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枷鎖》:凡人命中注定一套又一套枷鎖,你要逐個打開它

2021-12-31 每晚一卷書

每晚一卷書(JYXZ89896)——每天讀一點好書,3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點擊標題下藍字「每晚一卷書」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延伸閱讀。


1915年,英國作家毛姆,推出了具有自傳性質的長篇小說《人性的枷鎖》。

這本書不僅被稱為「天才之作」、「一部貝多芬的交響樂」,還被列入了各種版本的文學經典書目。

書中講述了身有殘疾的主人公菲利普,在一路跌跌撞撞中獲得成長的故事。

原生家庭的束縛、情感的不順以及殘酷的現實,為他的人生套上一重又一重的枷鎖。

但他一路奮力掙扎,尋找到治癒人生的鑰匙。

毛姆的兩本書裡,《月亮與六便士》是天才的簡史,《人性的枷鎖》則是普通人的寫照。

每個出身平凡的人,都能在菲利普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人這一生,就是一場與困境博弈的修行,你要掙脫一套又套的枷鎖。

跳出原生家庭的枷鎖

心理學家弗蘭克·卡德勒說:


生命中最不幸的一個事實是,我們所遭遇的第一個重大磨難多半來自家庭。

這句話用在菲利普身上再合適不過了。

自打出生,菲利普就有一隻跛足;九歲那年,父母又雙雙離世。

他被無兒無女的伯父和伯母收養,過上了寄人籬下的生活。

伯父是一位自私冷漠的牧師,將菲利普視為負擔。

他不許菲利普隨心所欲地玩耍,還在心情煩悶時朝菲利普發火。

伯母則性格軟弱,哪怕再疼愛菲利普,也不敢忤逆自己的丈夫。

每當菲利普違背丈夫的意願時,她總會哭哭啼啼地指責菲利普不懂事。

菲利普在這個家裡毫無歸屬感,甚至更喜歡和女傭待在一起。

伯父還自作主張地規劃好了菲利普的未來,要求他考上牛津大學,畢業後給自己當助手。

為此,他把菲利普送去了一所寄宿學校。

剛一入學,身有殘疾的菲利普,就成了眾人排擠、欺負的對象。

經常有人嘲笑他走路的姿勢,故意伸出腳絆他,還對他拳打腳踢。

菲利普不知該向誰求助,只能每晚咬著被角偷偷哭泣。

他虔誠地向上帝祈禱,希望自己擁有健全的身體和足夠的關愛。

但日子一天天過去,他的願望始終沒有實現。

菲利普這才明白,能幫助他走出困境的,只有他自己。

他終日埋頭苦學,很快就成為了深受老師器重的優等生,誰也不敢隨便欺負他。

他還愛上了閱讀,通過翻閱畫集,發現自己對藝術頗有興趣。

同時,他了解到身邊的牧師們大多遊手好閒,完全不是他嚮往的生活方式。

於是,他拒絕了伯父的安排,獨自到國外遊學、增長見識。

身處異鄉,他敞開心扉與人相處,交到了很多有趣的朋友,還學會了畫畫。

此番遊歷,讓菲利普擺脫了原生家庭帶給自己的孤僻和敏感。

他變得自信開朗、勤勉自律,還找到了自己真正熱愛的職業——成為一名救死扶傷的醫生。

天生殘疾、無父無母、缺乏關愛,都阻擋不了他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常聽人說:「一個人的原生家庭,就是一個人的宿命。」

但是原生家庭的苦難,永遠不是一個成年人自甘墮落的理由。

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出身,卻能選擇如何過好自己的人生。

就像東野圭吾所說:


