習和理解的語言文字之一,常常令學漢語的外國人感到非常糾結。但是,漢語也是全球最具吸引力的語言文字之一,特別是在多音多義、感情色彩、語調語境等諸多方面,獨具特色,豐富多彩,有的還生動有趣。
  • 古代邊塞詩人很多,但能一下寫出4句經典戰爭題材詩句的唯有此人
    這其中有一種內容比較特殊的,就是邊塞詩,將邊塞將士的悲苦,戰爭的苦難,都寫成了詩,唐代雖然富庶,但是從李世民開始就對外戰爭不斷,邊塞人民流離失所,將士戰死異鄉也是數不勝數。 這些邊塞詩人有許多,能夠一下子寫出四句經典戰爭題材古詩的是哪一位呢?
  • 李白的一首詩,比喻恰當,最後14字更是寓意深刻
    下面介紹李白的一首詩,比喻恰當,最後14字更是寓意深刻。有所思唐代:李白我思仙人,乃在碧海之東隅。 海寒多天風,白波連山倒蓬壺。「我思仙人」,這裡的仙人從某種意義上,也可近似理解為「賢人」或「桃花源」,表達了作者對夢想中美好世界的嚮往。仙界中應該是皇帝開明、大臣忠心,沒有欺壓和阿諛,大家都開誠布公,也都心平氣和。既有知人善任的伯樂,也有才盡其用的千裡馬,到處一片祥和安康,沒有爭名奪利的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