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一首詩,比喻恰當,最後14字更是寓意深刻

2020-12-13 品詩賞詞

古代很多文人墨客仕途受阻,在灰心喪氣的同時,雖然看清了現世的悲苦,但對虛幻世界的想像卻很模糊。他們夢想中仙境有時在碧海之東隅,有時又在西王母的瑤池。

詩人們想像,仙境裡有數不盡的珍寶和繁華,仙人們也忘情於雲山林泉之美景。他們幸福長壽,引得世人紛紛採藥煉丹,甚至長跪問寶訣,只為一朝可以乘雲駕鶴。但這種對仙界的幻想,都是從老莊虛無主義出發,兼採道家高舉遺世的思想。

很多落魄才子表面上希望超世,而骨子裡卻仍帶有很濃厚的儒家入世主義的色彩。比如屈原、阮籍、李白、蘇軾等諸人,都有濟世憂民的偉大抱負,可是當其看見世事的艱難和人壽的短促,於是就逃避到老莊的虛無清靜之中。下面介紹李白的一首詩,比喻恰當,最後14字更是寓意深刻。

有所思

唐代:李白

我思仙人,乃在碧海之東隅。

海寒多天風,白波連山倒蓬壺。

長鯨噴湧不可涉,撫心茫茫淚如珠。

西來青鳥東飛去,願寄一書謝麻姑。

詩的大意是:所思仙人,在碧海之東。那裡天寒多風,巨浪可以衝倒蓬萊和方壺兩座仙山。巨鯨噴湧出滔天的巨浪,讓道路阻隔,也令人心緒迷茫,更感嘆仙界根本無人可達。好在西王母的青鳥可以東飛渡海,我想託它寄一封書信,捎給碧海之東的仙女麻姑。

李白少有青雲之志,他自比大鵬鳥,希望能夠「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天寶元年,42歲的詩仙被唐玄宗召至長安供奉翰林。

李白本以為上蒼惠顧,可以展翅高飛,誰知此時的唐玄宗早已不再是當年那位勵精圖治的皇帝,在他和皇妃的眼裡,李白只不過是一位會寫詩的玩偶。不久李白便蒙受讒言,被迫離開長安,此詩就作於他離京之後。

李白感到自己遭受了莫大的恥辱,雖然皇帝賜金放還,但他依然感到自己在天下人面前丟盡了顏面。怨憤之餘,他也清醒地意識到禍從口出,不可太恃才放曠。於是只好含蓄地藉助遊仙的題材,抒發心中的惆悵和無奈。

「我思仙人」,這裡的仙人從某種意義上,也可近似理解為「賢人」或「桃花源」,表達了作者對夢想中美好世界的嚮往。仙界中應該是皇帝開明、大臣忠心,沒有欺壓和阿諛,大家都開誠布公,也都心平氣和。既有知人善任的伯樂,也有才盡其用的千裡馬,到處一片祥和安康,沒有爭名奪利的念想。

不過這樣的理想國也只能在夢中或酒醉之後出現,所以沉醉後的李白一旦清醒,就立刻意識到,「海寒多天風,白波連山倒蓬壺。」

李白不畏蜀道之難,也不怕路途遙遠,雖然仙人遠在「碧海之東隅」,但這位「大鵬鳥」只要有機會可以展翅高飛,哪怕山高水遠,都毫無懼色。

海寒,意味著宦海沉浮、道路崎嶇;多天風,象徵著各種重重的阻力。詩人列舉了四件事,說明欲至仙境的兇險。氣溫低寒、海風兇狂、巨浪滔天、怪物作祟,在這樣層層險阻面前,詩人雙腳沉重、舉步維艱,更痛感無望和悲哀,「撫心茫茫淚如珠」。

