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圖片
不懂裝懂要不得
有六位想學禪的年輕學僧,一起到黃檗禪師處參學。初見面時,其中五人都虔誠懇切地頂禮,只有一個人故意表示自己是一個禪者,身份與其持平,並不作禮。他提起坐具,用手畫了一個圓圈,一句話都不說,便站立在一旁。
黃檗禪師見到這樣的情形,就對六位學僧說道:「有一隻獵犬,非常兇惡。」
那個畫圓相的學僧就學著禪語回答道:「這隻獵犬一定是循羚羊聲而來的。」
黃檗禪師問:「你有聽到羚羊聲嗎?」
這位學僧就回答:「那一定是循羚羊的足跡來的。」
黃檗禪師又問:「你有看到羚羊的足跡嗎?」
這個學僧又改口說:「那是跟蹤在羚羊後面來的。」
黃檗禪師再問:「你有看見羚羊的蹤影嗎?」
學僧再改口說:「那是一隻死羚羊。」
黃檗禪師退堂而去。第二天,黃檗禪師在法堂裡面仍舊事重提,說道:「昨天找羚羊的那位學僧站出來!」
那位畫圓圈的學僧快步走出。
黃檗禪師就說道:「昨天的公案未了,你怎麼解釋呢?」
學僧一時無語,不知所對。
黃檗禪師就開示道:「本來我想說你是個到家的禪僧,原來你只是一個義學沙門,知解宗徒。」意思是說:你沒有悟道,你還是不懂禪。你所講的話只是你聽來的一知半解,並非自家體悟。
黃檗禪師說完後,大眾都認為此學僧本來是「不知強為知」,冒充禪僧,便將此僧趕出山門。
禪是悟的,不是學的。知識可以學習,可以模仿,禪卻無法學習,無法模仿。雖然自古以來的禪僧看似舉止怪異、言談奇特,但怪異中有真實,奇特中有常理。如果你並非悟道禪僧,為了顏面而強裝怪異灑脫,那只要一開口,在行家面前就無所遁形了。所以禪悟裝不得,它是從自然中流露出來的。
不懂裝懂的人很可笑,也很可惱。我們在生活中,在工作上千萬不可不懂裝懂,自以為能矇混過關就好。時間長了,終究有原形畢露的時候。那麼,不懂裝懂,濫竽充數,會給我們的事業帶來怎樣的危害呢?
不被信任。《維摩經菩薩品第四》中有一句名言叫:「直心是道場。」這句話是在倡導人們要保留本性中最淳樸的東西,如果人人都真善不虛,那麼三千世界也會十分和諧。所以說,坦誠是做人的基本準則。人與人之間信任的基礎就是坦誠,誰會去信任一個滿嘴謊言的人呢?在工作中不懂裝懂,冒充行家,開始也許還能混過去,甚至混得比較好。但日子久了,沒有真才實學,又不願踏實做事的人,任誰都不會再信任的。
不受重視。不被信任的人,自然也不會受到同事和上級的重視,這對一個人的事業來說,可是毀滅性的打擊。由此可見,不懂裝懂的危害有多麼嚴重。若想在職場上成為受人重視、被人尊敬的人,就該想辦法增加自己的真才實幹,該學習的學習,該請教的請教,切莫為了面子,為了一時的「不好意思」就裝作什麼都知道的樣子,失去了踏實精進的機緣。
學業難精深。佛教本來就是講求奮鬥,講求進取的。六波羅蜜中,有精進波羅蜜,是菩薩成佛的六種重要法門之一,佛陀成道的經歷就是精進圓滿的最佳事例。現實生活中,凡是工作和學業都有成就的人,無一不是通過踏踏實實做事、認認真真學習換來的。而那些樂於裝腔作勢的人,只注意表面上的功夫,哪裡還有定力去安心鑽研學問、成就事業呢?
人品遭懷疑。事業是小,信譽是大。沒有了事業我們還能重新來過,沒有了信譽,就很難在世間立足了。當今社會有很多假冒的專家學者,他們本想通過這個頭銜大撈一筆,可是在被人揭穿之後,他們的人品便遭到公眾的嚴重質疑,不要說繼續掙錢了,就連在社會上立足的資本也沒有了,實在是得不償失。
佛光偈語
不懂裝懂,就不再被人信任;
濫竽充數,就不再為人重視;
裝腔作勢,學業工作難精深;
假冒專家,社會之上難立足。
本文選自《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