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向性格者如何在職場正面突破?也許你應該了解4P法

2020-12-13 小爪子讀書

內向的人在職場上有多吃虧?

最近熱播的職場類真人秀《令人心動的offer》2中,在第一個實習項目獲得第二名好成績的詹秋怡同學,就因為性格內斂、慢熱,被帶教律師們「完美地略過」,沒有被選為首位實習生。

節目中,帶教律師們都十分認可她的業務能力,但他們也都指出:內向、慢熱或許會成為詹秋怡容易被別人遮擋的原因。

連何炅和撒貝寧都說:這是問題,得想辦法改改。

所以,內向的人在職場真的比較吃虧嗎?性格是否真的決定了我們的能力與發展?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性格內向」這個事。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很多關於性格的說法,比如:

「我天生內向,所以我一到公眾場合就會非常害羞,經常說不出話來,更別提演講了。」「我跟我領導處不來,不是因為別的,大概性格不合吧!」「不好意思遲到了一會兒,我們白羊座性格就是這樣隨意。」

在這些人身上,性格好像真的決定了他們的能力和做事的方式。

但我們也能看到一些完全不同的情況,比如:

很多偉大的演講家,比如邱吉爾、林肯,都是內向者。好的關係都是反覆磨出來的,沒有所謂的性格不合。守時是一種習慣,而習慣是後天養成的。

那麼,到底性格多大程度決定我們的能力和成功呢?如上面的例子所看到的,首先我們得區分一些容易與「性格」混淆的概念。

區分氣質、性格、行為習慣

當普通人在說性格時,有三個概念容易被混淆:氣質、性格、行為習慣。

1、氣質是最底層的。

氣質是一個人行為心理中間穩定的、和先天相關的那些部分。它往往和遺傳有關,比如抑鬱症、神經質、樂觀都有明顯的遺傳因素。

2、性格是「對現實的態度和行為中的相對獨特而穩定的心理特徵」。

性格來源於氣質和後天的社會文化和教育。雖然性格沒有氣質穩定,但是比行為穩定。

重大的人生經歷和社會事件會改變一個人的性格。

比如經歷過生死的人,性格一下子就開朗起來;或者腦部受創傷的人性情大變,但是性格大部分是獨特又穩定的。

3、行為是一個人的行動,習慣是自動化的行動。

人的一些自動化行為,就是習慣。比如有人坐著,腿就一直抖;有人習慣說話快;有人習慣於關注人多過事,這就是行為風格。

甚至我們經常說的一些技能,也是自動化了的行動。比如一些人一聽音樂就能有規律地開始各種肢體動作,這就是舞蹈的技能。

那麼,如何正確理解性格的作用,性格又是否能科學地塑造呢?我們可以試著用「船錨模型」來理解「氣質、性格和行為」這三者之間的關係。

有位老師曾經做過這樣一個比喻:

如果把每個人比作一艘停留在海上的船,那麼船錨就是基因和氣質。一旦錨定,就不會移動。性格是鏈條,連結船和錨。性格和氣質都在水下,我們能看到的只有在水面上的船的移動,這就是可觀察的行為習慣。大海的洋流,則是不同的情境。

根據這個模型,可以看出:

如果行為和氣質相近,鏈條就比較放鬆,性格自然舒展。這時,你可以把注意力放在修船上,也就是改善行為上。如果行為和氣質差得遠,鏈條就繃得很緊,你要花一分精力在控制鏈條上,產生內耗。

所以,每個人都有一套與自身天生氣質相符合的行動方式,只有在這種狀態下,效率最高。

那為什麼我們還需要做性格以外的事情呢?

因為,有一些能創造高價值的區域,有時不一定在我們的舒適範圍內。這時候我們就不得不繃緊鏈條去那些領域尋找突破。

前往這些高價值區域時,對性格的張力的控制就很重要

在這樣的情況下,時間一長,鏈條會變長,性格也就有所改變,這就是性格的另一個特性——可塑性

所以,基因和氣質決定了你行動的原點,性格決定了你行動的範圍和路徑,刻意練習決定你的能力水平。

回到文章前面提到的「性格內向是否影響職業發展」這個問題。

既然性格不是限制我們發展的主要因素,那麼,性格內向的人該如何提升自己的職場競爭力呢

很多人認為,職場上一般是外向的人佔主導地位,內向的人容易成為隱形人。但其實,很多商業領袖都是內向型人格,內向的人在職場上也有很大的發揮空間。

不同的是,性格內向者和外向者在行為能力形成的路徑上是不相同的

內向者也許傾向於提前準備,反覆獨自打磨。而外向者則可能喜歡邊講邊改,共同討論。

比如同樣是銷售,小額銷售則主要靠激情,需要外向熱烈,一下子成交。而百萬、千萬級的大型機械銷售則往往更傾向於內向。因為對於這種重要決策,往往需要大量思考、技術知識以及感覺的人更靠譜,內向的人正好合適。

