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寨縣希望小學30歲了,希望工程和大眼睛女孩的故事還要講30年

2020-12-26 經典大百科

1990年5月19日,由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希望工程和安徽省、金寨縣、南溪鎮配套資金援建而成的中國第一所希望小學,金寨縣希望小學正式建成。

金寨縣希望小學剪彩儀式

2020年5月19日,是金寨縣希望小學建成30周年的紀念日,30年來,金寨縣希望小學培養了以大眼睛女孩蘇明娟為代表的5000餘名畢業生,為當地的教育事業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如今的大眼睛女孩蘇明娟,已是中國工商銀行安徽省分行團委的副書記,併兼任共青團安徽省委副書記,她因為希望工程,不僅實現了「我要上學」的夢想,也由此改變了自己的人生,並有了更好的平臺和條件去回報社會和那些當初關心過自己的好心人。

大眼睛女孩蘇明娟

金寨縣,為安徽省六安市所管轄,位於皖西邊陲、大別山腹地,西、南兩面分別與河南省、湖北省毗鄰,地處三省七縣二區結合部,是安徽省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山區縣,總面積約4000平方公裡;

金寨縣由於深居大別山腹地,平均海拔約500米,但平均坡降達到21%,因為山多地少、收成不穩、交通不便,金寨縣農民百姓歷來生活貧窮落後。

金寨縣南溪鎮

1986年,金寨縣被確定為全國重點貧困縣,經過30餘年的努力,70萬金寨人充分利用當地的青山綠水進行建設和發展,2018年完成生產總值(GDP)約114億元,人均約2萬元,並於2020年9月退出貧困縣序列;

伴隨著金寨縣一起發展的,還有當地的教育事業,位於金寨縣南溪鎮的金寨縣希望小學就是最具代表性的學校。

金寨縣

金寨縣希望小學的前身為南溪鎮中心小學,學校佔地不到5000平方米,教職工不足10人,教學設施破舊,特別是周邊的許多適齡學生因家庭貧困而無法上學,或者位於輟學的邊緣;

大眼睛女孩蘇明娟就是那些隨時有可能輟學的學生之一,她家每年的土地收成僅僅夠全家人吃三個月,只能靠父親蘇良友每天起早貪黑上山砍柴、抓鱔魚換點錢去買點口糧維持生計;

在這種情況下,蘇明娟每個學期100多元的學費,成為了這個家庭裡最大的負擔。

希望工程

1989年3月,共青團中央發起成立了全國性公募的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簡稱為中國青基會,China Youth Development Foundation,CYDF),通過資助服務、利益表達和社會倡導,幫助青少年提高能力,改善青少年的成長環境;

1989年10月30日,共青團中央和中國青基開始發起實施的希望工程,接受社會捐款用於資助家庭困難學生、援建希望小學,並通過「圓夢行動」、「希望廚房」、鄉村教師培訓等項目,推動貧困地區教育事業的發展、服務貧困家庭的青少年成長發展,真正為蘇明娟們送去了希望。

金寨縣希望小學

1990年3月18日,由中國青基會捐款4萬元,同時安徽省、金寨縣和南溪鎮投入配套資金援建的金寨縣希望小學破土動工,建設者們用巨大的激情在兩個月的時間內就順利建成完工;

1990年5月19日,我國第一所希望小學,由曾在這裡戰鬥過的徐向前元帥親筆題寫校名的金寨縣希望小學舉行竣工剪彩,時任團中央書記處書記洛桑親臨現場參加竣工典禮,全國希望工程由此開端。

金寨縣希望小學

希望小學學校的建成,還只是故事的第一個結局,並不是最終的美好大結局,那些不能上學或處於輟學邊緣的孩子才是故事中最值得大家關注的主人公;

1991年5月,《中國青年報》的攝影記者解海龍到金寨縣採訪希望工程,他跑了十幾個村莊進行拍攝,當他最後來到張灣小學的課堂上時,第一眼就看到蘇明娟,一張《大眼睛》的照片定格了當時那一刻蘇明娟眼神中的豐富故事;

《大眼睛》的照片讓全中國人認識了蘇明娟,這張被中國青基會用作希望工程標誌的照片也讓全中國人認識了希望工程、希望小學,並積極為希望工程和希望小學奉獻自己的愛心。

蘇明娟接受記者採訪

後來的蘇明娟,於1998年6月19日~6月25日到北京人民大會堂參加了共青團第14次全國代表大會,並被選為團中央候補委員,2002年蘇明娟考入安徽大學職業技術學院金融專業,2005年畢業後進入中國工商銀行安徽省分行工作;

