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隱藏細節表明:全片都是小丑的幻想,包括亞瑟

2020-12-16 提哈就看電影

國內觀眾已經可以看到《小丑》的正片了,可能這個片子看起來很流暢,而且很容易理解,大抵就是男主亞瑟到小丑的演變,但由於故事發生在一個比較深刻的背景下,而且片中很多設定很有趣,以至於觀眾對片子的很多細節都有很多理解。

影片的許多部分都是阿瑟的幻覺,例如,在一開始,阿瑟被脫口秀主持人默裡叫上了舞臺,而阿瑟和他的女性鄰居之間的親密互動。影片結束後,也有觀眾認為最後的街舞也是虛構的,這也是影片的魅力所在。對於同一個場景可以找到不同的理解。

不乾淨的觀點也應該是大多數觀眾的觀點,也就是說,整部正面片只有在最後幾分鐘才是真實的。

我們所知道和確定的幻想是亞瑟的表演和女鄰居。這兩個地方的導演通過鏡頭清晰地展現出來。他們認為整個故事是幻覺的原因可以在最後幾分鐘找到。

我們應該熟悉最後的場景。小丑面對心理諮詢師進入瘋人院。這一幕類似於影片開頭亞瑟的諮詢,牆上的時鐘顯示11:11。

同樣有趣的是,韓國版《小丑》的出處是11月11日引進大陸的。

在亞瑟的諮詢開始時,他還閃現了後來精神病院接受諮詢的畫面。也許這是導演給我們的暗示。如果這兩次中有一次是真的,我想是後者。

當時小丑戴著手銬,頭髮有點白。他對顧問說,「想個笑話」。此時此刻,11:11才是電影真正的開始。小丑要講的笑話是這部電影的主要內容。我們都以為亞瑟有幻想,但其實小丑也有幻想,因為亞瑟和他進化成小丑的過程都是由小丑自己想像的。

通過上面的陳述,我們可以理解兩件事。首先,這是小丑幻想自己的故事,所以我們很容易站在他一邊,被他的故事和想法所偏袒。

二是影片中託馬斯·韋恩和亞瑟的生活經歷的背景。因為故事是小丑想像的,所以我們可以接受違反漫畫書的各種設置。無論如何,他們都是想像中的,他們不會讓粉絲們懷疑,「小丑是蝙蝠俠父親的私生子嗎?」這些問題。

當然,「小丑」的魅力在於影片中的許多場景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搭檔們認為電影裡的幻覺是什麼?