大部分技能都能通過刻意練習練到80分。所以,別把缺乏能力歸咎於性格不合。

無論是內向者還是外向者,都可以找到最適合自己性格的修煉方式。

有一本叫《內向者溝通聖經》的書,作者是美國著名職場人力資源開發專家珍妮弗·康維勒,她被譽為「內向型人格之王」。

在這本書裡,她告訴我們,內向的人可以通過有效的方法,提升自己在職場上的競爭力。

我們都知道,內向性格在職場中會遇到很多阻力。

比如壓力更大;不懂得經營關係,不會自我營銷;不願意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降低存在感等等。

那麼,用什麼辦法能夠解決這些問題呢?

作者在書裡提出了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叫4P法,分別是準備(Preparation)、展示(Presence)、推動(Push)、練習(Practice)。

準備(Preparation)

在面對職場中的各種場景時,要提前做足準備,有方法可依,有內容可說。

做到心裡有底,自然就會產生自信,願意直面問題,為下一步的展示打下基礎。

計劃越充分,應對越自如。

比如,要做一場演講,怎麼減輕壓力呢?作者說,可以準備額外的注釋,包括你演講中會用到的特定詞彙。提前把這些內容寫下來,在演講的時候掃一眼,就能想到跟這些注釋相關的一整段話。這樣,你在演講的過程中就會更加自信。

展示(Presence)

指的是在工作場景中,現場表達和展現自己。這時候,最重要的就是專注。專注於當下,專注於你所面對的對象或者聽眾。

你的專注能夠吸引對方,讓對方也能夠集中精神來跟隨你的思路,理解你的意圖,排除其它幹擾。

這樣,才能夠把最真實的你順利地展示在大家面前,不被大家忽略。

同時也能夠把最準確的信息傳遞給對方,達到溝通目的。

比如文章開頭提到的《令人心動的offer》2中的詹秋怡同學。在第一次實習項目結束後,帶教律師提出,要她多多展示自己。之後,在第二次的實習項目「焦點辯論」中,她雖然沒有辯論經驗,但在自由辯論環節中,她幾次果斷起身,用論據清晰又有層次的發言,與對方辯友展開精彩辯論,引得了帶教律師和小夥伴們的刮目相看。

推動(Push)

要走出自己的舒適區。這是最重要也是最困難的一步。

我們都知道,如果總是做自己完全熟悉、得心應手的事情,就很難取得進步。

對於內向的人來說,獨處是舒適區,人際互動領域是非舒適區。所以,要推動自己去面對一些陌生的、新鮮的、甚至是冒險的領域。

挑戰不熟悉的技巧和領域,會讓別人看到你的潛力,加速職業發展。

作者說,一位內向的首席信息官就推動自己接受挑戰,在一場30分鐘的雞尾酒會上,強迫自己收集了20張名片。做得多了,他反而成為公司裡有名的社交專家。

練習(Practice)