李白雖然充滿浪漫情懷,內心卻不停徘徊。進退兩難,卻心緒難平。最後14字寓意深刻,「西來青鳥東飛去,願寄一書謝麻姑」,麻姑,是傳說中的一位美麗的仙女,這裡也象徵著美好的生活、美滿的姻緣、以及安居樂業的環境。

李白雖然號稱詩仙,此時卻難登仙界,只好再次幻想青鳥相助。李白的探險精神值得欽佩,只可惜這隻大鵬鳥架不住如此風大浪急,還沒到半空就搖搖墜落。但讀者依然讚揚他的冒險精神、和不屈性格,也讓更多人看清了前路的艱辛。

相關焦點

  • 黃庭堅的一首六言詩,構思精妙,最後兩句更是寓意深刻
    下面分享黃庭堅的一首六言詩,構思精妙,最後兩句更是寓意深刻。蟻蝶圖北宋:黃庭堅蝴蝶雙飛得意,偶然畢命網羅。群蟻爭收墜翼,策勳歸去南柯。這期間他與朋友切磋詩畫、書法,探討人生,也很有感悟和收穫。這首詩就創作於這一期間,表達了詩人對一些問題的看法和態度。這首詩的大意是:一對蝴蝶正自由自在地在空中飛旋,卻不小心撞到了蜘蛛網上。它們掙扎了很久,也無法脫身,最後終於筋疲力盡。
  • 白居易爽約被朋友責怪,回贈了一首詩,最後7個字寓意深刻
    韓愈覺得這個小夥子才學人品都很不錯,便想把他引薦給白居易,於是就挑了一個風和日麗的吉日,邀請白居易與張籍一起到曲江踏青,白居易也答應得很乾脆,張籍更是憧憬著美好的未來。這一天張籍特意收拾得乾淨利落,希望能博得兩位大文豪的賞識。韓愈也囑咐家僕準備好路上的一應物品,還攜帶了兩壺陳年佳釀,準備與白居易高興時喝上幾口。
  • 呂洞賓一首充滿哲理的詩,寫得很是深刻,最後七個字更是出神入化
    那麼關於八仙裡的人物,其實現實生活中也是有原型,例如韓湘子是在中唐人韓愈的侄子,另外呂洞賓也是真實存在,大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時期,原名呂巖,他不僅是一位道士,同樣也是一位了不起的詩人,有很多的詩作流傳於世,其中一首《牧童》更是具有代表性,把牧童描寫得活靈活現,讀來令人拍案叫絕。
  • 李白描寫女人容貌的一首詩,短短14個字,至今無人超越
    不過我們今天所說的是李白一首描寫古代女子容貌的詩詞,這首古詩只有簡短的四句,每句七個字,卻把女子的容貌寫得十分傳神,就算是如今的大作家可能都表達不出這位女子的美,而李白用一句話就概況起來,美得無人可比擬,這表達方式幾乎沒人可以超過他。
  • 李白的一首古體詩,順手借來,最後10字包含一個成語
    古代詩歌最早起源於民歌和勞動號子,而且詩與歌舞、音樂都融合在一起。後來才有了詩經和楚辭,漢代時又出現了樂府民歌。到了魏晉時期則以五言詩為主要題材,終於在唐代發展到巔峰。唐詩從發展到成熟,人們普遍運用律、絕形式作詩。
  • 王安石的一首詩,巧用典故,對比鮮明,最後14字更是含義深遠
    有一次詩人作為朝廷的使臣,擔任了一次特殊的任務,他看見沿途的各種場景,卻很有感觸,下面介紹王安石的一首詩,巧用典故,對比鮮明,最後14字更是含義深遠。白溝行北宋:王安石白溝河邊蕃塞地,送迎蕃使年年事。蕃馬常來射狐兔,漢兵不道傳烽燧。
  • 李白一首看似再簡單不過的詩,卻一字不可改,最後5個字耐人尋味