誰都想生在好人家,可是父母無法選擇,發給你什麼樣的牌,你就只能儘量打好它。

原生家庭的枷鎖,困得了你一時,卻困不住你一世。

只要拼命向上生長,再貧瘠的土壤,也能長得出參天大樹。

掙脫感情錯付的枷鎖

學醫期間,菲利普常去一家餐館,對那裡的女服務員米爾德裡德一見鍾情。

他每天都在店裡等米爾德裡德下班,請她吃飯、看戲,送她昂貴禮物,想盡辦法討她的歡心。

不料,米爾德裡德是個虛榮拜金、無情無義的女人,明明瞧不起菲利普,卻心安理得地接受他的好意。

每次生活陷入窘境時,她就會找菲利普幫忙;等狀態好轉,她又會立即棄他而去。

她第一次來找菲利普時,是她懷上了一個已婚男子的孩子。

對方翻臉不認帳,還把她趕出了家門。

見她無處可去,被愛情衝昏頭腦的菲利普,毫無怨言地接納了她。

菲利普忙前忙後地為她租房子、找保姆,還將她生下的女兒視如己出。

可米爾德裡德並不感激他,還愛上了他的好友,偷偷拿著菲利普的錢與那位好友私奔了。

第二次,是她被菲利普的好友拋棄,為謀求生計而淪為了站街女。

菲利普出於同情,又把生活窘迫的她接到了自己家。

菲利普不要求她出去工作,盡力承擔她大手大腳的花銷。

可她卻常對菲利普發脾氣,還在一次吵架後砸壞了所有家具,並一走了之。

在這段荒唐的感情中,菲利普耗費了大把的金錢、時間和感情。

直到他在一次次背叛中被傷透了心,才終於幡然醒悟。

他明白了什麼樣的人適合自己,什麼樣的人不值得愛。

當米爾德裡德第三次來糾纏他時,他則果斷選擇了拒絕。


每個人的感情,都是有額度的,一味地透支,再濃烈的愛,也遲早會被揮霍一空。

想起《不打擾是我的溫柔》中有句話說:

很多時候,該放手的終須放手,該面對的終須面對。愛或不愛,相守或分離,都是彼此的宿命。

一生這麼長,愛上薄情寡義的人,遇見求而不得的情,並不可怕。

可怕的是,明知對方不值得,依舊給內心套上枷鎖,在錯誤的感情中執迷不悟。

好的感情,絕不是一味地自我消耗,而是有來有往的彼此滋養。

若真心得不到回應,深情只換回薄情,就不必再苦苦堅持了。

及時止損,放過自己,也許下個轉角,就能遇到真正的良人。

打破苦難生活的枷鎖

菲利普原本有一筆父親留下的豐厚遺產,足以支撐他從學校畢業、參加工作。

但他幾年來不加節制的揮霍,令積蓄所剩無多。

為了讓手頭更寬裕,他冒險跑去炒股,結果將財產全都賠光了。

一夜之間,他從衣食無憂變得一無所有,不得不從醫學院退學。

緊接著,房東也將他掃地出門,他只能像流浪漢一樣露宿街頭。

就在他走投無路時,一位好友介紹他去百貨公司做了商場引導員。

每天要站立或行走十幾個小時,讓菲利普的跛足劇痛難忍。

顧客和上司的呼來喝去,也讓他的自尊心大受打擊。

為了餬口,他吃得了苦頭,忍得了辱罵,過得戰戰兢兢,生怕丟了這份工作。

但歷經底層摸爬滾打的艱難後,菲利普沒有向生活屈服。

他不像其他同事那樣不修邊幅、整日抱怨,而是儘可能地打扮體面,任勞任怨地做好每一份工作。

有一次,服裝部的領導發現他審美高超,布置的櫥窗很漂亮,便安排他設計幾款衣服。

他以在國外見過的時裝款式為靈感,連夜畫出了好幾張設計圖。

沒想到,顧客對他的設計非常滿意,他從引導員升職成了服裝設計師。

收入有所上漲,工作也輕鬆了很多。

兩年後,伯父重病去世,為他留下了一大筆遺產。

他辭掉工作,重回醫學院求學。

他每天從早學到晚,很快就趕上了同學們的進度。

實習期間,他也不辭勞苦,勤勤懇懇,獲得了病人的信任和資深醫生的認可。

沒過多久,他順利接手了海邊小鎮的一家醫院,過上了幸福安穩的生活。

他一步步走完坎坷,一口口咽下苦楚,在水深火熱中抽筋扒皮,終於脫胎換骨,重獲新生。

記得樸樹說過這樣一句話:「有時候,感覺生活就像煉獄。」

成年人的世界裡,有太多猝不及防的意外。

工作的委屈、經濟的壓力、世事的無常,像一個個沉重的枷鎖,讓你寸步難行。

然而,生活從來不會相信眼淚,每個人都要拼命奔跑,才能逃出不見天日的谷底。

從年少時的奮發向上,到成年時的被情所困,再到中年時的飽經風霜。

菲利普平凡卻波折的前半生,讓無數人感同身受。

一路走來,誰不是拼了命地翻山越嶺,卻依舊躲不開生活的重重暴擊?