在推動過程裡學到的新技能,要不斷地練習,不斷嘗試與人交往的不同方式,再去調整交往的方法。

剛開始可能會讓人覺得有些奇怪,但是通過有意識地重複練習,可以給別人留下你希望留給他們的印象,消除和同事、上級之間的隔閡,增加信任。

最後,這是一個對「內向」充滿偏見的世界,甚至內向者內化為對於自己的偏見。

當提起「外向」的時候,我們常常會用到樂觀、勇敢、熱情等好詞,而提到「內向」則會想到悲觀、陰暗、不善交際等負面描述。

這其實是一種誤解。內向和外向更多意味著汲取能量方式的不同。

不管是內向者還是外向者,重要的是通過自我察覺和分析,發現自己的優勢並不斷練習,使之成為可識別可交付的能力。

只有這樣,才能在職場中始終發出自己的光,不被外界其他眼光忽略。

相關焦點

  • 性格內向的人如何鍛鍊社交能力?
    ——內向者和外向者的性格特徵 2.內向者的困境 ——不懂說「不」、常被誤解、不懂經營關係、沒有存在感。 3.如何突破這些困境?
  • 性格內向難克服?這4種方法助你突破自我,重拾職場信心
    生活中,性格內向的人並不少,伴隨著他們的往往是沉默寡言,鮮少與別人交談。而在網上,對於「內向」有著這樣的解釋:內向的人,一般都是安靜的低調的,典型內向的人大都願意獨處而不是和他人共處。內向者更願意獨自思考而不是與他人交談。可以說,內向者最大的問題,就是不願意說出自己的想法,寧願將其封閉在自己的腦海中。
  • 性格內向的人,如何在職場佔據一席之地
    性格開朗的人大多愛好廣泛,善於交際,在很多場合都能夠很好的展現自己。可對於內向的人,他們最不善於的就是表現自己。那麼,這類人在職場中如何順利的生存下來,佔據一席之地呢?1. 主動尋求幫助。當一個性格內向的人剛進入一家公司的時候,往往會有很多地方不懂,此時需要主動尋求幫助。在尋求幫助的同時,也能夠與同事很好的交流和溝通,彼此熟悉。主動的尋求幫助,也會給人留下主動、積極的好印象。
  • 在職場上,你真的是屬於內向性格嗎?
    有很多人面對這一個問題表示不屑,自己到底是內向性格還是外向性格還需要探討嗎?你先別著急,聽聽小編說的,你再下定論吧!在職場你是不是覺得內心非常沒有安全感,有很多的問題不知道該說還是不該說,有很多的煩惱,總是擔心自己說錯話,嚴重的時候甚至會有一點溝通障礙,平時在公司不討同事喜歡,在外面也不討朋友喜歡,你是不是覺得這是你的內向的表現呢?
  • 「內向的人,其實很有優勢」:3個角度、4個方法發揮內向優勢
    所以,與其把自己變為外向這者,不如發揮自己的優勢。美國著名作家珍妮弗·康維勒也是一個內向者,她寫了一本書,叫作《內向者溝通聖經》。在這本書裡,她介紹了一個簡單易行的「4p」法,來讓內向者發揮自己的優勢。
  • 性格內向是職場發展的短板嗎?怎樣突破自己,發揮個性優勢
    所以,即便你是性格內向者,也有自己獨特的優勢,能成為職場某領域中耀眼的明星。01 性格內向的人有什麼特點?在職場中,內向的人容易遭受各種誤解,承受各種委屈。當內向的人迫切希望改變現狀時,可能會陷入迎合、被拒絕、失望、更加內向的惡性循環。02 性格內向的人在職場中應該怎麼做?性格內向的人沒有前途嗎?當然不是,只要找準了自己在工作中的定位,就並不會在職場中吃虧,相反還會有優勢。
  • 《內向者如何成為溝通高手》:5種方法提升內向者人際交往表達力
    每個人的性格不同,外向性格和內向性格相比,無論在職場還是人際關係上都是外向性格佔據優勢的。相信很多內向者想要改變自己,但是又無奈沒有方法。《內向者如何成為溝通高手》這本書給作者迎刃大家分享了很多具體實用的方法。內向者是可以改變的,改變程度需要看內向者是否有這個意願,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些對內向者有用的溝通方法。
  • 性格敏感內向,在職場上會吃虧嗎?
    內向的人,其實很有優勢。可如今的職場,「性格開朗、善於溝通、組織能力強」已成為每個應聘者的基本要求,內向的人越來越沒市場,為什麼會這樣? 在職場,你需要「被看見」 有一句話說「沒有人有義務透過你邋遢的外表,了解你優秀的內在。」
  • 安靜:內向性格者的競爭力,你不必執著於必須成為外向者
    回憶下你小的時候最希望將來從事的工作或者是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也許答案是那麼的不著邊際,但深處隱藏著真實的渴望。找到自己的核心項目,然後在做事情的時候戴上外向的面具,將成為你克服性格障礙走入這個世界的法寶。儘管我們可以超越性情的限制,但是無法突破基因給我們劃定的框架,就像比爾蓋茨再怎樣磨鍊社交技能,都無法趕上柯林頓一樣。
  • 內向者如何找到自身優勢,在職場躍遷?巧用4招,脫穎而出!
