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冷鏈頻頻檢出新冠病毒,低溫消毒有多難?

2020-12-16 第一財經

12月5日,武漢市疾控部門對洪山區昌晶冷鏈倉儲中心進口冷鏈食品進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時,在巴西進口冷凍豬肉和烏拉圭進口冷凍牛肉的外包裝上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

而這批產品在11月20日至12月4日期間,部分已通過美團優選、十薈團等網購平臺銷往湖北省內多個地市州。

有熟悉進口冷鏈食品防疫流程的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這批產品在售前檢測環節可能存在「不合規」的操作。

目前,湖北省新冠肺炎防疫指揮部正在進行溯源調查、排查管控、疫情處置等相關工作。在上述平臺購買過涉事產品的消費者,正逐個被安排至相關機構進行核酸檢測。

售前或存不合規操作

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醫療救治與疾控組6日發布的公告稱,經查,從巴西進口的冷凍豬小裡脊肉,境外出口商為SEARA ALIMENTOS LTDA,廠家註冊代碼為SIF:15,生產批次號為SI27032020。該批貨物共計1527箱(約18kg/箱)27.49噸,從巴西啟運,6月28日經上海入境後暫存於上海洋山港碼頭堆場,於7月27日從上海啟運發往武漢,7月29日進入洪山區白沙洲昌晶冷庫。

烏拉圭進口冷凍去骨牛肉,境外出口商為BREEDERS AND PACKERS URUGUAY S.A,廠家註冊代碼為烏拉圭310廠N/M,生產批次號為20191205。該批貨物共計1210箱(約22kg/箱),26.93噸,從烏拉圭啟運經停馬來西亞,3月2日經天津入境後暫存於天津天橋冷庫,於3月28日運至洪山區白沙洲昌晶冷庫。

公告稱,上述兩批貨物去向已明確,相關排查正在進行中。

第一財經記者獲悉,這兩批「帶毒」產品已經進入流通環節。在11月20日至12月4日期間,部分產品已通過美團優選、十薈團等社區團購平臺銷往武漢、鄂州、黃石、黃岡、荊門、荊州、潛江、天門、鹹寧、孝感、宜昌、恩施等湖北省內多個地市州。

11月12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的多部門介紹加強冬季疫情防控有關情況新聞發布會上,市場監管總局食品經營司負責人陳諝表示,各地市場監管部門要指導相關食品生產經營者採購進口冷鏈食品時,查驗並索取核酸檢測報告、消毒單位出具的進口冷鏈食品貨物消毒證明等。凡是不能提供合格證明的,一律不準上市銷售。

上述業內人士表示,進口冷鏈食品從入關到流通渠道要經過層層檢測,「進入中國海關時會抽檢一次核酸,在國內每一次轉庫,都要在轄區內再抽檢一次,合格後才能放行到下一級的倉庫,供應商在銷售前還會再抽檢一次,檢測合格後才能分配到零售倉庫進行銷售。就社區團購平臺來說,進口冷鏈食品在配送到小區前,轄區檢疫部門還要到倉庫再檢測一次核酸,結果合格後才能配送出庫。」

如此嚴格的檢測流程,為何還會出現這兩批流入市場銷售的進口凍肉核酸檢測抽檢呈陽性?

該人士分析,這批產品在售前檢測環節可能存在「不合規」的操作,「有可能是供應商沒有抽檢就直接銷售了;也可能是供應商有兩個倉庫,銷售到網購平臺的倉庫進行了抽檢且合格了,另一個倉庫沒有抽檢,然後被疾控部門查出核酸陽性來了」,「抽檢呈陽性的凍肉流入市場是肯定會嚴肅追責的」。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部分社區團購平臺已主動向轄區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報備,暫停銷售進口冷凍、冷藏食品。

冷凍食品消毒有多難?