作家七堇年說:


也許一個人要走很長的路,經歷過生命中無數突如其來的繁華和蒼涼才會變得成熟。

有時候,眼前的枷鎖,也是成長的鑰匙;今天的困局,也是未來的機遇。

糟糕的原生家庭令你學會自省,錯誤的感情使你悟透取捨,殘酷的生活讓你修煉心性。

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扛住一次次考驗,卸下一道道枷鎖,你終將洞見更加廣闊的天地。

點個在看,與朋友們共勉。

本文系每晚一卷書(ID:JYXZ89896)原創,腹有詩書氣自華,再忙也別忘記給自己充電,歡迎關注每晚一卷書。

- End -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請長按下方圖片

識別二維碼 關注我們

你若喜歡,別忘了點個哦 

相關焦點

  • 《人性的枷鎖》|自由與枷鎖
    談到《月亮與六便士》,我打開了這本書的讀書筆記,題目是:近於痴,才會真。文章是這樣開頭的:「在閱讀的開始,我就被查爾斯•斯特裡克蘭這個性格獨特、行為古怪的主人公吸引著。就像毛姆所說的,斯特裡克蘭一生崇尚自由,崇尚人的自然的天性。」今年發生的事情太多,我想著讀一本直擊心靈的書,幸運的是,一位小夥伴推薦了《人性的枷鎖》,我總感覺這個書名如此熟悉。
  • 人性的枷鎖,生命的自由
    《人性的枷鎖》是英國作家毛姆創作的長篇小說。書中的主人公菲利普天生跛足,十歲成了孤兒,被送到他伯父伯母的家裡一起生活。在他成長的過程中,因其受到的身體缺陷和宗教的束縛,使他經歷了人生的嘲諷、挫折、痛苦、迷失。他努力尋找生命的意義,最終擺脫了重重枷鎖,獲得了心靈的解放。
  • 《人性的枷鎖》:生命毫無意義,所以更要好好生活
    如果你生來跛足,父母雙亡,從小被同學嘲笑欺負,是否會軟弱自卑?如果你心懷理想,為了藝術滿腔熱血,不僅遭遇身邊親人的反對和阻攔,還屢受自身天賦不足帶來的挫敗感。是否要知難而退?如果你所愛的女人三番兩次地傷害你,要好的朋友不顧情誼地背叛你,是否該記恨於心?
  • 怎麼解脫內心的枷鎖?春日閱讀推薦:《人性的枷鎖(毛姆)》
    這本書講的是主人公菲利普從六歲到三十歲的成長,因殘疾而自卑、父母離世到伯伯家寄人籬下的悲慘、宗教信仰、中學時的被孤立、長大後三次調整人生追求的變化等等,他被束縛又突破重重枷鎖的故事。你是否常常想回到過去,那時朋友親人還圍繞身邊,生活似乎在夢裡。現在大多數時候卻孤零零地一個人度過,說不上不好,但想出去走走又總覺得一個人未免太無趣了。
  • 枷鎖的滋味,被毛姆的《人性的枷鎖》講透了,執念比想像更深刻
    在毛姆看來,這些執念是成長路上的枷鎖。之所以稱之為枷鎖,是因為它確實限制了我們,雖然樂在其中,甚至心甘情願,但因為涉及到方方面面,它不一定聽從我們的心意,還控制著我們。讓我們時而高興萬分,時而悲傷落淚,心情鬱悶。被稱為毛姆半自傳體的小說《人性的枷鎖》,用主人公菲利浦從孤兒到長大的過程,向我們展示了親情、愛情、友情、校園、藝術、理想等等重重枷鎖的影響。
  • 《人性的枷鎖》---讀後有感
    妥妥渣男,但是後來,我發現,有些東西就是赤裸裸的人性。我們自己年輕的時候也會幼稚和一些自私和叛逆的想法,然後經歷一些事後慢慢變成熟。我可能和以往看到書一樣吧,把生活看的太理想化了,認為主角嘛,還是要有主角光環的。其實我從沒想到過一個主人公,能遭受這麼多磨難,人生經歷很豐富。並很感謝自己堅持把這本書全文都聽完了。因為真的感覺能從中領悟到許多東西。