蘇明娟如今已是中國工商銀行安徽省分行團委副書記、共青團18屆中央委員會委員、中央常務委員會委員,併兼任共青團安徽省委副書記,繼續為青少年事業服務;

後來的金寨縣希望小學,已發展建成有2個校區,面積約3.6萬平方米,有教職工100餘人、教學班40個、學生約2000人,並享受到了「現代技術教育」,更重要的是先後有650餘名貧困生得到資助而順利完成了學業,累計培養了約5400名學生。

金寨縣希望小學的學生們

後來的希望工程,已經成為我國社會參與最廣泛、最富影響的民間公益事業之一,截至2019年9月,全國希望工程累計接受捐款152.29億元,資助家庭困難學生599.42萬名,援建希望小學20,195所;

2020年5月19日,中國第一所希望小學,金寨縣希望小學建成30周年,我們要永遠記得這個時間,這個關於金寨縣希望小學、關於希望工程、關於大眼睛女孩的故事,我們還要繼續講30年,永遠講下去。

相關焦點

  • 今天,中國第一所希望小學30歲了!那個「大眼睛」女孩長大了
    19日,大別山深處的一所小學迎來了30歲的生日。位於安徽省金寨縣南溪鎮的它曾經「蝸居」於一個祠堂,學生不足百人,教職工不到十人。1990年5月19日,在原址建起了兩層小樓,中國第一所希望小學就此誕生。從第1所、第100所、第1000所再到如今的2萬餘所,30年間,希望小學散作滿天星,改寫了無數的人生故事,點亮無數個夢想和未來。當年被無數人記住的「大眼睛」——蘇明娟如今已是中國工商銀行安徽省分行的員工,多年來她堅持捐助貧困生,讓愛心的種子在每個角落生根發芽。
  • 希望工程31年 到底援助了多少個「大眼睛女孩」?
    光明網訊(趙豔豔 楊亞楠 李汶鍵)還記得這個「大眼睛」女孩麼?作為希望工程最著名的「代言人」,蘇明娟現在已經完成學業並擁有了幸福美滿的家庭。謝海龍攝31年來,越來越多的孩子通過希望工程走出貧困,改變了自己的命運。截至2019年9月,希望工程累計接受社會捐款152.29億元,資助貧困生599.42萬名,援建希望小學20195所。
  • 希望小學今「而立」:改變「大眼睛」們命運的希望工程從這裡「萌發」
    但你可能不知道,距離「大眼睛」蘇明娟家鄉20多公裡,就是我國第一所希望小學的所在地。改變「大眼睛」們命運的希望工程,正是從這裡「萌發」。19日,全國首個希望小學——安徽省金寨縣希望小學迎來了30歲生日。
  • 希望工程的「大眼睛女孩」,現今情況如何?
    很多人,尤其是70、80後對下面希望工程的這張照片肯定很熟悉!這就是希望工程的「大眼睛女孩」。當年電視報紙海報到處都是這張照片,甚至明信片上都是。照片中女孩手握筆,留短髮,最傳神的是有一雙充滿對學習渴求的大眼睛,讓人看了無比心疼。這張照片,是中國青年報攝影記者解海龍在1991年於安徽金寨縣桃嶺鄉張灣村拍攝的。照片一經發表便打動了無數人的心,再後來這張照片被希望工程的主辦方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選為宣傳標誌。
  • 希望工程「大眼睛」攝影師解海龍:四十年,堅持讓手裡的相機有溫度
    1991年4月10日,解海龍忘不了那一天。在安徽省金寨縣桃嶺鄉三合中心學校的課堂上,作為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希望工程攝影志願者的他拍下了一個手握鉛筆、抬頭聽講的女孩子的照片,那雙明亮清澈的眼睛又大又黑,撲閃孩童的天真和對知識的渴望,好像會說話一般,擊中了每個看到這張照片的人的心靈,後來被選為了希望工程的標誌,人們親切地稱為「大眼睛」。
  • 安徽8歲女孩因一雙「大眼睛」走紅,被國人記住,由祖國精心培養
    1991年,安徽的一個8歲小女孩因照片上的一雙大眼睛被人們記住,照片名叫《我要上學》。 這個大眼睛女孩名叫蘇明娟,1983年出生在安徽省金寨縣的一個小山村。她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家庭的全部生活來源都依靠父母在田間水裡的辛勤勞作,遇上收成不好的時候,一家人連吃飯都成問題。
