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燙傷一般指由於接觸火、開水、熱油等高熱物質而發生的一種急性皮膚損傷。在眾多原因所致的燒傷中,以熱力燒傷多見,佔85%~90%。在日常生活中燒燙傷主要是因熱水、熱湯、熱油、熱粥、爐火、電熨鬥、蒸汽、爆竹、強鹼、強酸等造成。
根據燒傷的不同類型,可採取以下急救措施:
(1)採取有效措施迅速清除致傷因素,使傷員脫離致傷現場。當衣服著火時,應採用各種方法儘快地滅火,如水浸、水淋、就地臥倒翻滾等,千萬不可直立奔跑或站立呼喊,以免助長燃燒,引起或加重呼吸道燒傷。滅火後傷員應立即將衣服脫去,如衣服和皮膚粘在一起,可在救護人員的幫助下把未粘的部分剪去,並對創面進行包紮。傷口範圍佔整體面積的10%~20%左右時,都有入院治療的必要。在緊急處理的同時要安慰患者,以減少其恐慌。 可用流動的自來水衝洗創面或將其浸泡在冷水中,直到冷卻局部並減輕疼痛或者用冷毛巾敷在傷處至少10分鐘。不可把冰塊直接放在傷口上,以免使皮膚組織受傷。
(2)防止休克、感染。為防止傷員休克和創面發生感染,應給傷員口服止痛片(有顱腦或重度呼吸道燒傷時,禁用嗎啡)和磺胺類藥,或肌肉注射抗生素,並給口服燒傷飲料,或飲淡鹽茶水、淡鹽水等。一般以多次喝少量為宜,如發生嘔吐、腹脹等,應停止口服。要禁止傷員單純喝白開水或糖水,以免引起腦水腫等併發症。保護創面。在火場,對於燒傷創面一般可不做特殊處理,為防止創面繼續汙染,避免加重感染和加深創面,對創面應立即用三角巾、大紗布塊、清潔的衣眼和被單等,給予簡單而確實的包紮。儘量不要弄破水泡,不能塗龍膽紫、紅藥水、紫藥水、醬油、牙膏等有色的外用藥,以免影響燒傷創面深度及嚴重程度的判斷,避免對治療造成不利影響。手足被燒傷時,應將各個指、趾分開包紮,以防粘連。合併有骨折者應予以固定;有出血時應緊急止血;有顱腦、胸腹部損傷者,必須給予相應處理,並及時送醫院救治。
(3)迅速送往醫院救治。傷員經火場簡易急救後,應儘快送往臨近醫院救治。護送前及護送途中要注意防止休克。搬運時動作要輕柔,行動要平穩,以儘量減少傷員痛苦。最好到設有燒傷專科的醫院求診。對於深度燒傷患者,應第一時間打120急救電話,切勿將其創面直接浸入冷水中,以免引起體溫和血壓急劇降低,造成休克,可以使用透氣溼潤的無菌繃帶,潔淨的溼布或溼毛巾覆蓋燒傷創面。在急救車到來之前,檢查患者的呼吸道、呼吸情況和脈搏,做好心肺復甦的急救準備,如監測呼吸次數和脈搏,應抬高燒傷肢體,儘可能高於心臟水平。
(4)注射破傷風疫苗:燒傷病人是否並發破傷風,不在於燒傷面積的大小,而在於燒傷深度、受傷的情況,凡有深度燒傷或受傷時汙染嚴重者必須採取破傷風的預防措施。
應大力進行宣傳教育,使每個家庭成員掌握基本的燒燙傷防護知識,能夠進行自救和互救。
(1)有幼兒的家庭,廚房和餐廳儘量分隔開。烹調時,不要讓幼兒在廚房玩耍。家裡的熱水瓶不要放在幼兒可能拿到的地方,以防被不慎碰翻而導致燙傷。餐桌上最好不要鋪桌布,以免幼兒好奇拉扯,熱的菜、湯等被拉下導致燙傷
(2)剛從火上端下來的熱鍋、開水壺等要放在安全的地方。
(3)當煮火鍋、泡咖啡或泡茶時,注意不要絆到電線而弄翻茶壺、熱鍋或熱水瓶等。
(4)進食時飯菜溫度要適宜。
(5)不要用空飲料瓶裝危險溶液,以免家人誤食。家中最好不要放強酸、強鹼等危險物品。
(6)家中使用的電熨鬥、電爐、電取暖器等電器設備應放在兒童接觸不到的地方。
(7)洗澡時,應該先放冷水後再兌熱水,以防引起燙傷。水溫約38℃~40℃,以熱而不燙為宜。
(8)如果家中的暖氣片沒有包,應用毛巾蓋好,或者用家具擋好;如果家中有火爐,要用檔板隔開。