12月份以來,第一財經記者梳理發現,在冷鏈環境中檢測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的案例已經涉及湖北、浙江、山東、河南、山西、安徽、遼寧、黑龍江等多個省份。

河南中牟縣萬邦市場發現的進口冷凍雞整翅內包裝呈陽性、浙江玉環菜場發現的進口冷凍肉標本呈陽性、山東巨野進口冷凍牛肉外包裝核酸陽性……與此前「冷鏈傳毒」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區不同,近期的案例說明,新冠病毒通過冷鏈物流已經深處到了我國內陸省份。

一位流行病學專家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進口冷凍食品很難做到新冠病毒的零汙染。「如果想沒有新冠病毒,最好的辦法是用火燒,但是焚燒食品不現實,所以食品消毒起來特別麻煩。」這位專家表示,必須在入關時進一步加強物品和貨櫃的檢測力度,儘量減少受汙染的物品進入國內。

如何在低溫環境下消毒,也是一個新課題。中國疾控中心消毒學首席專家、環境所消毒與感染控制中心主任張流波表示,過去說消毒都是在常溫甚至高溫下進行的,在低溫情況下對冷鏈食品進行消毒,是今年暴發新冠疫情後才出現的一個新問題。

「低溫有時候會導致消毒劑或消毒方法的效果大打折扣,有時候甚至會讓常見的消毒方法完全失效。」張流波說,對於低溫冷凍食品,化學消毒方法相對比較容易實現。比如用化學消毒噴霧對冷凍食品外包裝表面進行消毒處理,要保證消毒劑與包裝的每一面、每個位置都充分的接觸,而且要保持有一定的接觸時間,這樣才能達到消毒效果。