  • 三分鐘解讀《人性的枷鎖》豆瓣9.2
    或許這個時代被過度娛樂化,有些浮躁,身陷這個時代的我們閱讀也因此極度匱乏,但從今天開始,每天燈火闌珊時,陪你秉燭夜談,在閱讀中,多活幾次!---我不是李白《人性的枷鎖》是一個講主人公菲利普如何拋棄人生的種種枷鎖,終於獲得精神自由的故事。菲利普天生患有腿疾,父母早亡,小小年紀被送去古板守舊的伯父家寄養。
  • 《人性的枷鎖》讀後感
    800多頁的《人性的枷鎖》,我用了整整兩周,今天把它看完了。毛姆的這本書我10年前讀過一遍,當時因為菲利普的愚鈍、痴情以及為了他在愛情面前無底線的付出深感氣憤。恨其不爭、怒其不幸,認為他身無分文、流落街頭是他自已作出來的,忍不住寫了一篇讀後感來表達我的憤怒之情,寫出的讀後感主要是對故事情節的敘述,無法理解菲利普為什麼要那麼去做?有什麼值得他去那樣做?
  • 《人性的枷鎖》:人生最大的枷鎖,就是以為人生是有意義的
    有的人認為,這本書講了情感的枷鎖、道德的枷鎖、信仰的枷鎖、生活的枷鎖、生命的枷鎖。我的感受更側重於是「生命不過是複製+粘貼,枷鎖就是重複而毫無新意」。即有句話叫:「每個人出生的時候都是原創,但活著活著就成了盜版。」主人公菲利普想要掙脫的枷鎖,或許就是祖祖輩輩對一個人的人生規劃和訓導:出生—好好完成學業—找份安穩的工作—結婚生子—柴米油鹽醬醋茶—孤獨離世。
  • 深度閱讀| 《人性的枷鎖》生命的意義何在?
    很久沒有讀過這麼厚的長篇小說了,《人性的枷鎖》算是今年讀完的第一本大部頭。讀這樣的長篇小說,有點像長跑,跑的過程耗時有點久,也很考驗耐力,但其實如果讀進去了,就會忘記疲倦,沉浸其中。《人性的枷鎖》這本書是毛姆的半自傳體小說,敘述了菲利普從出生、求學到愛情、生活過程中的種種困惑迷茫的心路歷程,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閱歷的不斷豐富,思想逐漸成熟,最終擺脫了畫地為牢的自卑、虛無飄渺的信仰、荒誕不經的愛欲、飄忽不定的理想這些束縛著他身心自由的枷鎖,獲得了內心的和諧寧靜和安定恆久的幸福。
  • 豆瓣9.2《人性的枷鎖》:毛姆的半自傳中,隱藏了成長的兩個啟示
    那麼,作為在理想與現實中夾縫生存的年輕人,我們究竟是要仰著脖頸兒欣賞黑暗中的明月,還是要低下頭顱撿起路旁隱藏的一枚六便士硬幣?毛姆的《人性的枷鎖》一書或許能給我們提供一些啟發。二《人性的枷鎖》是一本典型的英國式成長小說。它將帶我們領略英國病弱少年的成長之旅,教我們如何與理想和平共處。這本書的作者毛姆,自稱「一流的二流作家」。他性格毒舌,目光敏銳,擅長從市民生活的點點滴滴,挖掘人性深處的貧瘠之處。
  • 毛姆《人性的枷鎖》:「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其實是一個玩笑
    當你的男/女朋友對你表白說,「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可別高興太早,背後可能是另一番心情!最近看毛姆《人性的枷鎖》中,菲利普和女招待米爾德裡德之間的感情糾葛,菲利普對她的情感可以說「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他為米爾德裡德花光父親留下的遺產,滿足她的一切物質需要,捨棄自己的事業,情到濃時,菲利甚至願意獻上自己的生命。