    再沒有一位詩人,有李白這樣的影響力,如果說唐詩是一座後世無法企及的高山,那毫無疑問李白就是那站在山之巔的男人。這個男人或許在後世不少人眼中是「謫仙人」,是「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的大詩人,但是在那61年的生命裡,他不過是個漂泊了一生的遊子、是懷才不遇的文人、是只能把不得志藏進詩句中的青蓮居士。
  • 譚嗣同風華正茂,這首詩豪邁奔放,最後14字更是一語雙關
    18歲正是風華正茂之年,想當初,盛唐詩人李白18歲出川壯遊,此後見多識廣,為他一生的文學創作奠定了基礎;北宋詞人柳永18歲時外出闖蕩,也終於成就了詞壇的一段佳話。也許18歲還很稚嫩,經常會跌跌撞撞,但是沒有什麼可以阻擋一顆已經放飛的心。世界那麼大,一定要出發!下面介紹的是譚嗣同風華正茂,這首詩豪邁奔放,最後14字更是一語雙關。
  • 李白構思新穎的詩作,明快流暢,最後14字更是情深意長
    李白雖然充滿浪漫的激情,但也是性情中人,在一次送行的酒席上,差點熱淚盈眶。 金陵酒肆留別唐代:李白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唐玄宗開元十四年,26歲的李白出蜀後,已在金陵逗留了大半年時間。這年春天,詩人準備啟程,「煙花三月下揚州」,臨行之際,一群朋友在酒店為他餞行,李白作此詩留別。
  • 李白一首詩描寫了出來
    經司馬承禎、賀知章等人的舉薦,李白終於在唐玄宗天寶元年得到了翰林的職位。唐玄宗在接見李白的時候,曾經說慕名久已,此時的李白確實已經名滿天下了。相傳有一次唐玄宗醉酒之後,問了李白一個問題:「我治理下的天下和武后治理下的社會相比,哪個好一些?
  • 李白的一幅書法真跡,也是一首勸酒詩,短短40字盡顯豪邁大氣
    但其實李白還有一幅詩帖,很多專家都曾鑑定過,確實是他的真跡,這幅詩帖就是《嘲王歷陽不肯飲酒》,是李白寫的一首「勸酒詩」。地白風色寒,雪花大如手。笑殺陶淵明,不飲杯中酒。浪撫一張琴,虛栽五株柳。他曾多次去宣城,城中有位善於釀酒的老師傅紀叟,李白與其私交甚好,在其過世後,還寫下一首詩《哭宣城善釀紀叟》,「夜臺無李白,沽酒與何人」。還有,當時汪倫,涇縣一普通農民,為何能邀請他李白?就是因為他的邀請信正中李白的下懷,「先生好飲乎?此處有萬家酒店」。
  • 秦韜玉的一首詩,僅是最後7字就寓意深遠,令人深思
    詩歌欣賞中也應該注意主觀能動作用,不要只局限於掌握原意,完全可以做一些恰當的豐富和發展。因為詩歌本來就是生活的抽象,並非日常的真實記載,心情不同、立場各異,理解上就各有側重。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詩有百解、詞無達詁。比如晚唐詩人李商隱的很多作品,用典較多,理解起來也很困難,有些看似描寫閨怨,其實是表達詩人內心的愁情。
  • 李白很瀟灑的一首詩,28字回答俗人的逼問,最後7字簡直千古風流
    李白的詩中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意味,杜甫喜寫格律,李白風格則偏向樂府,或許正是詩中樂府那種真誠親切的氣息,特別能夠引起我的共鳴。李白和杜甫的詩在風格上的差異很明顯,但是在更深層次,他們還有著某種更本質的不同,詩歌風格上的不同,只是生命層次不同的外在表現而已。不過具體不同在哪裡,感受又差距在哪裡,我還給不出很確切的答案。
