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化雨潤桃李三尺講臺獻芳華
——記青岡縣民政鎮中心小學教師王波
特約記者段洪偉全媒體記者宋一楓
對學生,視生如子,關懷備至;對工作,傾情奉獻,無悔芳華。青岡縣民政鎮中心小學教師王波,用師者的良心與愛心,在育人路上植下了片片新綠,收穫了滿園春色。
愛,是教師最美的語言。愛能春風化雨,讓孩子的心田充滿盎然生機。
班上有個男孩,性情孤僻膽怯,卻常亂抓班上女同學的頭髮、衣服,屢教屢犯。王波通過家訪了解到,男孩的父母長期不在身邊,因缺少關愛溫暖,形成了心裡障礙。偏激不自信,感覺自己被所有人嫌棄,又想引起他人關注,才有諸多另類行為。
確診「病源」後,王波給予了男孩更多的關注關心和關愛,對他的每一點進步都及時地進行表揚和鼓勵,並為其專門制定了一個長期成長計劃。將「愛」和「嚴」有機地結合起來,嚴而有度,幫他改掉生活上不良習慣的同時,多讓他體驗成功的快樂。一次勞動,王波刻意把他和一個最敬佩的女生分在一組。女孩陽光開朗,男孩心情大好,勞動中表現特別突出,王波當眾表揚他有團隊精神善於合作,並把他的照片貼在紅花園地中。那一刻,男孩激動得痛哭流涕。後來,不斷成長進步的男孩做了班長,把班級管理得井井有條。
看到男孩終於能和其他孩子一樣快樂地學習和玩耍,王波感覺自己仿佛在海邊撿拾了一顆美麗的海星放歸了大海。
農村的孩子許多是留守兒童、單親家庭。大多數孩子都有著相同的成長經歷:父母離異、外出打工,他們都跟隨爺爺奶奶生活。一次開學對小梓旭家訪,王波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小梓旭家一貧如洗、家徒四壁,他的父親臥床,母親離去,奶奶腦出血後遺症言語不清。從此,王波給了小梓旭更多的關愛。一次,小梓旭過生日,王波早早來到學校並給他準備了一個精美的蛋糕。當小梓旭走進教室看到自己課桌上的蛋糕時,他愣了片刻,就轉身撲到王波懷裡,淚流滿面,一遍遍輕喊著「媽媽」。王波抱著小梓旭,也不禁溼潤了眼睛。
王波把留守兒童當成自己的孩子,悄悄地為他們準備換季的衣服、生日禮物、學習用品,經常和他們談心,教導他們做生活的強者,讓他們感受到愛就在身邊。
除了長期資助本班生活困難的學生,王波還資助了四川省雷波縣貧困山區的兩名品學兼優的學生。縣級優秀教師曲鴻雁因白血病住進醫院,王波第一個伸出援助之手,受其感召,王波的學生們也為曲老師籌集捐款168元,傳遞了孩子們滿滿的愛心。
教學工作中,王波注重持續學習,不斷提升能力。她努力克服四世同堂、八口之家的生活壓力,積極參加各類各級培訓,掌握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應用於教學實踐。
2016年,縣教育局選派王波去哈爾濱參加語文名師培訓期間,她的姥姥突發車禍,在外縣工作的丈夫無法分身,想到年近七旬的母親每天既要照顧年幼的孩子,又要照顧年邁的奶奶,還要奔波於醫院照顧姥姥,孝順的王波眼淚就止不住流。母親打電話說:「全縣就派你一個人去學習,多不容易啊!你安心學習,家裡有我你就放心吧!」母親的支持與愛成就了王波的成長與進步,她把每一次的錘鍊,都當成是一次經歷,一種收穫。
多年來,王波潛心於語文教學實踐、積極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抓實誦讀、寫字、習作等語文教學工作。她的學生在這些項目比賽中頻頻獲獎,她也多次被評為優秀指導教師、連續十一年被縣政府嘉獎。
王波的口語交際、課外閱讀引領、語文七色光等課例多次榮獲國家級、省級、市級優質課,課外閱讀引領課《走進<三國演義>》在全縣小學中廣泛推廣,成為引領學生課外閱讀的典型示範,主持了國家立項課題《寫字教學普及提高的實踐研究》的子課題。在教學工作中,她注重課堂教學德育的滲透並把這些感悟積累撰寫成論文發表,並獲得第十六屆全國中青年骨幹教師優秀教學成果獎。
骨幹教師、「四有」好老師、模範教師、優秀教師、最美巾幗標兵……從教25年來,王波獲獎無數。這褒獎和榮譽,充分見證了她的三尺講臺和無悔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