  • 那個曾為希望工程代言的大眼睛女孩,29年過去了,現狀如何呢?
    29年前,攝影師解海龍在一所貧困小學無意間拍到了一個女孩抬頭凝望的照片,在這張黑白照片之中,最抓人的就是小女孩那一雙清澈明亮的大眼睛,充滿懵懂,同時又帶著一絲堅毅和質樸。當選希望工程代言人,改變了她的命運後來這張極具標誌性的照片被希望工程作為宣傳照,一時間照片中的小女孩成了名人。直到記者把印著她照片的報紙被寄到學校,小女孩才知道原來自己被那麼多人關注著。也正是這個時候,大家才知道了她的真實姓名,蘇明娟。
  • 大山裡的海娃希望小學
    1990年5月19日,全國第一所希望小學在金寨縣建成。受制於當地自然環境和經濟水平,多年過去,金寨縣的基礎教育條件依然相對落後。 越窮的地方,教育往往越落後;教育越落後的地方,群眾就可能越窮——如何打破這種惡性循環? 在2015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上,習主席擲地有聲地宣告:扶貧必扶智,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
  • 那個希望工程的「大眼睛女孩」,如今的身份令人刮目相看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這樣一張照片:28年前的一天,小學一年級學生蘇明娟正在教室上課,一位去農村調查教育狀況的攝影師為她拍了一張照片,也就是攝影師按下快門的那一瞬間,這個女孩的命運就改變了。照片中的小女孩留著短髮,穿著樸素的衣服,手裡拿著鉛筆,黑眼睛很明亮。「大眼睛女孩」蘇明娟蘇明娟出生在一個貧窮的山區,在一個非常困難的環境中生活和學習。她父母掙的錢也只能維持生活。她每學期100多元的學費給這個小小的家庭帶來了不少壓力,甚至,蘇明娟隨時有可能沒有學上。
  • 大別山麓,「大眼睛」們圓夢想
    製圖:張銳安徽省金寨縣是國家級首批重點貧困縣。1991年,希望工程一張題為「我要讀書」的照片,傳遍大江南北,7歲金寨女孩蘇明娟那雙飽含求知渴望的大眼睛,深深打動了無數人。金寨,這個大別山腹地的「將軍縣」,隨著那雙求知的大眼睛再次走進千萬人的視線。如今,快30年過去,蘇明娟早已走出大山,憑藉自身努力和眾人幫助,成為一名銀行職員,家庭、事業幸福美滿。蘇明娟是個例,但是當年她那雙「大眼睛」背後隱藏的,是大山裡孩子的夢想和希望。
  • 大眼睛女孩蘇明娟,當初火遍大江南北,如今她怎麼樣了?
    1991年,一張主題為「我要上學」的照片一度引發了社會各界對農村失學兒童的關注。照片中的女孩有一雙大眼睛,所以她也被稱為「大眼睛女孩」。女孩的眼睛裡充滿了對知識的渴望,這張照片成了「希望工程」的標誌,火遍了大江南北。這個小女孩是誰,後來她怎麼樣了?
  • 還記得那張「大眼睛」女孩的照片嗎?這裡有照片背後的故事
    1991年4月10日,解海龍忘不了那一天。在安徽省金寨縣桃嶺鄉三合中心學校的課堂上,作為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希望工程攝影志願者的他拍下了一個手握鉛筆、抬頭聽講的女孩子的照片,那雙明亮清澈的眼睛又大又黑,撲閃孩童的天真和對知識的渴望,好像會說話一般,擊中了每個看到這張照片的人的心靈,後來被選為了希望工程的標誌,人們親切地稱為「大眼睛」。
  • 11年前的春運媽媽,30年前的大眼睛女孩,後來的她們發生了同樣的故事……
    這張「大眼睛女孩」的照片,深藏在每一位70後、80後的記憶中。她叫做蘇明娟。有人這樣評價:「如果把希望工程比喻成一本書,那這張照片一定是封面;如果比喻成一個人,那它就是臉。」1991年4月,有「每到一處就有一所希望小學」之稱的攝影記者解海龍,來到安徽金寨縣桃嶺鄉張灣村。也許是機緣巧合,也許是命運的安排,當時只有8歲的蘇明娟正好在村小學讀書。