    很多內向者之所以害怕交際,不善與人溝通,就是因為準備不充分,應對能力差,要解決這個問題,你就要提前做好準備,拿出通盤計劃,花些時間和精力去為人際交往和職場溝通制定策略,明確目的,想出具體要問的問題和要說的話,這樣才能逐漸改善溝通難題。如何找到自身優勢,在職場躍遷?
  • 我性格內向,難道當不了領導?內向者想擁有領導力,給你3個方法
    一.在職場上,性格內向者會面臨哪些挑戰?1.在職場上不夠自信,容易超負荷工作性格內向的人不懂得如何去拒絕別人,更害怕領導覺得沒有工作能力給領導留下不好的印象。二.性格內向者想擁有領導力,給你3個方法對大多數內向性格的人,踏上領導崗位既讓人害怕又讓人興奮。一方面,總是為自己的成就得到認可而高興;另一方面,會懷疑自己能否勝任領導者職位要求,還會擔心離開自己擅長的領域,進入一無所知的新領域。
  • 我內向,是否會影響職場發展?三點教你把內向變為性格優勢
    我需要從多種角度進行剖析,讓他真正認識自己的性格。一、分析內向者容易出於劣勢的外因1、內向的新人容易有成就感的缺失初入職場,新人所做的大致為瑣事,難以有成就感。內向的人往往都會比較老實,對於某些職場潛規則,比如如何討好領導、如何使自己的業績更好的表現出來等話題,內向的人是很難做到的。蘇珊·凱恩,曾經在演講《內向性格的力量》中講到:這個世界上內向的人佔總數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所以,你身邊的三個人裡面就有可能有一個人也是內向的。
  • 職場中內向者的優勢
    很多人小時候可能是一個性格還挺內向的人,那時候老師家長總讓我們覺得開朗一些好,像性格內向是件錯事一樣。 無論在生活還是在職場中,內向的人經常會被視為弱勢群體。但其實,內向或者外向只是一種性格傾向,並沒有好壞之分。
  • 也許內向是你最大的性格優勢!
    在正文開始之前,我先來問你一個簡單的問題,請試著回想一下你是什麼性格的人?你是喜歡參加社交活動,愛結交朋友的外向派,還是一個喜歡安靜獨處,在別人眼裡看起來有點神秘的內向派,你是哪一種性格呢?在解釋這個問題之前,我先表明一個核心觀點——就是這世界上沒有所謂「更好的」性格,無論你是外向或者內向,關鍵在於你如何認識和挖掘自己的性格優勢,進而找到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這次我們來了解下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01 決定內向性格的因素是什麼?
  • 青年導演李尚龍:如何讓內向性格成為你的優勢?你得學會4P法則
    一直以來,都有人會問:我是一個內向的人,我該如何展示自己的才華呢?關於這個問題的答案,我相信每個內向者都會想過,因為很多內向者,在工作和生活中,因為沉默,得不到賞識,不被人理解,甚至被別人貼上「不合群」的標籤。
  • 內向是性格缺陷嗎?在職場,內向的人表現其實也有優勢
    內向是性格缺陷嗎?很多性格內向的人,往往都會覺得自己是不是不夠好,這其實是自我不認可和不自信的表現。因為職場中,好像性格開朗的人更加受歡迎,更加容易融入一個新環境,更加能夠與別人打成一片。而性格內向的人,往往不怎麼喜歡交際和說話,口才不佳,又敏感多疑,讓人覺得有城府不願靠近。其實每一種性格都有利益有弊,關鍵是自己往什麼方向看。你覺得內向的人,不喜歡說話,但說出來的話往往更讓人相信,給人一種踏實靠譜的感覺。
  • 內向者攻略
    但最近,同事們都對我說:你哪是什麼內向,分明就是內秀,我們之前太小看你了,原來你一直深藏不露啊。在我微微一笑過後,開始了對「內向」的反思。其實,這世上哪有什麼深藏不露,這只不過是內向者的一貫作風罷了,習慣於默默積蓄能量,爆發時往往出人意料。
  • 那些不喜歡與人交往、性格內向的職場人,是如何走上管理崗位的?
    不信你看,聞名一時的美國總統邱吉爾、素有股神之稱的巴菲特、首富比爾蓋茨等。這些不喜歡與人交往,性格又內向的人,是如何讓自己走向成功、走向管理崗位的呢?一、改變思維認知,忽略性格差異一般性格內向的人之所以容易失敗,是因為他們總是受先入為主思想的影響,在沒有做事情前就給自己設定了失敗的結果。
  • 內向性格的人,也可以做好產品經理
    性格內向的人似乎天生就被擯棄在行業外,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如果你想成為產品經理,剛好你性格又內向,不妨讀讀這篇文章,希望可以給你帶來一定的思考。接納自己的性格1)任何性格的人,都必須要接納自己,我開始去了解內向性格的優勢曾經買過很多書,也進過豆瓣小組,認真的學習我們這類人應該怎麼在世界上更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