相關焦點

  • 《小丑》亞瑟有沒有殺害女鄰居?你看亞瑟離開後跳舞了嗎?
    由託德·菲利普斯執導、傑昆·菲尼克斯主演的文藝片《小丑》依然在北美院線上映,本周末結束之後應該可以突破10億美元了。最近,數碼正片也在網絡上被分享,我覺得一開始讀原著是很平常的事,但我知道後才能理解影片中的許多場景。
  • 全面解析電影《小丑》,揭秘小丑如何一步步誕生!
    前半部分是事實,亞瑟患有心理疾病而後半部分則是小丑的話,闡述了這個世界的事實:這個世界只接受沒有病的人。而小丑部分的話也是亞瑟內心深處的幻想:亞瑟幻想自己沒病,與蘇菲有一段感情,並當上自己夢想的喜劇演員,也正是亞瑟內心深處的幻想致使小丑顯露雛形。
  • 《小丑》:小丑不是一個人,是一個靈魂
    一開始,亞瑟是一個有著正常而溫暖的心的人,他會讓坐在公共汽車前面的男孩們高興,即使他對男孩的母親感到厭惡,他仍然把卡片交給她解釋他的行為。他和他母親住在一起,母親和兒子都喜歡一個名為《莫瑞富蘭克林現場秀》節目的文件,主持人莫瑞的演員是羅伯特德尼羅,一直是亞瑟的偶像。
  • 《小丑》菲尼克斯演出了小丑蛻變的6個層次,金球獎影帝實至名歸
    而亞瑟自身也患有精神病,從他和醫生的對話可以看出來,他長期感覺到的都是不快樂,典型的抑鬱症症狀。亞瑟因病還會時不時不受控制地發出奇怪的笑聲,這種笑聲氣場會給亞瑟帶來麻煩。亞瑟靠扮演小丑為生。從亞瑟的基本人設可以看出來,小丑的初始狀態是一個社會底層的可憐人。亞瑟非常喜歡小丑這件工作,在公交車上會善意地逗小孩。
  • 傑昆菲尼克斯《小丑》電影首曝定妝照,確認小丑名字為「亞瑟」
    傑昆菲尼克斯主演的DC獨立電影《小丑》發布了小丑的第一張照片。華納兄弟和DC為了自己的電影宇宙,去做一些與眾不同的事情。《宿醉》導演託德·菲利普斯將為《小丑》執導一部原創電影,雖然《小丑》的原著故事並不是很多人想要的,但是傑昆菲尼克斯的加入,讓這個項目增加了更多的期待。
  • 你看懂《小丑》中隱藏的意象了嗎?
    但就《小丑》而言,其中貫穿始終、顯而易見的「意象」就有三個,表現出了「小丑」的覺醒和反抗。一方面,從字面上理解,亞瑟認為「小丑」這個給大家帶來歡笑的職業不應該有槍,這為後來的情節奠定了基礎。另一方面,影片中每一次槍響,都意味著亞瑟對生活的反抗,所以,這句話隱含的信息是,此時的亞瑟在心裡依然不想也不敢去反抗。
  • 《小丑 Joker》末世的虛無狂歡
    《小丑》的核心故事其實是一則十分尋常的底層人物幻想在階級結構中晉升卻終究幻滅的故事。電影對亞瑟的遭遇和現狀並沒有深刻的見解,對階級與精神疾病的描寫也停留在最粗淺的層次。表面上的結論看來像是直觀式的反應:這世界很糟,充滿了惡意髒亂以及失敗,接著轉化成我要把壞人都揍一頓的狂喜。
  • 我們的內心,都有一個《小丑》
    此時哥譚,怨聲載道,貧富差距巨大,歧視無處不在,絕大多數人都在貧窮與壓力下,攢滿了憤怒。在這個眾生皆苦的世界裡,有個名叫亞瑟的人,吃的更是苦中苦。他的職業,是一名小丑,在社會各個行業裡,做一名卑微小丑。然後上班的時候,被小混混打;被老闆壓榨,無法反駁。像極了日常工作的我們。
  • 當一個老實人被逼成「暴力狂」:《小丑》如何成為了小丑?
    」莫瑞擁抱他鼓勵他,悄悄告訴他,「所有這些燈光、鏡頭都沒有你重要,你就像我的兒子一樣」。可是,這些都不過是他,一個精神病人的想像。他在社會中的真實形象,是他所幻想的反面。他所有的努力,毫無用處。連他聊以安慰的和女鄰居的愛情,她對自己的理解、陪伴,認為自己拙劣的脫口秀有趣,原來都只不過是自己的幻想。小丑的生活,無論多麼貧窮,他一度以為至少是有愛有希望的,結果發現原來全部建立在廢墟之上。沒有一處不是坍塌的。
  • 電影《小丑2019》,亞瑟為什麼沒放過那位心理醫生?
    11月16日,電影《小丑2019》全球票房突破了10億美金(約70億人民幣),是影史上第一部票房過10億美元(約70億人民幣)的R級電影。取得這樣票房,還是在沒有中國市場的助力下完成的,相比起它4億(人民幣)多的製作成本,《小丑2019》成為了DC漫改最賺錢的電影之一。
  • 一部小丑電影的解讀
    脫口秀的正常互損被他理解為侮辱(其實只要看過相聲的都知道,互損和自黑本來就是脫口秀/相聲的家常便飯,參考嶽雲鵬和孫越的鬥嘴)。母親雖然有疾病但是並沒有虐待兒子(動手的是丈夫)。更別說無辜的一個人帶娃的鄰居黑妹了,除了電梯裡和亞瑟打了個招呼外沒做過任何對不起亞瑟的事! 由此可見,亞瑟所作所為,不是復仇,而是虐殺。
  • 解釋一下|《小丑》裡展示的美國社會