  • 李白人生最後一首詩,非常經典的墓志銘,他的大鵬精神了解嗎?
    李白在青年的時候,拜訪過李邕,那時候,李邕非常的有名,而李白又不拘俗禮,被李邕不喜,因此李白走的時候寫了一首《上李邕》的詩,是的內容如下:這首詩,李白更是把自己比作大鵬,直抒自己有遠大的抱負,同時諷刺李邕,說你李邕雖然有名氣,但是也不可以輕慢年輕人,我李白即使沒有你的幫助,也可以同大鵬一樣,翱翔九天。
  • 李白很經典的一首詩,躺在沙丘城想念杜甫,最後10字成千古名句
    然而歷史上還就是有這種人,他們還認認真真的去做考證,從歷史中發現一些李杜不和的蛛絲馬跡,然後費盡心思的炒作,希望大家接受自己的觀點,以至於在後世也產生了不小的影響,不是有很多人都認為李白看不上杜甫嗎,杜甫給李白寫了14首,李白卻僅僅給杜甫寫了3首詩。一個很簡單的道理,李白如果看不上杜甫,當初就根本不會與杜甫見面。
  • 李白很著名的一首詩,語言很「接地氣」,卻將異地相思寫到了極致
    【臨其詩境】而李白的偉大,不僅在於他極致的浪漫,更在於他對普天下各式各樣的人,都有著一顆同樣強烈的同理心。發生在別人身上的快樂,李白能夠完完全全的分享,而發生在其他人身上的災難與痛苦,李白也能絲毫不差的感受到,然後以自己的才華為筆,將其浪漫的表達出來。
  • 賀知章退休回鄉,李白寫下一首趣詩相送,最後5個字讓人啼笑皆非
    而筆者本期要介紹的這首詩,也是李白的一首28字贈別詩,是寫給對他有著知遇之恩的賀知章,最後5字讓人啼笑皆非。《送賀賓客歸越》-(唐-李白)鏡湖流水漾清波,狂客歸舟逸興多。山陰道士如相見,應寫黃庭換白鶴。李白寫這首詩的時候,正值賀知章退休回鄉。
  • 李白頗具爭議的一首詩,開篇6字驚豔世人,其中一句堪稱不世經典
    此詩富有極大張力的擬人手法,雲朵想與貴妃所著衣裳媲美,花兒欲同貴妃之容顏比麗,一個「想」字,傳神地寫出了貴妃之美,自然靚麗,尊貴華雍,擬人、誇張以及想像等諸多藝術手法讓人冥想動容。李隆基讓李白作詩取悅楊貴妃,李白當著貴妃面吟誦出此詩,後卻對貴妃言之,此詩並非為她而寫,遂拂袖離開,詩仙就是詩仙,詩我給你作了,但風骨仍不會為任何所變,即便你是皇帝和第一美人。確實詩壇上,李白堪稱極星,璀璨奪目。就是這樣無雙的李白,流傳有一首最為動情的相思詞,迴腸盪氣,傳唱千年,經久不衰!
  • 李白很瀟灑的一首詩,第2句俗不可耐,最後14字卻狂放到極致
    文/顧無【引觴漫談】今天更新的文章是李白專場,選的也都是一些比較有代表性,有趣的詩歌,有興趣的可以多看看。很多時候我們想問,距離李白的時代已經過去了1000多年,這1000多年裡出現了太多太多的文人、文學家和詩人,但是為什麼,偏偏只有李白?
  • 李白最平淡的一首詩,卻道盡了夫妻之情,最後10字催人淚下
    《秋浦寄內》是李白寫給妻子宗氏的一首五言詩,宗氏和李白一樣熱衷於修道學仙,兩人志同道合,鶼鰈情深。而李白寫給妻子的這首五言詩語言直白如話,平淡如水,但是語意雖淡,回味卻深,尤其最後一句,感人肺腑,歷經千年時光的流轉,現在依舊被人們嗟嘆讚賞。 那麼,李白的《秋浦寄內》到底寫了些什麼內容呢?他又是怎樣靠直白的語言引起人們的情感共鳴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