相關焦點

  • 冷鏈食品頻繁檢出新冠病毒 這個家電使用需注意
    不過狡猾的新冠病毒尋找到了其他的輸入途徑,那便是冷鏈運輸,通過進口冷鏈食品傳播疫情。近期進口冷鏈食品及其外包裝頻頻出現核酸檢測呈陽性,國內多地的本土新增病例也有很大一部分與進口冷鏈相關。那麼冷鏈食品還能不能購買?除了國家的嚴格管控,有哪些防疫措施是我們能做的。  進口冷鏈產品還能不能購買?  據研究,常溫條件下,在21–23°C時,新冠病毒在銅表面無法存活超過4個小時、在紙板表面無法存活超過24小時、在不鏽鋼表面和塑料表面無法存活超過3天。而在4°C及-20°C的低溫條件下,3周後新冠病毒仍具有傳染性。
  • 冷鏈食品頻繁檢出新冠病毒,這個家電使用需注意
    不過狡猾的新冠病毒尋找到了其他的輸入途徑,那便是冷鏈運輸,通過進口冷鏈食品傳播疫情。近期進口冷鏈食品及其外包裝頻頻出現核酸檢測呈陽性,國內多地的本土新增病例也有很大一部分與進口冷鏈相關。  據研究,常溫條件下,在21–23°C時,新冠病毒在銅表面無法存活超過4個小時、在紙板表面無法存活超過24小時、在不鏽鋼表面和塑料表面無法存活超過3天。而在4°C及-20°C的低溫條件下,3周後新冠病毒仍具有傳染性。而冷鏈產品在包裝、運輸、零售的過程,溫度一般都控制在-18℃左右,這也就意味之冷鏈將為新冠病毒的傳播提供一條很好的途徑。
  • 吳尊友:低溫下,新冠病毒能存活幾周到幾個月,消毒效果明顯...
    進入12月以來,多地進口冷鏈食品外包裝檢測出新冠肺炎病毒呈陽性,這讓很多人關心:病毒在低溫狀態下能存活多久?如何更嚴地把好進口冷鏈關口?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對此進行了分析。冷凍食品消毒有多難?12月份以來,第一財經記者梳理發現,在冷鏈環境中檢測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的案例已經涉及湖北、浙江、山東、河南、山西、安徽、遼寧、黑龍江等多個省份。
  • 牛肉、巴沙魚片、帝王蟹,進口冷鏈食品外包裝又檢出新冠病毒陽性!
    牛肉、巴沙魚片、帝王蟹,進口冷鏈食品外包裝又檢出新冠病毒陽性!、越南進口冷凍巴沙魚片外包裝上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未流入市場11月27日,武漢市疾控部門按照武漢市關於「對進口冷鏈食品檢測全覆蓋」的要求,對東湖高新區冷庫、江岸區肉聯冷庫進行常規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時,發現東湖高新區冷庫巴西進口冷凍去骨牛肉2份外包裝樣本、江岸區肉聯冷庫越南進口冷凍巴沙魚片1份外包裝樣本檢測結果呈陽性。
  • 食用進口冷鏈食品 感染新冠肺炎病毒風險很低
    目前並未發現直接食用進口冷鏈食品引起的感染近期,多地在進口冷鏈食品及其外包裝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對此,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副主任李寧解釋說,一方面,是因為目前國外很多國家正處於新冠疫情暴發期,各種物體的表面包括食品及其外包裝都有可能被新冠病毒汙染,而新冠病毒在低溫下存活時間長,因此進口冷鏈食品及其外包裝就可能成為跨境遠距離運輸攜帶新冠病毒的載體。另外一方面,各部門、各地按照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要求,加大了對進口冷鏈食品及其外包裝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和抽檢力度。
  • 3個月16起進口冷鏈凍品檢出新冠病毒 為什麼我們不暫停進口
    10月1日,海關總署通報,從巴西進口的一批凍去骨牛肉中,1個外包裝樣本中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據不完全統計,自7月以來,這已經是我國出現的第16起冷鏈凍品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的案例。  最初,出現陽性的樣本多為厄瓜多凍南美白蝦。
  • 為啥總是冷鏈「掉鏈子」?進口冷鏈食品咋消毒?一文讀懂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最近,多地進口冷鏈食品外包裝檢出新冠病毒陽性,對此,各地也在加密"冷鏈防控網",讓冷鏈「不掉鏈」。其實,低溫和塑料,這兩樣,都是有利於病毒保存的,不單是新冠病毒,很多病毒都是耐冷不耐熱,許多病毒可以在4度的冷藏環境下保存一個月,在冷凍條件下保存數年。而常溫條件下,在空氣中只能存活三小時的病毒,在塑料上需要三天左右才會下降到感染力水平以下。
  • 「注意」進口冷鏈食品頻頻「翻車」,還能吃嗎?
    >四川日報資料圖近期,多地進口冷凍食品再檢出陽性,大家心裡是否又咯噔一下?12月17日,記者從成都市成華區衛健委獲悉,為了消除大家的疑惑,該局專門發出了小貼士,告訴你進口冷鏈食品還能放心吃嗎?一問:進口冷鏈食品為何屢成「雷區」?國外正處於新冠疫情暴發期,跨境運輸過程中冷鏈食品及外包裝極有可能成為攜帶新冠病毒的載體,疫情傳播呈現出「從物到人」和「從人到人」並存的特徵。
  • 關於印發湖北省進口冷鏈食品新冠病毒實驗室檢測技術指南和湖北省...
    各市、州、縣指揮部,省指揮部進口冷鏈食品新冠病毒防控組各成員單位:為深入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形勢下「人物同防」工作機制,進一步做好進口冷鏈食品新冠病毒防控工作,切實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據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有關規定和《湖北省進口冷鏈食品新冠病毒防控工作方案
  • 進口冷鏈食品還能買嗎?接觸進口冷鏈食品感染概率大嗎?專家解答→