    接過手槍後,亞瑟一直將它帶在身上。等到下一次在醫院為孩子們表演時,手槍不慎掉了下來,亞瑟馬上被舉報,丟掉了工作。在回家的列車上,亞瑟慘遭三個西裝筆挺的華爾街精英毆打,一切都像是街頭慘劇的重演。只不過這一次,亞瑟有了反擊的武器。他毫不猶豫射殺了其中兩人,剩下一人只是腿部中槍,但亞瑟追出站臺,將他擊殺。手槍,可以看做是亞瑟變身成小丑的直接誘因。
  • 《小丑》:在這個上沒有人誕生小丑
    小丑的覺醒影片最重要的細節是亞瑟的日記,在因某種原因逐漸改變的日記中,亞瑟用右手寫了「患上精神疾病最糟糕的是……」,然後用完全不同的扭曲字體寫了「人們莫過於想讓你表現得像個正常人。」,左手上有一張小丑的笑臉,由此不難看出亞瑟不是簡單的精神疾病,而是人格分裂,正常情況下有亞瑟,但由於亞瑟被步步逼入絕望,代表瘋狂和黑暗的小丑逐漸從他的心中甦醒。什麼喚醒了小丑?一個真人秀專欄曾經邀請富人體驗窮人的生活,在體驗之前,富人總是想:「如果你有鬥志,弱者也可以變成強者。」
  • 《小丑》把假小丑變成真小丑也就一個的哥譚市的事
    當亞瑟這個飽受折磨的小丑脫胎換骨成為哥譚市一位極端犯罪分子時,沒有一個人是無辜的。電影的開始其實一切似乎都還行,雖然亞瑟患有精神病,在難過想哭的時候他會用笑來代替,但母親告訴他,他的使命就是給這一個世界帶來笑聲,並且給他取名「happy」。
  • 淺談《小丑》觀後感,哥譚市的罪惡,小丑從何而來?
    與蝙蝠俠對立的那個小丑,被「神化」到了一個高度,好似影片中的人們都是他手下的棋子,而他就在某一個高處,看著哥譚變得愈發混亂。但在《小丑》這部影片中,他被落實到一個「人」的高度。最開始的小丑,名叫亞瑟,他也只是一個普通的小丑,每天都獨自坐在化妝間裡,衝著鏡子,用雙手用力的扯開嘴巴,想讓自己笑起來。他一直在很努力的生活,每天都看著莫瑞的節目,幻想著自己站上脫口秀舞臺,萬眾矚目。
  • 從精神病學的角度來解讀這部電影《小丑》
    關注電影的同學可能都知道,《小丑》(Joker)這部由託德·菲利普斯執導的電影在近來異常火爆,不僅打破了全球多項觀影記錄,還榮獲了金獅獎最佳影片;在國內也是受到了不少關注,從評分人數便可見一斑。作為一名「僱傭小丑」,他的工作與他的感情相矛盾,他不得不將感情掩埋在滑稽的妝容背後。他一生都在身心上備受他人的折磨。每天回家,他需要照顧一個在他小時候沒盡到責任的母親,一個在扭曲的現實中撫養他長大的母親。亞瑟對他在這個世界上的位置深感疑惑,無法分清何是真實,何是幻想。獨自一人的時候,亞瑟常常是赤身的,這和他平時戴著面具的生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 《小丑》:患有精神病最大的悲哀是,別人總希望你「裝沒病」
    而大多數人們對漫威第二階段都處於唱衰的態度,也使人們不由得將更多的目光和期待值轉向了DC。 於是,當年十月底,DC宇宙的人氣角色「小丑」的獨立電影正式上映,並一舉拿下了雪梨斯電影節金獅獎,將漫改商業電影拉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一舉洗刷了人們對於超英電影的膚淺偏見。
  • 傑昆·菲尼克斯的《小丑》究竟牛在哪,看看這些可怕的細節
    雖然都可以讀得懂,但是可以看出亞瑟並沒有接受過很好的教育,確實符合他的人物背景。但是亞瑟在成為真正的「小丑」之後,走路、奔跑姿勢簡直判若兩人,不得不佩服演員的表演功力。十最後是本片最重要的幾個細節,它們甚至影響了整部電影的基調。
  • 《小丑》為何是封神漫改電影?2019年度黑馬非他莫屬
    首先我們先來說說底層群眾一方,影片中我們見到了許多人,有的人兢兢業業,相信努力就是會有回報,比如亞瑟原先就是這樣,他的母親說他要微笑,給世人帶來微笑,他因此堅信不疑,但是「努力就有回報」在他所處的社會環境下,就是個joke;有的人對精英階層盲目幻想,就像亞瑟的母親一樣,堅信有一位大官員大老爺能為自己做主
  • DC黑暗影片《小丑》中小丑是多大年齡?
    小丑:亞瑟·弗萊克多大了(與傑昆菲尼克斯相比)DC的小丑留下了許多關於角色的模糊細節,包括亞瑟·弗萊克的年齡。在《小丑》中,很多細節都被有意地留下了模稜兩可的地方——從更複雜的事情,比如是否都是亞瑟的腦子裡的想像還是真實發生的,電影中故事發生的那一年,亞瑟的年齡也不得而知,還有他真正的父母是誰,託馬斯·韋恩(蝙蝠俠的父親)真的是他爹嗎?然而,有一些(非常隱蔽的)細節指出亞瑟在小丑中的年齡,這只會使他的故事更悲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