  • 29年過去了,當初那個希望工程「大眼睛女孩」,現狀如何?
    這張照片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照片中這位小女生一雙渴望的大眼睛,令無數人為之感動,為之心疼。如此震撼人心的一張照片,最後還成了希望工程的一張宣傳照。這張照片已經有了二十九年的時間,那麼照片中的這個小女孩現在怎麼樣了呢,後來的她到底有沒有實現自己上學的願望呢?
  • 他是「大眼睛女孩」背後的男人,用相機改變了500萬孩子的命運
    還記得這個曾經家喻戶曉的「大眼睛女孩」嗎?她叫蘇明娟,照片中的她當時是安徽省金寨縣一個偏僻山村的一年級學生。30年前,一位紀實攝影師捕捉到了這個瞬間,「大眼睛女孩」因此成了希望工程的代言。▲1991年4月,安徽省金寨縣南溪鎮查畈村,正在上課的|「小光頭」張天義上面這張照片曾經和「大眼睛女孩」一起作為希望工程宣傳照而廣為流傳。照片中的「小光頭」叫張天義,是金寨縣南溪鎮查畈小學的學生。
  • 蘇明娟:30年前,撲著明亮的大眼睛,渴望著上學,今她官至副廳級
    而有這麼一雙明亮的大眼睛,它透露出了一個寒門學子渴望知識的迫切想法,這雙眼睛曾經牽動過千萬中國人的心。這張照片拍攝於金寨縣,在90年代的當時,金寨縣還相當貧困,主要經濟來源是畜牧業,平時的生活都常常得不到保障。孩子們的教育資源也可謂是非常貧乏。在拍攝這張照片時,蘇明娟抬著頭,眼睛裡充滿了對知識的渴望。
  • 當年很火的希望工程「大眼睛女孩」,被攝影師拍下後,如今怎樣了
    相信大家對之前在網絡上看到的一張照片還是有一定的印象,那就是一位睜著大眼睛的希望工程女孩。 當年很火的希望工程「大眼睛女孩」,被攝影師拍下後,如今怎樣了。這位女孩現如今已經長大了,當時她那大大的眼睛表達了對知識的渴望,到如今還有許多人記得。
  • 好久不見:還記得這張圖裡的大眼睛女孩嗎?她現在是倆孩子的媽?
    這位女孩名叫蘇明娟,照片是由中國青年報的攝影師解海龍在1991年拍攝的,當時她年僅8歲。8歲前,蘇明娟就是普普通通「窮人家的孩子」,1983年出生在安徽金寨縣桃嶺鄉張灣村的一戶農民家庭中,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靠著打漁、養蠶、養豬、種田為生,
  • 30年前那位渴望上學的「大眼睛女孩」,被國家重點培養,現咋樣了
    若問有什麼照片能感動中國幾代人,《大眼睛》一定是其中之一。30年前,為了能讓更多的人了解和關心貧困地區的孩子,為了能讓更多的獻出一份愛心,救助失學兒童,不少公益事業工程就此建立起來。從1989年開始一直到現在,「希望工程」一直是貧困地區的孩子們的溫暖大家庭,從最開始的普及教育,救助失學兒童,再到現在的聚焦人才培養,這項工程一直在刷新著公益史上的奇蹟。不過人們印象最深的還是最初那個觸動了人們心靈、渴求知識的眼睛。1991年,為了拍攝一張具有代表性的照片,攝影師解海龍跑進了大別山。
  • 28年前,那個喊著「我想上學」的大眼睛女孩蘇明娟,現狀如何?
    28年前,那個喊著「我想上學」的大眼睛女孩蘇明娟,現狀如何?引言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少小須勤學,文章可立身。上世紀90年代,一張名為《大眼睛》的照片被廣泛擴散。照片中的女孩名叫蘇明娟,她目光清澈,眼神堅定,一副窮困山區孩子的形象。照片另有配文,僅有四字——我想上學。這可能是無數像她那樣的孩子,內心最樸實的願望。蘇明娟是希望工程資助的對象,這一雙「大眼睛」後來也成了希望工程的「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