    會上,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微生物實驗室主任李鳳琴介紹,近期在我國多個地區發現了進口冷鏈食品的外包裝檢出新冠病毒,引起了消費者對冷鏈食品安全性的關注,我們國家的相關部門也注意到這個問題,並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這些措施包括:第一個方面,在10月22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下發了《冷鏈食品生產經營新冠病毒防控技術指南》和《冷鏈食品生產經營過程新冠病毒防控消毒指南》,11月9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又下發了
  • 多地出現進口冷鏈食品外包裝陽性,原因是什麼?還能放心食用嗎?
    最近,我國多地出現進口冷鏈食品外包裝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原因是什麼?消費者還能放心購買、食用這些食品嗎?昨天,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副主任李寧表示,我國冷鏈食品及其外包裝檢出的新冠病毒核酸陽性率總體較低,全國抽檢監測的陽性率為萬分之0.48,且主要為食品外包裝汙染。消費者經一般的接觸感染風險非常低。
  • 進口冷鏈食品頻繁檢出新冠病毒,但為什麼進口冷貨不能一關了之
    在今年上半年本土新冠病例清零後,我國較長一段時間內沒有本土新增病例,但後來北京、青島、大連、天津、上海等地相繼發生了小範圍疫情,疫情的源頭集中到了進口冷鏈上,尤其是人們日常食用的肉類食品。既然進口貨物已經被汙染,那我們直接關掉進口,不就一了百了嗎?
  • 交通運輸部採取這些舉措防新冠病毒通過冷鏈物流渠道傳播
    近日,多地通報在進口冷鏈食品外包裝或環境中檢測出新冠病毒核酸呈陽性,持續強化「外防輸入、內防反彈」「人物同防」,是當前交通運輸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工作重點。  近日,交通運輸部印發《公路、水路進口冷鏈食品物流新冠病毒防控和消毒技術指南》要求,進口冷鏈食品的運輸企業嚴格做好港口作業人員以及司機、裝卸工、船員、引航員等冷鏈物流一線工作人員的安全防護,做好人員的健康登記、日常健康監測、安全防護用品配備、定期核酸檢測及消毒等相關工作,對高風險崗位人員正確穿脫防護服等進行專業培訓。
  • 進口冷鏈食品怎樣吃才更放心?權威解答來了!
    進口冷鏈食品的管理正成為大家關心的熱點問題。進口冷鏈食品怎樣吃才更放心?接觸冷鏈進口食品後該如何消毒?冷鏈食品從業人員應該如何做好防護?來看國家衛健委官微的權威解答,詳見↓Q最近為何多地進口冷鏈食品外包裝檢出新冠病毒陽性?
  • 北美豬頭汙染德國肘子,新冠病毒冷鏈傳播咋防不勝防
    冷鏈成「載體」,攜帶病毒入境 在發布會上,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副主任李寧提醒,很多國家正處於新冠疫情暴發期,進口物體的表面有可能被新冠病毒汙染,新冠病毒在低溫下存活時間長,因此進口冷鏈食品及其外包裝就可能成為跨境遠距離運輸攜帶新冠病毒的載體。
  • 低溫狀態下新冠病毒能活多久?專家回應
    低溫狀態下新冠病毒能活多久?專家回應 2020年12月17日17:31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進入12月以來,多地進口冷鏈食品外包裝檢測出新冠肺炎病毒呈陽性,這讓很多人關心:病毒在低溫狀態下能存活多久?
  • 海淘包裹也有被新冠病毒汙染的風險!還能放心海淘嗎?收到海外包裹...
    每經編輯:王曉波近日來,冷鏈環境中檢出新冠病毒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僅11月13日至16日4天時間,就有山東的泗水、濟南、梁山,以及陝西西安、河南鄭州、湖北武漢、福建泉州、甘肅蘭州、福建廈門等多地通報在冷鏈環境中檢測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那麼,海淘包裹是否也存在被病毒汙染的風險,應該如何預防呢?
  • 進口冷鏈食品要進行全面消毒
    11月9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進口冷鏈食品預防性全面消毒工作方案》,要求國務院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加強進口冷鏈食品預防性全面消毒工作的指導監督和協作配合,各地負責組織實施本地區預防性全面消毒工作,實現全流程閉環管控可追溯,最大限度降低新冠病毒通過進口冷鏈食品輸入風險。
  • 11月 武漢三次從巴西進口牛肉外包裝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
    11月,武漢市疾控部門三次從巴西進口凍牛肉外包裝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三批次涉事貨物總計146.9噸,檢出的時間分別為11月27日、11月18日、11月12日。  據武漢市衛健委通報,11月27日,武漢市疾控部門按照武漢市關於「對進口冷鏈食品檢測全覆蓋」的要求進行常規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時,發現東湖高新區冷庫巴西進口冷凍去骨牛肉2份外包裝樣本檢測結果呈陽性。
  • 關於進口冷鏈食品的注意事項 請一定要認真閱讀!
    特別是像國慶節有6億到7億人的大流動,沒有出現疫情反彈。春節的人員大流動,只要人群中沒有感染者就不會發生重大的疫情。 總結過去11個月的經驗,我國有信心防止出現疫情捲土重來,防止出現2020年年初那樣的嚴重疫情。 3.最近為何多地進口冷鏈食品外包裝檢出新冠病毒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