  • 如何給狂傲之心戴上枷鎖?
    所以,超越了集體的「人權」不是真正的「民主」,它更像一種「恐怖主義」。「思辨」之找到成因——負重前行的的三大枷鎖在人性的深處, 「僭越」的欲望是真實存在的。算起來,我們每個人活在人世間,都要背負各種枷鎖,正所謂每個人都在「負重前行」。我們所「負」的「重」就是下面三個包袱:法律枷鎖、道德枷鎖、理想枷鎖。
  • 《人性的枷鎖》:生存於世,應該弄清楚關於自身的這三個問題
    《人性的枷鎖》(又譯《人生的枷鎖》)是英國現代著名作家威廉
  • 山西洪洞縣:蘇三起解戴著刑具枷鎖,手銬、枷鎖的祖師爺是魯班
    山西省洪洞縣,蘇三起解戴著刑具枷鎖,手銬、枷鎖的祖師爺是魯班。(王建安 攝影)位於山西省洪洞縣的明代移民遺址,大槐樹尋根祭祖園景區內,有一處《蘇三卸枷》石雕像,明代的嫌疑犯蘇三被解差卸掉了脖子上戴的木枷鎖。
  • 盧梭:我們生而自由,但到處都是枷鎖
    盧梭認為,社會上的一切規範都是枷鎖,都是束縛,所以要把它打破,以便個人的熱情充分表現,隨心所欲做一些真正自由的事情,不管是原始的自由或是公 民的自由,人在社會之中是個既成事實,社會的組成並不完全違反人的本性,因為人也可以得到公民的自由,亦即按照人的本性要求去行動,自由就是自己決定自己的行為。
  • 《天使愛美麗》:解開心靈的枷鎖,人人都可以是愛美麗
    三、電影主題表達:解開心靈的枷鎖,人人都可以是愛美麗;在愛情中不要做「局外人」;表達了對真、善、美的追求1.解開心靈的枷鎖,人人都可以是愛美麗毛姆著名長篇小說《人性的枷鎖》中,主角菲利普經歷了比愛美麗更加不幸的童年
  • 《重啟人生》:解開原生家庭的枷鎖
    她通過研究大量的國內外有關創傷及原生家庭創傷著作的基礎上,通過自己的分析和實踐總結一套系統性解決代際創傷的理論和方法。在《重啟人生》中,我們不僅僅可以知道為什麼原生家庭的創傷能夠形成代際的影響以及在家族中的創傷傳遞,也能夠通過一套有效的方法來擺脫原生家庭帶來的不良影響,讓自己走出原生家庭帶來的影響,蛻變出屬於自己的人生。
  • 張儷:總有些閃耀瞬間打破生活的枷鎖
    打破枷鎖,閃耀瞬間對於張儷來說,演員身份帶來的掌聲和簇擁是動力也是枷鎖。沒有人能夠始終處在高光的時刻,但始終奔走於熱愛之中,即使是最普通的日復一日,也會抓住機會閃耀出獨一無二的絢爛光彩。正如每一瓶香薰在打開之前,沒有人知道會綻放出怎樣的芬芳。但只有經歷了足夠的沉澱和打磨,才會在打開的瞬間就被認可。也許正因為香薰跟演員之間有太多的相似之處,所以張儷對香薰才會有著格外的偏愛。丟掉身份年齡的枷鎖,在奔赴的路上遇見美好,喚醒生活裡的閃耀瞬間。
  • 林子|我們是母親一生的枷鎖
    文|林子 編輯|淑為 圖片|均來自網絡我們是母親一生的枷鎖從生下我們的那刻起母親就失去了自由兒女,是她這一生的枷鎖>因為,縱然我們身在何處身在何位總逃不脫母親溫柔的眼眸因為,我們的每一次苦難最先是,也一定是從母親那裡得到安撫也許你從未計算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